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静有关的广告词:灵隐寺匾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5 20:48:52
孙 跃
匾,是挂在门顶或墙上的题字横牌。匾额,是挂在厅堂或亭榭上的题字横牌。匾和匾额都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装饰构件,现代建筑中仍在经常使用。题匾的起源与建筑物的命名有关,史书中就记载有三国时建筑物建成时题匾的事情。许多匾额常常对建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国许多著名的建筑上,总有一些有名的匾额与之相配,成为一道文化与景观、建筑相配的风景。匾额常常和楹联结合在一起。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子上的联语。楹联对字数多少没有规定,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被誉为“诗中之诗”。
题写匾额和楹联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文化和民俗活动,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内容,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审美观念,对社会具有教化和引导作用,因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匾额面积虽然不大,楹联文字虽然不多,却融建筑、书法、装饰艺术于一体,体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态。匾额、楹联上各种书体、各种风格的书法艺术,让我们领略到中华书法艺术的神韵;匾上的雕刻图案,使我们体会到古代装饰艺术的魅力。
杭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西湖是镶嵌在杭州大地上的一颗灿烂明珠。杭州是文化之邦,人文荟萃之地,许多文人墨客在湖山之间的亭、台、楼、阁和寺院道观留下了许多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匾额和楹联,使杭州西湖成为匾额和楹联的大观园。这些匾额和楹联具有题景、点景、抒情、劝世的作用,与西湖山水融为一体,给人们观赏湖光山色增添了艺术情趣,已成为杭州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杭州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
让我们先从灵隐寺的匾联说起。
灵隐寺在北高峰下、飞来峰前,是我国佛教著名十刹之一,东晋咸和元年(326年)由印度僧人慧理创建。当年慧理来到杭州,见这里山峰奇秀,林木茂盛,认为是“仙灵所隐”,遂在此建寺,名日“灵隐”。《灵隐寺志》记载,葛洪曾为灵隐山门题写“绝胜觉场”四字,意思是这里是佛门妙境的绝佳之处。也有一种传说是宋之问也曾为灵隐寺题额。宋景德四年,增“景德”为寺额。清康熙皇帝除题了“云林禅寺”之外,还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为灵隐寺御书“禅门法纪”额,并写对联:禅心澄水月,法鼓聚鱼龙。
清乾隆皇帝到杭州时,先后六次去了灵隐寺,并题有“鹫岭春宫”、“涌翠披云”两块匾,意思都是称赞此地的山林景色和寺院。他还吟咏了四十首灵隐景物诗。
古时,灵隐有山门。据《灵隐寺志》记载,晋时葛洪曾为灵隐山门题写“绝胜觉场”匾,意思是这里是佛门妙境的绝佳之处。2004年7月29日,《都市快报》刊登了一张约摄于20世纪20年代的老照片,上面可见灵隐寺原来曾有的一座山门,山门之上悬有一块雕花竖匾,上书“灵隐古刹”四个大字,给古寺增添了古朴、苍凉之感。
2003年10月14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灵隐寺,并题写了“灵隐寺”匾额。2005年,杭州市整修灵隐头山门牌坊,并在牌坊上悬挂了江泽民题写的“灵隐寺”匾额。匾额宽3.6米,高1.1米。
杭州灵隐寺天王殿悬有“雲林禅寺”匾,为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皇帝南巡杭州时所题。关于这块匾,还流传着一段传说。相传,康熙皇帝来到灵隐寺,寺院主持请皇帝题匾,康熙欣然答应。可是由于起笔时没有控制好笔势,雨字头写得过大,就顺势写成了雲林寺。其实据史书记载,康熙皇帝是见这里山林秀丽,香云绕地,取杜甫“雲林得尔曹”诗意而赐名“雲林禅寺”。
