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抱龙丸有何副作用:评论:德国房价十年不涨 中国该从中学习什么?\\暴利的秘密:施工捂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14:26:00
诗圣杜甫曾经有一个梦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998年,中国“房改”启动,承诺城市80%以上家庭住上政府保障房,安居乐业的民生理想似乎有望实现。然而,2003年“房改”突然变奏,将住房供应体系的主体改为商品房。自此,中国房价迅猛上涨,房子成了普通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梦想。住房体系过度市场化,这条路,真的走对了吗?
评论:德国房价十年不涨 中国该从中学习什么?
2010-02-10 16:34:42 来源:网易房产跟贴 613 条手机看新闻德国房价十年不涨,其住房保障制度正好是我们学习的最佳对象,放弃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定位,把住房保障作为房地产政策制定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以民生为导向,才能真正实现平抑高房价。
网易房产2月10日讯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保障房的新闻络绎不绝,在1月中出台的“国11条”中,加大各类保障房供应量再次成为政府平抑房价的重要措施,最近更传出住房保障法起草工作于近日启动,各级政府如对住房保障不力,将被追究法律责任。一时间,保障房再度成为老百姓热议的话题。
回顾过往几年,“加大保障房建设”的类似字眼几乎每年都出现在政府的工作报告里, 2007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便强调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与完善经适房住房制度,2008年末的9000亿元保障房安居工程投资更是引来市场的高度关注,有专家更预计对商品房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但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保障房建设日益被边缘化。有数据显示,自从1998年房改后,除了1998年与1999年经适房投资占住宅投资总额的比重呈上升外,从2000年开始经适房投资比例便一路下挫。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在9000亿元保障房安居工程出台,2009年截至8月底,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完成率仅为23.6%,与之相对,2009年国内房价创出历史新高,但是保障房建设不力,地方政府消极怠工,使得中央意图通过加大保障房建设平抑房价再次成了一纸空话。
德国房价十年不涨之谜
为何国内保障房建设陷入了“越喊越消极”的怪圈?与世界上住房保障做得出色的国家相比,我国经济严重依赖房地产作为国家“支柱产业”正是最大弊端。以德国为例,德国宪法明确规定德国是一个高福利国家,与医疗、教育等一样,保障居民住房是联邦政府首要的政策目标之一,不把住宅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正因如此,德国政府住房保障制度向低收入家庭倾斜,如在柏林,单身居民年收入低于1.7万欧元(约16万元人民币)、两口之家年收入低于2.5万欧元(约23.5万元人民币)的德国公民,都可以申请“福利住房”,德国政府是以低于成本的租金供应给低收入居民的。据悉,德国政府目前已建成使用的“福利住房”已超过1000万套,占到全德家庭总数的41%以上。
除此之外,德国还规定自有自用的住宅不需要交纳不动产税,只交纳宅基地的土地税。用于出售的房地产首先要缴纳评估价值1%-1.5%的不动产税,房屋买卖还要交3.5%的交易税。如果通过买卖获得盈利,还要交15%的差价盈利税。德国法律还规定,对于房价、房租超高乃至暴利者要承担刑事责任。
正是得益于强大的住房保障体系以及民生为导向的房地产政策,德国各级政府都不敢通过抬高地价和房价来增加税收,德国民众购房意欲也不强,德国房价十年来几乎没有涨过.
放弃房地产“支柱产业”是关键
随着2003年国务院“18号文”的颁布,国家对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做了肯定,国内房价也正式开进了“快车道”,房地产也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支柱产业。
但与此同时,在房价飙升的背后,老百姓居住问题日益恶化,富裕阶层通过炒房获取暴利,大部分中低收入阶层要么为房子“背负”二三十年的债务,要么只能对高房价望而轻叹。对此,知名评论人叶檀的观点可谓一针见血,“只有一个办法能够让你住上房子,就是迅速地让自己变成赤贫阶层,申请保障性住房。”
正因如此,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定位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高房价不仅透支了老百姓几十年的消费力,造成内需一直不振,同时也削弱了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阻碍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从历史经验看,没有一个国家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获得好下场,上世纪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本世界美国次贷危机正好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德国的住房保障制度,正好是我们学习的最佳对象,放弃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定位,把住房保障作为房地产政策制定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以民生为导向,才能真正实现平抑高房价。(记者:区家彦)
阅读延伸:
保障性住房占城镇住房不足10% 为何消极怠工?
曹建海:开发商与银行"绑架"了房价
(本文来源:网易房产 作者:区家彦)
【已有613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闪电邮转发
关于德国房价住房保障 的
评论:德国房价十年不涨 中国该从中学习什么? 2010/02/10北京楼市观望气氛浓 购房者转当房客租房价微涨 2010/02/10广州保障房5年规划只完成32% 2010/02/10高房价入选企业社会责任十大议题 2010/02/10海南房价涨幅或领先全国 2010/02/10
城镇住房90%为商品房 保障房建设为何消极怠工?
2010-02-08 17:28:41 来源:网易房产跟贴 121 条手机看新闻
随着2003年国务院“18号文”的颁布,国内商品房价格犹如脱缰之马般疯涨,占据整个城镇住房体系90%份额;与此同时,保障房投资占住宅投资的比重却一路下滑,份额仅为5%左右。专家表示,地方政府过分倚重商品房建设拉动经济增长正是其最重要原因。

