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功夫壮阳药:修学法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17:35:35

法语点滴  同修共勉  勇猛精进

(广博是为更加专一,目的是受到启迪和开示,更加深入地修持好自己的法门,不断精进。“南无阿弥陀佛”一句圣号净念相继不断,似阳光无时有,无处不照,永恒不息!功夫到时,无明与迷惑自然消失,万象自然开解,心意自然通达,万法于心而无一法可得。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2007年11月20日自学后收集整理与诸同修共勉)

一、精粹五则:

1、“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喻义深刻)

2、凡所有相,皆含有性,佛相虽然如是,有情无情莫不如是。凡夫拜相不拜性,圣者礼性不礼相。凡夫身拜心不拜,圣者心拜身不拜,惟大智者,拜而无拜,无拜而拜,身心不二,性相一如。故以外在佛相,依之礼拜,而引内里佛性,我内里佛性成就,则我外在佛相必然具足,一切外相为内性之表彰,一切内性皆外相之含蕴,此凡夫依佛相礼拜,正是依此法修行;若修行人礼拜到佛相与自性打成一片,豁然相我一体,无二无别之时,自会妙处。那“山河大地无非法身,翠竹黄花皆是般若”;于此中立,拜与不拜,皆成戏论啦!

3、禅悟的境界是怎么样?这实在是无法说明的,历代祖师用打用骂,硬是不肯说话,佛陀甚至讲,我所说法,皆非佛法,这不是笑话,因为不用言说的佛法,才是佛法。佛法、禅心,是自证的境界,是从无分别的平等性智而了知的,这不是黄莲,应该是甜蜜;这不是鹦鹉,应该是菩萨。 (“哑巴吃蜜,是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鹦鹉学话,是不知,如小儿学话,不解其义。” 而大德禅师们,就如慈受法师所说:“我是如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也如鹦鹉学讲话,讲得非常像。你说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

4、吃饭睡觉是多么简单的事,可是今天究竟有多少人能舒舒服服的吃饭,安安逸逸的睡觉?可见最平常的事到达平常心的境界,是须经过无数不平常的修持。

5、时间上有过去、未来、现在之说,但无住真心没有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分别,只那一念,吾人的本来面目,“自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长新”,有何过去现在未来呢?

二、智慧三则:

1、佛法修行的根本及究竞,还是空性的智慧。

佛教各宗各派的差别即是对空性智慧的养成过程、空性智慧的“量”的多寡,时机,根机,能力而有所区别。甚至可以直讲,悟道的深浅是在空性智慧的证量多寡,或换句话,是以空性智慧的能力,对待万相的结果。解决烦恼,须有空性智慧,如果能具足空性智慧,当下清净无烦脑,但空性智慧能力如太薄弱,或须借助他力或时间才能得到启迪而显露,待水落而石出才能解决烦恼。开悟的临门一脚,在阿赖耶识无明、无思、无差别的相续中,亦是靠具足的空性智慧所显发的觉明。这也就是大圆满的大智慧开展出来的。相同的,禅宗的修学,“不思善、不思恶”,“不思前、不思后”,在无思、泯诸对待中,以空性智慧再直观此“无思无别之自然本性”,此一路去,探明“这时,尊者你在何方”的“本源”,就在眼前了。净土的“专心一意”称念佛号,于念无可念处,再“反闻”,闻此自性,亦即见实相念佛、见道越脱轮回、生死。--此“反闻”,即指空性智慧的开展。由此可见,密宗与显教任何宗派证悟过程有渐有顿,但道路完全一致,不知者其知见会有偏差甚至贬低批判,是对此二者,甚或各宗无缘深入的所造成知见不足、偏见,或者实际体会不足而已。故可见空性智慧是佛法中的根本,应修到“所见即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见量(即---本性自现、体露金风,自起自解,不假修持);这才是大成就者、大阿罗汉、大菩萨的见量(果位)。

2、密宗开示:

在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时候,他首先讲授的是四谛法,而四谛法当中佛最初讲的是苦谛,现在我们就是围绕着苦谛给大家做介绍,我们所依靠的论著是持明晋美朗巴所写的九个颂词。

首先,持明晋美朗巴是这样说的。

一切都是如此的稀奇,

我们的生命就像山边的云雾一样,

一切亲友和敌怨的关系就像天边的云一样,

而且一切所集之众就像客人一样,

一切都是无常的自性。

我们现在这样地思维的时候,心中一定要生起一个确信。就像我们以前讲的《深道六法教言》所说的,任何人都要修行四种修心,四种修心之中最主要的是修行无常,而对无常的修行有三种决定,大家要经常修行。哪三个决定呢?首先,人是必定要死的,是肯定要死的;那么如何的死呢?死法无定,这是肯定的。然后什么时候死呢?这是不由自己把握的,这也是肯定的。当这样地思维的时候,我们心中的确对无常会有所认识,当自已的心中产生认识的时候,自己的心一定能够趋于正法。的确是这样的,一切的所集都是无常,就像我们在这里集会,差不多有七、八十人,但大家都是无常的,没有一个人有把握不无常。就像上师自己一样,去年的时候和空行仁波切一起为大家广转法轮,但是现在除了上师自己之外,佛母已经于法界当中趋于涅槃。周围的人也是这样的,在我们这些人当中谁能够在今晚不死,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远见,有这样的把握,除了自己的义气之心之外,的确是没有任何的把握可言的。再想一想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接受佛法,那么明年我们当中谁会趋向死亡的大道呢?!在下个月的时候,还是明天的时候,谁会继续在这个地方呆着,这些都已经是无常的事了,让你们这样思维的时候很容易对无常产生很深刻的认识。无常是死亡的大道,在这个死亡的大道上,任何一个人都必须要走上去,不论是多么大年纪的人,也不论是多么年幼的人,不管你自己知道还是不知道,死亡都会降临在你的身边,任何人都是无可避免的。就比如说在印度的时候,除了我们无比能仁释迦牟尼佛,还有所有大罗汉、菩提萨垛,他们也都趋于涅槃,而且像印度的84大成就者,王臣25,乃至于历代的传承上师,包括上师自己或者我们大家,没有一个人会不无常,所有的人都必须走上这个死亡的大道。所以说,想到无常的时候,我们心中应该对无常产生一个确切的认识,精进地修行。而且在自己想起无常的这个时候,时时刻刻要忆及:正是因为无常的缘故,所以我们才要修习佛法;因为无常,我们修习佛法才能生起精进;面对无常,才能有非常广大的意义。如果你能够真正的修无常,那么不管是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忍辱也好,禅定、精进等等法行,你都能够做得到。因为想到了无常,没有一件事情能有任何的挂碍的。我们永远就是要这样地思维:一切的亲友和敌怨都是这样无常的,现在看上去是敌人的,最终也许会成为像是亲友一样,也许有的时候自己非常亲近的人,但是忽然之间刀剑相见,转成一种恶劣的关系。一切也都是无常的,真的就像秋天的云彩一样,忽然聚集,忽然离散,而且我们所聚集善缘的弟子们,大家也都像集市上的客人一样,满足了自己愿望的时候,离别降临的时候,各奔东西。我们大伙也是如此,现在聚在一起听受佛法,分别之后,或者到了明天,或者到了后来,都各奔东西了,任何一种事情都是无常,大家要这样地来思维,并且把握住它。

