割包茎后多久可以出院:如来藏胜义实有,就在吾人身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2 16:52:52


如来藏胜义实有,就在吾人身中 

    现在有不少学人,不仅否认如来藏胜义实有,认为不过是世尊方便安立、假名安立的名相,不是实有如来藏心体的存在;甚至还有人认为大乘经典与佛法都是在佛灭后由大乘论师们集体创造出来的;此说不仅违经叛教,也根本违背法界实相。殊不知小乘佛法中,也已经在在处处隐说不生不灭的实相心体如来藏,譬如大众部说的“根本识”,化地部说的“穷生死蕴”,有部说的“同随得”等等,至今南传佛法中仍然还有“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等说法,北传的四阿含诸经中,也仍然还有“如、真如、心、识、涅盘本际、涅盘实际”及“五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真实我”等说法,这都是如来藏的异名。

    为将这个论题阐述清楚,笔者将分两部分来进行论述,首先试着从世尊宣讲三法印的角度,来论如来藏心体的胜义实有,非假名安立,而后再论“如来藏就在吾人身中”。 

第一部分 论如来藏胜义实有,非假名安立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为佛陀所宣讲的三法印,不论是大小乘佛法中的一切典籍或论著,如有违背此三法印,即不名佛法。佛陀所宣扬的大小乘法,无不是围绕着三法印来谈,从证悟的菩萨观之,原来本为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但因?生根机不一,故世尊分为三乘说法。有许多佛弟子错会三法印实际内涵,因此有必要说明。
    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说:“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因为万法“缘起自性”的缘故,所以佛陀宣讲“诸行无常”;因众生对于万法错误的认识,对离念灵知意识心错误的认识,而产生“妄想自性”,误以为意识等六识心实有,所以佛陀宣讲“诸法无我”;而所谓“成自性”其实就是“涅盘寂静”,是说涅盘本际的如来藏心,具有成就诸法的自体性。此三法印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割裂开来看待,因此笔者将围绕着三法印,逐一展开,来谈个中所蕴含的深义及其关系,以此试论如来藏胜义实有,非假名安立。
    什么叫做“诸行无常”?《解深密经》云:“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就是在讲我们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种种万法都是借着种种因缘直接、间接或辗转而生: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阴界入诸法没有一法是可以独立出生的,都是相互依存才能出生及建立,因此若缺一缘,是法不得出生及建立,故万法无一不是依缘起而出生及建立、变异而无常。譬如眼识的生起就需要九种缘:

    一、空缘:空即空间,眼识欲了别种种境界,必须有一空间,如果没有空间,就不能了别境界。

    二、明缘:明即光明,眼识取境,需要光明,若无光明,则黑暗一片,无法分别青黄赤白,所以没有光明也不能了别显色。

    三、根缘:眼识依于眼扶尘根和胜义根才能生起,若眼的扶尘根或胜义根受损,眼根不能接触外色尘,或虽有接触,所现之影像也随之或大或小变形扭曲,因此眼识要眼根(眼的扶尘根及胜义根)具足健全,然后接触色尘方能现行。

    四、境缘:即是色尘境,眼根必须跟色尘相触才能生出眼识,因此色尘境?眼识之疏所缘缘。

    五、作意缘:若眼识无第八识、末那、意识五遍行的作意心所有法?俱有依,如何使眼识五遍行作意等心所有法出现,乃至成就眼识了别色尘青黄赤白之功能出现?因此眼识现行必须有第八识、末那、意识五遍行作意心所有法出现才能现行。

    六、分别依缘:眼识只能分别青黄赤白等显色功能,若没有意识的功能差别──归纳、分析、整理,如何能够了知色尘之显色、形色、表色、无表色之种种差别?又如何能够随着意识而与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相应?因此眼识现起时,一定会有意识同时现行分别。

    七、染净依缘:如果没有意根末那对法尘之警觉,又如何能够了知法尘的变动?又如何因为末那想了知法尘境之变动,而叫意识去清楚详细了别色尘境?就是因为有末那对法尘警觉的关系,才会有意识现起,乃至意识现起贪染喜厌顺违等种种心行出现。

    八、根本依缘:这就是指眼识生起的根本依──第八识如来藏,若无此识,眼识种子如何能产生根尘触的现象而得出生?因此如来藏就是眼识的根本依。 

    九、种子依:种子在唯识学上称为功能差别、界。若无眼识种子从如来藏心体中流注出来,如何成就诸色尘相生住异灭法相了别的内容?所以如来藏也是眼识的因缘依。

    由此可知,单单一个眼识就需要这么多的因与缘才得以生起,缺一不可,可见这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林林总总之万法,或有形、或无形,或精神、或物质等,无一不是因缘生灭依他而起,这种依他而起的自性,就叫作“缘起自性”,所以才说“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乃至恒、审、思量性的意根,也不是无缘就可以从如来藏心中生起运作不断的,祂还是得要依如来藏心中所含藏的无明种子,才能不断的从如来藏心中流注意根种子,而使意根从无始劫以来就恒而不断。正因为种种万法的缘生缘灭,故而皆为无常,非是永恒,所以 佛陀宣讲“诸行无常”。

