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胜饮料旗下品牌:遏制高官腐败 关键在限权制衡 - 党建政法 - 新文章 - 宣讲讲稿 - 宣讲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20:22:25

2010年,中央治理贪腐继续出重拳,全年共有12名省部级高官落马,其中8名被判死缓,4名被判无期徒刑。中央重点查处省部级高位的“一把手”腐败,彰显了中央肃清贪腐的坚定决心和严肃态度。

 

从媒体公开披露的案情来看,腐败现象呈现出级别越来越高、涉案金额越来越大的趋势。今年被法院判刑获监的12名省部级高官,均因财、色落马:12人都有受贿罪名,涉案金额高于500万人民币,其中数额最大的为原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索取及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959.5万元;这些官员大都“生活腐化”,12人中有大半包养情妇或存在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有媒体曾经根据权力的不同类型,对高官腐败进行过定量分析:“行政审批权”腐败达到七成;审批权之外的“其他行政执法权”腐败占10%,“人事任免权”腐败占32%,“司法权”腐败占16%。当然,有部分贪腐官员涉及了多项权力的混合腐败。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已经实行市场经济多年,但政府官员在很多经济活动中仍然握有举足轻重的审批权,其中的寻租空间巨大。干部任用和司法判案也是腐败的重灾区,而且这两项腐败对社会根基和公平正义的损害只会更大。

 

另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是,在中国的部分地区、部分领域,腐败现象已经呈现出组织化态势,即一些关键岗位被腐败分子把持,成为权力集团和资本集团合谋与交易的平台。这样的腐败行为,对公共利益的蚕食、对国家机关公信力的损害,比其他案件要严重得多。在腐败高官的羽翼下,往往潜伏着众多的中、低级官员和大老板,他们合谋分肥,彼此掩护,将所在的地区和领域弄得乌烟瘴气。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却经常是投诉无门。

 

从高官们堕落的轨迹不难看出,其腐败的内因是信仰失落,不能克制对金钱和女色的贪欲。而贪官之所以能大肆贪腐、财色兼得,是因为手里有几乎不受监督的权力。权力一旦不受监督,在贪腐分子手中便成了千变万化的魔方:有的官员把权力当作了私器,找他办事的人必得先满足其个人私欲;有的官员把权力当作了紧俏商品,找他办事的人都得用“等价物品”来交换;有的官员把权力当作了凌驾于公众之上的通行证,在任何领域中都大搞“领导优先”和多吃多占;有的官员把集体领导制“改造”成了一言堂,像封建家长一样独断专行。可以说,中国腐败的发展、泛滥就是权力绝对化、权力失控化的结果。这一点,在高官贪腐案件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要想根治腐败,就必须从限权和制衡两方面着手。行政审批中腐败现象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部门揽了过多的权,管了太多的事。因而,还是要深化改革,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和选择项目,不能总是由政府部门来越俎代庖。而在必须保留行政审批的领域,则要坚决破除“一支笔”现象,不能由一把手说了算,而是要建立会审制,重大项目的投资、重大资金的流向,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出了事要追究每个班子成员的责任。治理干部任用中的腐败现象,同样是要破除主要领导“一言堂”的现象,切实做到集体决策、共同负责。

 

说到制衡,最需要加强的是公众监督和媒体监督。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使官员的身家暴露于“阳光”之下,以千万双雪亮的眼睛来盯防可能出现的腐败。与此同时,充分调动公民社会的反腐能量,加大舆论监督报道的力度,让官员的腐败行迹暴露于公众视野中。从长远来说,除了推进以上两项监督的进程,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民主和法制的力量,阻断权力不受制约的腐败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