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kins 插件代理设置:解读快乐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2 17:12:36

解读快乐学

陈惠雄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
浙江省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
浙江省劳动与保障学会常务理事


一、走近快乐

——对人生与社会发展终极目的的探索

引  言
  快乐的话题在我们以往是较少谈到的。中国文化中,长期倡导着艰苦奋斗的理念。对于我们来说,艰苦奋斗精神仍然是需要的。但是,艰苦奋斗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很少有人去深入地思索过。所以,我想跟大家谈这样一个话题: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事关人类与世界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今天,我们的经济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我们回过头来思考这个问题,应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讲座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人生与世界发展的终极目的的思考,以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一)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1.生命资源的有限性(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2.做人一世,究竟是为了什么?
——物质、金钱、地位、名誉、幸福、快乐
3.在矛盾与悖论中突围的人生:
 (1)收入增加与闲暇减少。 过劳(死)现象。
 (2)地位升高、工作繁忙与睡眠质量下降。调查显示:45%的中国人有睡眠障碍。
 (3)荣誉、名利追逐与心理疾病增长。
  中国有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人数至少是1 亿。

(4)家庭条件改善与离婚率攀升。在许多大城市,35岁以下夫妻近年离婚率大幅上升,每年增加近三成的速度发展。“吃了没有”,改为“离了没有”。离婚公司生意好。
“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我国传统文化对婚姻好合的重视程度。这个重视有很有道理。因为婚姻是影响人们生活快乐幸福的一个非常基本的要素。国内外的研究都证明,有婚姻的人比较快乐,而婚姻破裂比较痛苦,甚至比从未结婚的单身汉还要痛苦。
离婚不仅对于幸福生活没有好处,对于中央节能降耗的政策也不符合,对节约能源消耗也没有好处。在美国,要增加能源消费54%。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1.经济增长与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仍然在扩大,1984年的基尼系数0.26 ,2001年0.458,2004年0.53.
2.科技进步与环境下降,2005年环境系数132/143;
3.水危机:北京、河南等地空中水资源工程全面启动
4.水是生命之源,有一本书叫《水是最好的药》,是美国的一个著名医学博士写的,讲水对于人类身体健康的妙用。可是,这个最好的药——水质今天已经变得极其令人担忧了。
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大家可能想不到,2005年起,江南水乡的杭州已经成为一个中度缺水的城市。 

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大爆发,自来水发臭;6月11日,巢湖蓝藻堆积;7月3日,江苏沭阳自来水遭污染,20万人饮水困难。9月,昆明滇池污染严重,准备投入490亿元巨资引金沙江水冲滇池。
5.生态足迹2.1,承载力0.8公顷。需要2.5个国土面积才能够维持生态平衡。如果全世界每个人都像美国那样消耗资源的话,人类需要5.3个地球才能承担全人类的消耗量。
6.我们这代人能否安然渡过。

7.食品安全,水、空气污染与癌症发病率的持续上升。
8.2005年比1978年,社会秩序指数年均递减1.4%;社会稳定指数年均递减0.5%。
9.经济增长与快乐指数下降(荷兰veenhoven):
6.64(1990);7.08(1995);6.60(2001)
10.这些问题都将导致人们的健康与幸福下降。
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经济社会发展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些问题是否是可以避免或减轻的?
(三)财富、快乐与陈天桥发家
从财富排行榜说起:快乐导致财富,而不是相反。
  1、快乐是人类生活的真谛。娱乐与闲暇是人类行为的长期方向。劳动的产生,是后来人类的自我繁衍,逐渐超过了天然经济能够承载的资源限度,而由生存环境逼迫引起的结果。
  2、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艰苦奋斗、辛勤工作,但人类会向越来越少的劳动和越来越多的闲暇发展。今天是每周工作5天,未来是工作4、3、2、1天。
  3、怎样让人们的闲暇时间变得快乐,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陈天桥抓住了这个方向。