    什么叫做“诸法无我”?《成唯识论述记》卷9曰:“此即心外非有法也,即是由有能计心体,计有物也。”这阴界入所生的万法,都是由如来藏所生、所含摄,皆是因缘和合生起而存在,本来没有实我、实法的自体性,但世人不能了解万法唯心所变之“缘起自性”的真相,所以妄生迷情产生执着,认为存在真实的我和真实的我所。譬如我们对六根、六尘(包括外五尘相分及内六尘相分)、六识不了知其虚妄,妄生执着,以为是实有法,不知其自身以及五根六尘六识皆为依他起性,这种对依他起性而产生错误的执着,就是遍计所执性,也叫做“妄想自性”。此“妄想自性”是建立在不如理作意的误认“缘起自性”不坏性的基础上,虚妄建立了常而不坏的我与我所,这就是常见外道所说的常不坏我,因此 世尊告诉我们“诸法无我”。

    什么叫做“涅盘寂静”?《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云:“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翻成白话文:“什么叫作圆成实的自性呢?也就是说有一个法,它能够离开『名』的相和『事』的相,其本身对名相和事相从来没有任何的执着,对六尘上的万法更是不分别,如果你证得了这个法,就叫作『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这个法就是具有圆成实自性的如来藏心。”此空性实相心,有时称为“如来藏”,有时称为“阿赖耶识”,有时称为“真如”,有时称为“实际”,有时称为“法身”,有时称为“心”,有时称为“空性”,虽有林林总总的称谓,无不是同体异名的第八识心体。

    而这个具有圆成实性的如来藏心,能借着自身所生的阴界入及靠着种种缘而生起一切法,为吾人所受用。然在有情受用境界时,如来藏自身却不在六尘境上起分别,也不在六尘境上做主,不受用六尘境界,而配合着七转识同时同处一起运作;只因为祂心行的法相极其隐微,众生不易察觉,所以都是日用而不知。依圣教中这样明确的开示,证明确有如来藏心,并且是万法的根源;因此,若没有如来藏心的运作,如何有圆成实性的存在?又如何有众生之蕴我、处我、界我等依他而起的缘起自性相?乃至遍计所执的妄想自性相也不可能存在;若没有本来现成,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是谁能使诸法剎那流注生灭及灭已而又复起?又哪里会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建立相?因此只有如来藏心的存在,才可能会有三自性的存在,乃至一切法建立相的存在。

    又这个圆成实性的如来藏和涅盘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如《大宝积经》卷119所说:“是故世尊!如来藏者与不离解脱智藏,是依是持,是为建立,亦与外离不解脱智诸有为法,依持建立。世尊!若无如来藏者,应无厌苦、乐求涅盘……”此段经文中已明说,如果没有如来藏,一切法悉不能建立,也没有贪染喜乐及乐求涅盘的境界出现;乃至一切外道们正在诽谤如来藏只是假名施设而非实有的时候,当他们正在诽谤如来藏是外道神我、梵我的时候,他们自身中的如来藏心,却仍然继续作为他们的“不解脱智诸有为法”的依持与建立,使他们可以有蕴处界及不解脱智,来诽谤如来藏心。因此一切有为无为法或染或净诸法,都不能离如来藏而得以建立。若没有如来藏,也就没有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苦集灭道,没有三十七道品,没有十二因缘,乃至没有寂静涅盘,因此祂确是万法的根本依持。

    又《入楞伽经》卷7云:“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此段经文中明说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藏,而这个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不只是空性心,同时也是有性心,所以能出生与无明相应的七转识;出生七转识以后,七转识就依附于如来藏心而相续运作,与如来藏非一亦非异。这就好像大海水与波浪相互依存的道理一样,借着无明海风诸缘,而由大海水中不断出生波浪的现象。虽然祂所生的“意根、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但阿赖耶识心体自身却“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

    “离无常过”就是说如来藏无形无色,非由物质所聚合,状若虚空,体性空寂,故称?空性;其体本来自己已在,不依他法而有,心体自身不生不灭,体恒常住,性如金刚,过去不曾断灭,未来也将永远存在,真实不虚,故说离无常过。