房改超十年,保障房建设依然雷声大雨点小网易房产2月9日讯 一边是商品房价格犹如脱缰之马般疯涨,一边是保障房建设雷声大雨点小,“高房价”时代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1999年至2009年的十年时间里,全国房价涨幅约为135%,在大多数重点城市,房价翻三、四倍并非什么新鲜事。与此同时,包括经适房、廉租房在内的保障房投资占住宅投资的比重却一路下滑,尽管每年从中央到各省市都列出很多保障性住房计划,但最后都成为一纸空谈。
到底是什么造成保障房建设陷入“越喊越消极”的怪圈?
保障房建设雷声大雨点小
在今年年初出台的“国11条”里,加大保障房建设成为中央遏制高房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更表示通过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但摆在老百姓面前的是,从2000年开始,保障房建设日益被边缘化,网易房产从长江证券一份研究报告获悉,从1998年房改后,除了1998年与1999年经适房投资占住宅投资总额的比重呈上升外,从2000年至2007年这一比重一路下挫,其中2002年、2004年与2005年经适房投资建设更出现负增长。

从2000年至2007年经适房投资占住宅投资总额比重一路下滑在房价突飞猛进的2009年,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 2009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截至8月底,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仅为23.6%。今年1月19日国土资源部召开的“保增长保红线行动”成效座谈会也显示,去年1至11月,我国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27.54万亩,仅完成年度计划供应量的46.66%。
疲弱的建设力度,意味着保障房与庞大的商品房数量相比仅仅是冰山一角,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曾经表示,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量太少,实际供应只占到整个城镇住房体系的5%左右。
“在发达国家,商品房占整个住房供应体系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5%,保障性住房或者带保障性特征的住房占比往往非常高”,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曹建海向网易房产表示,在新加坡,保障房和带有保障性质的住房占住房体系比例高达97%,仅有3%的富人居住在由开发商提供的商品房内,并且收取很高的土地出让金以及物业税。
“但在我国地方政府并没有建设保障房的动力,导致整个城镇住房体系90%以上被商品房占领,比例之高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曹建海表示。
地方政府过分倚重商品房是祸因
在曹建海看来,地方政府过分倚重商品房建设拉动经济增长,正是保障房建设“雷声大雨点小”的最重要原因。
“国务院1998年房改启动时出台政策,当时的设想是城市80%以上家庭由政府供应经济适用房,因此在1998-2003年期间,国内房价几乎涨不上去”,曹建海表示,随着2003年国务院“18号文”的颁布,政策正式提出逐步实现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经适房的主体地位被商品房正式取代,并日渐被边缘化。
网易房产查询相关资料得知,从1997年-2003年,国内房价增幅一直在3%上下波动,但在2003年后,国内房价进入“快车道”。除了2006年与2008年外,国内房价每年涨幅均维持在14%以上。