4、日本的新兴产业取名叫National Cool,翻译过来就是国民快乐生活。这个Cool“酷”的产业就是游戏软件业。
5、快乐经济学家证明的一个道理:在快乐与财富之间,更加可能的情形是,快乐(包括让别人快乐,如游戏业)导致财富增长,而不是相反。
6、游戏的成瘾机理与赚钱的理性限度。
——《中国青年》2004年第10期。
(四)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与终极价值
厉以宁:《中国经济增长势不可挡》
陈惠雄:《中国应自我克制GDP增长》
中国的资源承载力每年约10%的GDP增长,并且GDP增长往往不反映环境成本,不反映劳动力低工资带来的艰辛与生活痛苦问题。用50个单位的环境牺牲换取30个单位的GDP增长,带来的国民福祉就是负的。
厉以宁教授的许多观点都是有启发意义的。但经济增长需要考虑3个约束条件:生产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否有利于国民快乐幸福。
——2005年1月4日《市场报》
(五)一个值得深思的前车之鉴

近半个世纪来美国人的快乐指数没有提高。很快乐的人反而从10年前的34%下降到了30%。
——贫富差距;军费;社会歧视;高犯罪率。
金钱不能购买快乐。
经济增长并不一定有快乐提高。这种现象被美国一个经济学家称为“财富-幸福悖论”。《没有快乐的经济》
为什么日本国民的快乐指数不高?
“有增长,无发展”——“经济有发展,快乐无提高”,已经成为今天世界共同面对的新难题。
(六)人生苦乐的U字型规律

年龄与快乐呈U字型。儿童比较快乐,之后快乐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至30多岁为最低点,之后又随年龄增长而快乐增长。一般来说,老年人的要求比较低,容易满足,幸福指数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要对老年生活充满信心。
在我们已经进行的浙江省不同人群的快乐指数调查中,25-40岁人群的快乐指数为最低。
我的前半生大致如此。我想,大多数人的情况也会是如此的。

 