    “离于我过”就是说,如来藏的自身虽然能够变现我们的色身和七转识,使得我们具备见性、闻性、觉性、知性及处处作主性;但是如来藏自身从来都不返观祂自己的存在,不起六尘中的证自证分,不觉得有“自我”存在,完全“无我性”,离于六尘的见闻觉知故离于“我”性。而祂也不贪着自己所变现的六尘中的一切法,从来不曾落到“我所”里面。所以祂是离于“我”与“我所”的实相心,当然就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自性清净”就是说,如来藏所生的一切法虽然都是生灭法,都没有自体性,而如来藏自体却是圆成实性,不是生灭的虚妄法,不是意识想象出来的法,不是依五蕴十八界虚妄建立的法,故名胜义实有。由于祂离见闻觉知、离思量执着,从不分别六尘法,对种种境界,好也罢、坏也罢,善也罢、恶也罢,一概随缘而应,因为对于六尘万法不染不着、不闻不问,一味平等,所以其心体的自性清净无染。

    以上的“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其实也就是在描述如来藏自住的“涅盘境界”,而这个“涅盘境界”,世尊在《佛说法印经》中也做了相同的描述,经文如下:“苾刍!空性无所有、无妄想、无所生、无所灭、离诸知见。何以故?空性无处所、无色相、非有想,本无所生,非知见所及,离诸有着;由离着故,摄一切法。住平等见,是真实见。苾刍当知:空性如是,诸法亦然,是名法印。”

    又世尊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亦说如来藏真实存在,经云:“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着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以依六识故,于色声香味触法中,起违想、顺想、非违非顺等想,生十八种受。”

    此段经文中明说:一切众生沉沦生死,在三界中所显现出来的种种器世间、有根身、外五尘、内六尘、七转识,无不是从本来自性清净的实相心如来藏所生起的,无不是以这如来藏作为根本依方得现起,因此离开如来藏及如来藏所生阴界入,即没有所谓的一切法。因为七转识不了知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而产生了无明,进一步对依他起性的六识心及意识心相应的诸法,产生了遍计执性,误认依他而起的诸法为真实常住法,不了诸行无常,不会诸法无我,执着蕴我、处我、界我为真实法,如此错误的计着有实我及实法,所以导致我见、我执不断。因我见、我执不断的缘故,及无始劫来种种邪知邪见不断熏习,譬如执有念灵知常住不坏、谬执离念灵知心为真实不坏心,导致如来藏中不断收存未来世五阴身继续出生的种子,因此而轮回生死。究其实,都是众生不能正确认识一真法界──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故而妄取分别,将生灭缘起的离念灵知意识心认作真实不坏心,所以集积了未来出生种种五阴身的无明烦恼种子,因此世世头出头没,于三界六道永远无法出离。如来藏具足圆满成就世、出世间法的圆成实性,也含摄了七识心王相应的世间法缘起自性及妄想自性,因此才得以依如来藏心而建立三世因果及生死流转相,如此就可以知道:若无如来藏,就没有如来藏自住境界的“涅盘寂静”,也没有依如来藏而建立的万法,如此更没有“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三法印悉皆不存。今者 佛既宣说三法印,以此三法印作为佛法的试金石,不可推翻三法印;而从三法印中,却已证实真心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的存在,故而如来藏是胜义实有,非假名安立的唯名相法。

    又《成唯识论》卷3云:“若无能持染净种识,一切因果皆不得成。有执大乘遣相空理为究竟者,依似比量,拨无此识及一切法。彼特违害前所引经,智断证修、染净因果,皆执非实,成大邪见。外道毁谤染净因果,亦不谓全无,但执非实故。若一切法皆非实有,菩萨不应为舍生死,精勤修集菩提资粮。谁有智者为除幻敌,求石女儿用为军旅,故应信有能持种心。依之建立染净因果,彼心即是此第八识。”若无如来藏执持业种不失,是谁任持果报而丝毫不错乱?是谁能贯穿三世因果而不失?就是因为有如来藏心执持业种不失,于过去世五蕴坏灭时,如来藏与意根来至今世,而由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以其独有的大种性自性来摄受四大物质,方能变现今世的色身等五蕴,而在今世受报。又于今世五蕴坏灭时,如来藏携带善恶业的所有种子,与意根去至未来世,而由如来藏心变现未来世的五蕴,而在未来世受苦乐报。因此,当然是如来藏心执持业种不失,才能贯穿三世果报而不失,菩萨就是因此实证上的了知,所以能精进修学佛菩提道,乃至成佛。

    综合上面种种教证可知,如来藏真是胜义实有,非假名安立。若说如来藏是假名安立,无疑是毁 佛谤法,拨无因果,成大邪见!造地狱业,来世必定受诸苦受,长劫以后恐仍将难以重生为人,皆非有智之人。因此广劝众佛弟子们,莫再毁谤如来藏心为非胜义实有,乃至谤言大乘非 佛说;否则,妄说佛法,果报不轻。 