过去有许多的大德在修习无常的时候,甚至于每天都要把握无常,就比如持明晋美朗巴,他曾经在桑耶清普的大密花窟里修行了12年。他在山洞里修习,每次出来总会有荆棘挂他脖子,每当他想把这个荆棘砍掉的时候,他总会想:算了吧,也许我出去后再不会回来,或者是我回来后就永远出不去了!因为他不断忆念无常的缘故,所以在洞里闭关修行了12年之久,荆棘也没被砍掉。真正地修行无常的人是如此的。所以我们从自己的心里也要真正地无常,把握确切地认识无常,当你对无常产生了非常深刻地信任的时候,你也才能够真正地来区分真实的佛法,有些人从自己的心中没有能够真切地认可无常这个事实,想“无常”没有什么甚深的,“大圆满的口诀”这才是最甚深的,但是事实上没有一个比无常更甚深的法,只有认识到无常是我们现在当务之急。希望你们从内心深处体会无常,并且认识无常。

现在是第二个颂词,意思是这样的:

对一切的收获、所得、名称,

还有美誉等等所有的一切,

就像是路边的尸体一样当即放弃。

一切本自无常的缘故,

为了不给自己的修行产生障道,

把它当即舍弃!

的确如此,我们仔细想一想,如果获得一些什么,或者是拥有一些什么,并且为了自己争取得到它,会产生很多的贪执之心,因为贪执之心反而造成轮回之苦。断弃贪执的这个方面,真的就好像是晋美朗巴大师所说的那个样子,周围的一切——它就像我们在路边发现一具死尸,这个死尸是我们不需要的,拿回去也不会有什么用处。的确是,这个死尸对我们来说的确是不必要的东西。事实上,世间上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无常幻化不真实的,如梦如幻的,那么这些虚幻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本身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可是如果你贪执它的时候,显得它就好像有什么意义一样。比如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电视里面虽然显现各种各样苦乐的境相,但是除了这种显现之外,它的本质是没有任何可成立的,可是如果你贪执的时候,这就仿佛产生了苦乐。如果在看电视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电视节目里一切的显现都是空幻,那么电视对你不成障碍。对于我们的梦幻也是如此,比如在梦中也显现出各种各样的苦乐,可是当你醒过来的时候,一切的苦乐,它全部都消失在法界之中,因为这一切本身是不真实的,全是幻像而已,如果这样,我们很容易就明白,世间所显现的一切,它全部都是无常的、幻化的,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真实的,如果大家当时能够认识到这一切都是虚幻,那么我们布施也好,持戒也好,作任何一种修行都能够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的。

所以要知道一切轮回的根源是我们的贪执,不管是多么好听的美音还有美色和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展现的都是虚幻的,我们现在就要当即放弃对它的贪执之心,如果不能放弃贪执之心,轮回中的恶业因此会渐渐渐渐地涌聚。比如你的名声越来越大的时候,反而成为你修行中的障道,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福德非常广大的时候,你修行善业的机会反而就越来越渺小。你的名声就好像是雷鸣一样遍及三千大千世界,那你的违缘就会像霹雳闪电一样突然降临。所以如果要真正地修行,要知道一切所显现的事物都是不坚实的,而且它都是无常的、空幻的,它随时都在一刹那一刹那地消灭,知道了这些,对显现出来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名声也好,或者是利益也好,或者是福德也好,顺缘也好,全部都能够从内心深处对它断弃贪执之心。

断弃贪执之心是修行中的要点。就像刚才举例所说的,就像对路边的死尸一样。比如对于不爱吃蛋的人给予鸡蛋,除了让他倒胃之外,绝对不会产生任何的喜悦之心。对于修行的人来讲,世间八风所涉及一切美妙、善巧的事物,对你来讲是不需要的,能够放弃、当即放下,这是这个法之中最重要的核心。所以希望大家好好思维一下,我们不论碰到顺缘还是违缘,尤其是碰到顺缘的时候,周围所显现的一切美妙的事物和福德的顺缘,在这当下它就是无常和空幻,对它如死尸一般抛弃,这是晋美朗巴大师第二个要点。

现在晋美朗巴大师第三个忠言。他的第三个忠言所说是这样的:

一切的业力都是由自己善恶聚集的,

我们现在所受的一切善,

都是过去的善因得到的善果,

一切的恶是因为自己造成的恶果。

一切的因果,就是自己的心来造成的。

因此,我们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心,

是不是真正地能够寻求善法。

现在有很多的人在修行的时候都这样想,我是修行善法的人,再观察一下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真正地修行善法呢?如果是真正修行善法,就比如比丘有253条戒律,沙弥有16条戒律,居士有5个根本戒律。大家是不是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如理受持了呢?只有自己观察自己的时候才知道。现在有很多的人嘴上说自己修行善法,但事实上自己的心里却在想着另外的事情。对于年龙的弟子来讲,上师需要大家心口一如——外表上来看是一个修行佛法的人,而内在也是修行佛法的人,如果是这样,也是上师对大家最衷心的希望。

但是事实上并不乐观,因为现在有很多人心中带着各种各样的妄想来到年龙,在修行的时候,以各种假象来蒙蔽自己、蒙蔽他人。如果真正观察自己心的时候,你嘴上所说的善是否正如你自己心中的善一样呢?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因为很多人,比如我们拿“妄说上人法”这个戒律来讲,是大妄语罪,拿这个来说,有很多人自己不是比丘的时候妄言比丘的事,不是沙弥妄言沙弥,不是居士妄言居士。这都是小事,还有有些人妄言没有见到本尊的身像,他说他见到了本尊,得到了什么授记,到处跟人宣说着。没有获得什么成就,他到处跟人说他获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有什么样的力量。还有的人,上师没有跟他说的话他到处跟人说上师是怎么对他讲的;有些人以自己的贪欲心不能调伏来到年龙,他却是到处跟人说年龙这个地方是传双修法的地方,年龙寺是专门传阿努瑜伽的地方,年龙寺是专门告诉人们怎么样行淫欲的地方,像这些全部都是大妄语。在上师的面前,上师从来没有给大家讲过什么双修的法,也从未讲过阿努瑜伽的法,上师一再跟大家强调,讲的是大圆满的见宗,如果大家自心中真正明白,应该是安住在大圆满的信心上才对,可是有些人自己的贪心不能制止,却是加在上师的身上说这种话,有些纯粹是妄语,不仅是妄语而且是大妄语。因为这样的妄语造成很大的过失,所以自己要好好观察一下,上师根本不可能向大伙讲双修的法,也不可能向大家讲什么增长贪欲的法。因为贪欲是轮回的根本,这你们自己都清楚的,如果要是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这一些,能够好好修行,这是大家所需要做的。如果贪心不能够遮止,一味地在说这种妄语,假借着上师的名义来做一些违背戒律的事情,这是非常非常大的一种罪业。所以这个事情一定要让自己心中产生一个定解才行。拿大妄语罪来讲,很多人的心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就假托上师,假托本尊,或者假托某种境相,到处跟人说这种假话,比如本身是自己的妻子,但是到处跟人说上师跟我说这个妻子她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然后我可以和她修什么什么样的法;也有一些人自己心中抱着一种不清净的念头,带着一些人到这个地方,也是做这样那样的事情,这些全部都是妄说上人法的这种大妄语罪,这是真正的一种欺骗,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情。所以,这些从戒律上来讲,我们自己要知道我们是不是真正地来修行善业,所以说,嘴上的善业并不是真实的善业,我们要求的是真正的心口一如的善业。

