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九龙医院堕胎怎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20:32:00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326 更新时间:2011/4/19 16:33:28 【字体: 】 李观容(广西容县六王镇中心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 玉林市 537505)         摘要: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尽显魅力:把多媒体应用于识字教学,带领学生“走”进语海;把多媒体应用于朗读教学,带领学生“走”进画中;把多媒体应用于阅读教学,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把多媒体应用于作文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生活。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魅力  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它的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气象,多媒体教学也走进了校园,用它自身独特的魅力改变了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方式,让教师们有更多的空间进行有效教学,使得语文有与以往不同的形态——可视化、快捷化、人文化展现在人们面前。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好好展现多媒体的魅力呢?  一、把多媒体应用于识字教学,带领学生“走”进语海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人生聪明识字始,汉字教学与人的发展关系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而且,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它对于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识字被语文教师喻为学生学习的奠基石。然而,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物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媒体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俗话说:“生活处处有学问,学问处处有细节。”在日常识字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外,还可以把实物制成图片。例如教学“山、水、火”等这类象形字时,教师可以把山、水、火的形状制成图片,再把这三个字由:实物→象形字→小篆→楷书的演变过程用课件演示给学生看。这样一来,直观的画面使枯燥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了,学生认字热情高涨,字的音形义也就牢牢地刻在了学生脑海里。  二、多媒体应用于朗读教学,带领学生“走”进画中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朗读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人生阅读始于幼儿,“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如何引导学生朗读,我看我们非得利用多媒体这个‘东风'。只有巧借这个‘东风',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在画中, “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从而自我去朗读。只有在读中悟法,在读中悟情,切实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才能深入地理解文本。然而,朗读最注重一个“情”字,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情”,在朗读指导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为此,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意读,喜欢读。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最注重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把文本中字、词、句中的感情读出来了,有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文本。  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课前精心制作了课件,优美的图片配上了优美的音乐。我在教学课文中的重点段落第2、3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先播放桂林山水的优美图片,让学生不由地赞叹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后,我便发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该如何向游客介绍桂林的山和水呢?”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要当一名出色的导游,得先把课文的第2、第3自然段读好,读出感情——让游客真切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美。”我的几句话激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几个学生也兴致勃勃地读起书来。可学生光有兴趣还不够,他们根本没有读出感情,于是我便播放本课书这两个自然段的范读录音,听后让学生跟自己读的比较一下,他们一致认为范读的比他们的好,我借机就问:“你们想不想像录音范读的读得这么有感情?”,他们纷纷表示同意。接着我便出示这两个自然段读得有感情的朗读提示,然后便按照提示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有感情地集体朗读,从中再抽两三个读得特别有感情的学生扮演导游,配上桂林山水的优美图片,向教师和学生介绍桂林的山水。“导游们”感情充沛的介绍,把我们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桂林,看着学生陶醉在其中的样子,我心里不由暗暗地赞叹多媒体的魅力。  三、把多媒体应用于阅读教学,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真切地感悟文本,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燕子妈妈笑了》这篇课文时,学生理解这个句子“菜园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中的“躺”和“ 挂”两个字的意思时,我想如果是教师简单地把这两个字的意思说、写出来,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肯定会觉得很抽象,很难记忆。因此,我先用课件出示植物园中的冬瓜躺在地上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后,我提问:“什么与地面接触?”学生回答道:“冬瓜与地面接触。”“那就是躺。”我借机解释。接着让学生利用“躺”字造一个句子。生1:我放学回到家躺在沙发上休息。生2:爸爸躺在沙发上看报纸。生3……  在理解“ 挂”字时,我让学生自己找找、说说“ 挂”字有什么特点,如何记住这个字。然后再出示茄子挂在枝上的图片,让学生比较茄子和冬瓜所在的位置,并用手势来比划一下,从而区别“躺”和“挂”是不同的:“躺”是在低处,“挂”是在高处。最后让学生带手势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后,就让学生用“挂”字造句。生1:我会挂衣服。生2:我把窗帘挂上去。生3……为了让学生对“躺”和“挂”字理解得更透切,我相继又出示了躺在地上的西瓜、挂在枝上的荔枝、挂在枝上的龙眼、躺在地上的南瓜这些图片,训练学生选用已学的“躺”或“挂”字说一句话。由此可见,利用了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抽象的字词也变得形象生动多了,学生对字词理解得即准确又透彻。  四、把多媒体应用于作文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生活  作文教学历来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探索的重要课题,对于教师来说最难的是教学生写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最难的莫过于写作文,要解决这个师生共同的难题,教师必须请出“兴趣”这位老师,而教师又是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成语故事、开展的活动录像、图片、一些与作文相关的音乐等,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比如,我在教学“写一个活动场面”时,首先我把本校开展的拔河比赛的录像回放给学生看,接着又把本班比赛时的三张图片重复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仔细看,细心听的同时,并想一想本班参加比赛的同学当中,谁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他们当时的神情怎样,做了个什么动作,从这些你猜想他们当时会想些什么。如果你也是参赛队员之一,当时你想些什么;如果你是一名观众,那你的心情又如何呢,都说些什么。等学生多想一会后,让他们在小组内说一说拔河比赛场面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段。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不但说的要认真,而且听的也要细心,听的同学要说出说得好的地方和指出其不妥之处。在小组内说了以后,我再抽几个典型的学生说一说,然后集体再评一评,最后由我总评,课后让学生加上开头和结尾写一写这个精彩的拔河比赛场面。  因为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改的本领,才能把作文写好。”因此,我待学生写完习作后,我再从中选取三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制成课件,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议一议、评一评学生的习作。我首先用课件出示修改作文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改后,再让他们在小组内互改作文,并要求学生写上眉批和总评。最后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三篇习作,引导学生集体评议,其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集体修改,人人各抒己见,小组长要做好记录;第二步,请三四个组长上讲台宣读本组集体评议后的综合修改意见;第三步,教师选择习作修改中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问题与全班学生讨论达成共识;第四步,课件出示教师的修改意见。  综上所述,多媒体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探索语文的平台,把语文变得容易理解,使得语文走向生活,走向现实,更加情境化,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真正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走出来,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体上来,因此语文教师要好好利用多媒体,让它在语文教学中尽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