第二部分 论如来藏在吾人身中

    如来藏既是胜义实有,非假名安立,那?如来藏究竟在哪里?就有必要探究一下,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者,如来藏在吾人身中:《深密解脱经》卷一:“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广慧!亦名阿梨耶识,何以故?以彼身中住着故,一体相应故。”佛说:“广慧啊!这个第八识又名阿陀那识,为什么叫做阿陀那识呢?因为这个阿陀那识,祂在有情的色身里,一直执持着这个色身,每一秒每一剎那都在配合色身而运作无间。这个执持众生色身的阿陀那识,也称为阿赖耶识。为什么称为阿赖耶识呢?因为这个阿赖耶识,一直住在自己所造的色身里,与色身犹如一体的不断相应而配合运作。” 
    世尊在经中已明白指出这个圆成实性的阿陀那识(阿陀那识即是阿赖耶识、如来藏之异名),就住在众生的色身中,与众生的色身和合为一,遍身而住。当众生造作一切身口意行,引发不同之善恶业种,执藏于如来藏心中,因为有此执藏分段生死业种的执藏性,所以才名如来藏心为阿赖耶识,成为引发后有之因。这些善恶业种,都由阿赖耶识携至未来世,于因缘际会时,再由阿赖耶识流注相应的业种,成就自己所造的五阴身,或在人间、或在天上受诸苦乐,或处地狱受种种苦报,如此因果循环丝毫不乱。若非众生各有阿赖耶识执持色身,以记录各自一切身口意行,无疑就会因果错乱:行善众生不得善果,五逆十恶、毁 佛谤法的众生却升天上。因无有能记载其善恶业行的阿赖耶识随身,祖师所言“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的名言,也将顿成空谈。若认为阿赖耶识住于虚空,那么这个住于虚空的阿赖耶识与色身就是完全分离的两个个体,不能同时同处配合运作,祂又是如何记载有情众生的一切身口意行业种?又如何了知众生的起心动念,乃至如何配合众生而正常运作?因此可知,阿赖耶识一定就在吾人色身中。

    二者,吾人身中如来藏本体,与世尊的如来藏(改名无垢识)一样清凈。《大方等如来藏经》云:“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与我无异……我观诸众生,婴苦亦如是,身怀如来藏,而不自觉知;是故告菩萨,慎勿自轻鄙,汝身如来藏,常有济世明;若勤修精进,不久坐道场,成最正觉道,度脱无量众。”佛说:“善男子!我看见众生被种种无明烦恼所系缚,于无量生死中头出头没,无有尽期。这些众生虽然被无明烦恼所覆而长久的住在无明暗夜中,但他们身内的如来藏,还是和我一样,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我看见众生被种种烦恼痛苦逼迫,身中怀着和我一样清净的如来藏心,而都不能自己发现祂的存在。所以我告诉各位菩萨:不要看轻自己、鄙视自己,在你们每一个人的身中,都有与我一样具大功用的如来藏,常常都救济世间众生之光明显发出来。如果你们能够信受我所说的话,勇猛精进的修证,不久就可以触证如来藏心,而得到般若中观智(亦名总相智、根本无分别智),那么就可以依如来藏无生的智能,进修相见道所应得的别相智而达初地通达位,进修地上菩萨所应得的道种智,乃至终于证得一切种智而究竟成佛,就可以度脱无量无边的苦难轮回的众生。”

    由佛的开示,已经明白告诉我们,如来藏本体就在吾人身中,与世尊一样清凈,若能证得此心如来藏,才算是真正开始内门修学菩萨道的不退菩萨,真正的走上成佛之道。虽然我们如来藏本体与世尊无垢识一样的清净,可是我们如来藏所含藏的七转识种子却有染污,未如世尊一样究竟清净,因此悟后须再经过将近二大无量数劫,断除烦恼障种子现行而断除分段生死,其如来藏(阿赖耶识)舍阿赖耶识名,改名为异熟识;再经历一大无量数劫,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所知障无明随眠,究竟清净时改异熟识名为无垢识而究竟成佛。一切有情众生,无论是凡夫地,菩萨地乃至佛地,其如来藏都在其各自的报身内,俨然清净无染,同 佛无异。

    三者,因有如来藏住于身中,才能执持业种,才有吾人色身及身量大小不同:契经云:“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及诸色根而不坏故。”经中已明说,中阴身投胎时,能见有缘父母和合,无正知见及生颠倒见,而不正知入于胎(受精卵)中。又,若无如来藏执持受精卵,则受精卵必定烂坏。又,由于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恒具有大种性自性,不断地从母体里摄取四大,而渐渐成就自己的色身,乃至五根具足。因此众生的色身,乃至五根具足,都是以如来藏?因,以父精母血及四大为缘,而由如来藏所变现制造的。

