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广告标签:杜家和讲老子第37章无为而无不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2 18:53:02
杜家和讲老子第37章无为而无不为 http://www.hljnews.cn  11-03-04 08:56  来源: 黑龙江新闻网-老年日报   [发表评论] [10条]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语译】道永远顺应万物本性而不强行规约万物,看起来好像毫无作为,实际上是无所不为的。侯王若能守住这个道理,万物将能够遵循自己的本性而生长。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难免滋生私欲,要用道来遏制私欲的滋生。用道来遏制私欲,就不会有私欲的膨胀。民众没有了私欲就会内心趋于平静,这样的话,天下自然就变得安定起来。

  【解说】“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对于道的本性和功用的一种概括,也是我们描述道家处世主张时惯于引用的语汇。“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遵从规律,顺应万物本性,不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这样的话,看起来似乎什么也没做,但实际上什么都做了。用通行的语汇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掌握规律就会无往而不胜”。

  人是万物之灵长,但人有些时候过于自以为是,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的所作所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应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演进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人对于自然单向度的征服。但长久以来,我们过分强调征服自然,使自然顺应人的需求,于是无限度地对自然进行攫取。结果怎么样?生态遭到破坏,人自食恶果。“有为”的结果是不如不为。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往往做不到无为而无不为,在人类社会生活方面问题的处理上我们同样会走入这样的误区。“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大问题。”这是2005年3月29日,95岁的钱学森在病床上所做的他人生中最后一次系统的谈话,也被称为是钱学森钱老的临终遗言。关于中国当下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科技人才,也培养不出李白和苏轼、曹雪芹,我们可以找出各种理由,但关键的问题还是缺少对于人的个性的关注,不能够使人的个性得以张扬。近年来,国学渐热,一方面是因为国力增强,我们重新拾回了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特别怀念出现老子、孔子、庄子、孟子、李白、苏轼、曹雪芹、王国维……的时代。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物”,就是因为张扬开了自己的个性,能够率真而为。如果他们出自同一个模子,面目一致,探索国学将毫无乐趣可言。

  万事万物,包括人,都是各有其性的。逆万事万物的本性而行,这个世界将变得单调而了无生趣;顺万事万物的本性而行,这个世界才会生气勃勃。当然,顺应不是放纵,而是在遵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疏导。着眼于道的无为才会无不为,才会使这个世界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杜家和讲《老子》第三十六章微明 http://www.hljnews.cn  11-03-02 11:55  来源: 黑龙江新闻网-老年日报   [发表评论] [10条]

 

  【原文】将欲歙(读“西”音)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语译】想要使它收敛,暂且先让它扩张;想要削弱它,暂且增强它;想要废止它,暂且兴起它;想要夺取它,暂且给予它。这就是不事张扬的聪明,有此,柔弱可以战胜刚强。鱼不可以脱离深水,否则就是自取灭亡;作为治国利器的权谋不可以用来炫耀,否则就会自取其祸。

  【解说】对兵法韬略研究甚深的毛泽东曾说过:“《老子》是一部兵书。”虽然写一部兵书绝对不会是老子的本意,但兵行诡诈,用兵要讲求智慧,而《老子》也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以少胜多,大概是任何用兵者都希望达到的结果,而老子在这一章所讲的就是如何以柔弱战胜刚强。

  本章中,老子分别列举了歙与张、弱与强、废与兴、取与与的虽然对立统一,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证,形象地说明了事物总是处于对立转化的状态之中,事物或事物的某一方面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种蕴含极为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老子称之为“微明”,以柔弱战胜刚强,正是“微明”的生动例证之一。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外表刚强无比,锋芒毕露,但由于缺少心机而多了很多敌人,失去了很多取得成功的机会;有些人外表柔弱,锋芒内敛,但内心极具韧性,往往懂得把握时机,最终有了好的前程。所谓的十年磨一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家长都喜欢逗弄孩子。如果有两个苹果,本来可以你与孩子一人一个,但你看出孩子有两个都想要的想法。这时你可以说:“什么破苹果,我不稀罕要了,我这个也给你了。”孩子也有自尊心,不甘于捡拾别人不要的东西,他就可能不但不要你给他的苹果,而且他自己的苹果也不要了,于是你就有了两个苹果。这就是“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一次两次的,孩子可以上你的当,但是慢慢地他就会想:“我本来想要苹果,但最后反而失去了自己的苹果,这是为什么呢?”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再上你的当了,你的聪明也就不成其为聪明了。正因为如此,老子说对于治理国家来讲,权谋是“器”,不能过分炫耀。

  很多人,包括一些著名的学者,解说《老子》的时候,将这里的“器”解释为武器,“利器”就是秘密武器,这种解释有些过于现代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器”是道的一种显现形态,而道才是根本,过分炫耀“器”就会远离道,所以老子才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治国不以道而是依赖技巧,是不会有永久的国泰民安的。正如游泳,无论你的技巧多么出神入化,但如果没有了水,谈论蛙泳、蝶泳和仰泳就没有了意义。“鱼不可脱于渊”,说的就是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