二、学一点快乐学:理念与模式
(一)对快乐理论的基本认知
1. 快乐是一种愉悦的精神感受。快乐存在于一切有苦乐感的生物中。
2. 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各自的快乐满足需要。可口的饭菜带来味觉的快乐,美妙的音乐带来听觉的快乐,舒适的住房带来舒逸觉的快乐,科研成果带来创造欲的满足。……
3. 物质与经济增长是手段(工具价值),快乐才是终极目的(终极价值)。
(二)古希腊以来的快乐哲学思想
快乐(hedonic)一词源于古希腊。快乐主义者解释,人类之所以会产生趋乐避苦的欲望,只因为快乐是带来利益的活动的表现,痛苦是带来伤害的活动的表现,这些活动的利害或是相对于个人或种的整个组织器官而言,或是相对于其中的某一部分而言。
幸福(well-being)往往是指一种良好的生存境遇。如幸运、福气等等。快乐与幸福相通。所以,在许多地方都是在同等意义上使用的。
1.伊壁鸠鲁: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和最高的善
伊壁鸠鲁(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一降生就有趋乐避苦的天性。这种与生俱来且持续存在的感觉与要求,使追求快乐成为人类的共同本性。他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和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
他认为生命有限而欲求无限,人的欲望永远不会得到满足,因此主张节制与淡泊的快乐,即“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2.爱尔维修提出了“自爱”的快乐观
一切人的“自爱”行为都表现为对快乐的不停追求。
一个人如果自爱的话,就要追求快乐;或者说,追求快乐是一种自爱的表现。
这说明了一个新的道理:人们要珍惜自己,珍惜生命,就要以快乐为目的,就要工作、生活得快快乐乐,不要去做有害自己健康、快乐的事情。比如过度的吸烟、酗酒还有成天的搓麻将业务,过分的追求金钱,都是不利于长期的健康快乐的。
3.边沁:让“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原则成为我们立法与道德的基础
英国伦理学家边沁(Jeremy Bentham,1748年-1832年)是快乐思想的集大成者。
18世纪英国兴起了一场快乐主义思想运动。
边沁提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原则(the greatest happiness of the greatest number),亦称为社会功利原则或功利原则。
边沁提出的快乐的“大”的数量意义与“多”的数学意义对于道德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深远的。
4.论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快乐之道
20世纪80年代末,6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联合召开会议,认为21世纪人类要活下去的话,一定要吸取孔孟学说。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也认为,中国文化是最具希望的。之所以具有希望,就是这种文化中包含的道德、善良、孝道、尊重、谦让、天人合一思想给予人们心灵快乐的洗礼。
论语的老三乐:俱在,不亏心,教育。
人生新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如果说,《论语》的真谛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那么,我们的讲座将要告诉你,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快乐生活,以及我们将如何获得这种快乐生活。
5.康有为:治国之理:苦乐两字
中国哲学中缺乏快乐思想的研究与传播。“艰苦奋斗,以苦为乐”是我国人生哲学的座右铭。
“人道者,依人为道,苦乐而已;为人谋者,去苦以求乐而已矣,无他道矣。”
             ——康有为:《大同书》
6.快乐学的五层道理
1.快乐是人类行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2.我们讲的快乐最大化,是人一生快乐积分的最大化,追求快乐的可持续性,而不只是眼前的快乐。
3.我们讲的快乐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而不只是少数人快乐。
4.人类追求快乐是无止境的,所以快乐既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的行为动力,也是社会永远发展进步的源泉。
5.快乐是人类唯一有理性的终极目的。人们的行为与经济发展只有符合快乐原则,才是有理性的行为,才真正有价值。比如你用大量损害生态环境的办法来促进GDP增长,就是无理性行为。
(三)自然科学对快乐研究的长期深入
在生命科学中,经过长期研究,现代分子生物学家和脑科学家已经破译了快乐的生物密码——一种被称为“多巴胺”的神经传递介质。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大脑中存在一个“享乐中心” 。欧洲长达半个世纪的“快乐帽”研究,已经获得初步成功。内源性鸦片肽。
心理学的兴奋-抑制反应是对于人类趋乐避苦欲望本质的基本解释。
(四)崇尚快乐并实践快乐的国家:荷兰与不丹
荷兰的个体化快乐社会模式
开放吸食大麻;为安乐死立法;
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快乐天堂;
荷兰的《快乐研究》杂志
不丹基于社会整体化发展的国民快乐模式
国民幸福总值核算(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指标组成。
无山不青,无水不绿,美丽宁静,民风朴实。”
“天堂般美丽的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全球快乐排行榜”排第八, 在不丹感受幸福》
      不丹一年允许6000人进入该国旅游。我们就不是这样了,我们是希望游客年年增长,越多越好。谁对了,可能是不丹对了。因为,环境有个承受力问题。
      “置身于无山不绿、无水不清的高原仙境,望着奔腾的河流、幽险的峡谷、湛蓝的天空、飘移的白云、雄伟的雪峰、宁静的庙宇,深深地呼吸着新鲜甜润的空气,每个初来乍到者的心里都会荡漾起一层层欣喜满足的波纹。”
          由于理念的重要性,大家向往共同的幸福生活,所以人与人、人与自然都很和谐。

——《人民日报》2007年7月11日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                                   ——英国哲学家休谟
不丹的模式说明了这样一个重要机理与经验:国民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在这个终极价值理念指引下,人们的行为将变得比较有理性。所以,不丹的快乐指数全球排名第八。
不丹模式也说明,在美国式道路以外,人类将有更加自由的自我实现形式,将更加容易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把国民幸福置于首位的社会发展理念,既有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国家的又好又快发展,又有利于实现国民持久的幸福生活。

 

三、快乐的属性与影响因子
(一)快乐的八个主要特性
1.强度(intensity)是指人们实现某种快乐时的满足度。
2.持久性( duration )是指一种欲望满足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持续期间。金榜题名时(范进中举),洞房花烛夜。
  3.确实性(certainty)是指快乐实现时给人们带来的真实度。网络的虚拟满足。
  快乐基于当期、回忆与憧憬3维要素。

4.远近性(propinquity or remoteness)是指人们获得快乐需要的期待期间。寒窗苦。
5.纯度(purity),是指人们获得快乐时是否同时带有某些其他的福利牺牲或痛苦。可怜天下父母心。亲缘利他的无理性困境。
6.因缘性(fecundity)。快乐的联系效应。
7.快乐的个体差异性,个体的生命周期差异性。
8.快乐的时代变迁性特征。
(二)影响快乐的六大要素

