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张宝旬:邓小平与党的群众路线研究述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21:05:10
邓小平与党的群众路线研究述评

  许志功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它体现着辩证
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直接关
系到党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而历来为邓小
平所重视。邓小平不仅亲自参与了群众路线的理论创造,在
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
路线,而且还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为恢复、丰富和发展党的群
众路线做出了巨大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开始研
究邓小平与党的群众路线问题,时至今日已历20余载。在
新世纪之初,简要回顾邓小平与党的群众路线问题研究的发
展过程及其理论成果,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对于深化
研究、学习邓小平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 研究的过程及特点

  根据邓小平与党的群众路线研究的相关材料,我们可以
把其研究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四大召开。这一阶
段是邓小平与党的群众路线问题研究的起步阶段,其突出特
点是:专题研究的文章较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大都散见在
对其他一些重大问题的论述与研究之中。主要是:

  第一,在反思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经验教训中阐述邓
小平的群众路线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我们积累
了丰富经验,但也有深刻的教训。特别是像“文化大革命”
十年动乱那样的惨痛经历,如果不加以认真的总结,汲取教
训,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难以顺利进行。正因为如此,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总结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经
验教训成了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经验有许多条,其中
特别重要的一条是坚持群众路线;教训也有许多条,最根本
的一条是违反群众路线的根本原则。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
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当时的许多文章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
把群众路线问题作为总结经验教训的一个基本方面,并以此
为基础阐述、分析邓小平的有关论述,揭示邓小平对群众路
线的认识及发展。

  第二,在思考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遵循原则中阐
述邓小平的群众路线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新在哪里?新在改革开
放,新在我们所走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
条道路如何走?应当遵循什么原则?这是当时理论界关注的
一个重大问题。人们从诸多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其中一个
基本方面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发展
道路、改革开放、党风建设等关系上,邓小平有一系列深刻
思想。许多学者在思考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遵循原则
时,分析、研究了邓小平的这些思想,阐述了邓小平结合新
的时代特征对群众路线的丰富及深化。

  第三,在系统思考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及深化中阐述
邓小平的群众路线思想。在阐述群众路线对党的事业、社会
主义事业具有重大作用及意义的同时,一些学者还把目光投
向群众路线本身,研究、思考群众路线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
程。他们认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对群众路
线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第一代
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参与了群众路线的创造及实践;
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为恢复并在新时期发展、
深化党的群众路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者们立足历史,
在详细分析、研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的群众路线思
想的同时,对邓小平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在理论上丰富
和发展群众路线也做出了阐述和评价,这方面的内容也是邓
小平与党的群众路线研究起步阶段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阶段大致从十四大至十五大召开。这一阶段是邓小
平与党的群众路线研究全面展开的阶段。有三个重大因素对
这一阶段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是改革开放的加快发展。十四大,以邓小平南方谈话
精神为指导,确立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主题,
以此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改革开放的加快发展,需要我们全面总结从1978年至1
992年这14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需要我们结合新的
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无论是总结经验,还
是研究未来,群众路线问题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方面。
改革开放的加快发展,为新阶段全面、深入地研究邓小平与
党的群众路线问题提供了强劲的内在动力。

  二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评价。
十四大的一个突出功绩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
实践和基本经验做出了全面总结,对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出了郑重
结论,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科学
评价。认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14年的改革开放中开创
历史的新局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坚持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
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认为邓小平作为我国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这个理论的
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同时提出了用这个理论武装
和统一全党思想的战略任务。这些结论、评价、要求,为掀
起邓小平生平及思想研究特别是邓小平与党的群众路线研究
奠定了基础。

  三是《邓小平文选》三卷的出版。十四大以前,人们研
究邓小平与党的群众路线问题主要依据1983年出版的
《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1984年出
版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出版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邓小平同志重要
谈话(1987年2月—7月)》,1989年出版的《邓
小平文选(1938—1965年)》;此外,还有一些报
刊报道及党内通报。这些材料对于促进邓小平与党的群众路
线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材料不够全
面,一些重要篇目没有编入出版;系统性不够,一些重要观
点、论述散见各处,不够连贯、完整;另外还有个别地方不
太准确。十四大以后,为了完整、准确地学习邓小平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于1993
年11月出版;1994年11月,《邓小平文选》第一、
二卷也增订再版。书中的文章按照历史顺序编辑而成,思想
脉络清晰完整;收入了大量没有发表过的报告、谈话,内容
全面丰富。这些为更加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邓小平与党
的群众路线提供了客观准确的文献依据。

  正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一阶段的邓小平与党
的群众路线研究呈现出了一系列与第一阶段研究迥然不同的
特点。主要有:文章数量多;研究主题鲜明、突出;研究角
度比较宽广、多样;研究比较细致、深入。

