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搬家公司:三丰派丹法- - 李国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2 04:10:08
来源:《武当》2006第6期 作者:李国兴 张三丰,元明之际著名道士。他不仅精通内丹术,又擅长拳术。太极拳即其所创。张三丰的内丹功法及其理论,具有极其显著的时代特征。这对我们了解内丹学术的历史演变过程,有着特殊的研究价值。张三丰丹法的内炼思想,主要体现在《大道论》、《玄要篇》、《道言浅近说》和《无根树》等著述中。其阐述简明扼要,直接了当,颇具特色。现将其内丹功法的实际操修技术介绍如下。
  
  一、安乐延年法
  
  此法分为“艮卦修炼法”和“乾卦修炼法”,为三丰派丹法起手之要机。
  
  
  1、艮卦修炼法
  所谓的“艮卦”,实指丑寅(1点-5点)两个时辰。在此时辰进行修炼之前,先随意地活动一下四肢筋骨,使体内气血活跃。然后,面南背北,盘膝而坐,闭目垂帘,舌抵上聘。先用两手掌搓擦面部32次(图1)。如口腔中滋生津液,可分为两次咽下。再张口发出“呵”(a)声,呼出体腔内终夜壅聚的恶浊之气。随即,两手握固,意念与两目神光均寂照于下丹田(图2),自然呼吸。
  
  2、乾卦修炼法
  所谓的“乾卦”,实指戌亥(19点-23点)两个时辰。在此两个时辰内,面南背北,盘膝而坐,两手握固,闭目垂帘,舌抵上腭(图2)。待心定意凝之际,用鼻吸气至极,然后与口中津液相合而咽之,并用意念导引至下丹田。随后,再抽缩外肾27次(即吸气时收缩生殖器,呼气时放松还原。此为一次)最后,将意念与两目神光寂照于下丹田,自然呼吸。
  修炼要点与功效:每日按上述时辰要求修炼两次,每次练功时间应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在意守下丹田时,应尽量排除杂念,始终将意念和两眼内注于下丹田(亦称“回光返照”)。但注意,切不可过于着意,感觉下丹田时时有知觉即可。呼吸要任其自然,不可强求。待心静意定之际,呼吸自然能够绵缓深长。
  一般来讲,修习此法一个月之后,即可感觉心平气和,呼吸自然顺畅。渐而下丹田微觉震动,胸中热液下降于下丹田,使之温暖发热。如此修习仨月之久,似有一团热气聚满下丹田,昼夜温暖如春。至此,“安乐延年法”修炼完毕,可以进入“长生不死”的修炼。
  修炼原理:张三丰认为,研修仙道,首先要理解什么是“道”?“道”与人体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他在《太极炼丹秘诀·修道篇》中说:“大道无形,视听不可以见闻。大道无名,度数不可以筹算。资道生形,因形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这即是说,“道”虽然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但根据它化生天地和万物的规律,就能够从形质角度来认识它和把握它。故此,张三丰以易学原理来阐述天地之道,进而引伸于仙道,力图从中揭示出仙道学术的研修原理及其法则。
  
