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背囊共5册大全集:"无知"教授张维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7 15:04:55
导读:他没有开通微博。但正所谓哥不在江湖,江湖到处是哥的传说。如果说苏格拉底自称无知,是论辩技巧和内省智慧的话,张维迎自认无知,经济学家不懂经济,则是对市场经济精髓的把握。【最新】【评论】
张维迎:多数人无知少数人无耻引很多灾难
29日 17:25
人类历史上由于无知导致最大的灾难是什么?是在那么多的国家、世界人口比重高的国家所实行的制度,这种制度我们叫它计划经济。[详细]
张维迎:改革徘徊难进 对中国经济不乐观
29日 10:21
几年内就使整个国家的气质大大改变,改革徘徊难进。国有部门攻城略地,高歌猛进,民营企业家风光不再,如履薄冰。[详细]
最新麻辣言论
张维迎:庞大国企部门或是经济转型最大障碍张维迎:中美经济都过于依赖政府 均需更自由市场张维迎:官员打着国企名义掠夺民企张维迎:发改委权力太大 建议恢复体改委制度张维迎:我们从小学开始 都在培养大家说假话 张维迎:计划就是一批聪明的人干的傻事 张维迎:国有企业私有化 下定决心没什么困难 张维迎:靠政府创新易滋生寻租政策张维迎:通胀本质上是财富的逆向分配
张维迎其人

1959年出生,牛津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任院长,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详细]
“人民公敌”张维迎
如果回望历史,也许会发现,饱含情绪的雷霆万钧的舆论,以及漠视民意的傲慢的精英气质,同样值得警醒。[详细]
为钱正名:
1983年,张维迎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为钱正名》,提出“你能多赚钱,说明你对社会多做贡献”的惊人之语。他旋即陷入一场全国大批判。[详细]
北大教改:
2003年,他主持下的北大改革,“不升即退”、“终身教席”等措施引发诸多争议,一场蓄势待发的中国高校改革最终消弭于无形。[详细]
国企改革大争论:
2004年的“国企改革大争论”以及《理性思考中国改革》一文中的“官员是改革中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使张维迎彻底成为“人民公敌”。[详细]
众说张维迎
人民群众往往不明白谁是真正维护他们利益的人,而先知先觉往往成为历史牺牲品。
——茅于轼
声讨张维迎、嘲弄理性思考的,更多的是缺乏历史知识的年轻人。没有经历文革的荒诞与扭曲,对改革的来龙去脉,也不甚了解,对改革中的复杂,自然说不清是非与祸端。
——陈志武
无知张维迎 无知之知
如果说苏格拉底自称自己无知,是一种论辩技巧和一种内省智慧的话,张维迎自认无知,宣称经济学家不懂经济,则是对市场经济精髓的把握。他的自认无知,不是一种心灵鸡汤似的内在修养,而是对社会和经济的运作规律的深刻洞察。正如他所说:“如果我们认识到人类本身的好多无知,解决体制问题的办法就可能有不同的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无知之知跟他推崇的老子无为而治算是殊途同归。[详细]
张维迎
对价格的无知:政府定价是无效的 调控价格也是扯淡
只要是政府制定的价格就不可能是价格。政府定的价格,类似于温度计,即使定的时候温度是合适的,今天室外零下八度,定完之后外边的温度怎么样变化,温度计本身是不变化的,已经没有意义了。 [详细]
对利率的无知:利率也是一种价格
好多人认为我们对货币、就业、通货膨胀知道得很清楚,我们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降低利率,什么时候提高利率。是那样吗?过去几年的历史,证明不仅是中国,全世界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很无知。 [详细]
对产业的无知:没有企业家试错 政府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新兴产业
再看产业政策。好多的政府部门仍然相信,政府可以知道未来什么是核心的产业、主导的产业,我们应该怎么样发展。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究竟未来什么是核心的主导的产业。宁波市出钱培养一千个乔布斯,更表现出我们太无知,以为我们自己知道,回到老子的话,我们有病。[详细]
凤凰网贵州省网友ztwjljw:
很多人把目前的乱象归结为市场经济,这是本末倒置,乱像的产生恰恰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彻底而形成的!市场天生的调节机制不能在这里发挥作用,反而被公权利用,成为财富非法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的工具。
凤凰网山东省烟台市网友chnx:
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不是自己说自己正确,需要竞争,需要思想的自由。竞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哪个领域没有竞争,哪个领域就会停滞,甚至倒退。
他们也很“无知”

哈耶克:理性的自负
每个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都在对人类的自由不断形成一种威胁,这是因为它加强了人类在判断自己的理性控制能力上的一种幻觉。在他看来,一切打算对整个社会实行计划的企图,都是建立在这种危险的知识自负上。 [详细]

许小年:所有的规划全都是鬼话
信息在市场的各个角落,不在政府的办公室里,不是科技部、这个委那个委规划的创新国家,创新发展五年计划,我曾经讲过一句不太客气的话,“所有的规划全都是鬼话”,因为这些规划根本就没有信息。[详细]

吴敬琏:政府没有充分信息
由于政府不可能掌握足够的信息,或者由于执行官员的利益误导,政府的政策倾斜对个别企业或个别产业有利,却损害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而且,政府对它确定要“保”的产业搞“特殊政策”,往往促使业界一哄而起。[详细]

理性预期学派: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政府按照凯恩斯主义开出的刺激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都是无效的。因为政府在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候,由于能够被理性地预期到,公众或市场就会提前采取相应地对策,抵消了政策的实际效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