——物质、名誉、官位、经济增长只是手段或影响因子,快乐才是终极目的。
——物质只具有工具价值意义,精神快乐才是终极价值。
边沁把人的快乐分为:感官、财富、技能、和睦、名誉、权势、虔诚、仁慈、作恶、回忆、想像、期望、基于联系、解脱等14种类型。
1.健康状况:生理、心理与价值观
  (1)健康的身体状况。人体的生理存在,产生了满足人体生理与心理需要的趋乐避苦的欲望。正常、健康的身心条件不仅是人类快乐欲望发生的客观基础,而且是获得快乐的根本前提条件。
(2)健康的心理状态。约10%人的个性存在问题。横竖不顺眼。以增加别人痛苦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痛苦。多想想快乐的事情,不要过于苛求自己。
艾青:请问开花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
……江上何时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莫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湖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已
研究发现我国一些文坛泰斗几乎都很长寿:巴金,终年101岁;冰心,99岁;臧克家,99岁;张中行,97岁;而国学大师文怀沙和季羡林,一个97岁、一个96岁至今健在,耳聪目明,神清气朗。薛暮桥享年101岁;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95岁,于光远教授93岁,都还健康地生活着。于光远教授还著述不断。南开大学的杨敬年教授则以98岁高龄翻译出版了《国富论》。
而一些影视明星却不够长寿。