且如果真正地修行,就像莲华生大士所说的,我们要经常地从内心深处断弃一切的戏乐心,让自己的言语寡少,如果这样,在佛法之中或在社会中都是非常相顺的。这样会与佛法相顺,如果你少说,这样会少很多很多的过失,你心中生起多少的善念,你能做好它就对了。你心中没有能够生起善念,不会因为你的语言造成过失。因此少说这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件事,大家对这件事情要从内心深处真的好好地认识它。

对于说自己是否真正能修行佛法,是不是心与法合这个问题,真正的观察的时候,就像比喻里说,一个母亲的孩子死去了,母亲会永远记念着他,从她的内心深处不忘记他,随时随刻都会想起他。我们对于这种窍诀,对于法的认识也是如此,因为自己真正的能够随时随刻地意识到自己在做的是什么事情,这样一来会断弃很多很多造恶业的因缘,要经常记着点儿,我们是不是真正地用自己的内心在奉行着善法,还是用自己的嘴在奉行善法。这样时时刻刻地观察,认认真真地修行,就一定能够产生很好的结果,并且真正使自己心能够与法相合,这是晋美朗巴大师的第三个教言。

这个教言是非常重要的,正像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那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大家时时刻刻要用自己的真心来观察一下,你自己是不是真正地在奉行善法,真心地在断弃恶业,如果能够这样,这就是真实趣入正法。除此之外,还有人想,像这样的一个法没什么了不起,大圆满是最甚深的、最重要的!事实上不是如此,这个法和大圆满相比之间,这个法比大圆满更加重要,因为大圆满是能够用觉性的智慧证悟的一种口授,而这种口诀,完全仰赖于自己修行这个法的基础,并且通过上师的加持就可以现证,而这个法是如何能够明了大圆满自性智慧的一个根本方便,如果没有这种方便和助道,你将不能证悟大圆满的甚深智慧,因此这个法是非常非常甚深的。

希望大家真的能够从内心深处好好地修行它,希望大家好好地观察自己的心,用自己的内心来奉行善业,这是上师对大家衷心的期望。

第四个教言是这样的。

向非常殊胜的,一切诸佛的总体莲华生大士,

还有观世音菩萨至诚地顶礼,

并且自己从内心深处生起坚定的信心,

修行他们的心咒!

刚才我已经说过了的,真正的具足了信心,在这个发心之中来修行自己比较有信心的本尊,或者你来成办对于本尊的承事,把你自己的心和本尊相合,这两种修行都可以,不管是任何一种修行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对于我们年龙来讲,这里的人全部都是为了修行才来到这儿的,大家到了这里之后,就应该不浪费时间,专注地放在修行上,或者是上午的时候作承事,下午的时候作修行,或者任何时候都不忘记承事和修行,关键是自己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以前面为基础,好好地对自己所信任的本尊来念诵和祈祷。

就比如念诵邬金莲华生大士,要知道他是一切诸佛的总集之体,对他产生坚定的信心,把上师和本尊无二无别地观想,并且好好地承事他,念诵莲华生大士的金刚七句、心咒。有很多人在修行的时候,心中会产生很多很多的疑问,比如说自己的上师是非常非常有加持力的,本尊是不是和上师一样呢?或者有的人认为本尊的确是具有加持,是佛菩萨,那么上师是否有这样的功德呢?……可是在真正修行的时候要断除一切的疑茫,因为从上师和本尊的角度上来说,大家都是平等的,自性本没有丝毫差别,你要在这样坚定的信心之中好好修行。不论你自己有信心的本尊是哪一位,或者以莲华生大士为本尊念诵他的心咒或者金刚七句,或者有些人是以文殊菩萨为本尊,或者是绿度母、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等等等,只要你有信心,专注地修行就可以了。在念诵和承侍本尊的时候,最关键的是与心意相合,以本尊和上师无别的信心承事、念诵,这是非常重要的。这第四个教言,就是让大家时时刻刻地以自心与上师和本尊无别而专注地修诵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记心间。就像刚才所说的那样,自己专注修行本尊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信心和身口意全部倾注在这个修行上面,不商于父,不议于母,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寄望上师,专注在修行当中。只要修行,就一定能够获得殊胜的成就,这是一切要点当中非常重要的要点,要谨记。

现在说的是第五个言教。第五个言教是这样的:

在我们修行当中,

把一切的显现当作成本尊之身,

把一切音声都当作成密咒之音,

把一切的念想分别都转为本来的智慧,

在这样的专注当中修行,

就一定能获得殊胜的成就。

这样修行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自己要有坚定的誓言安住修行,这样才能真实地获得成就。

如何安住修行呢?这个时候,就好像是我们在寻找上师,首先要观察上师,作为弟子不观察上师会产生很大的过失,上师如果不观察弟子依然会产生很大的过失。在续经中说:如果上师和弟子不作观察,都有越法之罪,最少要观察三年。可是对于上师自己来讲,大家不远万里、千里迢迢来到这个地方求法,因为从渴望和诚敬上来看,他一定是具足信心的,所以姑且把大家都排列在有信心的行列当中,所以为大家传法。大家是不是有信心呢?这个取决于你们自己,自己要好好地观察。

这在这个时代,有很多人首先不观察上师,碰到一个上师马上就认为自己很有信心,说这个上师是佛,于是在上师面前求很多很多的法。可是修法的时候,又没有信心,修修这个法没有成就放弃了,修修那个法又没有成就又放弃了,然后觉得这个上师没有加持,他不是什么成就者,于是对上师产生邪见,这样一来,不仅造成很大的过失,并且有堕落的罪业。如果不经过观察一定有这种过失,如果经过观察他就不会有这种过失了。那么怎么样地观察呢?在没有求法之前,你怎么样地观察上师都是可以的,这没有任何的过失,是正确的;可是如果你求法之后观察上师,这样只能造成你堕落的因缘。所以对上师具足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碰到一个上师就说这是伏藏大师,这是成就者,这是瑜伽士,这是活佛或者这是什么,抱着这种心盲目地前来求法。如果是这样,你会产生很多很多的危险。

过去阿底峡尊者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西藏是因为本尊太多,所以造成了伤害。实际上,在印度非常好:每个人只有自己一个上师,有一部法,而且专注地修持一个本尊,因为这样的缘故,成就者如云。但是在藏地不同于此,藏地就是因为本尊法太多了,有的人就是因为修修这个法没有成就放弃,修修另外一个法然后再放弃。现在这句话恰恰正适应在汉地人的身上,就是说,汉人的上师太多了,汉地人的法太多了,因为这个缘故,汉地人就很难成就。因为在修行的时候不断地产生分别,今天对这个法有信心,然后修习三两天,试一试看这个法能不能成就,一试,发现不行,然后再修另外一个法,这样的周而复始,除了浪费时间之外,真正的没有丝豪的成就,所以这样是非常恼火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专注下来,踏踏实实地修行。

对本尊对上师应该有如何的信心,你们自己应该好好地观察,如果真正是具足信心,要专注下来踏踏实实地修行,他们没有丝毫的差别,并不是说这样的一个上师、这样的一个法有什么超胜之处,而是说与自己真实有缘的上师的确是有这样的超胜之处,要这样地修行才行。

