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下午几点开诊:关于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整治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27 05:28:27

关于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整治的调查与思考

丽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秀兰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民创造清洁、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人民饮食安全、身心健康,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和农业综合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乡镇工业对资源利用强度的日益增加,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形成点源与面源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严峻形势,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因此,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近年来我市农村环境整治成效

(一)生态乡镇、村建设初见成效。我市于2003年正式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考核验收。自1999年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全市共有65个乡镇、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生态示范建设工作,其中3个乡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13个乡镇被命名为市级生态示范乡镇,27个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示范村,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多赢的可喜成绩,起到了较好的典型示范作用。2005年,全市又开展生态乡镇建设近50个,其中莲都区11个。根据《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至2007年,我市将要完成30%的生态乡镇创建任务。

(二)整治工程有序推进。特别是省里开展生态省建设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农民饮用水、农村能源建设等工程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截止2004年底全市累计完成379个村的综合整治任务,完成省(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新农村)建设50个,解决了8.5万人的饮水问题。莲都、遂昌、松阳、庆元、景宁等县(区)积极推广应用沼气,其中遂昌、松阳、庆元三个县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列入国债项目。

(三)重点区域农村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加强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其它环境敏感区的农村垃圾处置工作,莲都区的严鸟、黄村,遂昌县的安口等乡建立了垃圾统一收集、中转、清运、保洁等制度。此外,在老竹镇、湖山乡等一些山区,还尝试垃圾分拣和焚烧相结合进行处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绿色行动喜结硕果。截止目前,我市累计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6个,有机食品认证48个,省、市级绿色农产品100多个,面积近30万亩。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增加了有机肥的应用,既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些为我市发展生态农业、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探索了有益的路子。

二、我市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尽管我市的农村环境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仍属起步阶段。在环境质量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建设规划、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一)农村垃圾污染种类繁多,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一是生活垃圾污染。根据全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调查数据统计,我市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率29.5%,农村生活垃圾直接排放数量达39.02万吨/年。二是废弃塑料农膜污染。据不完全统计,丽水市塑料农膜废弃率为26.8%,使用可降解农膜比例仅为3.3%。三是秸杆和香菇废菌棒的污染。据不完全统计,丽水市秸杆农业利用率(指秸杆还田、培植蘑菇、填栏、用作饲料等用量)为67.75%,秸杆焚烧率为10.72%,秸杆废弃率为21.53%。同时丽水还是生产食用菌的大市,年种植香菇4亿段左右,废弃的菌棒是香菇种植区农村的重要污染源。而全市垃圾集中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不到10%,导致垃圾围村、堵塞河道、侵填池塘、充斥农村各个角落,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二)畜禽业排污总量大,局部地区受污染严重。据调查,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65.16%,直接排放畜禽粪尿量为92.65万吨/年。畜禽污水产生总量516.93/年,均排放到区域各水系中,其中大溪排入约125万吨。在各类畜禽养殖中,猪的粪尿和污水产生量最大,粪尿占总粪尿产生量的68.23%,污水产生量占总量的66.9%。此外,一些养殖业集中的区域,局部污染严重。如莲都区碧湖镇三峰村,是一个养猪专业村,全村700多人口,猪存栏量在万头以上,村里村外尽是养猪场。整个村庄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目前村40米地下水皆不能饮用,生存环境恶劣。松阳县城东结合部,集中了近十户养殖场,存栏量近万头,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导致周围环境恶劣。

(三)农村水环境每况愈下,潜在威胁较大。由于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淡薄,加上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致使大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倾倒或直接排入水体。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人粪尿经化粪池处理率仅为12.9%。而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处理率基本为零。据调查,全市农村里的重要湿地系统——池塘的水质已很少有3类水以上水质,基本为4-5类水,一些畜禽养殖比较多的村甚至是劣5类,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的自净功能。

(四)农药化肥使用量大,农产品安全形势严峻。尽管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技术得到推广,但农药化肥在我市的应用量仍居高不下。据初步统计,全市生物农药施用总量仅占农药施用量的4.76%,其余的皆为污染性极大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占95.74%,单位耕地面积平均农药施用量为4.64公斤/公顷。单位面积平均施用化肥量为:水田291.9公斤/公顷,旱田347.6公斤/公顷,园地254.0公斤/公顷。全市由化肥流失的纯氮5090吨,纯磷441吨,氮流失率达到约20%、磷流失率约为7%左右。

三、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整治的难点和制约因素分析

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不仅给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也给政府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山区农村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域面积占浙江省的1/6,绝大部分农村在山区,村庄分布极其分散。这些自然条件使我们的工作出现了两难:一是环保基础设施投入难、配套难;二是设施共享率低、效益差、市场化运作难。

(二)经济落后、投入不足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丽水是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少,可调控能力弱,基本上属吃饭财政,乡镇财政窘迫、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再加上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农村环境保护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许多村甚至没有。