  从天地而论,“天得乾道而积气以覆于下,地得坤道而托质以载于上。覆载之间,上下相去八万四千里,气质不能相交。天以乾索坤而还于地中,其阳负阴而上升。地以坤索乾而还于天中,其阴抱阳而下降。一升一降运于道,所以天地长久”(《太极炼丹秘诀·修道篇》)。由此可以看出,这是采用先天八卦中天乾地坤两个卦象,来阐述阴阳升降之道(图3),并借此来揭示仙道学术的肉体长生观。
  正是由于天地阴阳形质之气的升降运化,才产生了一年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的时空度数。因而,古人便将天地阴阳的形质之气归纳为“一气”,即“元气”,并将其视为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乃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的实体(内含元阴和元阳)。故又将其称之为“原气”、“元一”、“先天之气”或“真气”,使“道”的哲学概念纳入了唯物气学论的学术范畴。
  一年之中,以冬至节为始,此时地中阳气负阴而上升。凡一气(指元气)十五日上升七千里,三气为节(指一节气),一节四十五日,阳升共二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即一季),一时九十日,阳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到天地之中,而阳合阴位,是时,阴中阳半,其气为温,而时当春分之节。
  过此阳升而人阳位,经四十五日立夏,又四十五日夏至。两节合计为一时九十日,阳气上升共四万二千里,乃阳中升阳,其气热(图4)。
  从冬至春分到立夏,再到夏至,共二时一百八十日。阳由阴位而升至阳位,通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天。
  积阳而生阴,一阴生于二阳之中。自夏至之节为始,天中降阴。凡一气(指元气)十五日下降七千里,三气为一节,一节四十五日,阴降共二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阴降共四万二千里,以到天地之中,而阴交阳位,是时,阳中阴半,其气为凉,而时当秋分之节。
  
  过此阴降而入阴位,经四十五日立冬,又四十五日冬至。合计一时九十日,阴降共四万二千里,乃阴中生阴,其气寒(图4)。
  从夏至、秋分到立冬,再到冬至,共二时一百八十日,阴由阳位而降至阴位,通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地。
  积阴生阳,一阳生于二阴之中。自冬至之后,一阳复升。如上述阳升阴降过程而运行不已,周而复始,不失于道。自冬至阳升之后,并非无阴下降,但所降之阴乃阳中之余阴,至阳位后即已消散。纵使下降,与阳升相遇,其气绝矣。自夏至阴降之后,并非无阳上升,但所升之阳乃阴中之余阳,至阴位后即已消散。纵使上升,与阴降相遇,其气绝矣。故阴阳升降不出于八万四千里,往来难逃于三百六十日,即温凉寒热四气。
  
  《金诰》曰:天地者,大道之形。阴阳者,大道之气。温凉寒热,形中有气也。云雾雨露,气中有象也。地气上升,腾而为云,散而为雨。天气下降,散而为雾,凝而为露。积阴过,则露为雨为霜为雪。积阳过,则雾为烟为云为霞。阴中伏阳,若阳气不升,击搏而生雷霆。阳中伏阴,若阴气不降,凝固而生雹霰(霰,即米雪,亦称雹)。阴阳不合,相对而生闪电。阴阳不匹配,乱交而生虹猊(通“霓”,泛指彩虹)。积真阳以成神,而丽乎天者为星辰。积真阴以成形,而壮乎地者为土石。星辰之大者为日月,土石之贵者为金玉。故阴阳见于有形之上谓日月,见于有形之下谓金玉也。由此便可窥测天地之玄机,庶达大道之系绪。
  天地既为大道之形,人类生于天地之间,又为万物之灵者,必然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着“道”的属性。例如:以心喻天,以肾喻地;肝为阳位,肺为阴位。心肾相距八寸四分,可证天地覆载之间喻也。又如:以气喻阳而液喻阴;子午之时喻夏至冬至之节;卯酉之时喻春分秋分之节。可证一日喻一年,一日之八卦喻八节也(图5)。
  子时肾中阳气生,卯时阳气升至肝,肝受阳气又为阳位,故其气旺。此喻春分之节也。午时阳气至心,积气而生液,比喻夏至阳升至天,而阳中生阴也。午时心中生液,酉时液降到肺,肺为阴位,故其液盛,比喻秋分之节也。子时液降到肾,积液而生气,如冬至阴降至地,乃阳生之喻也。张三丰认为,人体生理之气液,如能像天地元气之阴阳那样循环不已,周而复始,无亏无损,自然便可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
  我们从上述这些比喻中可以看出,张三丰在论述人体生理时采用了后天八卦的易学模式,即“子时乃曰坎卦( ),肾中气生。午时乃曰离卦( ),心中液生。肾气到心,肾气与心气相合,而太极(大过至极之意)生液。所以生液者,以气自肾中来,气中有真水,其水无形。离卦至心,接着心气,则太极而生液者如此。心液至肾,心液与肾水相合,而太极复生于气。所以生气者,以液自心中来,液中有真气,其气无形。坎卦到肾,接着肾水,则太极而生气者如此。可比(天地)阳升阴降,至太极而相生”(《太极炼丹秘诀·修道篇》)。
  以天地(乾坤)元气的阴阳升降规律,来比喻人体心肾(坎离)元气的气液循环规律,是张三丰内丹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基础。由于元气内含“元阳”和“元阴”之精微,又被称之为“元一”之气,故阳中藏水,阴中藏气也。真诀曰:“肾中生气,气中有真水;心中生液,液中有真气。真水真气,乃真龙真虎也”(《太极炼丹秘诀·修道篇》)。因此,肾中真水与心中真气相交会,即被称之为“交媾龙虎”或“龙虎交媾”。而阳极生液,阴极生气的升阳化液之道,乃内丹学术之精髓。
  张三丰指出,天地阴阳之道虽然如此,但人不能与天地相等同。由于七情六欲感物丧志,从而耗散元阳,走失真气,常使肾气与心脱离。修炼之人若能神识内定,鼻息少人迟出,绵绵若存,当津液满口时咽下,自然能使肾气与心气相合。那么,张三丰为何重视艮( )乾(≡)两卦的作用呢?
  
