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揉肚子有好处吗: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出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14:23:44
   农村的教育现状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引用古朴的木桶原理加以解释说明。古朴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容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木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板。如果把整个中国的教育看作是木桶的话,那么农村教育就是教育中最短的木板。因此,农村教育落后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的话,不仅仅是教育的公平权问题,还会影响中国的教育,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
农村教育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得以显现,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前不久,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了许多新的发展农村教育的方法和实施策略,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下面,我也就农村教育现阶段的现状做一下分析,阐述一下本人就农村教育发展的想法,谨供领导参考。
    一、锥体和圆柱体现象(此种现象是对学生升学而言)
    小学数学中讲授这样一个定律:同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相比,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如果我们把中国现在宝塔式的教育比作圆锥体的话再恰当不过了。现做一下简单的分析:我们把圆锥体的底部比作小学教育,在这个阶段我国小学生的流失率很低,确切的说没有流失,或流失不足1%,把初中的教育比作圆锥体的中部的话,流失就比较严重,“普九”验收标准中明文要求:初中生的流失不得高于3%。但实际现阶段初中生的流失程度到初三高于30%。如果我们把高中阶段的教育比作这个圆锥体的尖的话,初中毕业的学生能升上高中,享受高中教育的只是应届初中毕业生的85%的55%,(普及高中规划)也就是相当于适龄人口的三分之一(农村学校的学生和这个比例比可能还要低),人们戏称“三分之一现象”。三分之二的农村学生考不上高中,回到农村,务农种田。由于学生在校享受的是全国一个大纲,一本书的教育,确切的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对于没有升上高中的学生,农村老百姓戏称他们是“越学越傻,越学越呆。”;“种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走出校门,回到农门,致富无门。”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要求:鼓励大胆破除农村教育发展的观念和体制。在农村办学体制运行过程中,如何解决好升不上高中的三分之二人的学习问题,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是当前农村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课题。建议:我们必须通过调整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改变当前农村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这种现象。由此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理论,就是建议在三分之一升学的基础上,出台措施,保证另外三分之二生源通过接受适合他们的教育形式,达到毕业后能够学有所长,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对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但无望升学的三分之一学生,建议在保证初中文化课学习的同时,改革学校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让升学无望的学生再学习一项专业技能(比如护理、餐饮服务、装饰等),将来能进城谋生。面对剩余学习中困难过大,有流失可能的三分之一学生,可以在初中阶段让他们参加一些农业生产、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培训,用改革后新颖的教学内容吸引这部分学生,使他们毕业后能成为新一代的农业劳动者,成为种田能手、致富能手,从而也达到了巩固“普九”生源的作用。
     二、筛子漏现象(此种现象是从师资构成上说的)
    近几年随着城区外来人口的增加,城区学校发展迅猛,教师出现短缺。农村学校的学生属于萎缩,教师过剩。为使过剩的教师不失业,教育部门采取了压缩应届大中专生的分配比例,对农村教师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作法,招录优秀教师补充城区国办校教师的不足,这一做法达到了公平、公正目的,无疑是合理的。但从另一侧面看,通过这条途径,农村教师中的优秀骨干力量被层层选拔上来,剩下的教师基本上是学历不高、能力较差的人员,由他们来发展农村教育,支撑落后的局面,这就是所谓的“筛子漏现象”。
    近两年内,我区各国办校共从乡镇学校抽调教师53人,全部为专科以上学历。而目前乡镇的2000余名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的仅占28%,与国办校的83%相比,要低上55个百分点。农村教师中存在的这种恶性循环被老百姓形象的称为“老鼠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师资差教出来的学生更差,怎样解决农村教育中的师资问题,也是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一大课题。
    建议:
    ①是要加强农村教师滚动培训,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帮助现在的农村教师更新教育知识和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大致五年一个周期,所以应在五年之内对农村教师完成一轮滚动培训。
    ②要积极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对小部分能力过差,不适于做教学工作的人员分流出去,努力创造教师队伍的良性循环。
    ③是要加大应届本专科毕业生的分配力度,选拔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年青教师充实到农村教育中去。
    三、矬子里拔将军现象(此种现象对学校管理而言)
    在对当前农村学校领导的任用上,一所学校要从“筛子漏现象”改造后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中选拔出一两名校长、主任,困难很大,无法求优求全,只能是“矬子里拔将军”。他们上任后,难以服众,凝聚力不强,对学校管理原则性差,工作无条理,无方法。有热情的东一耙子,西一扫帚,整日疲于应付;无热情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好好的一所学校到最后可能被他们管的***涂。怎样解决好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问题也是摆在农村教育工作中的一大课题。
    建议:
    ①是教育部门要加强农村校长队伍的岗前和岗后培训,发扬好教师进修学校职能作用,逐步解决农村学校管理不善的问题。
    ②是实行城区国办校领导下乡“挂职”制度,整顿面临崩溃边缘的农村教育。
    三、乞丐现象(此现象是针对农村教育投入而言)
    在现有财政体制下,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财政只能保人头费,教育发展举步维艰。校长只能向友邻单位求援,要他们支持教育,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可怜的上级部门的转移支付要通过一般人摸不着头脑的“跑”,要向上级机关逐级请示,这里包含人情和融洽的人际关系,跑的好,人缘好,交际能力强就能多争取,否则就是一场涂劳。有人形象的称这种现象为教育上的“乞丐现象”。目前安次区全区“普九”陈欠在1060万元左右,而明年又面临省三轮复检,按“普九”现行标准计算,全区还需投入资金1576万元。农村学校要发展,要改善现有条件,要进行学校建设,要开展危房改造,只能争取上级转移资金,对农村的“土”校长来说,争取友邻单位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争取上级的转移支付的资金难度到底有多大,是难以想象的。能把资金弄到手,就可以维持学校生济,弄不到上级拔款和友邻单位的支持,学校就只能拮据度日,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育能发展才怪呢。怎样才能彻底解决这个现实问题,使校长安心搞教育和教学?     建议:     ①政府要出台地方性政策法规,建立长效机制,比如可以制定一个《地方教育投入条例》,以保证农村学校均衡得到上级办学资金的支持。
    ②我想发展体育事业可以有体育彩票,那么发展农村教育为什么不可以设立一个“教育彩票”,让农村学校无需再为此大伤脑筋。
    五、满天星现象(此种现象是就学校布局上说的)
    随便翻开教育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学校的布局就象“满天的星星”。虽然最近二年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合班并校的力度,但没有得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学校的布点,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布点还是过于分散与现在的城镇化建设格格不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逐渐成熟,要不失时机的实现城镇化战略”。农村学校的布局要与城镇化相协调,要解决农村学校布局的满天星现象。
    建议:
    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要先于城镇化,在城镇化前整合农村中小学,完成乡镇中小学一体化,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