就像莲华生大士所说的那样:真正的修行人,他的身体就好像是残废一样,不走动,专注在一处;他的语言,就应该像琵琶断了弦一样,没有任何的音声,不做任何的宣说;他的心就好像是无云的虚空一样,没有任何的障碍。如果能够这样,这是修行大圆满的瑜伽士,而真正的修行应该是如此的。可是在我们现在如果不能这样做到,就很难把心和法完全相合。

就像过去的祖师所说的,如果你真正多闻——调伏你自己的烦恼,这是多闻的标志;真正地能够修行,自己的贪、嗔、痴、慢、吝啬等等会越来越少,是非越来越少,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越来越增上——这就是修行的标志。如果你自己真的能够好好地修行,你自己能如量地现起我们称为成就的标志,也称为是真正的神变,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神变。可是也有一些人迷于一种外相,认为自己好像是修行得非常好,见到神或者见到鬼,但是究竟是不是你见到了神或本尊呢?因为真正修行密法的人,为什么叫密法呢?密,就是保密的意思,有任何的功德都不与人说,自己在自心中能够生起把握,这才叫真实的密,可是还没等怎么样到处跟人去说,这样就不称为密了。更可笑的是,有很多人自己根本在修行当中没有什么把握,说了很多很多所谓本尊授记一类的话,作为上师尚且没有对你们说任何的授记,作弟子的哪来这么多的授记呢?有很多人,说自己在某种境界当中见到了空行母,空行仁波切向他说了很多的话,让他把这些话转告给上师,像这样的事哪儿有呢?上师从无始无量劫以来许多生世之间和佛母都从来没有分离过,彼此有什么话完全可以意密沟通,而且佛母如果想向上师说话可以亲自告诉他,有什么必要假借一个凡人的嘴呢?这根本没有必要的。还有些人说,上师在马尔康,他们得到本尊的授记,说上师在建什么什么寺,或者上师要怎么怎么样,哪来这么多余的事呢?如果上师没有说的话,作为弟子也更不应该去说。对于上师自己来说,是不是能够见到本尊,是不是能够见到那些鬼,是不是能见到空行等等这些不好明说,也没有办法向你们说清楚,可是你们能不能见到,是不是真的那么清楚呢?自已好好地观察一下自己。如果是真正的修行者,哪怕是你真的见到了什么,既便是贤劫千佛你都见到了,这只是一场幻相而已,作为一个修行人不贪执幻相你不知道吗?如果真的是见到了什么,你应该当下放弃对他的执著,安住在自己的修行当中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必要向别人说。还有些人说看到了这个看到了那个,有这么多的看到么?像我们在场的有七、八十个人,那你能看到七、八十人之外,还能看到什么,事实上,这是因为你们目光短浅的缘故,因为自己的修行没有真正如量,从信心上、从精进上、从境界上,从任何一个角度上来说都没有达到如量,所以才有这么多的妄想。事实上就像你们看不到的那样,我们在坐的七、八十人之外,还有十方无量刹土,一粒微尘之中有微尘的佛,还微尘那么多的天龙护法,还有很多的非人类全部云集,大家来这儿听法,你看得到吗?你所看到的只是这些而已。但我们假设,你能够看到又能怎么样呢?你看到这么多的鬼,这个房子太小,是不是呆不下了呢?所以你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来修行,或者是来说这些话,那是非常不合适的。

因此真正的修行密法的人应该断弃一切的妄想和执着,当即舍弃,这样才可以。希望你们以后不要说,也不准说任何人见到什么本尊了,见到什么人,我不知道,见没见到鬼,也不知道,总而言之,这些不需要再说。

这些你们一定要记住,在修行的时候,只要让自己有坚定的信心,只有像莲华生大士所说的,对于身体就像尸陀林的死尸一样,尸陀林的死尸被扔在这个地方,没有任何的变动,它也不会滚来滚去,它就停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真正的修行人是这样子;嘴巴就像断了弦的琵琶,发不出任何的声音一样;不做任何的分别,只是需要把自己的心安住在修行法义上,如果能够这样,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现在不是对你们进行谩骂,不是在呵斥你们。不会呵斥你们,也不会骂你们,你要知道,对于上师来讲,他的弟子就好像是自己的子女一样,自己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子女怎么会骂呢?他都是为了你好,所以才教诫。如果对你有好处,有帮助,为大家避免一切过失,所说的教言就是像蜜蜂的蜜一样。最主要的是用功,不让任何的人产生闲言和邪见,隐蔽自己的功德,这样才称为密。

现在对大家说这些,只是希望你们大家好好祈祷,说也是为让大家感受自己的错误,让自己的心和法完全相合,这是真正的修行,这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是重要事当中最极重要的事情。大家牢牢实实地记在心里,自己精进地修行。

就像晋美朗巴大师所说的,真正地要把自己的心和上师无二无别地观照起来,在这种坚定的信心之中认真地修持,真正地把上师和佛划成平等,要从功德门中观察。从功德上,上师与佛无异,但是从恩德门中,上师胜于诸佛。你要抱着这样一个非常坚定的信心至心地祈祷上师,并且在法行当中也不要有见神见鬼等等这样的言说,而且以后千万不要再说,大家只要把自己的心和法完全的相合,这是对大家的希望。应该好好地护持各种各样的戒律,修行中应该注意到的都注意到,这是对大家衷心的期待。正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种方便的善巧。

在一切的修行之中分为两点——真正从内心深处对三宝具足清净的信心,为了一切众生而具有广大的悲心。如果具有了这些,一切修行都能够转成正确的修行,并且产生功德。如果具足,一切修行都将成为产生自性的智慧。如果你不了解原委,那你的修行会非常盲目。如何了解原委呢?比如说,你对佛宝产生信心的时候,他有什么样的功德呢?从佛的功德之门中,对佛产生信心,这样才称为是信心。对于法宝也是,法为什么称之为法?法有什么样的功德,有什么样的意义?你真正的思维之后产生信心。对于僧宝亦复如是,总而言之,对于三宝经过观察之后,了解之后,对他产生了真实信任的时候,才有真实的信心,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一种信心,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知道。

对于一切众生的悲心也是如此的,悲心并不是仅仅可怜而已,应该了解到六道轮回之苦,一切都如实地了知之后,才能对众生真正的生起慈悲之心。

对于上师的信心应该具足,比如忆念起三宝的时候应该是两眼含泪,或者是两眼流泪。真实地从内心深处生起一种现证和空性之心,并且修学,称之为是真实的信心。对于上师也是如此的,首先了解我们对上师应该是如何的信心,如何的对上师,不经过你自己仔细地观察,你产生的信心将会是非常渺茫的,观察上师并且对上师产生信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了解上师呢?就要从恩德门中来了解,就比如说是有一个论著里,专门地讲述如何观察上师,并且对上师产生信心的。比如像根本上师仁波切,为什么称为是真正的根本上师呢?根本上师是使你明了现见自性是佛的人,也就是指示你自心为佛的这个人。并不是所有为你灌顶传法的上师都叫根本上师,是真正对使自己产生究竟功德的善知识才称为根本上师。佛在经书上说:“现在我不在这个世间住,但是未来我会以善知识的相状出现在你们面前,未来弟子们应该对善知识生起与我无异的信心。”正是如此,善知识与一切诸佛没有丝毫差别,是应该非常明了的。尤其是在密法中修行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知道,功德之门中一切上师和诸佛都是平等的,但是从恩德之门中,根本上师恩德较诸佛更加殊胜。现量指示自性为法身的人称为根本上师,为你做灌顶、传承的上师称为“加持的上师”,和你结有一些法缘的上师称为是“具足大悲心的上师”,对于自己的根本上师称为是大恩根本上师,因为他使你超出轮回。像过去阿底峡尊者所说的,他有上百位的上师,在上百位的上师当中,当他听到金洲大师的时候,他会双手合掌顶间两眼含泪。为什么这样呢?有人问阿底峡尊者是不是因为金洲大师的功德最殊胜呢?阿底峡尊者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所有上师的功德是没有差别的,但是让我的心中能够真实的产生功德的善知识唯有金洲大师而已,所以金洲大师是我的根本上师。”对于我们现在也是如此,要经常这样观察,对于上师和三宝生起信心,对众生生起悲心,这是两个不可少的支分,这一点大家要牢记在心。

