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b神灯可以治盆腔炎吗:首席证券内参2010-12-0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19:39:51
首席证券内参 2010-12-01 以 下 目 录 【博览视点】
防止货币政策的“追涨杀跌”
政策调控“风暴”
中国的经济政策已经“慌了手脚”
政策“进退失据”才是A股最大风险 【财经纵横】
巴菲特预计美国经济两年后好转
亚洲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迹象
11月中国PMI“先导指数”再下滑 【观察与思考】
如何跑赢CPI? 【新视野】
盘点十年都未涨价的八样东西
年底股市六大悬念猜想 【博览视点】 防止货币政策的“追涨杀跌”

    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在“宏观审慎政策:亚洲视角高级研讨会”上表示,宏观审慎政策首先是逆周期政策,有必要引入一些逆周期调节的创新手段,如建立逆周期的资本缓冲制度和动态损失准备制度等来抑制经济过度波动。

    但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周行长所谓的逆周期政策,在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史上“十分罕见”(几乎从来就没有实现过),我们货币政策的“超调”或者“滞后”,往往反倒成了危机的加速器,沦为“追涨杀跌”。而就现实状况来看,央行似乎又已经失去了逆周期调控的时间窗口,甚至如上文所述,央行已经开始显现手足失措的迹象。

    首先,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们是有过“前车之鉴”的,如07、08年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无常。

    2007年,鉴于已经节节攀升的CPI,央行连续6次加息、10次上调准备金率,但至08年初,CPI仍高达6.5%的近十年新高。

    2008年周行长“抑制通货膨胀”的调门不断调高。

    08年3月,专家学者们开始建言从紧货币政策适度从宽调整。但央行依然表示,货币政策应从紧。

    08年7月,国务院连续召开会议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由“双防”转为“一保一控”。但此时,央行还是认为“提高利率仍然不失为对抗通货膨胀的一种选择”。

    直至08年9月16日,央行才迈出了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步伐。但彼时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让中国的经济险象环生,为此中国才不得不以“4万亿投资和10万亿信贷”予以对冲和反扑!

    其次,就现实情况来看,已经出现了不好的苗头。根据上文的分析,博览研究员认为,由于矛 盾太集中,问题太严重,政策的反应再次显得有些“慢半拍”,高频率的政策“镇压”通胀虽然初期有一定的效果,但这种超常规、高频率的政策根本没有办法持 续。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央行的货币政策“连续短促出击”,在即期达到震慑通胀预期,控制银行投放货币能力的同时,也使得自己在短期内可再次使用的政策工具 “捉襟见肘”,几乎陷于“无计可施”的地步。

    当前,国内针对通胀的宏观调控还处在“焦灼期”,通胀与政策的PK还未有胜负,而外围欧洲债务危机再度爆发,以及美韩军演等新的变因再次引发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风险增加。

    在如此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政经环境之下,如果说央行要采取逆周期调控,那究竟又该如何评估当前中国经济所处的周期?是高增长、高通胀抑 或是高通胀、低增长?理解何为正周期和逆周期政策并不困难,难就难在我们如何理解、定性和分析当前的中国经济究竟处于什么周期?

    换言之,2010年12月到2011年的1季度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究竟是坚定地调结构、控通胀,还是要增加对新的风险因素的评估,甚至不排除重归“保增长”,央行对此有没有清楚的认识?

    另外,考虑到政策的滞后影响,央行即便采取逆周期调控政策,政策效果能否达到预期,至少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们无法对此乐观,08年就是一例!

    综上,博览研究员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质上仍然停留在“追涨杀跌”的水平上,真正的逆周期调控还无从谈起,而货币政策的大开大合加剧了经济和股市对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预期!从某种程度上说,铸就了A股暴涨暴跌的宿命!


    T O P ↑
政策调控“风暴”

国务院

1117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11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出台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稳定农副产品供应等16条措施。

1126日,国务院办公厅部署成立6个国务院督查组,从11月29日至12月20日,赴18个省、区、市,督促、检查当地落实国务院通知情况。

11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作出修改,将重点惩处相互串通、恶意囤积、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以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的行为。

发改委五天九文稳定物价

1122日,《我国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1123日,《切实把握好价格调控监管的原则要求》,《紧急部署稳定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工作》,《查处一批柴油价格违法典型案件》。

1124日,《依法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

1125日,《多措并举 稳价安民》,《抑制过度投机成效初显 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大幅下跌》。