    在受精卵位时,尚不具五根,六识就不现前,因此当时的“名、色”当中,仅有受精卵、意根及如来藏。直到受精卵发育到四、五个月以后,五根方始具足基本的功能(可从医学报导得知),连同最先的意根在内,六根就具足了。因为六根具足的关系,就能接触外五尘;因能够接触外五尘,如来藏就能变生内六尘,就能生眼等六识现行,具足十八界,因此才能在人间运作及受用。

    此外,《佛地经论》更云:“阿赖耶识所变身形大小不定;且如此界瞻部洲人善业最劣,所得色身极长四肘;东胜神洲善业次胜,身长八肘;如是善业渐渐增胜,所得色身形量渐大……。”由此可知,如来藏执持众生往昔所造善业、恶业、净业种,于因缘成熟时,即变现出不同身量大小的色身,大如金翅鸟,或者小如肉眼不可见之细菌,或者庄严广大无比的诸佛报身,或者丑陋如恶鬼等等。因此唯有如来藏,能够依过去所造善、恶、净业种,而变现不同身量大小的色身,这只有如来藏才有此功能,非是七转识所能为也,现见七转识的一一心,都没有这种功能,由此证明确实有如来藏心的存在。

    四者,因有如来藏造色持身,才有一切法辗转出现:既然色身是由如来藏执持受精卵及摄取四大,而使受精卵分裂及长养,因而有吾人之色蕴出现,故色蕴是如来藏投胎后最早、最直接出生之法。受精卵由如来藏执持在母体子宫内,经五、六个月的长养,渐渐具足六根,其中前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都是色法,于今世母亲子宫里借着父精及母血中的四大为缘,才能渐渐圆满成就身根;后一意根,是前一世死前的意根,亦即是中阴身之意根,携带第八识投胎而来。因六根具足的关系,能接触外五尘而变现内六尘相分,故内六尘相分是如来藏间接出生之法。因有内六尘相分故,必有见分出现,因而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及意识,此六识是如来藏借着根、尘、触而辗转出生之法。因六识出现的关系,才能了知一切法,感受一切法,于万法或看见、或听见、或嗅到、或尝到、或触到,意识于其间广作分别,凡夫执以为实。进而产生各种感受,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乃至或贪恋或厌恶,求取之心不断生起,对于贪着之境界,不了知其虚妄的道理,不断想办法去获得、保持,不令坏失。如此执着则又种下了再次受生的因,导致有情生死轮回,相续往来于六道中而无法出离。而诸菩萨对于这依他而起的离念灵知意识心…等万法,了知其虚妄性,故于诸法不贪不恋。如此之一切万法,或科学、或艺术、或人文、或宗教、或入世、或出世、或正见、或邪见、或清净、或染污,林林总总,无不是在六识出现后才出现的,更是因缘和合辗转出生之法。由此可知,若无如来藏及其如来藏所生六根、六尘、六识,如何有一切世、出世间法的出现?因此,唯有如来藏依缘创造吾人之色身乃至执持此色身,才有一切法直接或间接,乃至辗转出现,为吾人所受用。故而,因有如来藏造色持身,才有一切法辗转出现,证实确有如来藏心的存在。
    五者,因有如来藏,才有吾人寿、暖,乃至舍身时,冷触发生:《成唯识论》云:“定实有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具根、寿、暖,有情摄故。由斯理趣,住灭定者,决定有识,实不离身。”因有如来藏住于众生身中,执持色身,才有众生的寿命及体温存在。若没有如来藏持身,众生的寿命、体温就会中断,而成为冰凉僵硬的死尸。因为这样的缘故,即使处于灭尽定状态下的阿罗汉,虽然在灭尽定中已经灭尽了离念灵知等六识心与心所有法,也灭除了意根五遍行中的受和想,但是他们身中的如来藏仍然在持身,片刻不相离,所以也们的离念灵知心虽然已经断灭了,身体也仍然不会毁坏。