国内房价从2003年起进入“快车道”
“商品房对拉动GDP作用非常大,通过卖地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贡献也大,因此地方政府纷纷倚重商品房建设,自然没有动力建保障房”,曹建海表示,正是由于保障房被边缘化,商品房一手遮天,国内房地产市场垄断地位牢不可破,才造成国内楼价上涨一发不可收拾。
“即使是保障房建设政策也被限定在´不会冲击商品房´的原则下执行,因此保障房被越建越远,定价越来越高”,曹建海表示。
曹建海感叹道,国内有一家开发商中房置业(股票名称为ST中房),早年便是以建设经济适用房闻名,现在都戴着“ST”的帽子;相反,以保利地产为首的央企却通过建设商品房获得高速发展,市值接近千亿,这种过于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民生不得不令人感到忧伤。(记者:区家彦)
(本文来源:网易房产 作者:区家彦)
【已有12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闪电邮转发
关于保障房 的
居者有其屋: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资料) 2010/02/09资料:看世界各国如何解决住房难 2010/02/09资料:追溯篇———经济适用房的八年之痒 2010/02/08城镇住房90%为商品房 保障房建设为何消极怠工? 2010/02/08政策持续发力 2010或成保障房元年 2010/02/08
中国“房改”变奏曲住房体系被过度市场化
',1)">1998年 房改启动
承诺城市80%以上家庭住上经适房
1998年7月3日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城镇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文件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包括高收入者购买商品房,向中低收入者供应经济适用房和向最低收入者提供廉租房三个层次。城市80%以上家庭应由政府供应经济适用房,而不是商品房。 [详细]
2003年 房改变奏
经适房"让位"商品房 房地产成经济支柱
2003年6月,央行布“121号文件”,要求商业银行落实房地产信贷政策,防范信贷风险。文件一出台,众多房产商便上书国务院,上演了一出“地产大佬围攻121文件”。舆论认为,此举促成了18号文件出台。2003年8月,由建设部起草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18号文件)出台,将房地产业定位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经济适用房由“住房供应主体”被改为“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详细]
如今住房保障陷入困局
城镇住房体系90%以上被商品房占领
2003年,中国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总投资为600亿,只占当年房地产投资的6%。地方政府过于倚重商品房,导致我国保障房建设远逊于发达国家。目前,整个城镇住房体系90%以上被商品房占领,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详细]
歌名:《没有房地产就没有新中国》
作词/演唱:中郭白星
(大合唱,任志强领唱,满怀激情地)
没有房地产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房地产就没有新中国。
房地产,它辛劳占耕地;
房地产,它一心谋暴利。
它指给了富豪圈钱的门路,
……。
它坚持了疯涨八年多,
它改善了官员的生活;
它构建了升官GDP,
它收取了税费好处多。
没有房地产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房地产就没有新中国!
(如情绪高涨意犹未尽,可重复一遍)
保障房建设消极怠工 竟无人受到问责

保障房建设"缺斤少两" 截至去年8月底完成率不足1/4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数据,今年国家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全国共需投入167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493亿元,占29.4%;地方配套1183亿元,占70.6%,落实困难。截至8月底,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为23.6%。一些地方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和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可能难以完成今年的建设计划。 [详细]
"蜗牛化"成保障房惯例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蜗牛化”依然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一些专家学者表示,尽管中央政府明确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设进程要加快,但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往往采取“乾坤大挪移”的办法,“淡化”保障性住房这一“民生工程”的重要性。 [详细]
网易房产独家调查:京沪穗深保障房建设
北京保障房总量超额 质量监控存隐忧
当保障房建设进度缓慢成为公众众矢之的话题时,北京保障房建设却屡创佳绩。据北京市2009年的计划,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开工850万平方米,其中竣工20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北京仅用了11个月就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详细]
上海经适房已开工面积仅占五年计划30%
然而,截止去年年底,官方资料显示上海经济适用房已开工建设约605万平方米,仅占五年计划(2008-2012)的3成。且所有公开报告中仅有开工量,实际的竣工面积却从未曾披露。[详细]
广州保障房5年规划只完成32%
根据已公开的数据,自广州2006年启动新社区建设以来,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逾290万平方米,只完成《广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要求的900万平方米的32%。[详细]
深圳保障房5年规划完成不足一成
深圳保障房建设的五年规划中,目前仅完成任务不到十分之一,分析人士指出,政府建设保障房的动力不足,也缺乏真正的协调机构,保障房计划实施很困难。[详细]
保障房消极怠工 无人担责