  第三阶段大致从十五大至今。这一阶段是邓小平与党的
群众路线研究的深化阶段。之所以称为深化阶段,主要有三
个理由,也可以说是这一阶段研究的三个主要特点。第一,
在积极吸取、消化前两个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从
不同侧面出发,继续深化具体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注重综
合、概括这些研究成果,突出了邓小平与群众路线问题的总
体性、系统性研究。第二,突出探讨了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
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十五大明确提出了
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并把这一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
其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等做出了系统
的说明。这些对于邓小平与党的群众路线问题研究产生了重
要影响。十五大以后,不少文章、著作在全面总结、概括邓
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同时,还把它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
要部分,着重探讨了它与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其他诸内容的关
系以及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拓展和深化了这
一问题的研究。第三,探讨了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在新的实
践中的运用及发展。这方面的突出表现:一是把邓小平的群
众路线思想与新的实践结合起来,对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邓
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必要性、紧迫性、方法及途径做出了一
系列分析、阐述。二是把邓小平关于群众路线的实践及思想
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实践活动及理论思考结合起来,初
步揭示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丰富
和发展。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

  邓小平与党的群众路线问题的研究涉及到许多内容,研
究成果也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不能详细评说,只能择其大要,
就其主要方面做一概述。

  1、研究了邓小平在实践中对群众路线的坚持及运用在讨
论这一问题时,尽管许多文章内容不同,表述各异,但思想
实质是相同的,即都认为邓小平一生实践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运用群众路线。孙中信《增
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理论参考》1997年
5月15日)、张建栋《群众路线:邓小平政治品格的鲜明
特征》(《理论学刊》1995年5月15日)等文章,从
不同角度阐述了这一问题。这些文章,有的考察了邓小平在
革命战争年代的实践活动,认为他是群众路线的忠实执行者、
实践者;有的考察了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十年
动乱”中的实践活动,认为他是群众路线的坚定捍卫者。共
产党执政以后,少数党员,尤其是少数领导干部,逐渐滋生
了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特权思想,严重损害了党在人
民群众中的威信。特别是在“十年动乱”期间,群众路线遭
到了严重破坏。是邓小平率领全党拨乱反正,重新确立、恢
复了党的群众路线,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保证群众路线的贯
彻实施。还有的考察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实践活动,
认为他是我们党坚持、运用群众路线的杰出代表及楷模。突
出表现在:第一,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
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
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
出发点和归宿;第二,他始终相信、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
群众作为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力军和依靠
力量,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经验
及创造,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

  2、研究了邓小平在理论上对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在长
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邓小平对群众路线的各个方面都进
行了全面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精辟见解,丰富和发展
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第一,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邓小平对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是从多方面展开的。一
是从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说明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邓小平认为,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为什么很多困难的局面我
们都能够度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坚持了群众路线,干部、
党员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荣辱与共。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我们也曾遇到了很大困难,但都被我们克服了,根本原因也
在于我们坚持了群众路线,党和群众关系密切。邓小平还分
析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认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背离了
群众路线。所以他强调: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
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
得不好,党群关系受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到挫折。二是在
思考党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与群众路线的关系中说明群众
路线的重要性。邵奇惠在《谈谈党的群众路线问题》(《理
论思维》1987年2月20日)、陈建坤在《党的真正优
势要表现在群众拥护上》(《理论学刊》1996年5月1
5日)等文章中对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作了深入分析。邓小平
认为,党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党的奋斗
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目的都是为了人民;同时也只有
依靠人民才能取得胜利。在社会主义时期,共产党的地位变
了,然而她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并没变。我国虽然建立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但党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并没变。人民群众是我们的生
存之本,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无所有;人民群众是我
们的力量之源,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这个道
理,在我们党员干部的头脑中应该深深地扎下根来。三是在
分析、思考加强新时期党群关系的过程中,说明群众路线的
重要性。邓小平在许多场合都谈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群关
系的现状,认为:我们党同群众的关系,干部同群众的关系
总的说来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党员干部由于受
西方思潮的影响,贬低、甚至否定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
方法;有的搞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
还有的以权谋私,腐败堕落,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
威望,削弱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大业,必须组织广
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群众路线理论,掌握群众路线的工作方
法,在实践中坚持、丰富和发展群众路线。邓小平反复强调:
中国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第一条就是要同人民一起商量着
办事。只要我们相信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
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

