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巡视组杨汉军:进一步加速推进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19:33:26

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进一步加速推进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
 一、2004年地勘工作回顾

  2004年是集团地勘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一年。地勘单位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勇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2004年集团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地勘行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集团确定的"五六五三二"发展目标任务和地勘事业年度经营目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地勘事业部的管理运行机制,有效地实施管理;二是建立和完善地勘单位经营目标责任制体系;三是因地制宜,鼓励投资多元化,进一步调整好产业结构;四是积极争取国家和市场项目,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努力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商业地勘工作,进一步推动矿权转认工作;五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拓展工勘施工延伸产业;六是强化主业,剥离辅业,积极推进地勘单位社保体系建立和实现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工作;七是加强地质技术管理,提升地勘单位的科技水平,加强交流,增强对外形象。通过努力,使地勘工作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经营目标任务。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预计完成创收额:2884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预计完成利润(节约额)165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0.3%。

  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计划。

  (一)积极参与地勘行业重大活动,不断提升扩大建材地勘行业影响

  为了在地勘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我们这几年积极参与地勘行业组织的各类活动和相关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和影响。

  1、重新组建了中国地质学会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积极支持技术专家加入与地勘有关的各种学术团体并为其活动提供各种方便。派员参加众多院士参与的"2020中国地球科学"高级论坛,参与国家对非金属矿地质科研政策的制定。派员以技术专家身份参加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单位资格分级标准的制定和项目审查。

  2、在地勘行业改革进程中,国家有关组建"地质野战军"队伍和地质勘查资格的重新划分的政策动态二件大事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为了保证建材地勘队伍的生存发展,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按照国办发2号文件精神,中央和地方都要组建一支精干的"地质野战军"承担"三性"地质工作。根据这一政策,我们实时把握信息,主动与国家有关部局沟通信息,了解组建野战军的构想和方案,反映建材地质队伍的现状和成就,在专门的会议上反映我们的想法。这项工作地调局正在筹划,我们将密切关注。就目前情况而言,虽然进入国家地质野战军序列有一定难度,但我们仍将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结合建材地质队伍的特点,积极采取其它方式提出构想和方案,组建自己的野战军并争取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许可。

  3、为满足国家对战略性、紧缺性矿产资源的要求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证,更好地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服务,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要求,组织编报了《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工作五年计划纲要》(2003~2007)。未来20年是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建材地质也不例外。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蓝图,引导、促进全国地质工作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基础性和超前期性作用,提高地质工作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基础保障作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国务院对地质工作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国土部的统一部署,作为2003年重要的软课题之一,精心组织编报了《建材地质工作规划纲要》(2010~2020),作为今后开展地质工作的行动指南。

  4、为贯彻落实国办发[2003]76号文件精神,并与"三北"地区地勘局长座谈会提出的要求同步,根据中矿联地勘协会的通知要求,及时编报了"关于建材地勘队伍落实国办发[1999]37号、[2001]2号文件情况的调研报告"及关于组建"建材战略性地质调查队?quot;的设想和方案。编制了《建材地勘单位深化改革基本情况》已收入中矿联地勘协会的"深化地勘队伍改革研究资料汇编"内部刊物中。积极就建材地勘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具体困难、建议等通过协会这一窗口向国务院集中反映,以便引起高度重视,从而保障地勘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深化改革。

  5、积极参加了第一届中国探矿者年会活动。通过认真筹备,组织完成了大型画册宣传和主要成果展等,取得了对外宣传的效果。

  6、积极参加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危机矿山项目办组织的培训和学术活动及中矿联地勘协会的行业会议等。

  (二)积极推进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在加快社保、医保、后勤社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地勘单位加入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办发[1999]37号文件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地勘队伍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地勘单位要实现企业化,一方面要调整好产业结构,强化主业,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要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和将本应由社会承担的职能,如水、电、供暖等后勤工作从单位分离出去,实现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从根本上解决地勘单位进市场的负担。

  近年来在确保"三个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帮助地勘单位切实转换内部经营机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探讨先进、适用的经验和办法,深化地勘单位内部改革。到目前为止,加入社保的单位除辽宁总队、河北总队、湖南总队、贵州总队、地勘院的地研所外,其余部分由于各省对事业单位的社保政策没有启动,难以进入。对这一块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先后通过中矿联地质分会和建材协会二个窗口向上反映有关地勘单位加入社保方面的意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重视;