  张三丰认为,一年之中,立春可喻一日之时艮卦(即丑寅时)也。在天地,乃阳气初生,又处于阴位,阳气微弱;在人体,乃肾气下传于膀胱经,液中阳气微弱。故在丑寅之时进行修炼,有助于阳气的生发。在一年之中,立冬可喻一日之时乾卦(即戌女时)也。在天地,乃阳气已人阴位,阴盛而阳绝;在人体,则心液下人,将欲还原于肾中。故戌亥之时进行修炼,有助于阴极而阳生。由此可见,采用艮乾两卦时辰进行修炼,主要是为了强化元气(元阳和元阴)的旺盛,并将“元气”的强盛,作为升阳(采药)炼液(还丹)的能量基础。
  
  二、长生不死法
  
  (1)玉液还丹
  ①肘后飞金精:于每日丑寅(1点—5点)之时,面南背北,盘膝而坐,两手握固,两目垂帘,舌抵上腭,排除杂念(图6)。待心定意凝之际,蹲身塌腰,胸向前俯,微偃头于后,以此后闭夹脊双关(图7)。随后,两肘向后微微扇动一二下,向前探身伸腰的同时,配合吸气,用意念导引下丹田之热能,自尾闾穴过腰而起,拥在夹脊关下。此时,仍保持仰面偃头的姿势,意注夹脊关(图8)。待夹脊甚热气壮之时,再仰身恢复正身端坐,放气通过夹脊关;仍昂头偃颈,意注玉枕关(图9)。待颈后玉枕处热极气壮,再低头曲项,放元阳真气直人玉京上关,以补泥丸髓海(图10)。
  ②玉液炼形:“肘后飞金精”修炼日久,当口中滋生玉液之后,再增加咽液之法。三丰派丹法将其称为咽液炼形,亦即所谓的“玉液炼形”。具体咽法如下。
  先以舌头搅动上腭及唇齿之间,咽下恶浊之津。随后,退缩舌尖,使玉液滋生满口,再不漱而咽。凡春三月,肝气旺而脾气弱,咽液日用兑卦(即辰巳之时)。凡夏三月,心气旺而肺气弱,咽液日用巽卦(即未申之时)。凡秋三月,肺气旺而肝气弱,咽液日用艮卦(即戌亥之时)。凡冬三月,肾气旺而心气弱,咽液日用震卦(即丑寅之时)。四季之月,总趋势均表现为脾气旺而肾气弱。而人又以肾气为根源。故四时季月之后的十八日,咽液者每日增用离卦(即卯时),并与前咽法合用之。唯独秋季季月之后的十八日,只用离卦咽液法,而不再用艮卦咽液法(参见“纯阳丹法”)(图11)。
  如果牙齿玉池(口腔)之间玉液不生,可用舌头撑满上下而闭玉池,用鼻缓慢地吸气,然后把气咽下,并用意念导引至下丹田。张三丰认为,气中含有水液。咽气之法若以一年为数,每日咽气36-49次。第二年,每日咽气增至81次。第三年,每日咽气再增至181次,即可验证真气旺盛,灌溉丹田,沐浴仙胎之功效。
  