(3)健康的价值观。互利合作的交易原则、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利他主义的道德境界、健康的自尊等,都是有助于人们快乐实现的思想法宝。人们可以生活在一个贫困的现实生活之中,但对世界充满爱心并乐于助人,他仍然可以生活得充实,并拥有快乐。因为,乐观代表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并且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人可能是最幸福的人。
自己快乐、给人快乐是人生最重要的学问。慈善事业是一种快乐的事业,帮助别人的人和被别人帮助的人都会感到快乐。宽容比复仇更能增加社会的快乐。全社会的快乐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东西。
2.亲情状况:婚姻;家庭;亲友
(1)家庭是共同共有的组织。   
(2)家庭的分工效用(如家务问题,发挥各自所长)。
(3)家庭的设防成本很低。即便外面的世界骇浪滔天,家的港湾里仍然可以波澜不惊。
   由家庭这种利益共同体,在心理安全、心理维护效用、家庭分工效用、降低设防成本、扩大亲缘纽带等方面均具有重大作用,从而成为坚定而持续影响快乐的基本因子。与婚姻的成本相比,存在极大的快乐净收益。只是由于资源的低稀缺度,婚姻的互惠互利性,才使得结婚对双方都能够产生巨大的快乐效用。
      就是穷人也能够在亲情与宗教方面找到无上快乐的源泉。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英国科学家最近有个计算,和亲人团聚的价值相当于18万英镑。
社会分工与结婚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的重大难题。
城市是大龄女青年多,农村是光棍汉多。市场份额。
自由流动与出价高者得的规则。“万松书院”低效率。
天津30万大龄青年未婚。广州号召姐弟恋。
深圳的白领女青年多。
贵州牌坊村全村2249人、665户,有282条光棍。浙江宁波3位客商去当地招工的广告是顺便介绍对象。
3.经济状况:收入;家庭资产;相对经济地位
收入保证基本物质需要;
资产状况反映“以钱生钱”从而节约生命成本;
相对经济地位反映相对生活水平,对个体的心理感受有重要影响。
提示一:相对均等的分配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有益于增加国民收入总效用与公众的快乐程度。
提示二:由于赚钱、GDP存在生命成本与环境代价,因此它定然有限度,并非越多越快乐。
4.职业状况:工作压力;工作时间;就业状况
     a.现代成年人的生命时间1/3在工作中,生活状况与职业状况密切相关。
    b.适度劳动、创造性劳动与劳动组织的快乐。
   c.职业劳动中的心理、生理负担程度。工作时间、劳动强度、就业状况、竞争状况、劳动安全保障等方面指标。
   d.工作压力大、闲暇少,导致快乐度低。
   高级管理人员、重点大学教授的快乐指数比较低,压力比较大,工作紧张。
5.社会状况:安全,公正,自由,平等
  a.安全、公平、公正、自由、宗教信仰是社会环境的主要内容。
  b.民主、安全、平等与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对于快乐具有正相关意义,而压抑、封闭、歧视、禁锢的社会环境,对于快乐呈负相关。
  c.政府效率、公共福利、阶级平等、民主权利等等是从具体方面体现社会环境的重要变量。
  d.贫富差距,社会犯罪,社会诚信,公共卫生指数187/191。
6.生态状况
     自然财富乃国民财富的母本和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快乐的根本条件。
      和谐、幽雅与生气蓬勃的自然环境,对于人类身心健康与快乐满足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中,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生命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
    杞人忧天;臭氧层空洞;北冰海变薄;物种危机。青海湖8/108。400多城市缺水。千岛湖。
  ——《莫道湖光无价值,楼外楼上卖春色》《经济学消息报》2001。
总结:健康、亲情、环境:无上快乐的三个自然源泉
     健康,亲情,环境,归根结底而言:最终的人类将不会脱离原初人类生活快乐的基本要素,并终将回归到这些对生命快乐具有最根本、最经济意义的自然要素的重视。再加一个丰衣足食的生活、良好的文化,你便拥有了快乐的大部分。这就是人类生活本质的简单性,未来人类会向简单化的生活复归。
    更加重要的是:健康与亲情的满足不会产生因享乐适应与社会比较而降低幸福度的情况,而经济收入增加则会产生这种情况。这就是“收入-幸福”悖论产生的原因。
    而且,健康与亲情状况下降将对快乐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人们却忽视了。
(三)以快乐为核心的社会科学体系
快乐(哲学,hedonic,happiness ):人与世界
功利(伦理学,utility ):人与人
效用(经济学,utility,  welfare ):人与物
幸福(心理学,well-being):人自身
满意(社会学,satisfaction ):人与社会
(四)认识一点快乐经济学
1.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1974):
经济有增长,快乐无提高。理论与政策政策新难题。
2.1980年芝加哥大学的萨勒(Thaler) 教授指出:基于稀缺的决策效用(decision utility)归根结底是以基于快乐的体验效用(experienced utility)为目的。
3.青木昌彦所称的以国民生活快乐“National Cool”为核心的日本新兴(娱乐软件)产业的崛起 。
4.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卡尼曼以研究快乐心理学而荣获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4.社会发展终极价值理念的转变
今天我国倡导快乐幸福的终极价值理念。相对于以GDP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而言,这是一个根本性的价值理念转变。即把经济发展转变到以人的快乐幸福生活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黄有光(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只有快乐才是最根本的,其他事物如经济增长等只是相对于快乐而言才是重要的。因为,只有快乐和痛苦本身才有好坏之别,而其他事物均无这种性质”。
5.广义消费论与广义财富论
快乐经济学的消费原理是指人类运用对象来满足自身需要的所有行为与过程(包括亲情、空气、湿地、蓝天等)。即广义消费论。基于这一概念,如果用50个单位效用的环境福祉牺牲来增加30个单位效用的GDP,就是得不偿失。基于广义消费原理可以推导出广义财富理论,构建出和谐生产与和谐发展原则。 
6.税收如何增加人们的快乐
税收的扭曲效应(降低积极性);
税收的快乐效应(减少工作,增加闲暇;减少消费,增加健康;减少污染,增加环境福祉),减少攀比与炫耀性消费;
收入调节税;消费税;汽油税;资源环境税;
钻石品:增加税收=增加快乐。
但我不主张多征税,税收成本与浪费.
7.基于快乐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模式
健康、亲情、环境、蓝天、白云、清泉,这些无需多少钱与资源的项目原本就是人类无上快乐的源泉。
基于快乐经济学视野,一条通往快乐而又能够大大节约资源的和谐社会发展道路在我们面前瞬息间柳暗花明了,这也是惟一科学的全球现代化发展之路,并使得高能耗的引起人口、资源、环境矛盾高度紧张的美国式异化的现代化模式黯然失色。
四、快乐的实践问题