  2、各单位积极想办法,加大了与地方政府和社保部门联系的力度,一旦有合适的政策和可能就立即加入;

  3、大部份单位均按照有关社保政策,建立了单位内部模拟化运作机制,即按照一定的缴费比例建立了单位和个人专款专用帐户。

  去年加入医保的单位新增了贵州总队,目前末加入医保的单位还有山西总队、江苏总队、山东总队,但这些单位正积极与地方医保部门联系,争取尽快加入。已实现后勤社会化的单位有辽宁总队、浙江总队。其它总队对这一块也在积极想办法,目前在单位内部对物业和后勤的管理模式也是在按照市场机制运作方式进行管理。

  (三)不断深化改革,制定完善措施,地勘单位改革取得显著成果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国办法(1999)37号、(2001)2号二个文件的精神,在集团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地勘部在推进所属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和深化队伍体制改革过程中做了必要的探索和实践工作。如在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导性意见;完善经营目标责任制体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投资多元化为手段,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经营矿权为重点,着力发展商业地勘工作;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为加速地勘单位企业化创造条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1、制定并印发《建材地勘经济体制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地勘产业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关于加速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地勘三年发展计划》、《建材地勘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等相关指导性意见。

  2、按照地质勘查单位在属地化、企业化改革的过程中可以继续将国家划定的地质勘查费基数中10%左右的勘查费转增国家资本金的这一政策,近年来对所属地勘单位进行了必要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分析总结了以往投资的经验教训和地勘单位的优劣势情况下,确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扶持力度和定位。通过这几年的调整,逐步提升了地勘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为推进企业化进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商业性地质工作及矿业权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1998年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已颁发了一系列鼓励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法规和政策。集团领导对这一块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各总队增强了进市场、抓矿权的意识。许多单位在从商业性地质项目中争取市场资金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地质成果和资料。部分总队在依法维护矿权、进行矿业权(主要是探矿权)的转让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对所属部分地勘单位转让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时,允许其将部分或全部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从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地勘单位的积极性,同时地勘单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转产资金的不足。

  4、为配合地勘单位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企业化进程,同时深入贯彻2004年度集团工作会议精神,我部对2004年度地勘预算安排作了调整和改革。在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过程中,充分发挥地勘费的经济杠杆作用。在分配资金方面力求简化、一步到位。除集团集中控制使用的资金以外,其余经费按标准一次性分配。在确保离退休人员经费的前提下,其它经费预算由各单位自主调剂使用。

  通过这样的改革分配方式,首先从观念上改变了各单位对地勘费的依赖思想,腾出精力想办法积极开拓市场,要钱要项目从市场上找,向上伸手要钱的现象比过去明显少多了,企业化的意识增强了,单位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强。从经济运营分析情况看,虽然地勘费比往年有所减少,但整体利润水平有所提高。

  通过上述一系列工作和举措的出台,无疑对深化建材地勘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起到了有效地推进作用。

  (四)加大地勘单位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地勘单位实力不断增强,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各地勘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开拓思路,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如:结合地理位置优势盘活房地产资源,利用办公楼改造作写字间、招待所(宾馆)、学生公寓;利用沿街区位开发商业铺面房等;根据专业优势,通过增加设备武装队伍,提升参与和进入市场的资质等级与竞争能力。如:在巩固已有工勘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发展测绘、工程基础施工、环评、灾害地质等领域。近几年来,利用国拨地勘费先后对26个地勘单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扶持,扶持项目78项,其中:盘活地、房产项目52项;增加设备项目26项,总投资16406.6万元,其中:国拨资金投入8991万元,总队自筹6197.8万元,银行贷款960万元,其它446万元。国拨资金占投资比例为55%,自筹资金占38%,银行贷款占6%。项目实施率为87.2%,产业结构调整资金使用率为88.1%,到位及实施情况良好。据不完全统计,仅盘活地、房产每年可形成收入约3000万元,净利润约500万元,安置总队就业人员424人。通过这几年的调整与扶持为地勘单位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从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建材地质整体经济增长幅度,有的项目已显现出来,还有的将会在日后显现。从经济增长幅度看:2000年社会总收入为13931万元,利润为300万元。2004年预计实现社会总收入为27487万元,预计实现利润为1656万元。2004年社会总收入比2000年增长了1.97倍,利润增长了5.5倍。通过几年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明显效益的地勘单位有北京院、河北总队、山西总队、辽宁总队、浙江总队、安徽总队、山东总队、河南总队、湖北总队、湖南总队、广西总队、陕西总队、青海总队、新疆总队等单位。其中:山西总队继联合办学取得初步效益的基础上,抓住周边煤校扩建的机遇,利用地产资源扩大联合办学规模使总队逐步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产业并安置了30多名职工当教职工。湖南总队开发的华地宾馆取得了较好效益,使总队的经济出现明显的复苏。二个总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已逐步从低谷中走出来。