  第二,关于群众路线的内涵。

  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邓小平反复思考了这个问题,并
提出了一系列思想观点。张树青(1)、杨爱金(2)、赵光
明(3)等学者分析了邓小平的大量论述,从不同角度阐述了
邓小平对群众路线内涵的深刻回答及其理论贡献,综合起来,
有以下几点:一是邓小平把群众观点引入群众路线理论之中,
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
《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认为群众路线包含两方面的意
义: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
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
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
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它认为
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取决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方法。由邓小平主持起草并由十一届六中全会
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群众
路线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并列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并把群众路线准确、简洁地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者们认为,通常情
况下,人们把群众路线理解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邓小平从群
众观点和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的统一中来理解、规定群众路
线的内涵,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二是邓小平深入揭示
了群众路线中群众观点的地位、作用及其与领导方法、工作
方法的关系。从邓小平的一系列论述中可以看出,他认为,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是“人民群众
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直接体现,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前提和
首要内容,其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
首要的就是要坚持这一根本的原则立场。同时又认为,群众
观点和领导方法、工作方法是辩证统一的。领导方法、工作
方法以群众观点为基础,是群众观点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
群众路线是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三是阐述了群众
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学者们认为,邓小平对群众
路线内涵的深刻理解是同其对党的领导问题的思考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邓小平认为,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通过确立
和实行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来实现的,而
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
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这表明,邓小平不仅从内容、结
构上阐述了什么是群众路线,而且还从功能上进一步揭示了
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群众路线贯穿在党的路线的各个方面,
是党的根本,使人们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邓小平思考、研究群众路线问题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把
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研究
群众路线与其他若干重大问题的关系中阐述其群众路线思想,
在思想内容上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辩证性特征。邓小平分
析研究的一系列关系主要有: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的关系。
李景瑞等学者认为,在邓小平的思想中,实事求是与群众路
线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邓小平曾多次强调,实事求是与群
众路线都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他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
本的东西;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
重要。邓小平不仅把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摆到了同样重要的
位置上加以强调,而且还认为这二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即
贯彻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坚持实事求是则
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思想保证(4)。

  改革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吴祖明等学者认为,邓小平关
于改革与群众路线关系的思想包括许多内容,可概括为两个
基本方面:一方面,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必须进行改革。一
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群众路线的首要原则。
而改革正是贯彻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邓小平系统阐述
了改革的必然性、必要性、出发点、具体内容、根本原则、
衡量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等一系列问题,强调改革是为了全
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新时期为人民服务的基本
内容及实质所在。另一方面,进行改革又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邓小平认为,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和决定力量。我们党在
改革中提出的各项正确的方针和政策,都源于人民群众的伟
大实践,是人民群众创造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党在改革中
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
力来完成的。因此,改革必须以群众路线为根本的工作路线
(5)。

  市场经济与群众路线的关系。齐乃贵等学者认为,在邓
小平的一系列论述中,虽然没有对市场经济与群众路线之间
的关系做出大量直接的阐述,但字里行间却渗透着对这两者
关系的深刻思考。其内容主要有:一切为了群众是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依靠群众是发展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动力;一切依靠群众是建立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法等(6)。

  此外,邓小平还思考了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民主政治建设等与群众路线的关系问题,从各个不同的侧面
丰富和发展了群众路线思想,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启示。

  第三,关于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如何才能有效地贯彻群众路线?这是邓小平非常关注并
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徐久刚在《试论邓小平反对官僚主义
的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7月20日)、
唐能赋在《邓小平论反腐败斗争与群众观点》(《重庆社会
科学》1995年12月8日)等文章中,对邓小平这方面
的思想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并形成了一些共识,认为
邓小平在思考如何贯彻群众路线问题时,提出了一系列思想,
其中主要包括:深入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建立健全保证群众
路线贯彻落实的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反
对各种背离群众路线的错误倾向及行为等。从深入进行群众
路线教育来看,邓小平认为,群众路线贯彻不好、执行不力
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教育不够。因此,要加强理论学习,
使全体党员弄清群众路线的内容和意义。牢固树立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创造者、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是一致的、
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等观点;学习和运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一系列具体的工
作方法。要把对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
抓,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从建立健全保证群众路线贯彻
落实的制度来看,邓小平认为,制度更具根本性、长期性、
稳定性,制度建设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保证。有一段时间,
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不好,根本原因是群众路线制度遭
到了破坏,同时与制度不完善也有重要关系。邓小平在分析
如何克服与群众路线相对立的官僚主义时指出,克服官僚主
义,首先还是要着重研究体制的改革:要改革国家的政治体
制和领导体制,实行党政分开、下放权力、精简机构等。只
要在这些方面认真地进行改革,官僚主义是能够克服的,党
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能够进一步恢复和发扬的。
邓小平还着力分析了贯彻群众路线的诸环节、诸方面,对改
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和健全集体
领导制度、党员干部监督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提出了许多有益
的思想。从建立和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来看,邓小平
认为,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与决策是否民主、科学紧密相
关。我们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领导人民群众胜利前进,首要的问题是必须保证决策和决策
的执行符合人民利益。要保证决策正确,执行有效,就必须
建立和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和执行机制。这是贯彻群众路
线的内在要求。十三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
系的决定》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十四大认为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贯彻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环节,
并明确提出了加速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的任务。
从反对各种背离群众路线的错误倾向及行为来看,邓小平认
为,要贯彻群众路线,就必须与各种背离群众路线的错误倾
向和行为作坚决的斗争。这些错误倾向和行为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有不同的表现。邓小平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分别揭示了官
僚主义、命令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个人
主义以及腐败行为的表现及危害,指出它们与群众路线是相
对立的。特别是对官僚主义,更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官僚
主义,是脱离群众、背离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表现。邓小平
曾经严肃指出,官僚主义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
一个大问题。他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党内
官僚主义产生的历史、经济、体制、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提
出了克服官僚主义的一系列方法、原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
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