    由此可知,若无如来藏执持色身,吾人将顿成死人。那么吾人死亡时,如来藏是如何舍身的呢?《成唯识论》云:“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若无此识,彼事不成,转识不能执受身故。”又如《杂宝藏经》云:“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命终后进入正死位时(如来藏开始舍身的阶段),那些证悟的圣者,其如来藏是由脚底先舍,渐渐移向头顶最后舍身,因如来藏舍身而不再持身的部分,冷触就会现起,最后舍身的部份是头顶。那些造大善业者,如造欲界天善业之人,舍寿时,则见欲界天景象、宫殿、天女众等迎接,因心生欢喜,乐于前往,就会往生欲界天,一点也不感觉痛苦,也无四大分离的痛苦,其阿赖耶识是由脚底开始舍身,最后舍身的部份是心脏。而造大恶业者,如谤佛、谤法、谤僧、谤胜义僧、大妄语等业,如来藏则是从头顶开始舍身,脚底板是最后舍的部份;彼时如来藏舍身一分,就同时在地狱成就地狱身一分;乃至如来藏舍身十分时,地狱身就成就十分了。因此当地狱身十分成就时,就立即开始在地狱中受长劫尤重纯苦果报了。而一般人因无大善业或大恶业,其如来藏舍身时,冷触就起;如来藏舍身一分,就在吾人色身旁成就中阴身一分;乃至如来藏舍身十分,便成就中阴身十分。因此,若无如来藏,如何有寿命、体温?又如何能有如来藏舍身时的冷触渐起之事相发生?因此,必然有如来藏住于吾人身中执持色身,才会有上述现象的出现,也唯有如来藏才有此功能,非是七转识所能为也。

    综合上述五点教证,完全可以证明如来藏就在吾人色身中,不曾须臾远离也。也因为有如来藏的关系,才能成就色身、执持色身、执持寿暖、身量大小之不同,才有一切万法辗转之出生,这才是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为众生开示的正理。所以般若的证悟必定以是否亲证如来藏而领受其真如性,作为证悟般若的唯一标准;所以禅宗五祖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众生欲真正修学佛法,其入门就是证悟如来藏;入门之法,则是要寻觅此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只要证悟此心,就是禅宗所谓的开悟明心;也唯有证得此心,才能进入内门广修六度万行,这才是真正修道的开始,故而一切佛子当以找到自己身中之如来藏,正式进入见道位中,作为修学佛法的第一标的。

    那些否定如来藏空性心的胜义实有,否定如来藏在吾人身中的学子们,都应当慎思明辨,不应随着否定如来藏妙法的破法者,妄加否定;如来藏妙法甚深极甚深,若没有深入的教理熏习,若没有自己相应的体证,是没办法契入甚深微妙的如来妙藏,就更无法进修一切种智的唯识学了,也就永无可能成佛了。断不可意气用事、不加捡择地随诸邪师盲目否定如来藏,否定如来藏就是毁坏三乘菩提所依的根本,也是谤佛、谤法者,正当开口否定如来藏心、谤无如来藏心的时候,当时便已成就 佛所说的一阐提人重罪,舍寿时身坏命终,来世必堕无间地狱中,承受长劫尤重纯苦果报。若以修学佛法累积福德为先,而造大恶业于后,无疑是天下最大的冤屈。

    祈愿天下四众佛子,皆得消除性障,悉具正见;现前当来,得证无生。


何谓转识、六转识、七转识?

1、真实如来藏——依妄心之间断证有如来藏。
    一切有情皆有见闻觉知之心,此心即是唯识学所说之六转识——眼耳鼻舌身意识。此六识运做之时,须前识种子灭,后识种子继之而起,不断生灭,方能有用。譬如电影,必须一格画片过去,后一格画片继之而起,不断移换,方能起电影之作用。

    六转识所成之见闻觉知心亦复如是,必须前一刹那心种子过去,下一刹那心种子紧接其位而显现,不断地转换变易,方能成就见闻觉知之分别功能。若停住于其中之一刹那心,即成入定,无所觉知,名为未到地定过暗。若定中仍有觉知,即表示意识心未停住,其种子仍在刹那刹那变易中,故能有知。

    是故定中能知之心乃是变易生灭心,故名转识。有知即有分别,非无分别;有觉有观即有分别,非无分别。分别作用乃因知的现象继续不断而来。能知之心绵延不断,即显示意识种子前后变易,相续不断,故名转识。

    坐禅进入无见闻觉知状态,乃是未到地定过暗,不能发起初禅地五支功德,更不能见道,乃是意识境界。设使修得非想非非想处定,远离初禅及欲界觉观而名无觉无观(无寻无伺)三昧,依旧不离无色界之微细寻伺境界,弥勒菩萨说此皆是“意识身相应地”。不离意识境界入出之法。

    能作主之心则是意根——末那识。众生恒审思量,处处作主,时时作主。饿了决定吃饭,饭吃腻了决定吃面。身体痒时决定用手去抓,睡饱了决定起床,进入定中住烦了决定出定,……。凡此种种,皆因能知之六转识觉观以后,了知饿,腻、痒、烦……等等,而由意根末那识决定要吃饭或出定。

    末那识即能知意识之分别结果而作决定,亦必有知。然此知,众生不知不解。末那即有知,则必如见闻觉知等六识心,同因前后识种子刹那刹那转移变易而知,故处处作主之心——意根末那识——亦是生灭变易之心。此识与前六识和合运做,似如一心。故见闻觉知心,不论定中定外皆能作主,若无善知识开示,便不能了知何为末那。

