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血管疾病手抄报: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6:17:07
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根本在制度建设,而制度建设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执行力。在新形势下,加大效能型机关建设力度,必须下真功夫研究解决当前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

  当前影响制度执行力的突出问题

  制度建设“漏洞”存在。单位“一把手”主动抓制度建设的意识淡薄,对现有制度家底不清楚,更没从全局高度去谋划制度建设、去抓制度建设,“制度链”未形成;对上级制度囫囵吞枣、研究不够,照搬照抄上级制度条款,或在网上搜索、复制、粘贴等办法,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酿成“水土不服”的苦果;超前思维能力不足,制度频繁修改,缺乏稳定性,朝令夕改;制度修订不及时,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处理不够,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协调意识差,制度制定过程中不通气,造成制度之间相互“打架”。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制度本身不够科学、不严谨和脱离实际,还给制度执行带来极大困难。

  制度执行“肠梗阻”严重。重视不够,领导认为制度出台后就大功告成,组织成员都能照章办事,思想上有松懈的倾向,制度制定与执行脱轨。氛围不浓,工作人员对规章制度“陌生”,主动执行意识差,冷热现象严重,办事效率反差大。意志不坚,制度刚出台时威力大、执行效果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淡化,最后放到“陈列室”成为摆设。随意性大,除制度本身存在一定“弹性”外,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变通执行,主要精力放在违规“风险规避”研究上,常打擦边球、钻漏洞,领导有时候搞下不为例,让制度变成废纸。

  督查问责“踩空档”常见。内部监督不力,无制度执行督查机构、专班和专职人员;有督查机构、专职人员,但授权不到位,督查机构及督查人员难以发挥职能。外部监督乏力,上级监督、行政监督机构对各级各部门制度执行情况监督频率不高、密度不大、深入不够,“空白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督查力量分散,各自为阵,单打独斗,浪费了督查资源,采取跑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督查,难以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指出,造成督而不查、查而无果的现象。督查成果成了“虚谈”,制度执行谁个出了问题、什么出问题,没有深入研究、更没有去问责,产生“破窗效应”,制度权威丧失。

  努力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构建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是提高执行力的根本。一是制度必须具备可行性。以上级规章制度为依据,认真研究,吃透精神,在上级规章制度的框架范围内制定符合本地方、本部门的规章制度。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制度。二是制度必须具备严谨性。充分发扬民主,在制度制定过程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征求组织成员意见,修改完善,并按照相关程序审定,对外公布执行。加强沟通协调,涉及职能交叉的制度,由牵头单位负责,征求相关单位的意见,吸纳合理的建议并逐条逐款研究,防止制度之间发生冲突和出现空档现象。三是制度必须具备连续性。超前谋划制度体系建设,保障制度相对稳定。及时修订,对确实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制度,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修订的及时修订,确保制度符合实际。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本着缺什么就建什么的原则,完善相应配套制度,确保制度行得通、推得开。

  以领导垂范为关键,打造制度执行的引领标杆。孔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干部本身行为是单位的风向标。一是筑牢“防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认识到自身就是检验制度执行力的“试金石”,更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点,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增强带头执行意识,牢固确立在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制度贯彻没有变通的思想。二是守住“底线”。毛泽东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领导干部必须坚守制度“底线”,不越“雷池”、不闯“红灯”,坚持制度刚性特点,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多少阻力,都要认真执行制度,不走样、不变形、不缩水。三是树好“标杆”。三国时期曹操“割发代首”是领导干部遵守制度的榜样。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领导的人格魅力和示范带动,产生“蝶变效应”,提高组织成员的制度执行水平。

  以宣传教育为抓手,奠定制度执行的坚实基础。制度作为人们“行为道德”的底线,只有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执行才有最深厚的根基。一是强化学习培训。把制度学习培训纳入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建设内容之一,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制度,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那些不该为、违反有那些后果,自觉做到知制度、守制度、护制度。同时,加强制度执行的指导力度,及时解决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制度的执行能力。二是倡导落实文化。培育良好的落实文化,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提高制度执行力,努力营造“遵守制度为荣、违反制度为耻”的浓厚氛围,着力建设求实文化、责任文化、诚信文化、细节文化,让每位干部职工自觉养成实事求是、勇于负责、诚实守信、重视细节的良好习惯。三是常抓警示教育。敲响预警钟,打好预防针,督查机构对发生的违规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找准违规的症结,分析违规的特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作为反面典型材料教育干部职工,让大家充分认识不执行制度对集体和个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自觉遵守制度。

  以强化监督为保障,增添制度执行的驱动马力。没有监督,制度就成了不带“电”的高压线,只有加强监督,制度才有震慑力。一是健全督查机构。各单位要成立内部监督机构,由分管纪检人事领导负责牵头,落实1-2名讲原则、敢逗硬的干部负责抓督查,“一把手”要充分授权,落实专项经费,为督查机构及督查人员“护航”,把监督机构建设成为权威机构。同时,“一把手”要创造人文关怀环境,让督查人员有想头、有干头、有盼头,使其履职尽责、真抓实干。二是整合督查力量。部门自身督查与专门机构督查相结合,建立“分流承办、归口负责、整体协作”的运作模式,对涉及多个部门参与的督查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加强沟通和配合,共享督查成果,强力保障制度落实。公众监督与媒体监督相结合,借助外来力量监督,让制度执行情况在阳光下“裸露”,推动制度执行。三是创新督查方式。坚持督查工作抓经常、常规督查抓规范、重点督查抓突破、综合督查抓协调、重难督查抓反复,既注重督查结果、又注重督查过程,既注重集中检查、更注重经常督查,既注重静态督查、更注重动态督查。通过督查手段,始终绷紧制度执行这根弦,让其自觉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制度。

  以逗硬问责为手段,保持制度执行的强劲势头。认真解决制度执行不力怎么办这个根本性问题,把问责“利剑”指向不执行的人和事,在“问责风暴”中强力推动制度落实。一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坚持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的工作制度,细化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的具体操作规则,完善制度执行责任追究制和制度执行考评体系,将制度落实情况作为列入单位或个人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挂起钩来,做到奖罚分明。二是查处破坏制度执行的行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带头破坏制度、有意干扰制度执行的行为,不能“往开一面”,要从重、从严追究责任;对于明目张胆地“触高压线”的事和人,“露头”就查,严格问责;对变通执行制度,打擦边球、钻漏洞的行为,及时查处,防微杜渐。三是从严责任追究。问责既要对事、更要对人,要“问”到具体人头上,对不正确执行相关制度、不认真履行相应职责的单位或个人,采取发整改通知、书面通报、电视曝光、黄牌警告、主要领导述职、问责追究和量化考核等措施,从而让人敬畏制度,使其不敢不执行制度。(四川省平昌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