  (2)金液还丹
  ①肘后飞金晶:于每日艮卦至巽卦(1点—11点)之时,兑卦至乾卦(17点-21点)之时,分为两个时段进行修炼。其勒阳关,逐节升阳的方法和步骤,除两手叠掌(左上右下)之外,均与“肘后飞金精”相同(图12-图16),故不再重复介绍。
  
  ②金液炼形:通过“肘后飞金晶”的修炼,头顶似有清冷之水流动,鼻中自闻一种异香,且口中玉液甘美,舌上亦有奇味,这便是“金液”。此时,要用两掌微掩两耳(图17),再将金液不漱而咽,并用意念导引至黄庭(下丹田),即名曰“金液还丹”。
  至此之后,以每日艮卦至离卦(1点-13点),兑卦至乾卦(17点-21点)为时限(图18)。春冬两季行“肘后飞金晶”二起而一咽,咽液次数不过百数;秋夏两季行“肘后飞金晶”五起而一咽,咽液次数不过五十数,直至满头满脸,四肢五指,均有强烈的气感效果为止。此时,自会感到下丹田真气沿冲脉上升,熏蒸于肺。此即为“金液炼形”。若仍以上述“金液还丹”法持久修炼之,金液还未咽到下元(下丹田)之际,真气(元阳)便会沿督冲两脉前后俱起。此乃曰“火起焚身”,亦称之为“金液还丹炼形”(图19)。
  
  
  修炼原理:张三丰认为,阴阳升降,不出天地之内;日月运转,却在天地之外。故心肾气液交合之法,可喻阴阳升降在天地之内也;肘后飞金精(晶)之事,可喻日月运转在天地之外也。
  张三丰又进一步指出,天地日月之道虽有所喻,然一气(元气)所贯之。究其实质,乃真阴真阳相生相成而已。真源曰,阳升到天,太极生阴,阴不足而阳有余,所以积阳生神,神中有形,而丽乎天者曰日月也。阴降到地,而太极生阳,阳不足而阴有余,所以积阴生形,形中有形,而丽乎地者金玉也。上之日月,下之金玉,真阳有神,真阴有形。其气相交,而上下相射,光盈天地。盖金玉之质虽产于积阴之形,而中抱真阳之气,又感积阳成神之日月,故真阳之下射,而宝凝矣(《太极炼丹秘诀·修道篇》)。
  金玉积阴成形,内抱真阳之理,可比喻内丹积药而抱真气,以为胎仙之术。如金玉之气人于地,犹如元阳之真水随阴而降,化为醴泉芝草,可喻玉液还丹也。金玉之气冲于天,犹如元阴之真气随阳而升,化为瑞气祥云,可喻气炼形质也。然而,日月的运转和天地阴阳的升降,有其四时交替之规律。若能年中择月,月中择日,日中择时,三时用事,依时采补加添,即可成就金丹,形如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丹田,长生不死,而做陆地神仙。     三、超凡入圣法
  