  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在广泛、深入研究邓小平群众路线
思想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探讨了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与邓小
平的其他思想及其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群众路线思想之
间的关系,从而使讨论不断深化。如,有的学者探讨了邓小
平理论与其群众路线思想的关系,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建立在
群众路线基础之上的,群众路线作为灵魂和主线,贯穿在邓
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有的学者探讨了邓小平的价值观与其
群众路线思想之间的关系,认为邓小平的群众路线思想构成
了其价值观的主体内容。还有的学者阐述了第三代中央领导
集体在群众路线问题上的一系列论述,揭示了邓小平群众路
线思想在改革开放新阶段的丰富和发展。

  三 深化研究的几点建议

  邓小平与党的群众路线问题的研究需要不断地拓展和深
化。下面我结合在这个问题研究上的一些不足以及新的实践,
就如何深化邓小平与党的群众路线问题的研究谈点看法。

  第一,要从更高的视野出发来研究邓小平对党的群众路
线的坚持、丰富和发展。要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
上,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上来看待这一问题,绝不能
单纯地把党的群众路线仅仅看做是一个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问题,一定要看到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江泽民说,什
么叫政治?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中,第一位的就是群众
观点。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群众的态度问题,同
群众的关系问题。一定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来看
待党的群众路线问题。共产党员应该记住,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是我们党的得天下之道、得民心之道。从这样的高度来
看待党的群众路线问题,认识就大不一样了。要多视角地研
究邓小平与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问题是基础性、根
本性的问题,贯穿在共产党人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
邓小平对这个问题的阐述是全方位的,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但我们在研究邓小平的群众路线思想时,大都
是从政治、经济、党建等方面展开分析的(当然这是必要的),
而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研究这个问题则较少。事实上,
邓小平在这方面也有不少论述,需要我们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和研究。研究的触角要更深入一些。所谓更深入一些,就是
不仅要分析邓小平的所言所行,而且还要分析其背后文化的、
心理的东西;不仅要研究显性的文字、论述,还要研究其没
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隐性的思想。比如说,邓小平群众路线思
想的渊源是什么?我们通常认为它源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的伟大实践,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认识论,源于中
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创造等,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但邓小平
群众路线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如民本思想等有没
有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在这里,仅仅掌握《邓小平文选》
等思想材料是不够的,它需要我们深入分析邓小平所处的时
代文化环境、人生经历、人格品性等,而在这方面,我们的
研究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二,要对邓小平与党的群众路线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
更加系统、准确的梳理、概括。近年来,人们在从不同侧面
研究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同时,还加强了对研究成果的整
理和概括,力图对邓小平的群众路线思想做出系统的、总体
性的阐释,但总的看来,这项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
从数量上看,这方面的文章、著作不多。二是从内容上看,
对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系统性的理解以及概括的准确性等方
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体系结构如何?如何理解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精神实质?
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具有什么样的地
位与作用?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需
要认真加以思考和总结的。

  第三,要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的实际,重点分析邓小平与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群众路线问题上的大量论述,研
究和揭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丰
富和发展。十四大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
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党进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面对新情况、
新问题,深入思考,勇于开拓,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在经济
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
许多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本质地说,这些
新思想、新观点就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中许多内容
与党的群众路线有关。如何认识这些新思想、新观点与邓小
平群众路线思想之间的关系?有些学者进行了思考,形成了
一些研究成果。但现在看来,这种思考还是初步的,需要进
一步深化和加强。

  (作者系国防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

  注释: 

  (1)张树青:《群众路线是我们的根本工作路线》,
《光明日报》1990年3月2日。

  (2)杨爱金:《时刻关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学习
邓小平同志关于群众观点的体会》,《福建日报》1994
年4月22日。

  (3)赵光明:《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人
民日报》1996年5月23日。

  (4)李景瑞:《做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实践者》,《光
明日报》1984年2月13日。

  (5)吴祖明:《从改革开放看党的群众路线》,《湖北
日报》1996年1月18日

  (6)齐乃贵:《市场经济与群众路线》,《人民日报》
1995年5月23日。

  《邓小平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