国家下达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而没有提出到期不完成该怎么处罚。地方也是如此,没有制定奖惩规定,没有造成压力,实施的相关部门,进度快与慢,完成得好与坏,与责任人并没有必然的关联,这样的机制怎么能产生生产力?假如能像对待GDP指标那样,完成得多与少对官员的升降影响很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还会这般缓慢吗?
让所有责任官员都把官帽子拎在手里,在规定的期限内如果不是不可抗拒的原因,都应按计划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未能完成预定任务的,轻则停职反省,重则摘去其官帽子,追究其相关责任。[详细]
“房改”十余年 谁是赢家 谁是输家?
唯一输家
老百姓
高房价"榨干"老百姓
2008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逼近4000元关口,达到3919元/平方米。这也意味着当年城镇居民一年不吃不喝,仅能买到4平方米的商品房。 [详细]
网易房产40网友讲述辛酸买房故事
截至10月20日,我们收到全国各地网友的投稿40余篇,其中的故事,有喜有悲,有苦有乐,甚至发人深省。为此,网易房产特将这40余位“80后”网友的买房故事整理出来,让大家有机会一起品味这些朋友在买房过程中遇到的“喜怒苦乐”。 [详细]

他们赢了
winner:开发商

公报显示,2008年,中国房地产企业营业利润3861.3亿,比2004年增长290.4%。[详细]
winner:炒房者

炒房,房价拼命往上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炒房,赚得他们钱满仓。[详细]
winner:地方政府

去年土地出让金飙至1.59万亿,同比增六成;其中八成多来自房地产用地出让,达1.3万亿。[详细]
winner:银行

房地产与银行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互为挟持。正是信贷注入等扩张政策,09年房价暴涨。[详细]
专家解读:政府罔顾民生保障让人忧伤

中国保障房建设程度之低 "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在发达国家,商品房占整个住房供应体系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5%,保障性住房或者带保障性特征的住房占比往往非常高”, 曹建海举例道,在美国带有保障性质的住房占整个住房系统的80%以上,在新加坡更是更高达97%以上,但在我国地方政府并没有建设保障房的动力,导致整个城镇住房体系90%以上被商品房占领,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详细]
开发商与银行共同绑架房价
曹建海表示,高房价正是由开发商、炒房客以及银行组成的“利益团体”推高的。“地方政府负责推高地价,处于垄断地位的开发商顺水推舟把房价拉高,炒房客则配合开发商抬高房价获利,银行则担任帮凶的角色,不负责任地为开发商提供大量资金,这一伙′利益团体′正是抬高房价的元凶。 [详细]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反而忽视民生令人感到忧伤
曹建海感叹道,国内有一家开发商中房置业(股票名称为ST中房),早年便是以建设经济适用房为主,如今不得不被戴上“ST”的帽子;相反,像保利地产这种以建设商品房为主的企业却能获得高速发展,现在市值接近千亿,这种过于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民生不得不令人感到忧伤。 [详细]
曹建海:房价将回落40~50%
他山之石:世界各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德国范本
德国房价十年不涨 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居功至伟
一、不把住宅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德国宪法明确规定“德国是一个高福利国家”,与医疗、教育等一样,保障居民住房是联邦政府首要的政策目标之一,是德国政府制定所有房地产政策的核心出发点。
二、特有的“合同储蓄”住房金融模式,以及房贷的固定利率机制。与住房抵押贷款模式或公积金模式不同,德国实行“先存后贷”的合同储蓄模式。这种房贷的实质是“合作”而非赢利。
三、税收调节遏制房产商、炒房者获取超额收益。自有自用的住宅不需要交纳不动产税,只交纳宅基地的土地税。用于出售的房地产首先要缴纳评估价值1%-1.5%的不动产税,房屋买卖还要交3.5%的交易税。如果通过买卖获得盈利,还要交15%的差价盈利税。德国法律还规定,对于房价、房租超高乃至暴利者要承担刑事责任。

其他国家和地区

美国:带保障性质住房占80%以上
美国政府正是利用这种完善的市场体系来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购房,以实现其政府目标——“要为所有美国人提供体面和合适的居住环境”。[详细]

新加坡:保障性住房比例高达97%
新加坡政府坚持以政府分配为主、市场出售为辅的原则,牢牢掌握了房地产市场的主动权,既解决了大部分国民的住房,也有效平抑了房价。[详细]

