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龙城市商业广场老板:满硐乡_满硐乡_地名管理_区划地名_嘉祥民政信息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23:08:46

满硐

位于县城南20.7公里、满硐乡政府驻地,满硐南山、满硐北山、满硐顺河三个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隋碑和清光绪十年碑文记载:此村始建于隋朝,依山而建,取村名遂山村。明末清初,嘉祥、巨野之民以遂山村为根据地发动反清。道领宫文彩号称擎天王,率领二万余众,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在该村与官兵激战,文彩受伤突围。次年又依靠村北山硐作掩护奋起斗争,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义军虽然失败了,但影响甚大,山硐对义军起了掩护作用,为纪念这次起义,矿将遂山村改为满硐。

南武山

位于县城南15.8公里、满硐乡驻地北.8公里,南武山东、南武山西、南武山中三个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嘉祥县志》、《武城曾氏族谱》载:南武山系曾子故里。因曾参父曾点被封为莱芜侯,取村名莱芜村。曾氏十五世孙曾据耻于王莽篡汉,南迁江西。至明嘉靖十二年大学士顾鼎臣奉诏访求曾子嫡嗣,南宗不应诏,东宗曾氏五十九世孙曾质粹,由阁族共推返回故里祭扫祠墓。江西巡抚勘明谱系,咨送礼部。嘉靖十八年(1539年)授翰林院五经博士,因村北靠山,南近武城故址,故将莱芜村更名为南武山。

阿城铺

位于县城西17公里、满硐乡驻地东北4.1公里,北依  山,阿城铺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济宁州志》载:阿城铺原名阿城,为东周列国时期的东南侯阿王(阿王禹)的封地,故名阿城。又旧县志载:嘉祥古兖州之域,鲁之南武城也。阿、武间近,演为阿城。《山东全省考古舆图》标注为金乡县故城。明代,嘉祥至金乡县城有条南北交通大道从阿城村头通过,店铺兴起,逐渐成为过往行人落脚之地,人称阿城铺。

唐村

位于县城南18.5公里、满硐乡驻地西北2.4公里,唐村前、唐村后两个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明朝正德十三年碑文载:此村原名新张庄,建村年不详。明朝末年,唐朝氏族人丁兴旺,成为本村大户,故更名为唐村。

北吴

位于县城南18公里、满硐乡驻地北2.6公里,西依芜萸山,北靠蔡河,北吴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吴氏家谱》载:吴氏祖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南武山迁此立村,以姓氏取村名吴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因位于上吴村北,故命名为北吴。

付河

位于县城南18.2公里、满硐乡驻地东北3.8公里,付河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付氏家谱》载:付氏祖于清顺治年间,由今马集乡北孙庄迁此立村,以姓氏取村名为付庄。因与今新挑河傅庄重名,19812月县政府行文,将位于蔡河北岸的该村更名为付河。

翟坊

位于县城南18.1公里、满硐乡驻地东北4.3公里,翟坊东、翟坊西俩个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翟氏家谱》载:翟氏祖立本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由金乡县翟旋涡迁此立村,因开设豆腐作坊,故以姓氏取村名为翟坊。

徐村

位于县城南20.6公里、满硐乡驻地西1.5公里,东依遂山,北靠垛山,南临肖氏山,西傍蔡河,原徐村村民为委员会驻地。

此村原名北固村,以义和等几个小村合并而成,因村北有土固堆而得名,建村年代不详。据《徐氏家谱》载:始祖徐成世居卞梁东关,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居此村。明宣德年间,七世祖徐彬官升顺德府同知,后将村名改为徐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逐渐增多,为便于今后管理,有利于村民自治,根据乡政府同意和徐村大多数村民的意见,19997月由原来徐村分为徐前村、徐中村、徐北村三个村民委员会。

上吴

位于县城南19.8公里、满硐乡驻地北0.8公里,西依韭山,东临蔡河,上吴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传,此村原为吴适所建,因村南(今村东)有座天齐庙,故取村名为天齐庙。后庙宇倒塌,村中有南北大街,街东街西有上、下吴之称,1949年后,此村统称为上吴。

陈坡

位于县城南19.3公里、满硐乡驻地东北1.8公里,陈坡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陈氏家谱》载:陈氏族依龙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迁来之初此地一坡荒草,故以姓氏取村名为陈坡。

梁庄

位于县城南19.6公里、满硐乡驻地东3公里,梁庄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传,此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为曾翰林的养鸭场,同时储放粮谷,故称为粮庄。至清朝宣统年间,梁氏迁此定居,逐渐形成部落,以姓氏得名为梁庄。

韩沟

位于县城南22公里、满硐乡驻地西3公里,西依鹰山,东临蔡河,韩沟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重修胡秋庙碑文载:此村为春秋鲁国大夫韩建之故里。韩建与未婚妻邵秋姑定亲后去服役当兵,数年后居官回家探亲,行至柳园(今属金乡县)遇妻采桑,戏之,秋姑不知己夫,羞愧自缢而死。韩建后悔不已,悲痛万分,其眼泪冲成一条大沟,后取村名为韩建沟。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将韩建沟改名为韩沟。

郗庄

位于县城南21.5公里、满硐乡驻地西南1.3公里,北依萧氏山,南临蔡河,郗庄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嘉祥县志》、《郗庄家谱》:此村始建于汉朝建和年间,为汉御史大夫郗隆侄郗鉴王的封地,以姓氏取村名为郗庄。

公庄

位于县城南21.4公里、满硐乡驻地南0.8公里、公庄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清乾隆年间孙氏谱碑载:孙氏祖希贤于清朝初年随军来此,官居千总,后择此立村,相继数姓来此居住,形成村落,多姓共处,义气和睦,故取村名为公义庄。1949年后简称公庄。

杨楼

位于县城南23公里、满硐乡驻地西南3.4公里,北依鹰山,杨楼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清乾隆年间碑文载:此村原名鹰山村,因北靠鹰山而得名,建村年代不详。明朝洪武年间,杨氏祖官员山西教谕史,为光宗耀祖,在此建楼房数座,当地群众习惯称为大杨楼。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简称杨楼。

鹰嘴刘

位于县城南22.8公里、满硐乡驻地西南3公里,北依鹰山,鹰嘴刘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清康熙十年碑文载,刘氏祖于明朝中叶,由济宁城古刘村迁此立村。因村北山形如鹰,村在鹰头处,人称鹰嘴刘。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更名为刘庄。因与今嘉祥镇刘庄重名,19812月县政府行文,将此村名恢复原名鹰嘴刘。

南集

位于县城南22.3公里、满硐乡驻地西南2.3公里,属鹰嘴刘村民委员会辖。

相传,此村初建于春秋末期。因村北有北挡桥,故以对称取村名南镇集。明朝万历年间,黄水为患,后由韩沟等村民迁此重建家园,仍沿用原名,后简称为南集。

宋山

位于县城南23.5公里、满硐乡驻地西南3公里,北依平山,宋山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宋氏家谱》载:宋氏祖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西洪洞县城东大柳村迁此立村,因村位于平山之阳,以姓氏取村名为宋山,四邻八乡称为平山村。

赵坊

位于县城南23.3公里、满硐乡驻地南2.8公里,赵坊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赵氏祖碑载:赵氏于明朝景泰元年(1405年),由巨野迁此立村,因开设油坊,故以姓氏取村后为赵坊。

胡庄

位于县城南23.4公里、满硐乡驻地南2.8公里,属赵坊村民委员会辖。

此村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因为胡氏始建,故以姓氏取村名为胡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