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味的巧克力是什么:如何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4:51:55
如何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广东开平开侨中学 尹春保

在给高三学生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专题复习时,我发现学生对于一些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性的观点,并不能理解透彻,或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得出一些截然相反的结论。比如:“法国大革命”,“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了。本文就此谈一谈如何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以供学生参考。

对于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有的同学认为到欧洲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革命就宣告失败了。理由是被推翻的封建波旁王朝卷土重来,重新统治法国。但我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来分析,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法国大革命经过三次起义,到雅各宾派专政时期,达到最高潮,通过颁布法令,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土地制度,也就是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后来雅各宾派虽然被推翻,但那只是革命高潮的过去而不是失败,因为法国革命的成果保留了下来,并在拿破仑时期得以巩固和发展,“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即使后来波旁王朝在外国的刺刀保护下复辟,也不能改变法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事实。因此,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而对于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人认为“辛亥革命首先胜利了,但不久又失败了”。理由是资产阶级长期酝酿领导的辛亥革命到武昌起义爆发,达到最高潮,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也摧毁了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革命成功。但接下来,在帝国主义支持和封建反动势力的配合下,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革命最后失败。同样我们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来分析,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王朝这个上层建筑,并没有采取彻底的革命纲领摧毁其赖以生存的封建土地制度这个经济基础。也即没有完成反封建的任务,至于反帝的任务更是无从谈起。此后的中国实际上是在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北洋军阀统治之下,“中华民国”徒有其名,而无其实。所以辛亥革命虽然有所收获,但从本质上说,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其结果是失败的。结论应该是“武昌起义胜利了,但辛亥革命失败了”。

还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国民大革命,经过北伐战争后,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但革命仍然没有成功,理由还是反动上层建筑虽被推翻,其封建经济基础即封建土地制度却依然存在,反封建的任务仍未完成。至于后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叛变革命,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南京政府,革命的失败就更是显而易见的了。因此,结论应该是“北伐战争胜利了,国民大革命却失败了”。最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团结全国人民驱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铲除了作为封建经济基础的封建土地制度,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革命任务才得以真正完成。

由此可以看出,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能片面强调上层建筑的作用。正如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虽然可以推翻腐朽的封建王朝,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只能导致改朝换代的结局。这同样可以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进行分析。文史哲不分家,要以理胜人。“考纲”中考试能力要求中的第八项: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活化自己的教学提供必要的知识理论准备。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向学生灌输培养能力要求的意识,潜移默化地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增强学生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002-11-16 《历史学习》2000.12.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