1126日,《稳定价格安定生活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多地加油站超价或变相超价销售柴油被查处》。

人民日报

五天连发五文

1122日,《我国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1123日,《切实把握好价格调控监管的原则要求》

1124日,《依法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

1125日,《多措并举稳价安民》

1126日,《稳定价格安定生活关键是要抓好落实》

各部委打出“组合拳”

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6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紧急通知》,要求从2010年12月1日起,将免收鲜活农产品通行费范围扩大到所有收费公路,并新增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等4个品种。

财政部:进一步做好城乡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

铁道部:保证重点物资运输

农业部:努力扩大冬种特别是蔬菜面积

商务部:制定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方案,对蔬菜价格实行每日监测、并及时进行储备投放。

工商总局:严厉打击农产品市场中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

工信部,要求加强运行要素保障协调,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用能和运输需求,保障化肥企业正常生产用电,保障榨糖企业正常生产用电和甘蔗运输用柴油,不得拉闸限电。

国家粮食局:派工作检查组分赴秋粮主产区指导,加大政策性粮食市场投放力度。

证监会近日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风险防范和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期货交易所坚决遏制过度投机,规范市场秩序。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昨天表示,央行一直对物价、流动性、经济增速等经济指标保持密切关注,会根据形势的不同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各地区齐齐出手调控

上周,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稳定物价的政策。

北京,由市商务委员会牵头组织沃尔玛、物美等30余家超市和餐饮企业,同北京40多家农业合作组织洽谈农产品直采,一些农产品的价格下降20%甚至50%。

上海则在探索蔬菜批发市场与国内基地异地对接、异地扶持机制。

湖南省将在今年230万元的基础上新增1000万元财政预算,扶持明年蔬菜生产,同时从价格调节基金中安排20%以上用于蔬菜基地建设。湖南省政府还通过与各市(州)长重签“菜篮子责任状”,制订细致的考核办法,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黑龙江近日出台了多项措施来稳定物价水平,其中包括启动价格应急检测预警、建立应急直供机制及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动态补贴救助机制等。

陕西规定各地一律不准出台政府管理的新提价项目。陕西省物价局26日通知全省物价部门严控提价项目,今年年底前,除国家统一出台和省政府已批准的调价项目外,各地一律不准出台政府管理的新提价项目。


    T O P ↑
中国的经济政策已经“慌了手脚”

    政策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而央行的言行举措却让博览研究员隐约感觉到,政策似乎已经有些“慌了手脚”!

    央行副行长马德伦11月29日称,希望尽早推出国际板。而就在半个月之前,针对周小川提出的“池子论”,马副行长强调“池子”是一系列收紧货币的调控政策的组合,并表明“池子”的总量如何控制。

    在一轮疾风骤雨般的货币紧缩动作(1次加息,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甚至把不可能在短期内推出的国际板都提上议程,马副行长近期频繁的言论让人感觉到,央行已经开始不择手段。用国际板来担当热钱“缓冲池”可以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从时效来看,国际板推出时间不仅涉及到交易所的技术准备,也取决于制度与规则的设计,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6月底的上海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国 际板的建设首先要解决重大法律问题。《公司法》、《证券法》在2006年修法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境外的公司到境内上市这种情况。

    ●从规模来看,海外注册的公司在国际板融资虽然能够吸纳一部分流动性,但在国际板创立初期其融资规模有限,既无法对冲对抗跨境资本的流入,更无法舒缓国内庞大存量货币的泛滥。

    在连续提高准备金、1次加息之后,央行的手段似乎越来越少,效果也越来越小。虽然我们认为准备金还有上调的空间,但如此高频率地上调准备金率经济是否能接受?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也近于丧失流动性管理能力的地步。现在“呼吁”国际板,似乎反衬出的是央行对自己现有手段控制流动性泛滥的“不太有底气”

    不仅是央行开始显得有些“焦虑”,中国针对通胀、物价的宏观调控政策也逐渐显现出其在“可持续性”方面的短板。短短半个月之内政策出台的节 奏和舆论宣传的力度惊人(详见下表),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国务院和各部委的空前严厉的行政控制物价措施虽然在短期内立竿见影,调控压力之下,不管是粮食收 购市场还是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价格的回落带来了涨价预期的明显减弱,囤积炒作行为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但这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以行政手段“镇压”通胀不具有持续性

    博览研究员认为,此轮通胀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中国改变收入分配制度所决定的,而与CPI直接关联的商品,因其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而令其供给不足,这两者都是刚性的,此轮通胀具有长期化趋势。