除此之外,修行也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叫忏悔业障,另一方面叫修集资粮。忏悔业障就是我们把自己和众生无始无量以来所积造的罪业发自内心地发露和忏悔;修集资粮就是以各种修行各种方便来修集,使自己一切顺缘具足。修集资粮的时候,就像我们现在所要求的,除了认真地修法之外,上弦和下弦的初十、二十五尽力呈献会供,因为不断地呈献会供,并且如理地修行正法,使自己的业力迅速清除,并且迅速地成就解脱之体。这两点大家一定要牢记在心,并且精进地修行。现在,心爱的金刚弟子们,刚才说了那么多的话,讲的内容之中有些口气严重了一些,让你们伤感伤心了,希望你们不要放到心里去,这纯粹是为了让大家心中真正地生起对法的确切认识而已。

在修行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密法中最重要的修行就是“净相“,如果能够升起净相,一切的功德和善聚都能够如意地得到,如何地升起净相,这就看自己如何修行了。一切显现是平等的,不可采取任何分别心和伺察之念,安住于净相当中。

一切成就源泉是三昧耶戒,如果没有三昧耶戒,一切的成就全部会落空。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护持戒律。三昧耶戒有很多很多支分,可是最主要的是大家能够真实认真地修习,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切修行的根源。这一点大家从内心深处好好地认可,知道它并且修行。在修行的时候,就像晋美朗巴大师所说的,大家都要到寂静的地方去如理修行,让自己的心与法合。寺院这本身和寂静处是同义词,寺院并不意味着有很多人聚集的地方,寺院就是寂静处的意思,大家如果在寂静处能够把心和法相合,这样必然能够得到利益。如果不能够这样做,哪怕能够在一年当中有一个月的时间来修行,或者是哪怕在一年当中只有一天的时间来修行,那都是非常非常的稀奇的,哪怕只有一日的修行,真正的是非常稀有的。

修行中最主要的是与世间相合。不管如何修行,绝对不要恼害世间,尤其对于政治这方面一定要注意,我们作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应该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尊重和遵守各种政治规定。就像上师父母一样,对于国家方面非常地尊重,国家如何,他都会按国家所说的去完成,我们不应该作为一个修行的人嘴里还说国家的事,这是修行的违缘。对于上师来讲,向来非常敬重国家和法规,所以现在我们这样安宁,国家也这样信任上师。你们是真正的修法者,也希望你们也都能够好好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并且认真地修行。

修行最主要是把世间的一切妄想全部抛弃,自己的心和法能完全相合,这是修行人需要的。自己的心寂静而调柔,少欲而知足,如果能这样那就非常好。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你们可以放弃工作或者放弃自己所做的事业,工作这件事情是我们衣食的顺缘,是修行当中不可或缺的顺缘,但如果我要修法,并且工作也不做了什么也不干了,这是没有善解法义的缘故。该干的工作一定要好好干,该做好的事情一定要全部都作好。主要的时间寂静地修行这是非常好的,除此之外,并不是说有些人在经商不要再经商,作为生活的顺缘你们可以做各种经营的,把自己的心放在法上,时时刻刻忆念着因果、忆念着三昧耶戒,并且升起净相,能够真正地把心和法相合,这样是上师对大家的希望,所以希望都能够如理如法的完成好。

以上这九种是晋美朗巴大师所讲的最殊胜的法义和衷言,相对于大圆满,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圆满的助道。藉此可以趣入大圆满中能够用自己的觉性智慧现量现起的口诀和教言,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以讲这种法的力量,希望你们真正地自心与法相合,能够生起这种功德。所以现在,依照缘起的方式为大家宣说。以上就是所讲的总摄的含义,也就是晋美朗巴大师的九种衷言。

