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和中国的时差:加息难抑通货膨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3 11:28:04

央行昨日非工作时间再度宣布加息25个基点,加息后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为3.5%和6.56%,存款利率依然低于当前5.5%的通货膨胀率。此次加息的最突出特点在于没有对活期存款利率作出调整,这似乎有鼓励居民增加消费和多存定期而有利于锁定流动性的考虑。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仅仅是加息依然难抑通货膨胀。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当前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贸易顺差的持续性积累和我国的外汇管理没有实行自由兑换。传统货币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就是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对货币的合理所需所致。按照这一理论推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渊源就是基础货币发行量始终没有降速,据统计,今年以来M2的月均增长率始终在15%以上,这远远超过了当期的GDP增长率。而造成货币超发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贸易顺差所产生的美元、欧元等外汇货币流入必须按照当前的外汇管理政策向银行结汇,这就是将外币兑换为人民币的过程,而最终这些外币要进入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账户,也就必须由央行发行更多的人民币保证充足的兑换。这就造成了人民币本币的被动性发行,也成为了M2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

二是地方债务持续性膨胀,等于造就了新的货币发行。债务流通之所以被看做相当于货币发行就在于其在市场上的自由兑换,也就是相当于你认可了我签字的白条子,从而代替了真实的货币一样。因此,地方政府大量发行的债务,客观上也相当于加大了货币的发行总量。据有关部门披露,地方平台发行的债务至少在10万亿元。这些通过发债获得的资金再度存入银行后,既使按照20%的存款准备金率计算,货币乘数也要达到5倍,从而相当于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50万亿元。

三是CPI的持续高位运行并非在于产能的过剩,而恰恰是供给存在较大的不足使然。通货膨胀的基本理论和传递机制在于货币的持续性过量发行导致资源类价格的持续性上涨,并通过产业链的传导机制最终反映在最终消费品价格的持续性上涨。而当前所出现的物价上涨,首先是源于供给不足所导致,比如猪肉价格的上涨,根本原因在于打击瘦肉精之后,出栏数量的减少和后续存栏量的不足;租房、住房价格的上涨也是缘于住房供给的不足;粮食价格的上涨也并非缘于产量的过剩而在于价格体系的不合理所导致的政府弥补农民收入的政策。而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并没有出现多少上涨,基本保持了多年来的价格不变。

四是资源类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主要是由于其在国际市场以美元标价,而美元在金融危机之后大量超发所导致的美元贬值所致。目前,由于我国的资源类产品实行的与国际市场挂钩的政策,比如原油以纽约、荷兰鹿特丹和新加坡三地的原油价格为基础进行调整,这样我国国内表现出的资源类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国际市场价格变化使然,从而导致顺着产业链发生成本的逐渐转移和提高而导致最终消费品价格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所表现出的是:越是垄断行业,价格上涨趋势越明显;越是竞争激烈的行业,其价格水平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因此,我们判断,当前的持续性加息难以抑制通货膨胀的步伐。要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根上做起,首先是改变依赖于出口的政策,尽可能的缩小贸易顺差;二是调整外汇管理政策,适度放开外币自由兑换,减少人民币的被动性发行;三是加大对地方平台发债的控制,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持续高位的情况下,必须严格控制地方债的发行;四是要理顺产业关系,建立合理的价格联动机制和市场化机制,增强供给,防止出现供给不足所导致的价格上涨。此外,目前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高位运行和GDP增速放缓并存的现象,还务必要防止滞涨的出现,否则中国的经济将会承受更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