    近期国务院和各部委控制物价的措施,虽然暂时控制住了终端价格,但难以压下企业的生产成本,将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丧失生存空间,因 此,这样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只能缓解通胀一时的压力,但不能治本,也无法持续。特别是在控制流动性的手段上,央行似乎距离从“不择手段”到“无计可施”的 地步并不太远。


    T O P ↑
政策“进退失据”才是A股最大风险

    巴萨战皇马,再现“大屠杀”,5:0历史的重演,令人唏嘘不已。第二个进球,巴塞罗那球员在58秒内,21次倒脚,一脚破门,而皇马的天价球员居然连球都碰不到;68分钟,一场“豪门大战”就已经“以极高的效率”结束。

    要说近期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加令人意外的,在我看来,恐怕非中国央行的高频紧缩莫属,特别是央行对紧缩流动性力度不遗余力的“宣传与实践”令 人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变数忧虑大增——与四季度以来,央行1次加息,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相匹配”的是,周小川、马德伦到胡晓炼,央行的诸位行长、副行长 齐齐上阵强调紧缩,大有“绝杀”流动性的气势。

    昨日A股暴跌后“勉强”收复2800,博览研究员仍然对明年二季度前的行情中期趋势保有“希望”,但必须承认,央行以及有关部门连续、高强 度的“紧缩流动性、镇压高通胀”的“气势”,在即期内压倒投资人预期对流动性通胀行情的期待,短期规避政策风险成为“主流策略”,博览主任研究员邓亮先生 指出,由于A股资金面临阶段性断流、投资者高度紧张的加息神经、以及股指的技术压力,12月份极有可能回补技术性缺口后为2011年一季度行情蓄势,缺口回补的速度越快,跨年度行情积聚的动能也就越大

    但从根本上说,我们不怕通胀、流动性泛滥、经济失速,甚至是欧债危机和美韩军演,我们真正担心的,是政策的“自乱阵脚,进退失据”,没有确定性,而政策失去确定性,对A股来说意味着灾难,预期混乱将加剧恐慌和悲观预期,这是A股最大的风险。

    中国的经济政策能否保持清醒的方向和准确的节奏才是我们真正关注和担心的

    10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正式打响了“围剿”通胀之战,近一个月里,宏观调控政策的节奏、力度以及高规格的舆论宣传让博览研究员深切地体会到这一轮通胀形势之严峻和中央政府所承受的压力。

    在经历了一轮疾风骤雨般的政策调控之后,我们面临的现实形势是:

    ●一方面,国内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具有可持续性,对流动性的围剿怎么继续下去存疑。根据博览研究员的分析,超常规、高频率的货币紧缩政策其边 际效益也在快速递减,央行缺乏持续回收货币的手段,最近的央票发行情况显示,央行的货币工具在公开市场上都开始“备受掣肘”,而严厉的行政干预物价措施虽 然短期内能够控制住终端价格,但却无法舒缓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持续地行政干预物价措施将直接降低企业利润率,而一旦连续加息,企业经营必然雪上加 霜,甚至导致企业生存危机。

    ●另一方面,外部的政经形势更加复杂,更加严峻。朝韩炮战让我们突然发现,外部问题的不确定性又陡然增大,而欧洲危机又开始“死灰复燃”, 甚至开始出现蔓延到欧盟核心国家法国和德国的趋势,中国所面临的外部政治、经济甚至军事环境更恶劣,这将给决策层评估形势、制定政策增加新的变数。

    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双重考验,内部的宏观调控还处于“焦灼”状态,通胀与紧缩政策还未分胜负,外部风险又给国内政策环境增加了变数。当这两者“叠加”时,我们看到,上到国务院,下到各部委、各地区节奏和力度空前、高规格的调控措施,恰好反衬出政府似乎已经“慌了手脚”

    诚然,经济危机以及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交替是客观规律,而政府的逆周期调控政策本应起到平滑经济周期,降低经济过度波动的风险。但就以往 的历史经验来看,政策通常是“慢了半拍,力量过度”。夸张地说,也许等明年通胀见顶的时候最严厉的政策就出台了,然后就造成过度紧缩。

    从结果上看,政策往往是“助涨助跌”,甚至成了经济周期的放大器,所以我们才说政策的进退失据是最大的风险!