  1、集神朝元法
  ①炼肝气法:凡春三月肝气旺,天地之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肝;故遇木日,甲乙克土。可于每日辰时(7点~9点)、未时(13点~15点)、戌时(19点~21点)、丑时(1点~3点),两手叠掌,面南背北盘膝而坐,舌抵上腭,闭目冥心,意守下丹田。待心定意凝之际,按“肘后飞金晶”之法,依时起火炼脾气。当金液满口后,点头咽下,并用意念导引至下丹田,随后自然呼吸,凝神意守下丹田。自然收功(图12~17)。
  余日兑卦时(即申酉15点~19点),不可修炼,易损金以耗肺气。坎卦时(即子21点~1点),可依上法起火炼肾气。震卦时(即寅卯辰3点~9点),只于室内静坐,行调息之法。原则上是以“多人少出”为上,以息息渐微为标准,至一千息(一呼一吸为一息)为度。如能闭息(不吸不呼)为最佳。均可于内观之中,验证到体内青气自起,渐渐升入泥丸。
  ②炼心气法:凡夏三月心气旺,天地之真气随天度运而在心;故遇火日,丙丁克金。可于兑卦(即申酉15点~19点)之时,两手叠掌,面南背北盘膝而坐,舌抵上腭,闭目冥心,意守下丹田。待心定意凝之际,按“肘后飞金晶”之法,依时起火炼肺气。待金液满口后,点头咽下,并用意念导引至下丹田。随后自然呼吸,凝神意守下丹田。自然收功(图12~17)。
  余日坎卦时(即亥子21点~1点),不可修炼,易损水以耗肾气。震卦时(即寅卯3点~7点),可依上法起火炼肝气。离卦时(即巳午未9点~15点),只于室内静坐,闭目冥心,行调息之法。原则上是以“多入少出”为上,以息息渐微为标准,至一千息为度。如能闭息(不吸不呼)为最佳。均可于内观之中,验证到体内赤气白起,渐渐开入泥
  ③炼肺气法:凡秋三月肺气旺,天地之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肺;故遇金日,庚辛克木。可于震卦(即寅卯3点~7点)之时,两手叠掌,面南背北盘膝而坐,舌抵上腭,闭目冥心,意守下丹田。待心定意凝之际,按“肘后飞金晶”之法,依时起火炼肝气。当金液满口后,点头咽下,并用意念导引至下丹田。随后自然呼吸,凝神意守下丹田。自然收功(图12~17)。
  余日离卦时(即巳午9点—13点),不可修炼,易损火而耗心气。巽卦时(即辰巳7点~11点),可依上法起火炼脾气。兑卦时(即申酉戌15点~21点),只于室内静坐,闭目冥心,行调息之法。原则上是以“多入少出”为上,以息息渐微为标准,至一千息为度。如能闭息(不吸不呼)为最佳。均可于内观之中,验证到体内白气自起,渐渐升人泥丸。
  ④炼肾气法:凡冬三月肾气旺,天地之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肾;故遇水日,壬癸克火。可于离卦(即巳午9点~13点)之时,两手叠掌,面南背北盘膝而坐,舌抵上腭,闭目冥心,意守下丹田。待心定意凝之际,按“肘后飞金晶”之法,依时起火炼心气。当金液满口后,点头咽下,并用意念导引至下丹田。随后自然呼吸,凝神意守下丹田。自然收功(图12~17)。
  余日辰时(7点~9点)、未时(13点~15点)、戌时(19点~21点)、丑时(1点~3点)不可修炼,易损土而耗脾气。兑卦时(15点~19点),可依上法起火炼肺气。坎卦时(即亥子丑21点~3点),只于室内静坐,闭目冥心,行调息之法。原则上是以“多入少出”为上,以息息渐微为标准,至一千息为度。如能闭息(不吸不呼)为最佳。均可于内观之中,验证到体内黑气自起,渐渐升人泥丸。
  修炼原理:
  张三丰虽然在“集神朝元法”中采用了后天八卦的阐述模式,但其核心原理依然是“三合之辰”的五行生克规律。所不同之处在于,更加突出了人体五脏的生克关系及天道时序的律动规律(图20)。
  如“炼肝气法”,肝木旺于春三月甲乙日,生于肾水,反克脾土,并受制于肺金。因此,在修炼肝气时,不直接炼肝气,而是强盛脾气和肾气,抑制肺气,使肝气自旺。肝脏藏魂,色青,故在震卦(本脏卦)静坐调息法的修炼时辰中,加以心火辰时,使青气以满震卦,上升而入泥丸。
  如“炼心气法”,心火旺于夏三月丙丁日,生于肝木,反克肺金,并受制于肾水。因此,在修炼心气时,不直接炼心气,而是强盛肺气和肝气,抑制肾气,使心气自旺。心为神舍,色红,故在离卦(本脏卦)静坐调息法的修炼时辰中,加以肺金未时,使赤气以满离卦,上升而人泥丸。
  如“炼肺气法”,肺金旺于秋三月庚辛日,生于脾土,反克肝木,并受制于心火。因此,在修炼肺气时,不直接炼肺气,而是强盛肝气和脾气,抑制心气,使肺气自旺。肺脏藏魄,色白,故在兑卦(本脏卦)静坐调息法的修炼时辰中,加以肾水戌时,使白气以满兑卦,上升而人泥丸。
  如“炼肾气法”,肾水旺于冬三月壬癸日,生于肺金,反克心火,受制于脾土。因此,在修炼肾气时,不直接炼肾气,而是强盛心气和肺气,抑制脾气,使肾气自旺。肾脏藏精,色黑,故在坎卦(本脏卦)静坐调息法的修炼时辰中,加以肝木丑时,使黑气以满坎卦,上升而人泥丸。
  
