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vive无线套件安装:美国援华军备揭秘:国民政府忍辱负重讨来多少美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19:02:45
美国援华军备揭秘:国民政府忍辱负重讨来多少美械
2010年04月14日 10:56 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七七事变之后,国民政府最初并没有向美国伸出求援之手。蒋介石的设想是通过短暂的抵抗引起英、法等西方国家出面干涉,尽快结束中日冲突。当时,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在英国而不在美国。九国公约会议和陶德曼调停相继失败之后,国民政府才认真考虑制订战时外交政策的问题。1938年,经过一番讨论,国民政府最终确定了以争取美国为中心的战时外交方针。6月9日,蒋介石把中国战时外交方针综括为以下几点:(一)对英美应有积极信赖的方案提出,应运用英美之力,以解决中日问题;(二)对苏俄应与之联络;(三)对德应不即不离。③为尽快加强对美外交工作,1938年9月,国民政府派遣胡适出任驻美大使。10月1日,外交部致电胡适,列举对美方针,计有四项内容:(一)促成美国修正《中立法》;(二)尽快争取美国财政援华;(三)促请美国对日实行“隔离”政策,限制美日贸易;(四)期待中美英三国在亚洲合作,并以美国牵制英国,防止欧洲战争爆发后英日妥协。④这份电报表明国民政府已形成明确的对美政策,美英之间已以争取美国为主。此后,这四个方面就成为中国对美外交的主要任务,中美接近的过程由此启动。

谋求美国的财政支持和贷款是国民政府争取美援的重点。1938年底至1939年初,中国与美国达成了战争期间的第一笔贷款协议,即桐油借款。按照这一协议,美国进出口银行将向中方公司贷款2500万美元,年息45厘,期限5年,中方公司在此期限内向美方公司出售22万吨桐油。这笔贷款的主要作用是购买汽车及改善滇缅路的运输。一般认为,这笔贷款是美国援华和战时中美合作的开端。1940年3月和9月,中美之间又以类似办法达成了两项贷款协议,价值2000万美元的华锡借款和价值2500美元的钨砂借款。虽然按照合同条款中方仍不能购买《中立法》所禁运的军火,但事实上中国政府利用这两笔贷款不仅购买了汽车、兵工材料、航空汽油等军需物资,还采购了价值26847万美元的45万枝手枪及其他军事器材。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双方又对钨砂贷款合同作了修订,中方得到更大的优惠。⑤

从1939年起,国民政府开始把争取同英、法、美等国开展军事合作的问题提上日程。这一年初春,日军占领了中国的海南岛及南沙群岛,南下意图明显。三四月间,国民政府拟就一份中、英、法合作方案并送交英、法、美、苏四国政府。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中、英、法三国首先在远东开展军事、经济合作,在适当时机邀请苏联参与,并请美国作平行行动,各国对日采取一致步骤,共同维持在远东的权益,对日作战各国不得单独与敌停战或议和。①对于中国的这项提案,英、法、美互相推诿,谁也不肯明确表态。此后,国民政府还多次向美、英等国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可是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些努力毫无结果。

自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战时外交政策之后,国民政府为争取美援绞尽脑汁,但所获甚微。中国争取美国援助之所以十分艰难,一方面在于美国国内《中立法》的掣肘,另一方面则在于罗斯福政府一直谨慎地在对华政策和对日政策之间寻求平衡,其援华的最低目标是维持中国抗战不致崩溃,最高限度是不致引起日本对美国采取报复行动。国民政府官员们的感触是:美国的援助不到重庆政权“最吃紧之危机,或暴敌最横行之时”决不出手,尽管这几笔钱对美国不过是如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所说的“不比一艘战列舰的价值大的钱”,但对重庆却每每起到“打强心针之效能”②。求援的艰辛经历使蒋介石百感交集地说:“对敌国易,对友邦难,受人接济,被人轻侮。此种苦痛不能大忍,则决不能当此重任。”③