(三)残缺不全、难以落实到位的农村环保政策和法律。依法行政是实现环境管理的最重要手段,相对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农村环保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尚未建立起适应农村环保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农村污水管理的法律基本上还是空白:《固废法》虽已颁布,但涉及农村固废管理的地方性法规,目前尚未制定;《畜禽业污染管理办法》只是部门规章,且针对的是存栏量大于500头的规模化养殖场,而我市农村绝大部分是50-500头的规模。目前县级以下政府基本没有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政府职能缺位、管理弱化的问题十分突出。

(四)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畜禽业是丽水的传统产业,随着农民种植方式的改变,化肥的大量推广使用,猪粪尿的资源化利用率越来越少。由于养猪排污量大,一头猪的排污量相当于7-8个人的排污量,特别是养猪规模化的发展,其粪尿集中污染问题就尤为突出。由于未找到新的增收门路,现阶段香菇种植业仍是农村农民的主收入来源,尽管对香菇废菌棒的有效利用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量大面广的废菌棒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五)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有待提高。由于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及其长久陋习的影响,加之缺乏必要的环卫设施,随意处置垃圾、随意排放污水的现象非常普遍,难以适应农村环境形势变化的需要。

四、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整治的对策措施

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解决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努力使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的要求,是生态省、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直接体现,是当前做好农村工作的着力点,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领域。我省提出的“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的不断深入,农村环境污染整治的任务也将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环保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农村是城市副产品的生产基地,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三废的消纳场所,城市工业扩散的腹地和城市的生态屏障,农村人口的重要栖息地。因此,要像重视城市环保一样,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自觉树立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牢固的群众观,真正把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提到各级党委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转变工作重心,落实工作措施和责任,推动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其次,要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随着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乡镇原本收粮收钱等牵扯主要精力的工作,现均已取消,乡镇政府的职能应转到公共服务方面,如搞好村镇规划、办好教育、保护好生态等,其中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其重要职责,要做到有职能、有人抓、有制度、有投入、有考核。最后,要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环保的意义,用典型案例说明污染的危害。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安全卫生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引导干部群众转变生产方式,不因经济贫困则树乱砍、水乱截、矿乱开、沙乱挖,不因眼前利益则置长远利益而不顾,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地维护、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

(二)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水平。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非均衡发展的影响,长期以来,对农村环保的投入欠帐较多,尤其是环境基础设施欠帐更多。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离开治理设施,污染整治就无从谈起。

一要大力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这是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的治本之策,也是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具体体现。按照村收集、镇(乡)中转、县(市、区)以上集中处置的运行机制,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即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或主要中心村,建立垃圾中转站,定期清运到城市垃圾处理场;在村里设置垃圾箱,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实行专人负责,定期清运到中转站。但这是对城市郊区和平原地区的要求,也就是说在这些地方不能搞小型垃圾焚烧炉。而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可因地制宜少量建设小型垃圾焚烧炉,就地处理。建焚烧炉要注意:一是选址要避开人口居住区,距离有人居住地至少要有1000米以上,最好选在偏僻的山坳;二是对垃圾进行必要的分拣,特别是分拣出塑料制品进行资源化利用,尽量减少有害物质二恶英的产生。

二要积极开展农村污水的治理试点和示范推广。农村污水处理,要结合丽水山区的特点,因地制宜,采用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畜牧业较发达的农村,采用沼气处理技术,结合改厕、改厨、改栏,综合处理畜禽粪尿和生活污水。积极推广生活污水湿地处理模式,充分利用农村池塘、水田的自净能力,结合农村景观建设,开展清淤保洁、养鱼养萍,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对人口较多的大村、自净能力不强的水塘,可花8-10万元使用美国的无动力微生物技术,如在水塘种些观赏性植物,既达到污水处理,又可美化环境。对农村新区和化粪池建设比较完善的村,可以增添污水净化设施,集中或分散处理。

三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解决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一是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养殖业是我市传统农业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解决好畜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丽水来说,沼气工程较为符合我市实际,既能解决畜禽的污染,又能解决农村能源,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经处理的畜禽粪尿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源,而且经济成本较低。通过发展畜禽养殖+沼气+作物的生态农业模式,实行沼液施肥还田,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和环境治理的一般规律,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有利于从整体上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也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沼气工程有大、中、小之分,投入上百万至几千元不等。一般家庭养猪户适宜发展户用沼气,养猪3头以上(含3头),投入2000元左右,即可建成。百姓拥护沼气工程建设,政府只需给予少量扶持,户用沼气即可面上推广。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鉴于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是个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必须合理区划,划定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对人口集聚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重点旅游景区要实行禁养或限养,尽可能利用最少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好的经济效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养殖小区,鼓励集中养殖,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减少畜禽污染所带来的影响。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经济效益好而污染比较少的其它畜牧业和立体种养业,如鸭(鹅)++荷花