3、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从前,有位幻术师非常精通幻术,他有一位朋友是出家师父,俩人非常要好。有一天俩人像平时一样坐在幻术师家里边喝茶边聊天。闲聊中,出家师父对幻术师说:“我想看看你的幻术,能给我表演一下吗?”幻术师笑了一下,走到门口,叫朋友过来看。出家师父走过去,看见门边有一匹高头骏马,那骏马威武健壮,比画的还要好看。幻术师说:“你想要这匹马吗?我可以卖给你。”出家师父问:“这么好的马你是从哪里得到的?要卖多少钱?”幻术师说:“马的价值应该由它的力量和速度来决定,你先骑一下看看马的好坏,然后再谈价格,我们朋友之间没什么不好谈的。”出家师父未加思索就骑上了马,幻术师把缰绳递给他,然后在马的屁股上使劲地拍了一下。骏马像箭一样冲了出去,带着出家师父跃过高山谷地、草原河堤,走了几天几夜,穿越了千山万水。最后,骏马把他摔在了一个陌生的旷野上,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前方。出家师父跋山涉水,终于艰难地走出了旷野,来到了一个牧区。那里的牧民以放牛放羊来维持生活。他在那儿乞讨,可是得到的食物非常少,只够勉强吃几天。因为人生地不熟,而且语言不通,他像狗一样流浪了许多日子。后来和牧民慢慢接触多了,他开始听懂了他们的方言。幸运的是,那地方的牧民都是信佛的,他们问他是否会念经,他说,念得很熟练。于是有一些牧民请他念经做法事,起初他就以这样的方式生活着。后来,他因为很多年离开了善知识,又结交了坏朋友,跟随他们一起做了不好的事情,因此,破了出家戒。再后来,他和当地的一位姑娘相爱并还俗成家了。为了照顾家庭,他整天忙着放牧和打猎,全然不顾痛苦和罪过。他们生了三个儿女,在把儿女一个个养大的过程中,他怕他们着凉、生病、饥饿,怕他们夭折。儿女生病了他宁愿用自己的死来代替,在饱尝诸如此类的无数担心和折磨的过程中,儿女们被渐渐养育长大。未曾想,儿女们稍大之后,却不听父母的话,互相吵闹打架,摔坏贵重的东西,看到好的东西就要,父母看不到时就偷。在感受如此种种痛苦的同时,夫妻两个之间还经常吵架,互相责骂,甚至有几次还打得头破血流,成了离也离不了、分也分不开的冤家夫妻。他们缺衣少食,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好不容易熬过了艰难岁月,孩子们长大,变得比较懂事,知道孝敬父母了,可他已经老了。想当年,他也曾经是父母的宝贝,后来成为出家师父,之后变成还俗成家的年轻丈夫,可现在变成了像累鸟一样的老头。因为年纪大了,又因为养活家人吃了很多苦,而且家人总是吵吵闹闹,加上他的身体里面还有各种疾病逼迫,外面又是恶劣的环境逼迫,他变得像个饿鬼一样,谁都不想见。可是为了生活,他仍然不得不出去打猎。年轻时为了能猎获岩石山上的岩羊、草坡山上的羚羊、森林里的鹿、草原上的野骡,他手拿猎枪,腰挂火药,上午爬上岩石山,下午奔走野牛道,晚上在山脚等候鹿吃夜草……喝水的狐狸,寻窝的獾,吃草的雪猪,甚至兔子和鸟,他看到什么就杀什么,杀死什么就吃什么,他以这样的生活方式度过了人生的一半时光。那时,在响亮的枪声和白色的硝烟中他可以把肉堆得像岩石山。可现在他身体衰老,手脚关节疏松,腰酸背痛,坐下站不起来,站起来又坐不下去。好不容易坐下时就像马背上的货捆猛然掉落在地;走路时没有气力就像抓鸟人般轻手轻脚。曾经俊美锐利的眼睛现在看不清远方,上眼皮耷拉下来几乎要盖到下眼皮,嘴瘪瘪的像皱巴巴的羊皮口袋。想说话但是口齿不清,想交谈却听不清对方说话。就这样他还得去上山打猎,尽管空手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多,但他还是拼命去做。踏着晨霜,披着夜星,度过晚年的一天又一天。有一次他照例上山去打猎,走了很久之后,在一个山坳里发现了一头刚刚产下幼崽的母羚羊,母羚羊身体十分虚弱、动弹不得。他非常无情地杀害了它们,然后以枪作为拐杖,一瘸一拐地背着羚羊的尸体往家走。 走到家的河对岸时,小儿子看见爸爸带着猎物回来,非常高兴,一边喊着爸爸,一边兴冲冲地跑过来,不慎一个失足从桥上掉了下去,立刻就被汹涌的河水冲走了;哥哥姐姐看见弟弟掉到河里,赶紧跳下去救,结果也被河水冲走;妻子目睹这一切,大哭大叫,不顾一切地跳进了河里。眼看一家人转眼间都被河水冲走,他伤心欲绝、昏倒在地,不知过了多久才清醒过来。他倚着枪想站起来,却又倒了下去。就在这时,突然间他感觉像天亮般清醒过来,一看自己正在朋友家里,拿着一根棍子,倒伏在地。幻术师笑着对他说:“起来喝茶吧。”他爬起来,发现刚才倒的那杯茶还是热的。他感到十分惊讶,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他竟然经历了一生的坎坷和痛苦!他无法相信这一切,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回想这些幻觉带来的痛苦,他深深感到轮回世间的作业毫无意义,升起了强烈的出离心,毅然抛开眼前的一切,专心一意隐入山中精进修行,最后获得自利利他的大成就,并以转世化生来利益一切众生,直至轮回空尽。

在一个人短短几分钟喝茶的时间里,另一个人却在幻觉中有漫长的时间经历一生的坎坷和痛苦,我们实在很难说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在一个房间里有两个人,一个有神通,另一个没有神通。没有神通的人正在睡觉并做起了梦。有神通的人是醒着的,知道另一个人正在梦幻中感受喜怒哀乐,他会觉得很可笑。就像这样,如果超越我们根识的圣贤或其他众生看到我们现在所感受的喜怒哀乐,也会觉得像幻术师表演的幻术一样很可笑。

三、禅语数则:

1、无心之茶包罗万象;柳绿花红,别有一番世界。喝无心茶,悟真滋味。

2、:“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四十二章经》中,佛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何谓“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即是无所染着的清净心,因此,一无所求的虔诚供养,方为最无上的供养功德。诸佛菩萨倒驾慈航,入此堪忍之娑婆世界,乃至为上求下化自降其身而行乞的清净僧宝,皆为作众生福田,令众生植福培福,舍除悭贪、增长智慧,唯愿众生皆能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究竟圆满了脱生死之大事,故供养三宝得福甚大。若又能以一念至诚恭敬、无所求之心供养,则所得功德,更非人天生灭福报可以比拟。

  原来外道就是心外求法,如果我们能回归观世音菩萨的返闻闻自性,才是无尽的宝藏。故事中,如果四位兄长如愿生到天界享天福,不能闻法得解脱,福报享尽仍要受轮回之苦,也是不究竟。还好他们过去生中种的出世因缘已成熟,所以得遇佛陀亲临点醒而开悟。

  而我们自己也要在“诸行无常”中,了悟自性本具的性德,才是真正的宝藏。这则故事中的黄金稻子,与其说是佛陀的恩德,不如说是弟弟在清净无分别执着的供养中,本性自然流露出来的果报,值得我们赞叹学习。

3、一粒米能生千万粒,那一粒从哪里里生的?当然从千万粒生的。“一生万法”、“万法归一”,沩山禅师当然知道这么简单的道理,但他要到黄昏后才说“米里有虫”。这又更深一层的接触到“生而无生”的真理,从万物欣欣向荣里,再能回到不生不灭的真相中。

4、此处说有,彼处说无,是真的不同吗?实在没有不同的,道只有一个,有无只是道的两面,道是因人而有所不同的。禅师的问话与答话,有时说有,有时说无,只是从我们不同的程度或层次来体会不同的问题而已。

5、一次放生后的感悟

一个偶然的机会,和朋友的闲聊中,聊到了放生和海啸的灾难,也想到自己经历放生后的一些改变,内心异常的感动,于是心中萌生记录一点心迹的打算。心灵的律动,很难用笔墨来描述。总的来说,大喜悦甘露般的体验,来源于三世诸佛的悲心,得于善知识的启发与开导。这里,我要先敬礼三世佛陀悲心总集所化现的大悲怙主——圣观自在。敬礼曾为我显现一切行持给予我最大启发的大善知识们!

从无始以来,我们曾经无数次的生死轮转,和一切众生,都结下过无量种种的善恶因缘,这一切我们可以迷昧,但不管怎么迷昧,却不能阻止这些善恶因缘的主人终究会找上门来的一天。在我所接触到的好几位缘深的朋友兼同学,他们坚持放生,吃常素,耳闻目染之下,才渐渐开始改变了以前自己对于“素食放生”的迷昧和邪见。渐渐产生意乐和向往。回望来时的迷昧和邪见,想起来是多么的让人惭愧和忏悔。

我的父亲是个正直而勤劳的人,他的人品也曾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但就在一年多前,父亲的咽部莫名的生长出一块尖形的息肉来,好在平日并不十分觉得妨碍。透过佛法的认知,直到前几个月,我才发现个中原因:那是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家里面吃的鸡鸭什么的,全都是我的父亲亲手宰杀的。而且被宰杀的鸡鸭,都是被割断喉咙而断气死去的。这是父亲咽部长出息肉的真正原因。我不由得害怕起来!除了念佛回向外。迫不及待的开始想到放生了。