雲林禅寺匾下大门两侧有一副张载阳题写的楹联,上联写飞来峰,下联说冷泉,写出了灵隐寺所处的环境和寺院的姿态: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张载阳(1873-?),字暄初,浙江新昌人。毕业于浙江武备学堂,历任清政府浙江常备军步队队官、管带、协统领官。中华民国成立后,任旅长兼杭州警备司令,浙江禁烟局长,台州、嘉兴、湖州镇守使,浙江陆军暂编第二师师长,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浙江省长兼第二师长等职。民国13年(1924年)辞职隐居。
书画家、上海著名居士王震为天王殿题写的楹联是:
鹫峰从天竺飞来乃生成佛地
鹿苑弘泉唐施济为汲引圣湖
意思是因为鹫峰从天竺飞来,开辟出这片佛地。下联引用了释迦牟尼修持成道后到鹿苑对五名侍者说法,使他们成为第一批佛教信徒的典故。说佛把佛法在杭州扩大,把功德水汲引到西湖,普施众人。
王念撰写的楹联,也是从飞来峰与冷泉说起,把此地风景与禅意融为一体:
峰从天外飞来,见一线光明,万壑松涛开觉路
泉自石边流出,悟三生因果,十方华藏证根源
汪钦撰,西泠印社早期社员、鉴藏家胡宗成书的楹联:
合三百六十古精庐,此云祖山应得殊胜,利益安乐
积无量千万诸善根,故名佛国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灵隐寺天王殿雲林禅寺匾下还悬有“灵鹫飞来”匾,为黄元秀手书。
黄元秀(1884-1964),字文叔,号山樵,杭州人,近代革命家。1903年去日本留学,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回国后主持同盟会杭州分部。抗战胜利后,被推选为岳庙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筹款修葺岳庙,编纂《精忠小志》。黄元秀还是书法家,牛皋墓前牌坊石刻颜额、普陀山石刻“回头是岸”、杭州宝石山石刻“南无大日如来”也是他的手迹。
天王殿内正中为弥勒佛像,背面为护法天尊韦驮立像。两侧供奉着身披重甲、威武雄壮的“四大天王”。据传四大天王是保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天神。“四大天王”的上方分别悬有匾额,东方持国天王上方为“大千世界”额,南方增长天王上方为“天涯海国”额,西方广目天王上方为“神通广彼”额,北方多闻天王上方为“仰之弥高”额。天王殿后门上悬有龚勉书的“最胜觉场”匾,此匾下面是“威镇三洲”匾,匾旁挂有楹联。
龚勉曾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出任嘉兴知府,次年集资修葺烟雨楼,落成后写下《重修烟雨楼记》。龚勉在修葺烟雨楼的同时,利用开浚城河的淤泥,增高了沈奎所筑的石台,取名为“钓鳌矶”,期望嘉兴府城中的读书人在进京赴试时能得中功名,独占鳌头。并书“钓鳌矶”三个大字,刊成石碑,嵌在石台之下。万历十一年(1583年)秀水县举人朱国祚中状元,龚勉觉得应了“钓鳌”的吉兆,很有光彩,又在烟雨楼所在小岛建造亭台楼阁,取名“瀛洲胜境”。
灵隐寺大雄宝殿悬有“大雄宝殿”匾,为沙孟海所题。“大雄”是佛的称号,意思是佛大雄无畏,能伏众魔,有慈悲威德。一般寺院正殿都以供奉佛祖而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灵隐寺一座单层、重檐、三叠的建筑,高33.6米。殿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像高19.6米,用24块香樟木雕成,妙相庄严,气韵生动。这里是寺院僧众早晚诵经共修之地。
沙孟海(1900-1992年)浙江鄞县沙村人,原名文若,字孟海,以字行,别号沙邨、石荒、沙村、兰沙、决明等。所作参合钟、索、欧、颜诸家,雄健豪放、气酣势疾,韵味沉厚,结构紧密而神采飞扬。晚年精于行草书。对书法印学理论很有研究,著作甚丰,有《近三百年的书学》、《印学概述》、《印学史》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第四任西泠印社社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理论家、印学家。
当年沙孟海写这四个字也很不容易,每个字有四张八仙桌那么大,如帚巨椽在宣纸上浓墨挥撒,写了许多张,直到大家觉得满意才算完成。“文革”以后,张宗祥的女儿从国外回来,发现匾额上的落款没有了,曾询问原因。其实这匾上的落款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反右”时,沙孟海之弟、浙江省省长沙文汉被错划为右派,这块匾上的沙孟海的落款被铲去,后来周恩来总理知道这件事后说:兄弟的事怎么能累及兄长?于是落款又被补上。“文革”中,沙孟海的落款又被铲去。后来沙孟海说:“铲了补上,补了又铲,不落款也罢,省得麻烦。”后来这四个字又经沙老重写,更显功力。