    T O P ↑
【财经纵横】 巴菲特预计美国经济两年后好转

    巴菲特28日表示,美国经济增长仍将缓慢,但两年后将会出现好转。

巴菲特表示,他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可以改善仍在遭受此次金融危机余波影响的美国经济。但他表示,预计美国的美好时代将会到来。

他表示,从发生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两年的时间,而美国经济状况从现在开始将大幅好转,企业经营已经普遍地呈现上升趋势,除非发生核武器、化学和生物事件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T O P ↑
亚洲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迹象

日本和韩国10月工业产出下滑,为亚洲经济增速放缓再添佐证。

日本10月工业生产连续第五个月下滑,并且下滑幅度创下2009年2月以来最大。而韩国工业生产则连降三月。

从亚洲各地第三季数据来看,多数经济体失去成长动力的速度都快于预期,因去年末今年初由外需带来的第一波影响消退。

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第三季经济都呈现萎缩,韩国、台湾和印尼的增速则明显放缓。

    但中国第三季GDP增速仅略微放缓至9.6%,11月30日出炉的印度GDP为成长8.9%,好于预期。


    T O P ↑
11月中国PMI“先导指数”再下滑

11月摩根士丹利中国经营景气指数(MSCBCI)降至51.1,为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

摩根士丹利报告称,连续两个月下滑,显示当前的政策环境已经给企业经营活动造成负面影响。

该调查报告并称,企业对未来盈利的预测,已经从上个月的谨慎乐观转为相对平衡,因对未来业务增长,价格上涨和利润空间扩大的预期都在变得不那么乐观。

报告预计,MSCBCI指数的下滑暗示11月PMI将很可能出现回落。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此指数可被视为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先导性指数。


    T O P ↑
【观察与思考】 如何跑赢CPI?

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大增。10月份CPI上升到4.4%,创下25个月以来的新高。通胀时代的特点就是老百姓兜里的钱多了,但货币的购买能力在快速下降——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通胀的“元凶”是货币发行量超过真实财富的增长量,导致货币对应的财富减少。要想化解通胀“诅咒”,要么减少货币发行量,要么增加真实财富量。

到目前为止,央行已经动用了央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以及人民币汇率等几乎所有可能想到的手段以达到减少流动性的目的,但是在全球量化宽松、热钱虎视眈眈的背景下,以中国央行一己之力对抗全球流动性大潮,其难度可想而知。

10月中旬以来,资金流入香港的节奏明显加快。香港金管局最新公布的10月底的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2,401亿美元,而9月底这一数字为2,269亿美元,民间估计这一数字高达5,000亿,从侧面折射出了当前国内所处的资金流入环境。

由于人民币升值稳定预期,热钱有可能通过资本项目或者贸易项目的各种手段绕过中国的资本管制,大规模进出中国,而由于中 国房地产、股市价格的高涨又引导更多的循环,从而在热钱流入和资产价格上涨之间互相推动。热钱的流入还可能通过各种非法途径,大规模进出容易造成资本市场 的大幅度波动,形成金融波动。所以,这部分资本是监管部门重点监管对象。

尽管如此,现阶段国内通胀的情况还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尚未形成恶性通胀。但是很显然,消费物价飞涨,老百姓感受到的切肤之痛远不是官方数据所能充分体现的。

仔细分析10月CPI数据,此次通胀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食品价格上涨为CPI上升贡献了74%,居住类价格上涨为CPI贡献了16.6%。衣食住行,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对低收入阶层将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老百姓收入的增长永远赶不上货币的贬值。

因此,通胀时代,投资理财变得非常重要。如何使我们资产能够实现保值增值,超过物价的上涨幅度,是我们目前要费脑筋思考的问题。

一般来说,购买实物资产是抵御通胀的好办法,比如投资房产、投资黄金或者其他实物资产,比如艺术品、珠宝等等。但是现在 问题是,大部分的投资品门槛太高,而且要求非常专业的知识,一般人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房地产投资,一来所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高,二来房地产调控愈加严 厉,面临着巨大的政策风险,也令很多个人投资者止步不前。

那么通胀时代如何投资?笔者认为,一般来说,在通胀初期,股市往往会继续上涨。这是因为通胀形成的一个根源在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通胀资金狂流而来的资产品价格溢价,可以带来泡沫型牛市,并成为A股市场上升的动力。在这个有限时期内,投资者可以分享资产泡沫。

不过,投资者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牛市。原因在于一旦通胀形成趋势,任何一国的央行必然会采取相应的 紧缩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在调控压力下,很多企业的利润受到挤压,货币供给也逐渐减少,股市随之出现回落。就像一个经济周期运行分为四个阶段一样,股市也是 随之出现上涨下跌,有规律的进行着周期性的变化。

