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摆臂胶套有必要换吗:读者欣赏·奇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28 08:59:50

街头3D绘画——涂抹在街头的艺术风暴

山崩地裂、悬崖陡峭、水流湍急,往前一探究竟,仿佛站在即将坠落的悬崖边,一不小心就掉落下去,被火海吞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自己是身处于城市中还是大自然?

 

自本世纪开始,我们的眼球便常常被这样的景观冲击,然后发出阵阵惊呼。Edgar Müller,来自德国街头绘画大师,用他手中的粉笔和五颜六色的颜料,在许多城市的街头留下大作,每次都引得一片惊呼。完美的透视和构图,让他的街头3D作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2007年夏天,他在加拿大大草原艺术节上的作品几乎让他红遍全球,那幅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街头3D画《把街流变成河流》,面积达280平方米,将加拿大小城穆斯乔的一条街道变成了清澈的河流和瀑布。那个夏天,几乎每个3D爱好者都在讨论那个美丽的“瀑布”。

2008年8月9日,为纪念德国戈尔登国际街头绘画大赛三十周年,Edgar Müller创作了《火山》。8月21日,他受邀为苏格兰小城Dun Laoghaire举行的“世界文化节”创作,而那件作品就是更广为人知的《冰河世纪》。他用了3天时间,在助手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件完美的作品。



这个20岁就以再现卡拉瓦乔的《以马忤斯的晚餐》夺得戈尔登国际街头绘画大赛冠军、获得“街头艺术大师”称号的天才少年,从25岁开始正式投身街头3D画。他早期的作品与Kurt Wenner等类似,以经典人物和故事为主,间或有一些趣味小品。后来,他突破局限,开始绘制大幅街头3D作品,为许多知名企业设计装置艺术。2006年,他曾受Johnnie Walker公司邀请,到台湾为绿牌瓶子创作街头绘画,因台湾禁止在街头随意涂画,他与合作者不得不先将作品画在画布上,然后再在画布周边铺上瓷砖,造成画在街上的样子。

涂鸦文化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之后迅速波及欧洲,且逐渐成为一种艺术。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已有一群涂鸦爱好者以此为生,以独特的涂鸦艺术表现自己的主张及个性,并很快引起社会、媒体,以及主流艺术传统艺术文化界的注意,学院派艺术家随之跟进,创作方式也由原来的即兴涂抹转变为制作大型精致的卡通绘画图像。专业涂鸦人的各种社团纷纷出现,作品开始进驻艺术画廊供人欣赏、收藏、买卖、投资。1978年,德国戈尔登市开始举办每年一次的国际街头绘画大赛,获胜者可获得“街头艺术大师”的称号。







真正让涂鸦从“草台班子”进入主流文化圈的人物是Kurt Wenner。他是一个成功的壁画家、雕塑家、装饰艺术家和街头绘画大师,他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演绎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艺术。1982年,Kurt开始在罗马街头绘画,1984年已成为大师级人物。他由屋顶壁画变形所引起的高度错觉获得灵感,以透视原理在水平表面创造了独特的立体街头绘画艺术形式,就是立体涂鸦。随后,这种被称为变形或错觉街头绘画艺术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1985年,他的街头3D绘画作品就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制成纪录片《Masterpieces in Chalk》,还被邀请为当时的罗马教皇保罗二世专门创作一幅以“最后的晚餐”为主题的大型街头绘画作品。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为了表彰Kurt多年来对艺术教育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为其颁发了特殊奖章。





继Kurt Wenner之后,街头3D画的另一位大师是Julian Beever,在上世纪末,他们几乎就是街头3D画的代名词。Edgar Müller是继他们之后的代表人物,另外还有Manfred Stader等。与前辈们不同,他们更喜欢大型的街头自然景观创作,在整条街或者较长的一段街道上涂鸦,将街道本身和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创造性地纳入创作,创造出更加宏大、壮观的视觉效果。将立体涂鸦带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对很多立体涂鸦艺术家来说,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喜欢这种认真而戏谑的工作,喜欢它带来的真实而荒诞的心理和视觉感受,还等什么,一起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