  2、焚身退魔法
  通过“集神朝元法”的修炼,当五气朝元,三华聚顶之际,便会产生各种奇异的幻觉与幻景,道家称之为“魔障”。例如:“但凡车马歌舞,轩盖绮罗,富贵繁华,人物欢娱,成队成行,五色云升,如登天界。及到彼中,观楼台耸翠,院宇徘徊,珍珠金玉,满地不收。花果池亭,莫知其数。须臾异香四起,妓乐之音,嘈嘈杂杂,宾朋满座,水陆俱陈,且笑且语,共贺太平。珍玩之物,互相献受”(《太极炼丹秘诀》)。张三丰认为,上述这些幻景幻觉,虽不尽为阴鬼魔障,若当起真来,终会污垢心灵,转加阴魔,阻碍仙道修炼。故此,必须加以铲除。具体操修方法如下。
  

  于每日午前巳时(9点~1.1点),两手握固,面南背北盘膝而坐,舌抵上腭,闭目冥心,意守下丹田(图21)。待心定意凝之际,蹲身塌腰,胸向前俯,偃头于后(图22)。待丹田火热之际,慢慢升身恢复正坐姿势的同时,意念观想督冲二脉火起,燃遍天地之间,自己坐在炎炎烈火之中(图23)。如此观想修炼2~3遍,即可自然收功。
  于每日午后未时(13点~15点),两手握固,面南背北盘膝而坐,舌抵上腭,闭目冥心,意守下丹田(图21)。待心定意凝之际,蹲身塌腰,胸向前俯,头微偃于后(图22)。待丹田火热之后,仍保持敛身姿势,并意注下丹田,自然呼吸,此即为“聚火炼丹”。未时过后恢复正身端坐,再自然收功。
  修炼要点与功效:“焚身退魔法”分为两式,分别在午时前和午时后进行修炼。午前巳时起火梵身,是为了炼神除魔。收功后,以心态纯净,了无一物,全身清凉为佳境。午后未时敛身聚火,是为了集神炼丹。收功后,以神清气爽,自然喜悦为佳境。
  


