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两个公式:人鉴第三篇第八章 干戈叟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5 18:13:04
人鉴第三篇第八章

第八章  人生设计

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能没有设计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其志当在万户侯之上,岂不是人生设计吗?故在确立人生目标之后,第二位的工作便是人生设计,即勾画自己一生的建筑兰图。

2        人生设计的内容,应包括研究与通晓人生的谋略,选择最佳的人生方案,创造一个有自己特色的人生样式,以获得最佳的人生成就——实现自己的志向、抱负、目标。

3        形象理化为目的,目的具化为形象,并塑造着形象。

第一节  人生谋略

谋略就是方法。要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必须要有好方法。方法好比舟楫,无此则不能渡河,迅速到达彼岸;谋略好比扶梯,无此则不能登高,迅速夺下城堡。故事一成于志(目标),二成于力(态度),三成于谋(方法)。非三者合办,则不能毕其功。

谋略之事,首在通晓,次为抉择,三则厉行,万事可成之。

1        谋略类说:人间谋略,何止万千,累书积卷,车载斗量。但归而总之,有进、退、止、遁、转五字可以概括和代表。

2        进,就是进取,即努力争取之意。进取是人生谋略中的主坏。任何事都是干出来的,干就是进取。不进取的人,必将一事无成。

进,应进于当进之时,进于当进之事:乡郡会试,校场比武,明主征贤,沙场杀敌,谋士游说,政坛舌战,商贾竞价,工匠献艺皆直取功名利禄之良机,宜奋勇精进,以求一逞。此乃顺势而进,当进之一也。

辗转于困顿之地,潦倒于坎坷之时,精疲力竭,人心沮丧,壮志蒿莱,前途无望,当此时日,有迎难而上者,似逆水行舟,竖坡走马,阻塞足健我脚力,磨砺复长我精神,履险如夷,得寸进尺,及跻峰踏巅,风光尽览,万世伟业,仿佛天助神佑而成。此乃逆境进取,当进之二也。

盛壮之年,血气方刚,志能移山,臂能举鼎,然红颜易老,白发早生,岁月蹉跎,何能补救之?故趁锐气正足之时,理应效“三十功名尘与土”之幸事,成“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大业。此乃盛壮思进,当进之三也。

又有大利在前,唾手可得,显荣召我,举步即至。此乃壮士立功,将军请缨之良机,失之不可再得,必当仿毛遂以自荐,学候生而脱颖。此乃因利而进,当进之四也。

凡此四者,皆当进之势,不可不进,不可不为也。辛词云:“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诚信言哉!人间即是功利,无功利何来人间?功名利禄,只要不苟取刻求,均可受用。大丈夫正当以“功名”二字了此一生,庶几无愧矣。能进不进,则一懦夫耳。人可以做非功利主义者,但切不可做反功利主义者。功利可弃不可反,反是反不掉的。功利消弭之日,定是人类毁灭之时。

3        退。有进,就自然有退,这是退的必然性和对偶性。退,就是退让,后撤。它位在进、止之后,属第三种,是最消极的态势。

人生中的退,有四种情况:兵败而退,功成身退,激流勇退,老迈而退。兵败而退。这好理解。二军交战,一方损兵折将,旗倒阵散,主君只好下命令退兵。退的目的,一是保命,二是保存实力,以备再战,免得全军覄没。故孙武子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可见兵法上并不反对退。这种退,应是败退,退中之一也。

举凡中国,改朝换代频仍。举事之初,群雄逐鹿,名分不清,唯能是用,唯才是录。及至位定一尊,天下大统,主上猜疑,将相傲慢。故杀功戮贤之事,时常发生,史有明载,所谓“狐死狗烹”“鸟尽弓藏”,世之叹也。有鉴于此,故明智之臣,怀“伴君如伴虎”之虑,于功成名就之日,皆辞侯舍爵,复入民间,不恋富贵,以求善终。老子称“天之道也”。如张良辟谷,范蠡泛舟,此乃荣退,退中之二也。

朝廷之上,是非之地也。党同伐异,君子难与。感时伤乱,又惧被祸,于是佯装狂醉,妄信神佛,不问世事,只图逍遥。如王维之居辋川,阮籍之醉竹林,皆激流勇退者也。此为智退,退中之三也。