  (五)加强商业地质工作,商业地勘、矿权开发转让取得丰硕成果

  近年来,在集团的统一部署下,一方面充分争取国家对地质勘查项目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各地勘单位积极开拓地质市场,扩大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份额。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就,探明一批矿产资源,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年来,开展商业性地勘项目480项;商业性地质工作吸收社会资金23571万元,占总项目资金收入的83%。目前各地勘单位共拥有探矿权165个,其中:有154个矿权为地勘单位所有(有133个为现在拥有或可保留延续的探矿权,11个为正在申请的探矿权,7个属矿权已消失但仍可申请获得),其余11个不具进一步运作意义(有6个已转让,2个拟转让,3个因质量不好而注销)。154个矿权共涉及有50个矿种。近年来共转让探矿权约11个,形成转让价款约3500万元;拟转让2个,意向性价款约500万元。通过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开展,为地勘单位创造了比较好的利润,形成了矿业权开发的基础。

  近年来,各有关地勘单位加强了对矿权工作的认识,有些单位在矿权的转让开发的市场运作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如:湖南、广东两总队充分利用矿权转让政策,通过市场运作,分别于2000年和2003年成功转让了"湖南省宜章县老虎山水泥灰岩矿"(国家项目);"广东省陆丰市红山仔石英砂矿详查"(国家矿补费项目)二个国家投资项目,获得探矿权转让价款分别为350万元和420万元。这二个总队原来基础比较薄弱,通过矿权运作和转让,为总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注入了资本,使总队从原来的低谷中逐渐走了出来,目前单位发展势头良好。安徽总队这些年一直非常重视基础地质工作和对矿权的开发和市场研究,已转让6个矿权,通过方解石矿权的转让和矿权入股形式等获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六)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项目资金逐年增加

  根据国家对基础地质工作的支持政策,每年在国家有关部委立项的项目有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地质大调查项目、中央财补费项目;在省里立项的项目有省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争取这些项目的立项也是为开展商业地质工作和矿权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几年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地质项目的立项,另一方面要求各单位抓住国家现有政策支持的机遇,在指导项目申报单位把握好立项原则、选好矿种、准备好申报材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1-2004年共立项29个国家矿补费项目,落实资金1570万元;地质大调查项目13个,落实资金640万元。同时由于地勘单位的努力,近几年有些总队也落实了部分省资源补偿费项目40个(如:辽宁总队、黑龙江总队、山东总队、吉林总队、新疆总队等),共落实资金约2000万元。

  (七)促进地勘单位科技进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1、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委托,组建完成了"全国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数据库(建材非金属部分)"和"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建材非金属部分)"建库工作。共搜集工作程度数据2015个,矿产地数据2270个。两个数据库的建立将形成一套动态的集管理和应用为目标的全国建材矿产资源数据库系统的基础。应用建立的数据库能方便快捷地查询和检索全国建材及非金属矿矿产地资料,实现数据共享,为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服务;同时也可为社会公众提供资源信息服务。该数据库的建立可为进一步做好资源潜力评价和矿产资源预测,为国家科学地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决策,以及部署矿产资源战略调查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地勘单位地勘报告自动化成图水平。2004年又补充完善了数据库、专家库、项目库的管理。

  2、为了进一步在争取国家地质项目中占有主动地位,收集整理了全系统的地质项目,建成了随时可以报出的地质项目库和专家库。大大的提高了国家地质项目立项的命中率及参与度。

  3、为了在地勘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我们主动争取承担的三个系列矿种勘查地质行业标准,通过了全国地质标准委员会的审查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批准,已经于2003年3月1号发布实施。