  
  3、调神出壳法
  每日不拘时辰,于静室中面南背北盘膝而坐,两手结三昧手印(即右掌在上,左掌在下,两掌相叠,两手拇指相抵),闭目冥心,意注下丹田,行自然呼吸。待心定意凝之际,用意念观想下丹田内有一婴儿,肌肤鲜洁,神采莹然(图24)。当观想稳固之后,呼气时,意念导引婴儿从头顶而出,飘在空中;吸气时,意念导引婴儿从头顶而人,落于下丹田之中。如此上下出入不厌其数,呼吸也逐渐调入闭息状态。积日纯熟,纯无滞碍。待婴儿神形坚固之后,即可寄凡骸于名山大川之中,除往来应世之外,不再与俗类等伦,久而超脱俗胎(肉身凡骸)成就天仙。
  修炼要点与功效:
  张三丰指出,“调神出壳法”犹如常说的存想之理,又如禅僧入定之时。故修真之人应弃绝外事,甘受寂寞,或潜迹于江湖之地,或遁身隐僻之隅,绝念志情,举动有戒。远离腥秽之物,臭恶之气,往来之声,女子之色,身居清静之室,以入希夷之境,方能有望功成。
  调神出壳的前提是降魔焚身聚神,使壳中神气清净,不起欲念。张三丰认为,凡行此法,古今成功者甚少。究其原因,盖以前功不备,又未获得相应的验证,便欲求速成,只于静坐中求超脱。或调神出入不纯熟,往来无章法,致使神魂无由再人本躯,失去依托;乃释子之坐化,道流之尸解也。故修此法,要在前功见验之后,方可修持。调神出壳时,不可顿弃形骸而远游。因神气凝结尚未坚固,还须再人本躯反复培育。出入往来始乎一步二步,次达二里三里,逐步增至千里万里,使神形逐渐壮大坚固。
  了手阶段的修持可分为两种。若以神出而复入,人而不出为了手,可获得形神俱妙,与天地齐年而浩劫不死之仙果;若既入而复出,出而不人为了手,犹如蝉之脱蜕,迁神入圣,此乃超凡脱俗,而在风尘之外,已为真人仙子也。
  丹法评述:
  三丰派丹法产生于元明之际,正是我国内丹学术由双修丹法向清修丹法转变的历史过渡时期,加之太极拳又始创于张三丰本人,致使后人对三丰派丹法的认识和争议,特别是对太极拳与内丹术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误解与分歧。
  我们通过对三丰派丹法的了解可以看出,他是在总结和归纳“纯阳派丹法”和“龙门灵宝派丹法”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丹派体系,较之上述两派丹法,无论是在理论阐述还是在操修技术方面,都显得更加合理而完备。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张三丰排除了“重阳派丹法”中有关“先性后命”的理论说教,对老庄虚无玄学的认识也十分深刻。他在《归源论》中指出:“精心切究,我身未有之前,性在何处?命在何处?一太虚耳。赖父母媾精,托造化以成形,命斯立矣,性亦寄焉。……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全。”即便是以先性而修命,最终还要以命来全性。因此,只有性命双修,阴阳合一,才能“五行全,四象备,奠三才,符二气,龙虎交,铅汞配,老嫩分,子午契,火候无差,功成顷刻,《易》莫《易》于此矣”。
  他在批评老庄虚无玄学时指出:“草木蕴一年之精,发而为华,因华乃实。然则地之海潮,女子之月信,无以异矣。木无华不果,女无血之胎,是血即人之华也。果核亦具天地阴阳之象,左大右小,中含一仁,三才之理具矣。……物理,即天地之理,达人观化,可悟玄机。”又说:“轮倒退,车前趋,进退之理,消长之机。有成必毁,有盈必亏。任他奇万变,有能不法天象地,外规矩方圆,而制器成能者乎?夫道法亦法天象地而已矣。至,道在人身,至理存天壤。理充于两间,道隐于血气。世人再不于形形色色中求玄妙,单要去虚无寂静里觅真玄。岂不闻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乎。”