又因年老体衰,耳聋目,手抖膝颤,不堪留任,乃告病辞官,返归故里;或兔死狐悲,见戮心惊,重权在握,功高震主,旦夕不保,自请解职。如宋赵普、王全斌,明高怀德、吕蒙正,皆有此行。名曰致仕,实则自退。此退中之四也。

知此四,乃知退者也。退之目的,一在于保,二在于反思,三在于再进。故古有“退思补过”之语,近有“退一步,进两步”之篇,并非一味败绩覆水难收之谓也。

4        止。止,即停止,终止。人世中,止有三义:无利则止,见好就收,止观悟空。

兴兵伐国,一无寸土之功,二无片金之获,旷日持久,劳民伤财。“寡君惧,故将止之”。“止戈为武”,诚善言也。无利则止,止之一也。

利如渊薮,长入深陷,智者知足,见好即收,一则保已得,二则防尽失。故仲尼云“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止水照影,因其不动;流水不止,何能照之?水止则盈则得,水流则浅则失,显矣!故“唯止,能止众止”,此乃“少得无惑”之理,止之二也。

天台禅宗,止观法门,意在扫除一切妄念,行五戒十善,独觉修持,求证悟四蕴,乃成菩萨。此谓专心向善,不鹜旁顾,名为佛法,实是至理。非正则止,止之三也。

故“行于当行,止于当止”,阵有鸣金,文有搁笔,国有法章,寺有戒律。令行禁止,静动皆宜,何患事之不成耳!

5        遁。遁者,走也,避也,隐也,藏也。兵法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孔子曰:“邦无道,则隐”。可见遁在人事中的地位,与进持平,与退相近。遁之道有三:无欲则遁,乱世则遁,不用则藏。

沦浪之水,濯缨濯足;坝陵山舍,举案齐眉(梁鸿)。高士之遁,此遁一也;鲁仲连不仕,介子推入山。乱世之遁,此遁二也;闲云孤鹤,何天不飞(贯休)?采菊东篱,悠望南山(陶潜)。不用之藏,此遁三也。

故《易》上讲:“遁,亨,小利贞”。“爻”九四“好遁,君子吉”。九五:“嘉遁,贞吉”。上九,“肥遁,无不利”。总之,遁得愈深愈好。足见遁乃君子之道也。

转。转者,变也,改也,更弦易张也。俗语云:“山不转水转,屋不转路转”,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古语云:“物穷则变生,事急则计易”,不得已而为之也。故物无不变,变无不通。“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乃事之常态,世之常理也。

转之道有三昧:一为弃暗投明,二为改行转业,三为转变视角。

生于斯,长于斯,乡情厚焉,倚之尚不足,岂有背弃之理?然金埋深土,月掩浓云,若奈之何?故良禽择秀木而栖,壮士择明主而投。树挪则死,人挪则活。君我见弃,恩断义绝,何苦必守之,图虚名而无作为哉!

考之历史,名相大将,在国而为者有之,去国而为者亦多之。谨列举于后,以为佐证:

叔齐        宋人    为齐大夫

孙武        齐人      吴将

伯嚭        楚人      吴宰

伍员        楚人      吴将

吴起        卫人      鲁、魏、楚将

申不害      郑人      韩相

商鞅        卫人      秦相

张仪        魏人      秦相

苏秦        东周人    齐大夫

田文        齐人      魏相

范睢        魏人      秦相

廉颇        赵人      魏将

乐毅        中山人    燕、赵将

田单        齐人      赵相

剧辛        赵人      燕将

韩非        韩人      秦卿

蔡泽        燕人      秦大臣

荆轲        卫人      燕卿

甘罗        楚裔      秦上卿

尉缭        魏人      秦尉

樊於期      秦人      燕将

蒙恬        齐裔      秦将

李斯        楚人      秦尉

赵高        赵人      秦相

以上24人,皆易国而成者。观之可知,贤人壮士之于乡国,用之则皆有,湮之则两无。择主而投,择事而作,俾不伤乡人故土而事业有成,又何计是非之论哉!况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何去何从,首当权衡业之成否,故国之情容当后报,有何不可矣!此转之一也。