佛像前有一副原上海文史馆馆长江庸撰写、吴敬生书的对联,上联说灵隐寺古迹给西湖增色,并历数杭州名贤;下联说游客烧香拜佛,是结了香火胜缘:
古迹重湖山,历数名贤,最难忘白傅留诗,苏公判案。
胜缘结香火,来游初地,莫虚负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上联中白傅指白居易,因白居易晚年曾任太子少傅,故有此称;苏指苏东坡。下联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宋柳永《望海潮》词。
殿中抱柱上有沙孟海题写的楹联,上联中宝坊是对寺院的美称,后句套用了白居易《寄韬光禅师》原句,下联写灵隐景观,与灵隐寺历史和周围景色十分相称:
宝坊阅千载常新楼阁喜重开依旧前台花发清夜钟闻东涧水流南山云起
胜境数西湖第一林泉称极美试看驰岘风高鹫峰石峙龙泓月印猿洞苔斑
马一浮也撰书楹联:
古德此安禅,似岳镇西湖,看庭前树老,陌上花新,衲僧莫道闲机境
林神常奉足,喜法流东土,任狮子口频呻,象王蹴踏,游人只认好溪山
峰从西竺来,云根无住
泉自上方出,月印常圆
张宗祥撰写的两副楹联,禅意深深:
入殿参三世释迦,不须问过去未来,仗现在一尊,微笑拈花,指点群迷登觉岸
开山是东晋惠理,无论为云门临济,均禅宗嫡派,顶香持戒,永传家法守丛林
此联为灵隐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前抱联,把灵隐寺创建的历史、禅宗的起源和归流作了艺术概括,与佛像相得益彰。
另一楹联为:
苦海驾慈航,看出没众生,有登彼岸,有溺深渊,百千万劫凭缘法
普门呈宝相,发菩提宏愿,或现宰官,或为童子,五十三参证佛心
张宗祥(1882-1965),字阆声,晚号冷僧,浙江海宁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人。是校勘学家、书法家。1922年任浙江省教育厅长。解放后曾任浙江图书馆馆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由他校订和注释出版的古籍有《说郛》、《罪惟录》等十余种。书画作品有《冷僧书画集》。
灵隐寺大殿大雄宝殿上方悬有“妙荘严域”匾,原匾为宋理宗所题,今匾为张宗祥所书。宋理宗当年还书有“觉皇宝殿”匾额。
灵隐寺药师殿悬有赵朴初书的“药师殿”匾。药师殿在灵隐寺大雄宝殿之后,面阔五间,进深三楹,单层重檐歇山顶,重建于1991年。殿上供俸药师佛,两旁为日光、月光菩萨,东西两厢分立十二药叉大将。药师佛亦称“药师如来”、“净琉璃医王”,相传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他曾经发十二誓愿,立志消除众生痛苦。又传他是星宿光,曾以良药供养僧众,有“大医王佛”和“医王善逝”之称。
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1980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副主席、名誉主席。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他作为爱国宗教界的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
赵朴初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佛学造诣极深,在国内外宗教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佛教徒和信教群众的尊敬和爱戴;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十分精湛深入的研究,在诗词曲和书法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不少诗词曲作品在国内外广泛传诵。他的书法作品俊朗神秀,在书法界久负盛名。1993年起任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著有《滴水集》、《片名集》、《佛教常识答问》等。
灵隐寺华严殿殿门之上悬有“华藏世界”匾,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员王冬龄书。王冬龄的书法朴茂多姿、凝重而洒脱。
华藏世界为佛教界的神圣之地,也称“莲华藏世界”。华严殿内供奉有华严三圣——佛祖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华严殿为第五重殿,为灵隐寺最高建筑。从华严殿往下观望,五个大殿贯穿在一个中轴线上,层层递进,给人以华严无穷法界之感。“华严”指佛教大乘经典《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释迦牟尼佛说《华严经》的时候,就是以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为上首,同时,他们也是释迦牟尼佛得力的弘法助手,因此被称为“华严三圣”。