香港:一半人口住上政府楼
总结其中“奥秘”,香港人概括得很简单:“没钱的找政府,有钱的进市场。”在香港政府出钱的保障性住房和房地产商品房刚好各占半壁江山。[详细]
关于“住房保障”的全部新闻
更多
(2010-02-10)北京保障房总量超额 质量监控存隐忧 (2010-02-10)上海经济适用房已开工605万方 仅占五年计划3成 (2010-02-10)评论:德国房价十年不涨 中国该从中学习什么? (2010-02-10)广州保障房5年规划只完成32% (2010-02-09)居者有其屋: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资料) (2010-02-09)资料:看世界各国如何解决住房难 (2010-02-09)以住房保障法为开端 政府“退出”商品房 (2010-02-08)资料:追溯篇———经济适用房的八年之痒 (2010-02-08)城镇住房90%为商品房 保障房建设为何消极怠工? (2010-02-08)评论:如何实现上海住房保障事业的新突破 (2010-02-08)政策持续发力 2010或成保障房元年 (2010-02-06)《住房保障法》起草中 骗购经适房或入罪 (2010-02-06)广东:住房保障工作纳入政绩考核 (2010-02-05)保障房“梗”在何处 (2010-02-05)《住房保障法》关键在“保公平”
(2010-02-04)评论:加快保障房供应房价方能软着陆 (2010-02-04)学者上书国务院建议 保障房限价限面积分级提供 (2010-02-04)南宁:保障性住房也有“捂盘”嫌疑 (2010-02-04)廉租房升级 保障范围扩大至低收入困难群众 (2010-02-04)社论:加快保障房供应,房价方能“软着陆” (2010-02-03)广州保障房准入门槛年底或调整 (2010-02-03)国土部:中国保障房用地采用“划拨”方式供应 (2010-02-03)国土部监督开发进度 保障房交房时间将写入用地 (2010-02-03)“住房保障法”政府与住户共有经适房产权 (2010-02-03)国土部:以划拨方式确保保障房土地供应 (2010-02-03)上海房地产调控还将深化 政策取向:保障加规范 (2010-02-03)国土部: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和监管力度 (2010-02-03)国土资源部要求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 (2010-02-03)“住房保障法”拟规定政府与住户共有经适房产权 (2010-02-03)成都2010年计划新建9000套保障房
暴利的秘密:施工捂盘
2009-11-26 09:46:4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跟贴 1 条手机看新闻目前上海有32个楼盘的开工时间超过1年没有上市销售,其中15个楼盘开工超过2年尚未开盘,总建筑面积达107万平方米之巨。
临近年底,上海等许多城市再次“规律性”出现房源紧张、供不应求的情况,房价再遇上行压力。而同时,本报记者掌握的情况显示,沪上众多项目的建设施工周期长得离谱,其中从开工到开盘,不少项目的周期超过5年,甚至7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有32个楼盘的开工时间超过1年没有上市销售,其中15个楼盘开工超过2年尚未开盘。其中由上海城利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的名为“城市一品苑”项目、上海鹏利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中粮海景1号”项目、上海富林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富林四季苑三期”项目、上海瑞隆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的“时代欧洲公寓”项目、东方海外置业(上海)有限公司开发的“东方海外卢湾区地块”项目等近10个项目,从开工到开盘超过5年。
仅15个开工时间超过2年尚未开盘的项目,总建筑面积就高达107万平方米之巨。“但这显然还只是冰山一角。”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透露。
“这类施工捂盘涉及的体量,远比未开工的闲置土地和达到预售条件后捂盘不卖的体量大几个级别,且情况更复杂、更难以全面掌控。”沪上房地产资深人士柴一峰表示。
冰山一角:100万平方米建设周期超两年
动工后通过不断延长建设周期达到延迟上市的捂盘举动,在上海以及全国各地都存在,甚至并不被定义为捂盘。而引发业内对这类情况普遍关注的,是临近年底,上海等热销的城市再次出现新房供应量不足,问题就出在项目的建设进度上。
11月,上海市新房供应量连续数周出现回落,市场供不应求,在进行了大规模调研后,易居中国的分析师再次确认,房源供应紧张与开发商捂盘惜售的行为有关,尤其是在施工阶段的间接性捂盘。
易居中国报告显示,预期上海11月19日—30日上市的新盘有20个,但最终会真正开盘的可能不足10个。