以94年到96年的通胀为例,94年通胀压力显现出来以後,在8月、9月,股票市场出现过一波强势上涨行情,沪指从最低 的325点涨到了最高的1052点,用了短短的两个月时间股指翻了3倍,但是随着国家一系列的调控手段,包括加息、信贷控制、为房地产降温、对农用生产用 品限价等,市场的爆发性上涨行情也没能延续,而是一直到96年初一共近20个月的时间内维持了大的横盘格局。

目前绝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把股市做为首要的投资产品,但是坦白的说,投资难度比较大。由于本轮通胀具有全球性,因此有条件 的投资者不妨把视野放款到全球范围内,寻找一些和通胀相挂钩的产品,比如美国有一种和通胀挂钩的债券,债券本金定期根据通胀系数进行调整,该产品将保证在 通胀发生时,债券本金不发生价值下降,利息支付根据调整後的本金计算。

在股票方面,一些能够抵御通胀的品种,或者在通胀中能够收益的品种,还会有些机会。比如通胀的加剧将刺激消费,在股票市场上会给食品零售等消费类股票带来较好的收益情况。

另外,黄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随着黄金投资品的不断开发,投资者可以选择的黄金投资工具越来越丰富。投资者如果是以长期保值为目的,不妨选择实物金产品,若是以短线投资为主,不妨选择纸黄金。

总的来说,考虑到以通胀为主题的投资固有的难度,投资者可以考虑采取混合投资策略,比如说可以将资金部分投资黄金、部分期货、部分股市等等。(冯涛/文)


    T O P ↑
【新视野】 盘点十年都未涨价的八样东西

    国家公布,10月CPI同比增长4.4%,创下近25个月以来的新高。在关注物价上涨的同时,没有涨价的东西也随之成了市民热议的焦点 话题。调查发现,其实身边确实还有没涨价、甚至降价的东西。如公交车、公园、报纸等10年价格未涨,而汽车、电脑、话费则在10年里降价过半。

    1、公交车:多坐可打折

    公交车没有涨价,成了各地市民的共识。从今年1月1日开始,广州市公交优惠新方案出台,公交、地铁乘用15次后六折,BRT票价从原来的2 元~6元改为统一2元。与之前相比,广州市公交线路票价已经14年未上涨了。14年前,公交票价2元,油价还没超过1元/升,14年后的今天93号油都要 6.8元/升。

    2、公园:免费公园越来越多

    今天,在211个公园里面,广州免费公园达168个,约占总体公园数量的80%。而在10年前,免费的公园寥寥可数,如人民公园、青年公园等。同时,广州城区公共厕所基本实现全部免费,公厕的费用将由市区财政埋单。

    3、报纸:1元一份越来越重

    随着纸张价格上涨,部分报纸开始调整价格。不过也有不少报纸10年如一日,依然1元/份。广州报纸价格未涨是市民的共识。市民坦言,与10年前相比,报纸越办越出色,版数越来越多,而价格却一如既往的一元一份。每次拿着沉甸甸的报纸,心里就觉得很舒坦。

    4、食品:袋装醋依然一元

    10月份,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价格成了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但网民们仍然找出了不少日常食品中不涨价的。如袋装的酱油、黄酒、普通的盐,跟 10年前一样,还是大约1~1.2元每袋。各地网友趁此怀旧,纷纷把儿时的小食搬了出来,发现不少十几年未涨价。如NOYOKI棒棒糖还是0.5元1根, 小浣熊干脆面一直都是1元1袋,海碧汽水数年如一日的1元1瓶……

    5、彩票:2元博500万

    许多市民还提出:“2元彩票没涨,赶紧买彩票吧。”不过马上有人反驳:“虽然彩票没涨,但现在中了500万,扣完税在一线城市勉强买个好一点三房,杯具啊。”

    6、电子产品:价格越来越平

    电脑、相机、手机等电子产品在这10年来降价很厉害,不少市民深有感受。最近,华南师大的陈老师买了一台超薄笔记本华硕Eee PC1201N,“高清、仅重1.4公斤,价格才3000多元”。陈老师觉得非常超值。15年前,陈老师家里新添置了一台台式电脑,“那台电脑采用了最新 的英特尔奔腾处理器,要知道当时的电脑都是赛扬电脑”,那台电脑,花了2万多元。