  4、加大技术管理的力度,加强了技术标准制定的步伐,我们曾经勘查过的建材非金属矿种115个,具有行业标准只要12-3个2003年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制近40个矿种地质勘查工作指南或矿床实例,以更好的指导系统内的地质勘查工作。2004年"指南"已制印成册下发给各地勘单位和有关部门。

  5、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根据国土资源科技司的要求,完成了2004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的申报工作;完成了矿产地数据库管理软件的测试工作。

  6、完成了地勘单位资源地质管理、地质技术管理和地勘单位资质管理等三个规章制度的修订。为鼓励地勘单位多出成果、出高质量成果,2004年组织完成了2000-2003年度建材优秀地质勘查成果奖及找矿奖的评选颁奖工作。

  7、积极参加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项目专家论证工作。根据地质论证工作。根据地质项目管理要求,组织完成了近年来大调查、矿补费项目、中央财补项目的立项、设计审查、野外验收、报告评审等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8、先后组织召开了各地勘单位的总工程师会议,研究和布置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技术进步及矿权、资质升级等工作,在提升技术水平和加强质量管理,促进矿权登记交易,做好勘查资质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9、关注地质勘查资质升级试点工作,做好技术服务。2004年在国土资源部的组织部署下,按照资质升级试点管理办法要求,在全国七个省进行了试点工作。集团所属有7个地勘单位,即:北京院、河北总队、吉林总队、河南总队、湖南总队、贵州总队、青海总队参加了试点工作。在申请期间,我们一方面积极关注,另一方面按照这些单位在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要求认真帮助做好如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及处理,使其尽量满足资质升级的要求。去年试点工作已结束,从批准升级的情况看,七个单位都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二、二00五年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集团2005年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地勘部的工作,重点提出一个确保、二个关注、开好三个会议、抓好十二项工作。

  一个确保:加强经济运营工作分析、财务分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确保全年制定的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完成。
二个关注:关注继试点工作后,即将全面展开的地勘单位资质升级评定工作;关注国务院年底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相关配套政策,以及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举措,做好各项准备。

  三个会议:

  1、总队长座谈会

  主要目的:结合国家将出台的地质工作有关政策,探索交流深化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地质工作等。

  2、总工程师座谈会

  主要目的:研讨交流技术管理、项目管理、矿权等。

  3、与苏州非矿院合作召开非金属矿综合开发利用座谈会

  主要目的:充分发挥集团内产业链优势,利用苏州非矿院在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和地勘单位在资源、勘查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合作,争取在矿产勘查开发、拓宽工作领域等方面能有所作为并实现双赢。

  十二项工作:

  (一)加强商业地勘,矿权交易与转让,加强地勘单位资料整理与开发利用工作

  2005年国务院即将出台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时机做好地质工作和市场准备,加强与地方正政府和矿山企业的联系,充分做好规划和基础地质工作的研究,不断拓宽新领域、新矿种,为加大商业地质工作力度打好基础。继续重视矿权工作的开展。在这方面一是要研究利用好政策;二是收集信息,研究好市场,做好规划;三是要充分挖掘整理和利用二次资料的再开发,加强老矿山外围的地质工作,进一步加大综合找矿力度;
  
  四是继续做好矿权登记工作,尽可能多的占有有价值的矿权;五是要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强地质工作;六是要对已有矿权进行分类,做好转让开发和储备的统筹规划工作;七是要探索建立矿权管理的新机制和办法。

  (二)加强"三库"建设,为促进地勘行业技术水平做好基础工作

  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开展和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将继续补充完善现有"三库"的建设工作,做到资源共享,真正发挥数据库的公益性作用,为地勘单位服好务。充分利用好"三库",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提升地勘行业技术水平奠定基础。

  (三)编写非金属矿地质工作指南,提高建材地质工作质量

  继去年组织编制完的40个矿种指南,今年我们还将组织编制其它20个非金属矿种指南。指南作为我们建材地质内部开展工作的规范,如此多矿种的编制工作在系统内还是首次。通过这项工作,对推动建材非金属矿的开展和提高工作质量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受到了外界的好评。