——快乐的生产与管理
(一)不同质需要的不同管理——用同样的钱办更多的事,让社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不会觉得被孤立);尊重(感到被需要);自我实现。
“工资”报酬满足基本需要,更高的“报酬”如人际关系、尊重、欣赏、荣誉更重要。许多东西是钱买不来的,如亲情,健康。要考虑员工的多样化需要。
有限资源的更加有效利用问题,根据广义消费论,人类实际上能够做到用更少的资源来获得更多的快乐满足(鲜花与奖金,吃鸟与听鸟).
(二)快乐:经济与人生发展的永恒话题
   1.生产快乐:吃的快乐,穿的快乐,生的快乐,死的快乐(安乐死)。
 2.节约生命:机器,手机,汽车;快速列车。
 3.举例:办餐馆的快乐层次:饱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特色,感觉(湖光山色)
 4.医院中的无痛治疗与快乐管理。
 5.快乐的机会成本(要当官就不能陪父母吃饭;要作老板就没时间和老婆说话;要多干点事,就只能少闲暇);世上的快乐难以两全。
(三)快乐的人生与社会
利他的人比较快乐。
和谐的社会比较快乐。站起来看球,大家都受累。
注重健康、亲情、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宗教协调发展的社会比较快乐。
单向度的强势利益社会格局比较痛苦。将导致(相对)经济贫困、精神贫困与生态贫困的广义贫困现象共生.
精神贫困与生态贫困涵盖整个社会,无论GDP如何增长,社会都将陷于贫困,使国民快乐指数降低.


五、快乐(幸福)指数调查
(一)整体调查法(快乐指数调查)
社会调查法是指通过对人们直接苦乐感受的随机抽样调查来取得对该地区人们的快乐指数的。这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总的快乐指数调查,这可以通过讯问调查等方式取得。
     如:美国从40年代以来的国民人均实际所得增加了近2倍,但人们感觉的快乐水平却没有什么变化。自认为很快乐的人之百分比在30%左右波动,没有上升的趋势。平均快乐水平在72%左右波动。再如日本,近几十年来人们感受的平均快乐指数水平也一直在0.59附近摆动。见下图:

(二)单项目调查
典型调查有:已婚者与未婚者之间的快乐指数调查比较,中彩者在中彩前后的快乐指数比较等。许多调查都显示,结婚者要比从未结婚的单身者快乐。或者单身汉要花更多的钱才能够赶得上结婚者的快乐。根据澳大利亚的有关快乐调查,未婚者每年要多花5万澳元,才能够与结婚者的快乐持平。
下面是一张关于婚姻与快乐关系的调查图。上面一条是已婚者快乐曲线,下面一条是未婚者快乐曲线,两者的快乐水平差异明显。

(三)浙江不同人群快乐指数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目前我省不同人群的主要快乐源分布状况:
健康(26.5 % );
亲情(24.9);
工作(11.7);
人际关系(11.6);
收入(9.8);
自由度(7.3)。
陈惠雄: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05
(四)浙江不同职业人群快乐指数报告
    机关事业单位干部7.3;
    教师7.2;医生7.2;
    离退休7.1;企业经理7.1;
    私营业主7.0;企业一般管理者6.9
  机关事业单位一般工作人员6.8
  学生6.7;其它6.4;
  工人6.3;
  农民6.2
(五)浙江省不同人群快乐指数动态分析
5年前,浙江不同人群的总体快乐指数为0.682;
目前为0.688。
美国:0.72。
5年前,我省农民的快乐指数为0.582;目前为0.62。
(六)浙江不同人群主要痛苦源分析报告
疾病(18.5%);
工作压力(15.9%);
收入(13.9%);
人际关系(12.5%)。
孤单感所占比重也较大,为9.8%。
城市居民的闲暇较缺乏,分布比重为25.9%,高出农村居民9个百分点。
农民的亲情快乐比较缺乏。在城市居民中有27.4%的人认为亲情是第一快乐源,高出农村居民6.5个百分点。
(七)环境苦乐不敏感:全球性的问题
浙江省城乡分别仅有0.9%与0.6%的居民其快乐主要来源于环境,在痛苦源方面,也分别仅有2.9%与1.8%的城乡居民的主要痛苦来源于生态环境差,这表明,环境因素是人类快乐感的外端影响因子。 既有环境的公共产权问题(人们对私权更加关心),也表明人们的境界状态。
(八)浙江省居民已婚者与未婚者的快乐指数比较
(九)未婚人群快乐指数比较
在未婚人群中,女性的快乐感在不同时期均高于男性。
在时间纵向上看,未婚人群的快乐感呈“U”型,即对以往快乐的回忆要优于目前的快乐,而对未来快乐的预期也优于目前的快乐,但没有十年前快乐程度好。这表明,由于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未婚人群更愿意沉浸在对以往快乐的回忆上。
(十)已婚人群的快乐指数
在已婚人群中,男性与女性的快乐感基本相同,但在对十年前快乐感的回忆上,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在婚后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及其它婚姻惠利不及男性有关。整体来看,已婚人群中男性与女性的快乐感是呈上升趋势的,特别是对五年后的快乐预期要明显高于目前快乐感。
结论:结婚对男女双方都由好处,但对男人的好处更多。所以,男人要付聘礼是对的。

