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学校排名: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30 21:52:21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2008-10-10 22:58:55) 标签:陈禹州 三鹿奶粉 三聚氰胺 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 精神 cis 企业文化 杂谈  分类:一心二门说事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文•陈禹州

 

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虚弱的躯身,空有其形而无其神,大部分企业是借企业文化这一崭新的概念、名词来粉饰自我“正宗产品”的外衣。总以为“我们拥有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可以成就你在市场中的品牌。

呜呼!

我们可以来看一看“三鹿”曾经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据相关的信息显示,“三鹿”的企业文化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业初期企业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奉献精神。第二阶段:设计企业标识,认识企业文化,提炼企业精神,打造企业品牌,创立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人才。第三阶段:企业改制、资产重组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引发企业文化整合与重塑,印发企业形象手册和企业文化手册,出版三鹿人成功之路,向广大员工推出一整套文化建设套餐:一张光盘唱出了三鹿精神,为公司文化建设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部纪录片以真实的画面和生动的配音,展示了三鹿人迎难而上、奋斗不息的勇气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一本画册包含了三鹿集团50年奋斗历程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一张报刊凝聚了三鹿的向心力和文化力,为员工、消费者和社会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一本书籍成为继承和弘扬三鹿精神的动员令;两本手册(形象手册、文化手册)为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营养餐”。

我不知道以上的这段文字是不是“三鹿”企业文化的真事写照,如果是!那么,我想说“三鹿”,你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就已经与社会背道而驰了,最后也受到了市场带给你的严格惩罚。当然,“三鹿”的“奶粉事件”也只不过是“三鹿”在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上失败案例的“冰山一角”而已,成为第一替个他人挡子弹的“牺牲”品吧了。从而在随后的同类产品检测中,雅士利、伊利、蒙牛这些占据全国乳制品半壁江山的巨无霸们也一样受到了“三鹿奶粉”事件中“三聚氰胺”这个食品杀手的“侵害”!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问一问,是谁让“三聚氰胺”这个食品杀手侵入食品市场的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回答。许多人可能会找到很多的答案,而我的答案是:藐视消费者利益和市场的游戏规则。从结果来看企业,你就会发现企业的文化建设竟然脆弱得不堪一击,从此让这个企业在市场中永远消失了。

是这样的吗?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得到结论,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是“虚”的了呢。最起码到目前为此,有很多的企业一样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虚”的。但,往远的看看,也发现为什么有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一直推动着企业向前发展呢?这是怎么回事?值得我们深思。

在世界上所有有关的企业文化叙述中,我最起码看到过240条企业文化的定义,但到今天为此,非常遗憾的是,还没有一条定义成为企业文化的标准定义。在此,我不想进行企业文化定义的讨论,毕竟这不是笔者考虑的问题。我要谈的是为什么许多企业制定企业文化后从而成为标榜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去标榜市场?在企业文化的理论里,我们知道,企业文化是由四个部分构成的,首先是精神文化,然后才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都说精神文化影响和指导行为文化,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况却不多见。相反,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企业对自己制定的企业文化背道而驰。我想,企业大了,管理不到位是原因之一,企业的领导由于自己的产品在市场里供不应求是原因之二,还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从而没有控制好自己,从而失控。头脑开始发热,当然就更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这个时候不死才怪呢?他还管自己企业里的企业文化吗?于是,某些投其所好的“企业文化建构专家”就高呼“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有这样的呼声助威,本来就自我膨胀的企业家,这个时候不他的企业不快死就已经是奇迹了。

不错,企业文化确实在广义的角度来讲,它是“虚”的,那么其他的事情就是“实”的吗?我们看看最让企业关心的事情莫过于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了,但如果你不执行销售上的策略,不去执行销售上应该遵循的秩序,销售会变“实”吗?查看“三鹿”的发展史,你不难发现,他们的每一步成长无不与市场的需求有着莫大的关系,但你认真地分析他们今天倒下的原因不也是自己膨胀的恶果吗?当初他们企业文化所提出和倡导的“创业初期企业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就是这种“拼搏精神、奉献精神”,难道就是为了有一天不严格进行自己产品的品质管制,而去“提炼企业精神,打造企业品牌,创立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人才”的企业。笔者认为,决不是!

他们之错,在于:藐视消费者利益和市场的游戏规则。

所以,企业文化的执行不是仅仅拥有了几句朗朗上口的“理念”就以为自己有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也就可以成为现代企业标榜自我的“时髦”东西了。所以,你当然就会经常听到许多人口头上动不动就来个“理念”了。

哈哈,不足为怪!

怪的是,在企业文化里,精神不只是一个指导企业行动的理念,其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的理念。可笑的是,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起码认识都没有,还常常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相混淆。你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不出问题吗?不错,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中确实有理念系统(MIS)部分,但它只是企业文化中精神文化的雏形部分,远远无法支撑一个企业正常运营管理的指导原则。如果就其工作的分工而言,企业文化应该成为企业内炼的“武功秘籍”,而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则应是企业面对市场的素养与修为。千万不要把二者搞复杂和模糊了,众观世界上的优秀企业,无不是把这两者都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所以,笔者认为,你制定的、指导你的行为的原则(或者时髦点的称呼,叫“理念”),如果你不去执行,那么,你就是在骗人。要知道,骗人的人有一天会自己毁灭自己的。这也是市场里的游戏规则。

那么,有的企业可能不高兴了,我企业小,用得着去构建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吗?我想说,你的企业无论大小,你都必须有一套行事的原则,那些可以做,那些不可以做,都要告诉你公司的员工,企业的员工才可能少范错误,从而提高企业的做事效率,这些都是你的做事原则。当你的这些原则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把它规范起来,并坚决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最后就是你的企业文化。你说企业要不要企业文化呢?我想,我不用回答这个问题了!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三鹿奶粉”事件不是一个小问题,它其实告诉了我们一个企业兴衰的问题,它给我们的企业上了一堂最生动的一课,希望这种事件能让我们清醒,让我们的企业不在下一个阶段上演。

教训才是猛醒的良药!

我的事业经历告诉我,一个企业没有企业文化不行,一个企业有了企业文化而不执行不行;那么,什么才是行的呢?

企业文化不是研究企业赚钱的问题,也不能帮助企业赚钱。但,企业文化可以让你任何时候都不会死!

 

   作者简介:陈禹州,中国品牌问题解决专家。首届“新疆策划大师”之一,中国品牌竞争战略、快速构建品牌、实效营销的研究与实践者。编撰有《领导艺术》、《企业形象》、《品牌战略》、《企业文化》等系列书籍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即将推出个人专著《我做策划工作的日子》、《与广告过招》。联系电话:13809937833,E-mail:cyz-mail@tom.com 。欢迎与作者交流、探讨。转载时,请务必保留作者姓名、简介及联系方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