灵隐寺悬有郭仲选书的“慈航普渡”匾。郭仲选,山东苍山人。曾任杭州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其书法初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后攻“二王”兼取孙过庭、米芾、董其昌诸家,融会贯通,用笔酣畅淋漓,秀丽俊雅,清劲潇洒。郭仲选还书有“利益安乐”额悬于杭州灵隐寺药师殿。
杭州灵隐寺还悬有的大千世界、普济群先、识海澄园、龙华说法等匾额,大都为佛教语言。
灵隐寺悬有赵孟頫书的“灵隐学堂”匾。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道人、水晶宫道人,浙江湖州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裔。入元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是中国美术史、文化史上一位博学多才的杰出人物。赵孟頫的绘画,山水、人物、竹石、鸟兽均享有盛名;善于诗文、考据学,专门研究《尚书》,收集《尚书》今文、古文及前人注解,编成《书今古文集注》;精通音乐,著有《乐原》、《琴原》;在篆刻艺术、鉴定古器物上皆有成就;书法篆、隶、楷、行、草皆精。
赵孟頫在灵隐寺还题有楹联: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岩桂月印湖光
这副对联上下联对仗严谨,上联写寺前的涧、风、山峦、松涛、爽气,下联写寺前鹫峰、云彩、月桂峰、湖光山色。其中“连”、“印”二字用得非常巧妙,分出了寺前风光的层次,描绘出一幅气势雄浑、充满动感的山水画卷。
灵隐寺还有被誉为“当代草圣”的于右任书写的“续佛慧命”匾。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从以字行,号骚心,又号髯翁,晚年号太平老人,陕西三原人。他是一位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在上海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民吁日报》,鼓吹革命。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政府常委、军委会常委、审计院院长,后长期任监察院院长。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杰出的书法家,是南社早期的诗人,诗、词、曲均有很高的造诣,写下了不少寄托国家民族兴衰之情的诗篇。
灵隐寺药师殿悬有俞德明书的“延寿道场”匾,以纪念宋代永明延寿宗师曾在此弪法。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吴越国王钱弘俶见灵隐寺有倾圮颓败之样,就请奉化雪窦寺住持延寿来灵隐主持复兴之事。经延寿大师的绝对经心筹划,灵隐寺宇新建,房屋新增,成为吴越名刹。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延寿还劝钱弘俶“舍别归总,纳土归宋。”意思是舍弃别立一国而归总中原一统。钱弘俶采纳了他的意见。
灵隐寺药师殿还悬有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朱关田书的“佛光普照”匾。朱关田书作浑厚质朴,雄强劲健,并有灵秀洒脱之态。
药师殿有原浙江图书馆馆长陈训慈撰、书法家商向前书的楹联:
十二药叉,荷负有情,渐修梵行,光辉一心一世界
七千眷属,盛陈大愿,获念佛力,证得三藐三菩提
灵隐寺第四进为藏经楼,悬有“藏经楼”匾。此楼双重檐歇山顶,模仿清道光时阮元建的灵隐书藏。楼阁上为藏经楼,楼阁之下有地宫,称“龙宫海藏”或“云林藏室”。楼中收藏有《大藏经》及各种佛教经籍史书和珍藏文物。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悬黑底金字的“五百罗汉堂”匾。堂始建于宋朝,1999年重建,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供奉有青铜铸造的五百罗汉,其造型源于古代净慈寺罗汉拓本。罗汉,是梵文Arhat意译“阿罗汉”的略称,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罗汉堂有楹联云:
佛法度三千,心愿俱坚超苦海
尊名称五百,形容难判共慈航
灵隐寺草坪上有一小木牌,上有两行文字,意在劝人爱护花草,读来也不失为一副上乘的对联:
一花一木皆为敬佛供品
一心一意胜于点香燃烛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