  张三丰正是基于上述观点的正确认识,才能在其丹法的理论著述中摒弃虚无玄学之说。以传统的“元气论”为物理基础,从天地阴阳形质之气的升降运化原理,来探讨人体心肾气液的运化规律,将抽象的道学概念纳入唯物气学论的学术范畴,显露出三丰派丹道思想的理论特色。
  我在对“纯阳派丹法”的评述中曾经谈到,吕洞宾的丹法不过是应世之作,其真实内涵则存在于双修丹法之中。张三丰所处的历史年代,清修丹法仍停留在“重阳派丹法”的修炼形式之上,还没有出现新的突破。而双修丹法又被世人斥之为淫邪之术,不能公开面世。因此,张三丰虽然竭力归纳和完善“纯阳派丹法”,并借助“后天八卦”的易学模式来加以阐述,但他深知世俗观念与仙道学术之间的差异,故又作《无根树》道情一首,来暗示双修丹法之真谛,用以补充“纯阳派丹法”在修炼能量上的隐秘之处。难怪有些学者评论说,张三丰处于清修丹法与双修丹法的矛盾之中,并将其丹法称之为“清静阴阳双修法”,恰如其分地揭示出“三丰派丹法”的历史特征,对“三丰派丹法”的整体把握,也是非常准确的。
  我们从张三丰的有关史料中可以看到,他本人并不以丹派传人而自居。相反,则称自己为陈抟“睡仙功”的正宗传人。“睡仙功”不属于内丹学,与我国传统武学的关系十分密切(详见《梦幻迷踪》)。太极拳始创于张三丰之说,当是正确无疑的。
  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但它在成为一门独特而系统的技击学术时,应具备三大要素。一是战国时期就已成熟的吐纳导引术,二是印度佛教传人的开发潜意识的禅修技术,三是对人体骨骼运动局限性的研究。从而方能形成以炼气运气为武功功底,以踢打摔拿为搏击武技,以潜意识的开发层次为境界标准的综合性武学体系。
  以吐纳导引术为例,其基本原理是建立在人体的呼吸功能和经脉气血之上。而在经脉外运行的主要气体,即是由饮食所化生的“卫气”。这种混浊性质的阳气,慓悍迅猛,不受经脉管道的约束。通过特殊方法的训练与激发,不仅可以充实于皮毛肌骨之间,亦可在意念和呼吸的作用下,迅速到达或集中于身体的某个部位。是习武者增强抗打能力,提高击打穿透力的基础能量。古人将其取名为“卫气”,正表明这种气质之体,具有保护或护卫身体的性能。
  张三丰的太极拳著作和丹经文献,均为后人收集整理而传世。尤其是清代道光年间李涵虚所编辑的《张三丰先生全集》,内容已不可靠,诸如在《太极拳论》之前,加入了王重阳内丹理论。这与张三丰反对虚无玄学,排斥“先性后命”的内丹思想,是相违背的。
  张三丰在其太极拳理论的著述中,虽然运用了太极八卦、阴阳五行等易学原理,并强调了打坐功夫的重要性,但并非将太极拳与内丹术联系起来。张三丰认为,太极拳在于调和阴阳,交合神气。因此,他以“元气”而立论,要求在行功之前,先以打坐为第一步功夫,使五脏神合气聚,其息自调;进而行“呵嘘呼咽吹嘻”六字气诀,使形神阴阳交感,浑然一体为无极之象;再以阴静(神识内敛)阳动(气机鼓荡)为太极两仪;棚(坎)、捋(离)、挤(震)、按(兑)、采(乾)、(坤)、肘(艮)、靠(巽)为八卦;进步(金)、退步(木)、左顾(水)、右盼(火)、中定(土)为五行。从而形成了以易学模式为理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指,周身连贯,虚实刚柔相济,连绵相生的“太极拳十三式”。
  当然,太极拳的内涵并非这样简单,张三丰也未曾提到“卫气”在技击中的重要作用。但张三丰既为“睡仙功”的正宗传人,对膀胱之气(卫气)开通皮毛汗孔,具有神经感知及参禅作用的生理特性,不可能熟识无睹。我们这里要着重说明的是,切勿将太极拳与内丹术混为一谈。否则,不仅削弱了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能,对太极拳技击术的研究与实践,也会造成很大的误区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