四要合理规划村镇建设和产业布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统筹考虑农村的村镇布局,发展中心镇、中心村,萎缩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自然村,实施下山脱贫;统筹考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按照资源有效配置的理念,将交通、教育、医疗、环保等优先配置中心镇、中心村,要将环保基础设施和饮用水源建设等作为重要内容;要统筹考虑产业布局,按照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理念,合理布局特色产业区、规模养殖小区和保护小区,为各业持续发展提供空间。

(三)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管理农村生态环境。

一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建设能否取得成效、能否长久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投入和社会多元投入。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焚烧炉、生态公厕,配置垃圾箱、购置垃圾运输车等都需要投入,没有投入或仅补助少量资金,其余要求乡镇配套,那么要求再明确也难以落实。一是解决资金问题,要在土地出让金和城市维护费中划出一定数量和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排污费中划出一定比例资金专门用于农村污染治理;要开征畜禽养殖排污费,并专门用于该产业污染的整治;要向中心镇的居民收取垃圾处置费、污水处置费,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也应出一点。二是政府要制订相关政策和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资金,建立专项工作考核制度,对成效明显的可以实施以奖代补政策。三是城乡建设部门在审批农民建房图纸时,要严把生活污水处理关,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四是在城市工业扩散转移时要落实污染治理技术措施,切实防止污染转嫁至农村。

二要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实施以来,对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逐步推行农村乡()目标责任制和乡()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除考核城市环境和污染防治指标外,还要增加生态环境考核指标,如土地资源保护、森林植被保护、水土保持、农业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保护、乡镇企业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政绩考核相挂钩。

三要深入开展生态乡镇建设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等工程。生态乡镇、村建设工作,是生态市、生态县(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载体。按照生态、县(市、区)建设的基本条件,必须有80%的乡镇达到生态乡镇建设要求。因此,要明确目标,广泛发动,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污染专项整治,倡导绿色消费和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要把生态乡镇村建设与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农民饮用水、小流域治理、清水河道建设、农村新能源建设等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整治一个,巩固一个。

    四要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特色村建设。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是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解决农村污染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村环境保护,要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要减少种植香菇的数量,提高香菇的品质,变香菇业为食用菌业,从源头上减少废菌棒的污染。同时,树立经营村庄的理念,要把推进村庄整治建设与开发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农耕文化等,发展茶果采摘、农家情趣体验等农家乐休闲项目。

五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鉴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量大面广的特点,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调动村民积极性和主动性,依靠自身力量,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一是要建立新的《村规民约》。要把禁止乱扔乱倒垃圾、禁止畜禽放养和粪便直排、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农村环境建设的义务投工投劳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把环境整治工作转变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二是要强化村里各项环境卫生制度建设。建立卫生公约,实行门前三包,设立村保洁员,定时清运垃圾,妥善处置垃圾;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给予保洁员的补贴要与工作成效相结合。三是村两委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村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卫生死角和长期遗留的问题,维护环境清洁。各有关部门必须自觉履行职责,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逐步实现城乡环境建设、保护、监督、管理一体化。可以设立兼职乡镇环保员和村环保员,有计划地开展人员培训,每年给予一定的补贴,克服农村环保无人抓、无人管的现象。

(四)开展农村环保科研,切实推广污染防治技术。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综合性很强的实用科学,涉及多学科、多门类、多部门。全市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应共同努力,开展农村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使科研工作为生产服务,为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一要大力推广污染防治技术。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乡镇企业污染防治技术日臻成熟。各污染行业要推广技术成熟的、行之有效的防治污染技术。同时基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家庭化、个性化、无序化和村庄布局分散式、群落式的特点,加强适用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着重是对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技术,沼气应用技术、畜禽粪尿综合利用技术、农村湿地生态系统的重建和修复技术、绿色有机食品生态技术等的研究和推广。

    二要努力把农药化肥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一是要采用综合防治技术防治病虫草鼠害。所谓的综合防治技术就是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综合采用各种防治措施,选择性地施用农药,使农药用量最少,而获得的防治效果则最高,这样既经济而又能减少农药的污染危害。长期的实践证明,单纯依赖化学防治达不到根本解决农业病虫害的目的,同样,单独使用生物防治或任何其它一项技术措施,也证明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综合防治应成为现在乃至今后农业病虫草害防治的主要方向。二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这项技术写进了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其实这也是一项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推广的成熟的农业实用技术,关键是农业部门要加大推广力度,通过现场会、技术培训、示范带动、技物结合等途经,让农民能真正撑握这项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化肥的效益,减少化肥的流失,减轻环境负荷。

三要逐步建立农村环境监测制度。农村环境监测是做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常规性定点监测,便于把握农村环境中污染动向和发展变化规律,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减轻农村环境污染和破坏。目前,农村环境监测在我市尚处空白状态,环保部门要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监理和监测,加强监测力量,建立起常规监测工作,努力提高统一监督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