薛建雄指出,正常情况下,一个住宅地产项目开工1年就可以上市销售,万科、中海等全面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开发周期一般只要1年,而绿城中国号称从拿地到开工只要9个月,其中部分项目争取3个月开工。但目前有开盘时间可统计的项目中,建设周期大多数超过一年。这直接影响了新盘供应进度,今年上海静安、黄浦没有新盘上市,卢湾、崇明各只有1个新盘上市,杨浦、长宁也只有2个和3个新盘。
数据显示,在上海全市目前有具体开盘时间而尚未入市的70个项目,设计总建筑面积约800万平方米,其中开工时间超过1年的32个楼盘,总建筑面积高达362万平方米。
“与许多港商、台商等投资者早年在上海买下的地块开发相比,这些即使是建设周期长达5年的项目,也还算快的。上海有很多项目名义上早已开工,但开工后长时间没有快速推进达到预售,有些项目开工其实只是挖个坑、打个桩,放上几年,其实就是在捂地。”柴一峰坦言。
在上海市吴中路一带,至今依然有很多上个世纪一些港商、台商拿下的项目烂尾至今,有些是遇到拆迁、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但更多的是在捂地捂盘待涨,大部分项目至今没有上市时间。
上述上海城利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的“城市一品苑”项目,成为目前上海有具体开盘时间的楼盘中,建设周期最长的项目,该项目最早开工日期为2002年3月1日,目前的开盘时间为2009年11月30日,交房时间为2010年9月1日,从开工到开盘长达7年半。
本报记者查阅城利公司的基本信息发现,该楼盘即属典型的外商上世纪进入上海投资的项目。城利公司1996年9月注册于卢湾区,法人代表为新加坡国籍的LOO GUAN CHONG。
“大部分公司在施工周期上不断拖延,除了部分项目确实遇到拆迁、周边配套、规划等方面的问题而影响项目进展外,不少项目则只是利用拆迁困难、配套不到位、规划需要调整等为借口,拖延时间。”一位曾在某私人港资公司任职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
主动捂盘的目的,毋庸多说,利润始终是最主要的出发点。
柴一峰坦言,“今年上海热销的不少豪宅项目,买地超过5年甚至10年的不在少数,但并未受到闲置土地的调查,很多项目虽然开工很早,但通过拖延工期捂到现在。”
而5年、10年建设周期中,地价、房价成倍增长所带来的利润暴增,已是公开的秘密。
近期,上海外,浙江、山东、广东等地再次出现较大规模的捂盘炒作楼盘。“这里提到的楼盘主要是销售阶段通过销控措施达到捂盘的效果,和建筑施工阶段的捂盘相比,这些捂盘时间短、体量小、产生的利益少。”薛建雄指出。
监管尝试:地块规定预售期限
近期,已两年没有出让土地的上海市新江湾城终于再次推出土地,这副C6地块最受人注意的是,地块出让文件首次明确规定“自《出让合同》签订之日起一年内达到预售条件”,这几乎是上海土地出让历史上的首次。
作为这一“创新举动”注解的是,尽管新江湾城前几年已出让大量土地,但目前该豪宅板块区域内,华润置地开发的橡树湾新一批房源是仅有的在售房源,区域市场供求失衡明显。据了解,至今仅有合生创展、华润以及与城投合作的汉斯三家公司项目有过房源入市,绿城中国及仁恒项目至今未见动静。
土地出让方主动在出让文件中首次明确项目预售时间,无疑提高了土地的开发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开发商拿地后开发运作的自由度,必然影响部分意向买家的竞买欲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地方住建部门要加强对在建项目的监管,全面梳理检查已批未建、已批未售项目的情况,督促已达到规定预售条件的项目及时申请预售公开销售;国土资源部也正在加紧研究,积极酝酿出台加强房地产批后监管、严厉打击闲置土地等细化政策。
但是,正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表示,建设周期过长的问题应该属于住建部管,土地开工建设则属于国土部管,而预售销售也属住建部管。换言之,在项目开工后到预售的施工期间,正好是相关部门“交接班”的环节。上述上海规土局的内部人士坦言,虽然在土地出让和开工的相关文件上,对开工投资比例有一定的要求,但并不详细和明确,至于预售时间,更没有涉及。
可是,长达5年、10年甚至更长建设周期的项目客观存在,而且体量并不小,急需监管,遏制猖狂的施工捂盘。对此,本报询问国土督察上海局的一位高层,该人士表示“这不是国土督察的职责,我们督察的对象是政府。”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田新杰)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邮件转发
关于地产暴利捂盘 的
住建部严打开发商捂盘 收钱"排号"按违规处罚 2009/11/26住建部出手严打开发商捂盘(图) 2009/11/2612月京城新推楼盘数量继续缩减捂盘开发商遭网友“人肉搜索” 2009/11/25开发商有捂盘迹象 2009/11/22严打开发商捂盘哄抬房价 200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