    能见是眼识,能闻是耳识,能嗅是鼻识,能尝是舌识,知触是身识,能知色、声、香、味、触之微细别相之心是意识,于此见闻觉知六尘诸法中,能时时作主、处处作主之心乃是末那识——阿含四部中说为意根。此七识合称七转识。一切有情于定中定外能知能觉、处处作主之心皆由七转识来;七转识之能知能觉能作主等作用,皆由如来藏蕴藏之七转识种子不断现前而有。七转识非能自己存在——不自在,依如来藏而有,故定中定外能知能觉、了了常知之心皆是虚妄心,有间断故,非自在故。

2、真实如来藏——依六道轮回证有如来藏。

    有情众生之能觉能知妄心有二种体性:

    一、六转识系有覆有记性;所为善恶业之运作,皆由六识思维六尘所起,欣乐厌苦,分别苦乐而起诸心行,故能知应喜应乐、应憎应爱、应行善应造恶、乃至应睡眠等,是有覆有记性。

    二、末那识妄心,恒内执我,是有覆无记性;因触五根五识所对五尘境而生意识,与意识同起心行,能因意识之分别而自思量决定造恶行善等。此心虽不缘过去未来,恒缘现境,但恒内执我而造诸善不善业,处处作主、时时作主,睡熟及梦中皆亦如是,故是有覆性。有覆者,覆盖真实如来藏心,障碍圣道现前。

    此七转识之前五——眼耳鼻舌身识,其体性、境界、现量,皆通三性——谓善、恶、无记性。意识为有覆有记性,众生之见闻觉知心及定中之觉知心,乃至四禅八定之根本定中微细观心,皆是有覆有记性,故皆有分别。是故外道修定而得非想非非想定者虽多,无有一人能出三界;以不见道,不知非非想定之心依旧是意识心故,弥勒菩萨说此乃“意识相应地”。

3、楞伽经详解2。

    六转识现起后即不断刹那转易,故名转识;现起后能有分别作用,故名转识,于六尘中不断分别转变故。复次,意识不能单独了别五尘相分,唯除梦中纯内相分;须与眼识俱起,方能了别色尘相分……乃至须与身识俱起,方能了别触尘相分;前五识亦然,必须与意识俱起,方能了别各自所对相分;由是故说眼等六识坏相俱转。皆是依于六尘相中,分别诸种境界生起与消灭之差别,而说六识名为转识。