 


六、金钱、收入与快乐的关系
(一)金钱的第一效用:快乐的物质基础

金钱是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因而钱就具备了通约(交换)一切劳动产品的能力。而物质资料是人类快乐的基础,它具有不可推翻的物质变精神的哲学与心理学规律作支持,所以金钱是快乐的基础。
金钱的第一效用就是能够提供给人们以合意的对象,用金钱购买对象以满足消费意愿,并从消费对象中得到快乐。如果没有钱,人们的基本消费都会大受影响,那就是痛苦。
(二)金钱的第二效用:身心安全与“为所欲为”的心理感觉基础
中国俗话说,家中有粮,心里不慌。不慌就是心安,心安便有快乐。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解释,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金钱的效用不光是物质满足与生理需要方面的,而且还是身心安全、自尊等的重要的心理满足基础。“财大气粗”,实际上就是一种由金钱效用而表露出来的心理状态。 
(三)金钱的第三效用:用生命做的事情用钱去做——兼释人们为什么存钱
金钱的第三效用是节约生命,使有限的生命资源利用得更加有效。钱既可以用于消费,也可以用于投资。因此,金钱对于节约生命的效用可以从消费与投资两个角度来讲。
     生命行程中,有许多需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都可以用钱去做,以便让生命释放出更多的闲暇。这就是金钱对于生命时间的节约、对于劳动的替代效用以及对于闲暇的购买能力。
      从投资角度出发,金钱对于生命的长期效用表现为货币生息功能。通过以钱生钱的投资循环,参与国民收入的形成与分配。
(四)对个人而言:恰到好处的钱是多少
对个人而言,究竟多少钱快乐最大?或者说,恰倒好处的钱是多少?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复杂就在于钱的效用非常广泛,生理的,心理的,安全的,自尊的,实在的,炫耀的,几乎涉及人类需要的所有层次。
如果赚钱没有成本,如天上掉馅饼,似乎就是多多益善,而且似乎钱不会嫌多。
以钱赚钱,事实上同样需要支付生命成本。
挣钱的生命成本等于收益,这就是恰到好处的钱的边界。
(五)对国家而言:人均国民收入5000美元是个“幸福-收入”转折点
人均国民收入5000美元是进入现代化的初步标志。国内生产总值(GDP)<5000美元时,相关性较强,>5000美元时,相关性显著减弱。
GDP达到了3000美元后,增加环境、教育、卫生、道路等公共支出显然是更加有意义的。
以国民快乐总值、国民幸福指数(GNH)取代国民生产总值(GNP),是社会发展指标由工具价值指标向终极价值指标转化的必然要求。
(六)结论:金钱与收入是快乐的基础,但并不是金钱越多越快乐
第一,金钱是快乐的基础。金钱与快乐的正相关关系主要是在人们基本的生活与生理需要满足方面。健康、婚姻、亲情,没有起码的衣食住行条件,就支持不了。安全、交往、自我实现也离不开一定收入的支持。
第二,金钱只是快乐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有钱并不一定就快乐,钱多更是不一定比钱少快乐。
第三,掌握上面多次提到“恰到好处”的钱的原则非常重要。
(七)人与人:各取各的快乐
由于人与人之间在先天遗传、后天环境方面的差异,使得每个人选择生活道路与态度差异很大。然而只要温饱解决,实际的快乐差异远没有钱的差异那么大。
无论穷人富人,可以各有各的快乐,富人选择花钱的项目:上馆子,打高尔夫球。钱少可以在健康、亲情、宗教、散步、闲暇、友谊等方面获得大量快乐。
如果富人仅仅是满足自我的快乐需要,其快乐水平比一般人不会高出多少,如果富人给穷人提供一些物质帮助,则会有较多的快乐提高。锄地与打高尔夫球。
七、关于动物快乐