  (四)推进地勘单位科技进步,探索配置野外地质工作先进设备,提高建材地质勘查技术水平

  地勘单位由于历史原因,设备比较落后。近几年在集团领导的重视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陆续武装了一些设备。但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资质升级的要求等,与同行业相比,建材地勘单位的设备相对还比较落后,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今年将在调研的基础上,配合资质升级的要求重点对地质勘查业予以支持,配备一些适用的,有市场的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先进设备,以提升地质勘查业的整体装备水平,改善进市场的手段。
(五)探索培养引进地质技术人才途径,确保地勘单位后继有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由于地勘单位属艰苦行业,难以吸引人才。近年来,集团所属各地勘单位一方面招收生源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内部流失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目前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断档,尤其是钻探、物化探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短缺,严重制约了地勘单位的生存和发展。

  去年在集团领导的关注下,对西部地区几个单位在引进人才方面给予了支持,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今年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考虑一方面在关注西部地区的同时,要对中部地区如:内蒙、贵州等单位予以关注和支持;另一方面要拓宽引进人才渠道和思路,可发挥昆明中专校的作用。对一些实用性人才,根据地勘单位需要可委托中专校定向代培。想法是:面向外部定向招生:由中专校向各地勘单位作需要人才状况调查;调查后制定定向代培招生计划报集团人力资源部审批后下达招生指标,同时给地勘部一份;由中专校与用人地勘单位签订用人合同;毕业分配到定向单位后,用人地勘单位与所分配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另外也可内部招生培养。集团在这方面可考虑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六)加大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项目

  抓住国家加强地质工作的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对开展地质工作的有关政策,协调好与有关部委的关系,多宣传、多参与。继续加大申请国家矿补费和地质大调查项目的力度,积极争取相关项目资金,为加强建材地质的基础地质工作和开展商业性地勘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七)协调地勘单位积极争取危机矿山项目

  为了改变国家资源紧张的现状,拯救国有大中型危机矿山,解决后备资源。2004年国家启动了该项计划,大致用七年时间解决危机矿山后续资源瓶颈。我们对这项工作的开展在去年已向各地勘单位提前做了部署,目前已有一些地勘单位参与了有关矿山企业的前期调查工作。2005年将继续关注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鼓励地勘单位主动走出去,除非金属的三个矿种外,积极与其它矿种的危机矿山企业加强联系沟通,争取参与前期工作,与企业联合为后续争取国家项目创造条件。

  (八)积极组织地勘单位申报中央财补费及国外风险勘查项目

  中央财补费项目也是用于支持基础性地质工作的资金,同时这块资金还启动了用于国外风险勘查。近几年配合财务部积极组织项目的立项申报,在争取国家资金方面取得了好的成效;同时广西、云南二总队获得了国外风险勘查资金,有效地实施了走出去战略。2005年将继续配合财务部做好这块项目的立项工作,积极争取资金,力争为更多的地勘单位开拓国内、国外二个市场创造条件。

  (九)继续搞好地勘单位产业结构调整,力争全面完成已确定的产业调整项目

  搞好产业结构调整是为地勘单位转企创造条件的关键。近几年在集团的扶持下,各地勘单位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有的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将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在建和未建项目加强监督检查、跟踪管理;确保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到位,调整见成效。

  (十)鼓励和支持地勘单位抓住机遇,加速推进企业化进程

  目前中编办正在制定事业单位改革方案,预计年底有可能出台。2005年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地勘单位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实施医保和后勤社会化工作;积极探索进入社保体系的途径。今年争取推进剩余的三个单位加入医保的解决工作,同时争取使更多的地勘单位实施后勤社会化。对这一块将继续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努力为地勘单位减负转企创造好条件。

  (十一)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全年无重大事故发生

  质量和安全是单位的生命线。根据集团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们将利用好集团安全生产网络工作系统,结合地勘单位的生产特点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除了对各地勘单位提出抓好安全生产的要求外,同时要安排专人深入基层进行重点检查和指导。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全年安全生产运行情况良好,杜绝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十二)推进工勘施工新技术,督促检查大型工勘施工项目,完善项目责任制

  随着工勘施工市场的逐步活跃,如何面对市场,规范运做,加强施工设备和项目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由于工勘施工市场

  竞争比较激烈,面向市场的机制相对活跃。特别是建材这块队伍规模很小,不采取灵活的机制难以生存;但同时受市场无序竞争的影响,管理上相对问题也比较多,社会上工程款拖欠现象比较严重。针对工勘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2005年将加大管理工作力度。一是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完善项目责任制,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三是对大型项目重点跟踪管理;四是推行工勘施工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五是积极探索改革方案。总之,对这一块要用市场机制进行引导和规范化管理,确保总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