其实我早都萌生了放生的念头,不过一直还未曾实行。经过了一番思虑后,我就打算第一次先放生市场里面的鱼和泥鳅,因为我发现市场上所有被宰杀的蟮鱼和泥鳅都是先被小刀捅破咽喉的。我的第一次放生,给我内心的感受,那是我永远难忘的。一路上,当我吃力的提着这两个口袋时,我的心悲动不已。也许,不久以前,我还看他们不过是一道餐桌上的菜肴,现在,我却发现他们也同样是世上最宝贵的生命。而在此时,心中不由得自然的响起那大悲的真言。此刻身边的万物似乎都闪耀着生命的光辉。而身上的沉重也仿佛成了世间最神圣的担护……

步行来到郊外的小溪,在一段适合鱼和泥鳅生活的水域,打开口袋后,我就大声念诵了三皈依和五戒。再念诵宝髻,宝胜,释迦,三位如来的名号。最后就念诵六字大明咒。看到他们被放到水中而获得自由时,我觉得他们已经被六字真言的力量转化成了光而融入到莲花中了。

回来的路上,我似乎有了放下一切的轻松和喜悦,这是前所未有的体验。由于佛力的不可思议,被放生的有情听到三皈依和五戒,就会得到护法的护卫,此生已经不会在遭受灾厄。听到宝髻,宝胜,释迦三位如来的名号,下世将不会再转生到恶道,听闻六字真言,舍此报身终将往生净土……难道还有比这更让人开心喜悦的事情吗?

更不可思议的是,经过一次如此简单的放生过后,发生了自己也不曾想到的改变。家里也现出一种温暖而祥和的生机,我的父母亲也变得健康快乐起来。我也开始发心,除一些特别需要放生的日子外,每月至少也要放生两次。我不是一个素食者,但经过一次放生后,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改变,因为放生可以让我们时时珍惜生命的宝贵,以及刻刻想到生命的无常和痛苦。经历过放生后,每当在砧板上切肉,在滚热的油锅里烹煎时,都会自然的融入到那被切割烹煎众生的生命中体会到那种难忍的苦楚。也似乎听到众生的神识在痛苦的号叫。反观自己就好象是那地狱中手执利刃的夜叉。吃肉的时候,也仿佛看到自己成了地狱中的铁狗,在贪图口腹之欲的驱使下吞啖受苦的众生,而这些苦众生,正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亲人啊!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无间地狱里那些残忍的狱卒,夜叉,铁狗……这到底是谁变化的。原来就是愚痴残忍的我们啊!想到这里还能不痛哭忏悔吗?

放生之行,对于心灵的改造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和实行,没有人会有真实的体验!就象我这样的业重凡夫,在善友的再三诱导下,才生起一点会心的体悟。过去,尽管每天念诵很多慈悲的真言,但自己的心地依然是那样的残忍和愚昧。过去,尽管每天提醒自己观照世间的无常和痛苦,却充耳不闻自己餐桌上血泪的呻吟!然而一次简单易行的放生,却才开始恢复自己迷昧已久的良知啊!

能听闻佛法,走向觉悟。是整个宇宙中最大的福报,也是我们人生真正的目的。而慈悲正是觉悟的根源。如果说有一种最快生起慈悲心的方法,我认为那就是放生之行。也许戒杀远远还不够,或许只有不断坚持解救即将被杀的生命,才能补偿往昔所造作的杀业,正如历代的大师们总结的:放生就是还债,放生就是消业,放生就是救亲……也诚如佛陀所说:一切众生曾经是我们过去的父母,也是未来的佛陀。而我们现在,并不需要花费多大的代价和努力就能解救这么多的父母怨亲,乃至未来的佛陀。还有什么理由可以阻止我们积极的放生呢?

我要至诚的感恩佛陀,您以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为一切众生点亮了明灯乃至最终能离苦得乐的引导。也感谢一切善知识启发我的放生之行,让我不再继续做一具行尸走肉。

6、佛法的人生真实意义----超越自我,实相涅磐;净土念佛的生命真实意义----带业往生,不借它方,横超三世。

7、佛法修行的根本及究竞,还是空性的智慧。

佛教各宗各派的差别即是对空性智慧的养成过程、空性智慧的“量”的多寡,时机,根机,能力而有所区别。甚至可以直讲,悟道的深浅是在空性智慧的证量多寡,或换句话说,是以空性智慧的能力,对待万相的结果。

解决烦恼,须有空性智慧,如果能具足空性智慧,当下清净无烦脑,但空性智慧能力如太薄弱,或须借助他力或时间才能得到启迪而显露,待水落而石出才能解决烦恼。

开悟的临门一脚,在阿赖耶识无明、无思、无差别的相续中,亦是靠具足的空性智慧所显发的觉明。这也就是大圆满的大智慧开展出来的。

相同的,禅宗的修学,“不思善、不思恶”,“不思前、不思后”,在无思、泯诸对待中,以空性智慧再直观此“无思无别之自然本性”,此一路去,探明“这时,尊者你在何方”的“本源”,就在眼前了。

净土的“专心一意”称念佛号,于念无可念处,再“反闻”,闻此自性,亦即见实相念佛、见道越脱轮回、生死。---此“反闻”,即指空性智慧的开展。

由此可见,密宗与显教任何宗派证悟过程有渐有顿,但道路完全一致,不知者其知见会有偏差甚至贬低批判,是对此二者,甚或各宗无缘深入的所造成知见不足、偏见,或者实际体会不足而已。故可见空性智慧是佛法中的根本,应修到“所见即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见量(即---本性自现、体露金风,自起自解,不假修持)。这才是大成就者、大阿罗汉、大菩萨的见量-果位。

8、修行的真谛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每个当下,你做的持咒,观想,念诵,禅修,乃至谈吐高超的见地,显现高超的行为,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

修行的本质并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实质就是反复地深入我们的心相续,并且改变它,否则,这个宝贵的人身会被浪费,你用一生的时间追逐自己的念头,执着它所创造的轮回。实际上,就是在梦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觉。

每天从细微的小处着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辉煌,看穿这些虚荣的把戏,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吧。

即使在今生,你无法彻底转化你的心,你无法在证悟上取得多大的进展,只要你很小心的守护自己的三业(身、口、意),照顾自己的每一个念头,虽然你无法达到甚至是在睡眠中清醒,或是在重病还能控制自己的心,但是只要你努力的修自己每个念头,努力而虔诚的对待自己彻底的内在,而不是做外表的样子,那么,就好象曲吉旺波在《大圆满三要释吉祥王》中所唱的那样:"即使此生不成就,也内心安详真愉快。"为什么呢?从内在的层次,你已经转化了你的心,从而转化了你的生命,安详、慈悲、放下,已经展示出最大的成就。

成就分为外在的,内在的,秘密的,极其秘密的。

就外在的成就层面,先是心智的成就,但是你虽然掌握了伟大的知识,了解了高深的见地,但是很不幸,它们就好象是在衣服上的补丁,终究会要脱落。例如,我们在健康的时候会感到很自在,而且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这一切以一种良好的自我感来暗示:似乎我们是不凡的圣哲,但是,当你遇到重病的时候,你浑身火烧而陷入昏迷,仔细看你的心吧,它根本不受到你的控制,种种接近死亡的业相在梦中显示,即使你厌恶他们而不敢堕入昏睡,但昏迷会迅速将你击垮,哪个时候,你的任何才智,学问,都帮助不了你。于是,修行人应该知道,在重病中出现世俗乃至恐怖的持续梦境,这是修行的耻辱,甚至,这是闻思的耻辱,没有投入修行,或是表面的修行,这是镜子上的雾气,维持不了多久。