认识自己——无常的我
      何谓舍”我”而证无余涅槃?亦应探讨,以免误会涅槃而成大妄语。我者谓五蕴、十八界也;由有外六尘故,真心如来藏出生六根、内六尘及六识,合为十八界;“界”者局限之意,眼识局限于见色尘,不闻声乃至不知法,即是眼识之界限,故名眼识界;界者亦名功能差别,具有了别性故。六识者:眼耳鼻舌身五识,能了别色声香味触;第六意识者吾人之灵知心也,能了别及安住一念不生时之定境及纷乱扰攘之世间一切法中;此有念或无念时之灵知意识心,若于无觉无观定中及梦中单独现起,不与五识同时俱起时,即名独头意识;若清醒位时则与五尘同在,名为五俱意识。然不论为独头意识或五俱意识,意识从来都须依五色根及意根为俱有依,从来都须六尘为俱有依,方得现起;谓使入定或眠梦之中,至少亦须有意根与法尘相触,意识方得现起;由是缘故,佛于四阿含诸经中常开示曰:“意根、法尘相触为缘生意识。”或言:“意、法缘,生意识。”故说意识一界虽是参禅人最执著、最放不下而坚持为常住真心者,其实仍是缘生之法,并非常住法。如是意识觉知心,正是所有错悟参禅人之所堕,误将此心认作本来面目;由此错悟故,便只能随著意识相应六尘之特性,辗转生执而随于六尘流转,其执著轻微者,坚持意识觉知心离念时即是常住真心;其执著严重者,则如藏密诸师转堕意识相应之欲爱触尘境界中,日日思求他人妻室或女儿,冀能常修双身法而贪著其中初喜至第四喜之淫爱境界。如斯等人,俱名认贼为子之愚人,错认意识子为常住之本来人,然后随于此贼日日搬出法财,日日搬进生死流转种子,招来永劫生死流转;正是经中所说认贼为子之愚人,日日丧失法财而不自知,犹向佛教界炫耀已得“报身”佛之实证。世人之愚,唯此为最。 
    世人总认意识觉知心为常住之我,为真实不坏之我;此是学禅、学佛、学罗汉者,第一应仔细认清之事实;若不知此,而言解脱之道、佛菩提道,悉名戏论,同于外道无异。至于错认色身之弊病,学禅、学佛人则少之;谓若能认清身我与心我俱皆不实,则名色之执著方可确实断除;若不知身我与心我俱皆虚妄,则必认贼为子,日日大量流失法财,何有解脱智、佛菩提智之可得者?如是,色身谓”身我”,此灵知心谓”心我”;若人有智,能观其无常故无我,我执即断;舍寿之时,此二我俱舍,则意根随之而舍,即成无余涅槃,方能成就解脱之道,出离三界分段生死。 
    意根者,处处作主、时时作主、秒秒作主之末那识也。灵知能觉之”意识我”及作主之”末那我”俱舍,则入无余涅槃。若此二者有一不能弃舍,认定觉知心无念之时即是真实常住不坏之心,而谓已证无余涅槃者,名大妄语——妄认已证声闻四果。此事不可含糊笼统,以免自障道业。 
    余五根者,眼耳鼻舌身等五色根也。五根各分扶尘根与胜义根。五扶尘根者: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半月、身如肉桶行厕。五胜义根者:眼耳鼻舌身之全部神经纤维及头脑,头脑者乃五胜义根之集合体,藉由五扶尘根及神经而接触外五尘。意根虽无形无色,但可藉真心如来藏之功能,经由头脑而接触五尘中之法尘,思欲了知故,便现起第六意识及前五识。若意根末那识不欲了知五尘及诸法尘,则前六识必然间断而不现起,名为入无心定或眠熟。 
    今者多有佛子,于无心定及无觉无观三昧之差别有所不知,于无心定及涅槃之差别有所不知,于无想定及无心定之差别有所不知,于无想定及想阴灭之差别有所不知,……乃至等而下之:于意根及意识二心有所不知,动辄以觉知心住于无妄想境界中以为涅槃,此名外道五现见涅槃之初——以欲界中之无念灵知心为涅槃心,佛说此为外道误计涅槃。乃至有以四禅中之微细色界觉知心为涅槃,此即五现见涅槃之末——第五种外道现见涅槃,皆是外道误计涅槃。 
    若人于欲界灵知心不舍,乃至于色界、无色界灵知心不能弃舍者,皆名执我——不执身我而执心我也,可悲者是禅门之中,如今早已如是同堕意识心我之中,具足成就我见。入无余涅槃者前七识断,不复于三界中受生也。前七识断而不复受生,即无心起,则无有知者、无有作主者,方名真实寂灭,方符涅槃寂静法印。若认无念灵知乃至四禅中之色界无念微细了知为涅槃心者,皆名佛门常见外道;亦名自性见者,同堕意识等识阴六识之功能性故;如是等人,皆不得涅槃寂静,不免三界轮回。若以修成无念灵知心作为实证真心、作为已证涅槃,欲于后日舍报时以此灵知心入住无余涅槃者,名颠倒见,名大妄语,地狱业成就;一切佛子——特指参禅人——于此不可不慎!以免求升反堕,招得未来无量后世凄惨苦痛! 
    若非真悟者,不能了知以上所说正理,则不能舍心我,只在知见上承认心我虚妄,仍不能舍心我,唯能舍身我;仍须轮回于欲界六天,须尽七有人天往返之后,方能舍心我而取无余涅槃,只成声闻涅槃。若于此世不知此理而妄言已证四果涅槃,则成大妄语业;非唯不能出三界,反将于舍报后入地狱受无量苦;彼时声闻初果已断身见之功德亦失,退回凡夫异生位中;再度断身见而预入声闻初果之中,已是多劫以后之事了。凡我佛子,务须戒慎明辨,方免无穷后患。 
    然而如是实证初果乃至四果已,亦只是粗知涅槃,于涅槃之实质仍无深入了知,谓此四果人仍无法了知涅槃之本质实依真心如来藏而施设故;由此缘故,声闻罗汉不能了知大乘别教中初悟真心如来藏之菩萨所得根本无分别智,然初悟真心之菩萨,则能依其所悟真心如来藏,现观无余涅槃中之本际——真心如来藏独住无侣之自住境界——迥无六根、六尘、六识之绝对寂静境界,非声闻四果圣者所能知之,何况声闻初果而得知之?由是缘故,菩萨智慧不可为喻,何况诸地乃至诸佛?诸阿罗汉之所以敬重菩萨者,其故在此。而诸自谓已悟之老宿、新秀,于此悉无所知;藏密中诸弘法者,乃至连我见之内容亦皆错会,何况能知于此?竟妄称已证报身佛果,大胆贬抑显教已悟之贤圣,故说其愚世人难及。若有妄言其智深妙者,暂且不论其智高下,但观宗门之内初悟者之心行,还能知否?
    http://www.fozang.net/Html/?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