    7、电话费上网费:起码省一半

    今年起,手机打长途话费降价,移动电话在本地拨打长途电话时,将取消现行叠加收取的本地通话费,每分钟通话费降低了0.4元到0.6元。10年前,在网吧上网要4元1小时,现在一些网吧最便宜只要0.5元1小时。现在,在家上网包月才七八十元。

    8、汽车:开进寻常百姓家

    10年前,汽车被称为“奢侈品”,令绝大多数国人可望而不可及。司机老关告诉记者,10年前,一辆桑塔纳的售价在18万元左右,而且当时的 卖家还很牛:“车价绝无优惠,全国透明,你爱买不买!”现在,一辆桑塔纳的价格就是七八万元,物超所值,普通工薪阶层都能承受。如今紧凑型轿车的售价大都 在10万元以下,中级轿车的价位也几乎在10万元到20万元区间。


    T O P ↑
年底股市六大悬念猜想

    下周起,时间老人将步入今年最后一个月度。依旧为下跌阴线的年K线将如何最终收场?市场热点又将如何演绎?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如何定调来年?市场格局是否已经开始发生根本改变?

    A 中央经济会议如何定调

    2008年突发金融危机后,中国连续两年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对冲了危机影响。然而,超发货币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市场普遍预期基调将有所改变。

    业内人士的基本共识是,货币政策有可能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但财政政策可能还是‘积极’的,因为明年的保障房建设、医改、农村农业扶持、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等,还需要财政支持。

    B 通胀困扰延至数据出台?

    目前来看,肉菜蛋油价格已全面下降。但市场仍普遍预计:11月通胀还将上行至5%左右,在下月中旬数据出台前后仍有可能再加息一次。目前来看,管理层所采取的控通胀措施是温和有针对性的,虽然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但如控制有力,通胀仍有可能继续出现回落。

    “管理层似乎并没有将近期通胀上升视为总需求过剩和经济普遍过热的迹象,而仍然担心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瑞银汪涛认为,管理层不太可能会全面收紧宏观和货币政策,但已经意识到了使货币政策逐渐正常化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必要性。

    C 3000点将成震荡中枢?

    自从6月份以来,国家外汇储备持续正增长,9月份更是加速至1005亿美元,显示海外热钱加速流入中国。虽然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池子”概念,而且目前面临着年底结帐期的资金紧张,但业内人士仍认为股市有望围绕3000点进行震荡整理,结构性机会仍会此起彼伏。

    申银万国认为,目前股市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有可能会再次上摸前期高点,之后还有可能回落到3000点下方来,但在12月下旬仍有可能再度上 行。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大多在11月底封帐,预计资金状况会在12月中旬后会出现明显缓解,元旦前后肯定是相对宽松的,这对股市而言相对有利。

    D 慢涨快跌成为常态化?

    始自11月12日的股指快速暴跌让很多投资者措手不及,短短4个交易日,十月以来的涨幅就被削去了一大半。西南证券认为,这种慢涨急跌的行 情以后可能会经常出现。“资金的性质也不一样了,海外热钱的涌入必然是来得急去得也快,另外,多重博弈的结果,也必须导致行情的多空转换比较突然和迅 速。”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现在的行情和往年有很大的区别,最大一点就是有股指期货在同步运行,多空转换快速,很多人都反应不过来,等到看明白了,一波快 速的单边行情已经过去了。

    E 新兴产业股出现分化?

    今年七月以来,股市热点层出不穷,比如以成飞集成为代表的锂电池,以包钢稀土、广晟有色为代表的稀土有色股,以莱宝高科为代表的触摸屏题材股……这些题材的背后都或多或少有些新兴产业的影子。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在今年底的行情里,新兴产业股或将面临着较大分化。一方面,这些股票已经涨幅极大,严重透支了当前的业绩,在年报即将披露之际,再度上拉将比较吃力,但一些介入过深的资金可能还将不断制造小波浪以图撤退。

    F 大盘蓝筹股慢慢走强?

    早在一年前,关于大小盘股票的风格转换问题就时不时会热乎起来,但时至今日,以银行、石化、钢铁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依然在低位徘徊。然而, 随着行情的深入发展,业内人士又开始重新关注起来风格转换问题,并认为一些优秀的大蓝筹股终将慢慢盘出低谷,重新走强。金融、石化等低估值、近两年几乎没 涨的蓝筹股,尤其是次新蓝筹股,要尤其值得关注,虽然涨得慢,但安全系数高。


    T O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