——一个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话题


(一)快乐链与痛苦链:生存哲学的矛盾
动物快乐涉及到生态伦理学和新近才提出的生物经济学。从生物链角度,狼吃羊、羊吃草有其必然性(痛苦链)。但有些动物是有苦乐感受的,人为了自己的快乐吃动物,必然会给动物造成痛苦(痛苦链与快乐链的矛盾)。
动物快乐是个重要的伦理学问题,它涉及到其它生物生存权,人类统治生物世界的合理方式,并联系到相应的伦理学观念以及我们对待周围生物世界的态度。这些问题同样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并最终关系到人类自身物种的繁衍与发展。
(二)动物分类问题
无知觉型(蛙类);
有知觉、无苦乐感型(鱼类);
有知觉、有快乐感型(猪、牛,果子狸,鳗鱼);如何杀猪,大有讲究;
有知觉、有快乐感、有灵性型(狗,猴);
多吃蛋和奶,少吃鸡和牛(吃鸡才给了鸡出生的机会?我与Ng.教授的讨论)。
转基因产品改变苦乐感的风险与生物伦理。
(三)动物福利法
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制订了《动物福利法》。
英国农业动物福利协会提出了动物应享有的五大自由:
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
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
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
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
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
《猪福利法规》:给猪玩具,以避免猪觉得生活枯燥。
人与动物共享快乐人生,快乐猪生,快乐鸡生,快乐牛生,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和谐,更加快乐。
八、宗教与快乐
有宗教信仰的人比较快乐;
宗教的理论根源;对于生死轮回的缓解
所有宗教都是关于来生的学说,使人建立不死信仰。死亡为最大痛苦,所以宗教有利于快乐。
宗教的第二大作用就是劝慰人心,劝人向善。
李白:《诀别吴山道士》。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揖君去,常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宗教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幸福生活。拿佛教的观点,那大概就是普渡众生了。
九、快乐学的人生启示
1.倒吃甘蔗节节甜的人生哲学(边际效用递减)。逆推动法则(避苦原则)。为什么要让孩子吃点苦,不要为孩子准备太好的条件。富家子弟成长更为不利。
2.赚过分的钱害己、害人、害子孙、害天下。(所获超过所付:R1/ C1? R2/ C2 )。
3.生命资源科学安排:1-10岁;11-50;51-90。
快乐童年(1-10)-快乐学业(11-25)-快乐就业(26-30)-快乐创业(31-40)-快乐立业(41-50);51-60快乐享业,61-快乐享受人生

4.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与生活波浪规则的效用(旅游与转换生活、工作环境的意义)。
5.美的消费、定价与快乐。豆腐西施的启示。公务员选择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话题。
6.婚姻的辩证法:没有钱的需要结婚;婚姻的约束条件与效用曲线(生育-生理-爱情专一化与多样化)。婚姻合约问题。剩余权。
7.快乐的择偶原则。(外部性问题)

8.保持低的期望值。贪多嚼不烂。大房子。
9.节俭并非不快乐。节俭说明年轻时生活艰难(奢侈与俭约,说明过去生活的不同背景,习惯与记忆)。你们要孝敬特别节俭的长辈。
10.适度的工作,适度的闲暇,适度的GDP(要想有总统的地位,亿万富翁的钱财,就没有一般人的自由)。个人与社会都要自我调适,好自为之,和谐生活,不可过度。这样才能有最好的效率,最大的快乐。


祝福大家天天快乐!
         谢谢大家!
200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