其次是验修的成就,当喜悦和光明产生,巨大的宁静伴随深沉的陶醉,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奇异的景象,并且能预先知道事情的发生,这些体验就好象对山谷大声叫喊一样,你努力的叫喊,它给你很大的回音,但是随即就消失了。假如你努力的修持,各种奇特的经验发生了,但是记住,这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免无常,假如你想拥有这些体验,永恒的占有它们。那么,你就会经受好似捕捉水中的月亮一样的痛苦,它们根本就是无常,所以从验修的种种幻想中解脱吧,不企图占有它们,平等的看待它们,而不扰乱内在的心相续,哪怕是在广大的平等定见中,一切显现为不实际的五色烟雾或虹光,而能自在的穿越墙壁或是在岩石上按下手印,但将这些视为开悟的标志并产生我慢,这是着魔的开始,并因为我执而流浪轮回。

最后是广大的明智成就,这预示着我们平等的对待生活,安然的安住在广大的心性中,一切都成为庄严的自然解脱,于自心的智慧中,消除了执着和烦恼,慈悲并心胸宽广,生活之中任何的事物都无法搅乱这内在的明智,超越喜悦和悲哀,安然的任运于当下。

经由心的修持,我们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最终,我们的心成为空与光明的一味,任何恐惧或是希冀,都无法占据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佛陀之道。(不可或不能言说的境界)

9、净土需不需要广闻?

 这几日多与净土法门接触,感其艰难,不易修起,虽然忆念阿弥陀佛但因往昔业力故,不能完全观想清楚弥陀恩德及重要的各方面往生因素,苦苦找其原因。

在许多净土往生公案中,不乏造恶愚痴之人,他们的见解看似也不多,但是他们有一个基本的特点,那就是从听来的一点教言,抓住深信有上师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同时已从世事沧桑中,深切感受了娑婆世界的痛苦,切愿离苦往生求安乐,靠着老实修行,临终时潇洒往生,本人极其羡慕,但也看出了自己的不足,缺乏太多的与实际相结合修法。因为说起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很是欢喜,但法中要求虽简,做起实难,想起来本人连出离心都成问题。

我经常想,如果我们也能象这些事例中的主人公一样,本身也有较强的出离心,同时在听闻了净土法门后,能生起较为坚固的信愿,老实念佛,那我也会象这些先辈一样,临终安然往生西方。

但是我们需不需要在平时守护好所受的戒律呢?需不需要力所能及地辅助善知识弘法呢?需不需要推动正信的佛学书刊的传播,为佛法的弘扬作出贡献呢?需不需要积累起更深厚的往生资粮呢?我想作为现时代的我们一样也少不下吧!因为与前辈相比,我们的确可叹啊!

为什么呢?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在这个末法时代,尤其是我们年轻人的疑惑心本来就猛厉,分别心也习惯了外逸散动,我们若未能在听闻净土法门后,生起不变的信愿,同时自身的人生经历又未能使我们产生出较强的出离心,则我们念佛便不会真切,这样泛泛悠悠地念过一段时间后,因未感受到佛法的清凉甘露,许多人就渐渐失去了耐心,于是“老实念佛”这一要求也大打折扣。

据了解,近几年出现的许多念佛多年的人,转而去学歪门邪道,已暴露出了这一方面的问题。平时信愿不坚固,念佛也不确实,能有多少把握在临终这一紧要关头不随业力漂流,而提起念佛的正念呢?

因此我感觉,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如果在不明理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持名念佛这一方法,排拒其余佛法对净土法门的辅助,实际上已加大了往生极乐世界的难度,失去了他力提携的这一优势,使本是易行道的净土法门变成了难行道。正确的方法,是老老实实遵循佛陀所垂示的从闻思修这一修学法则,听闻、参阅各种经论,认真思维经论的意义,然后将思维所得的圣教意义用之于修持的实践中,能从方方面面增强我们的信愿,不可偏废。无力阅读的人,则应多听闻他人关于净土殊胜与娑婆苦难的开示。这时已能生起真信切愿的人,应开始老实念佛,如果这时念佛仍不得力,则应及时反省自己在信、愿、行三方面中哪一方面有欠缺,进行弥补。

象我们信愿不坚的人,则应拓宽视野,广泛闻思、参阅各种经论。佛法是佛菩萨们智慧的结晶,学习后只能增上我们的信愿、慧根,而不可能对往生西方产生障碍,比如学了因明,便具体知道佛法的殊胜之处,而不会再受各种邪说的蛊惑,也能从理论上确立极乐世界的超胜,而自然发起真诚的往生信愿。学了戒律,一方面了知了具体的开遮持犯,减少了因破戒而导致的往生障碍,另一方面切实认识到了娑婆世界持戒、修行的难度,而自然发起真诚的往生信愿;学了中观,了知了万法的虚妄不实,更增强了往生的勇气和信心;学了《现观庄严论》,详细了知了佛菩萨的无尽悲愿、功德,而生出无限向往之心,自然发起真诚的往生信愿。

同时在学习这些佛陀称之为甘露的微妙法时,也学到了在念佛中有效地对治烦恼、使净念相继的方法,如中观中的梦幻观、空观等等。我们很多时候念佛不得力,感觉枯躁乏味之时,使用这些佛陀特别开出的对治妙方,使心念顿时清净,净念得以维系,从而真正达到“老实念佛”的目的。故本人感觉应该广泛的学习和闻思,以此作为我们往生的基础,不然自己不观察自己的心念,只是自欺欺人说自己有绝对的信心,有绝对的出离心和菩提心,实属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说法。

假如说有志于弘扬佛法,续佛慧命的佛弟子,就更应广学经教,这样不但避免了因所知不多而在讲法中有意、无意所造下的谤法过失,而且因佛法的熏陶而容易生起真实信愿,又因作法布施、法供养而积累了无上的福报,这样不但能往生而且品位更高,如此更值得我们学习和赞叹,成为我们的楷模。所以说在我们未生起真正的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广泛的需要其它佛法的辅助。这个问题就要我们自己不欺骗自己,道理就是这样。

10、把握今生今世

有一天老禅师带着两个徒弟,提着灯笼在黑夜行走。一阵风,灯灭了。

“怎么办?”徒弟问。

“看脚下!”师父答。

当一切变成黑暗,后面的来路,与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见,如同前世与来生,都摸不着。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当然是:“看脚下,看今生!”

许多人都相信来生与前世。因为那让我们能对今生的不幸,用前世做借口,说那是前世欠下的。也又对今生的不满,用来生做憧憬,说可以等待来生去实现。

问题是,哪个“今生”不是“前世”的“来生”?

哪个“来生”不是“来生”的“今生”?

来生的缘,可以是今生结下的;来生的果,可以是今生种下的。前世的债,今生正在还。还不清,来生还得继续。前世的缘,今生正在实现,好不容易盼到了,还不好好把握?

看脚下!看脚下!

有什么比脚下踩的地更实在?有什么比今生更直接?

今生都不积极地把握,凭什么瞻望来生?今生都不耕耘,凭什么盼望来生丰收?

难道我们还要像不负责任的父母,欠下债,死了,等儿女还?打算今生欠债,来生还吗?

还是勇敢地面对今生。今生债,今生了!连前世未还的债,也在今生了断。

何况,这有限的今生,也许是我们的灵魂漂泊了多么久之后,才盼到的。今生之后,也许又可能有多么漫漫的长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