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曰:“书记名姓,剑一人敌,皆不足学。”乃学兵法,终敌万人;汉将班超,辍书投笔,志效张骞,立功异域,三十四年间,定远业成,封侯志遂。使不改初衷,何来功勋,著名青史。今人鲁迅、郭沫若者,少皆学医,体国恤民,乃从文艺,著书立说,抨击时弊,一代文豪,凛然正气。此转之二也。

周、汉、晋,皆有东迁;刘邦、刘备,俱赖西入,宋末明季,举国南移,虽系势迫而不得不为之,然亦获保国延岁之效也。假令固守,三战必亡,国之何存焉。故易地而生,胜守土而死,不着眼于一城一地得失,而以保国存军为务,虽倾不败,虽失不亡。此转之三也。

转之道,以得为本,以成为的。不转而得之则不转,不转而失之则转,转而不得之,则何须转也。此乃转中三昧,只求一得也。

王国维氏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便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话在理:选择之先,必尽知之。不尽知之,则如何选择?人生谋略,诚如是。得“进、退、止、遁、转”五字,犹如望尽天涯路也。以之经世任事,则全局在胸;随机应变,则抉择握在掌中矣。

第二节  人生选择

1        此处所谓之“人生选择”,与人生目的不同:人生目的,即志,指的是方向;人生选择,指的是具体道路,简单明了地讲,也就是谋略选择,它是达到人生目的的具体手段或具体方式。人生目的是单项的、唯一的;人生选择则是二项以上的即多项的,否则,无选择可言。

举例来说明一下:

刘邦年轻时在咸阳,看见秦始皇率大臣、将军们威风凛凛、浩浩荡荡地走过,叹了口长气说:“唉呀,大丈夫当如此也。”——这就是“志”;

而班超出使到鄯善国,遇上变故,他对三十六名随从人员说:“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后来经过商量,大家同意杀匈奴使者,“鄯善破胆,功成事立”。——这,就是谋略的人生选择。

人生选择的一般原则是:争取最好的,保证中常的,避免最坏的。或简言之,争取胜利,保证既得,避免失败。

举例说明:益州牧刘璋与荆州牧刘备在涪陵相会,军师庞统献上计策说:“趁这机会,把刘璋抓起来。”刘备不答应,让刘璋回了成都。庞统又建议说:“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指刘璋的名将杨怀、高沛)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至大困,不可久矣。”结果是“先主然其中计。”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智谋选择:谋士献出上、中、下三策,说明各自利弊,让统帅进行比较、选择、决断。

选择的意义在于寻找最佳的胜利方案。通向人生目标,有诸多途径:有时间长的,时间短的;速度快的,速度慢的;代价大的,代价小的;把握大的,把握小的等等。而其中必有一条是最佳的,这只有在比较、权衡中才能显露出来,选择就是要把它找出来。

比如:田忌与公子们赛马赌钱,孙膑给他出点子说:“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结果三场比下来,田忌输一场赢两场,赚到了五百金。孙膑的策略就是应该选择的最佳方案,唯有它,才能保证田忌取得胜利。如果来一个相反的选择:田忌以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其结果必然是三局皆败,倒输掉五百金。

人生选择的内容很丰富,有高层次的楷模选择(“偶像”选择),中层次的思路选择,低层次的职业选择等。

“人皆可以为尧舜”,“见贤思齐”人心里装着几个自己崇拜的形象,言行就有了个楷模,是非就有了个标准,“有为者亦若是”,这就是“偶像”选择。

人,尤其是青少年,可塑性很强。“偶像”形象好比模子,具有相对应的能塑性。能塑体与可塑体相结合,就能铸造出各式人等来。文天祥小时候,“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  、胡铨象,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欧、杨、胡这些乡贤,就是小文天祥的“偶像”选择,所以他后来成了一代忠臣兼民族英雄,比之乡贤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生选择思路一般为三种方式:赶浪头,爆冷门,随大流。

赶浪头为:众文我文,众武我武,众商我商,以尚为度。必取时兴,必效潮热,惟恐不前,岂居人后!恰似争锋,逞能角逐,若无上智,何能颖出?

爆冷门为:众花竞艳,我居寂寞。霜严露冷,独枝一著。猝不及防,预不为作,香溢远出,众芳惊愕。一扫妖丽,方显真灼。

随大流为:不望高攀,不欲低俯,意在平平,温饱知足。中寿不夭,中人不困,虽无殊荣,亦无悲愤。人以为庸,我以为份,大道贵常,不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