中美接近的过程在1940年秋季德意日三国签订同盟条约之后便陡然加速了。一方面,国际形势的演变使得罗斯福政府意识到必须加强中国的力量以牵制日本;另一方面,蒋介石也利用这一机会向美国施加了压力。蒋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他很快从美国得到了一笔巨额援助,更重要的是他极大地影响了此后中美关系发展的方向。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之后,驻美大使胡适曾致电中央,建议趁“世界大势已极分明”之时召回驻德、意大使,以表明中国的气节和立场。但蒋介石却决定“对德、意暂取静观”,同时散布对日和谈的消息,以给外界造成中国去向未定的印象。④随后,他分别约请英、美大使长谈。在10月18日与美国大使的会谈中,蒋强调了三点:第一,国民政府“所虑者,惟中共猖獗”,“我人至今已不患日寇敌军之侵略,而患国内经济与社会现状之崩溃”。如能得到美国的援助,“则中共自无所施其技矣”。第二,要使国民政府继续抗战,“非有美国在事实上之继续援助不可”。“惟美之空军与经济之援助,乃足以固我动摇之经济与民心”。蒋要求美国每年向他提供500架至1000架飞机,并派遣美国空军志愿飞行人员来华,“此实美国惟一替代对日作战之良策也”;同时“深盼今后对我贷款化零为整,一次贷我以巨款”。最后,蒋再次提出中、美、英三国合作的问题,他希望先建立一个有实无名的同盟,并表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发展,“我国当随美国之领导自无待言”。⑤

果然,11月下旬,罗斯福出于担心“蒋汪之间正在进行一些活动”,要求摩根索迅速供给中国一笔巨款。⑥当月30日,在日本正式承认南京汪精卫政权的当天,罗斯福发表声明,宣布对华贷款1亿美元。这笔巨额贷款中一半是财政部的平准基金贷款,另一半是稍后才谈妥的进出口银行的金属借款。⑦随后,罗斯福要求国务院、财政部及陆、海军各部门寻求可行途径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在“围剿”中共新四军的事件发生后,美国的援助一度有所停顿,但当日苏可能签订中立条约的消息传出后,美国再次加快援华步伐。

鉴于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士气影响甚大,1941年4月17日,美国政府决定立即向中国提供4500万美元的军用物资,这是租借法案军事援华的开始。①自此,美国对中国的援助逐步纳入了租借法案援助计划之内。5月6日,罗斯福正式发表军火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的声明,同时宣称:“保卫中国即是保卫美国的关键”②。国民政府随即任命宋子文为代表,负责申请并接收租借法案下给予中国的美援物资事宜。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宋子文与美方交涉军事援华重点为三项:第一,由美国提供训练与技术援助,帮助中国建立现代化空军;第二,训练并装备中国陆军30个师;第三,帮助中国建设滇缅铁路和公路,并提供运输车辆等。③7月,罗斯福派拉铁摩尔来华,出任中国政府政治顾问。8月,美国宣布以马格鲁德为驻华武官兼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租借物资援华。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中美立即结为同盟。美国突然卷入战争打乱了刚刚展开的援华计划。美国“先欧后亚”的战略和中国处于美国所有供应线中最细长的一条的末端,决定了美国没有能力向中国提供大量的现代化军事装备,中国战场注定只能依靠极其微薄的资源去对抗大量的敌人。

从1941年中至1944年中,物资匮乏和由此引起的分配问题使得中美合作关系相当紧张。几乎从一开始,美国陆军和财政部就要求对援华租借物资有严格的控制和监督。这不仅是为了减少损失、提高援助效果,还因为负责租借援华事务的马格鲁德报告说,中国要求更多的现代装备,不是出于对日作战的需要,而是要使中央政府在其他国家用外交压力把日本逐出中国之后变得更加安全。④但是,在蒋介石看来,造成援华不力的关键原因是租借物资的分配权由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军火分配委员会掌握,中国均不得派代表参加,得不到平等待遇,“在这场战争游戏中只是一个被利用的棋子”。同时,更使蒋感到不满的是1942年5月以后军火分配委员会确定的由史迪威负责接受租借援华物资的办法。因为此前美国援华物资装船离美后其所有权即属中国,而此后只要史迪威尚未把物资交付中国,其所有权仍属美国。⑤美国提供的援华物资太少,而且经常不能兑现已经许下的承诺,这引起了蒋介石日益增长的不满。与此同时,蒋介石消极抗战的做法也引起了以史迪威为代表的美国军方日益增长的不满。他们要求罗斯福对蒋实行“交换”和“压力”政策,以援助作为迫使蒋介石努力抗日和改组中国军队的条件和砝码。中美战时合作中的一场危机由此而发。1944年10月,蒋介石终于在罗斯福派来的特使赫尔利的帮助下赶走了史迪威。

事实上,因租借物资分配引起的矛盾不仅存在于中方与美方之间,也存在于以史迪威为代表的在华美国陆军和以陈纳德为代表的在华美国空军部队之间。在这场内部斗争中,由于罗斯福无法对中国进行有效的援助,只好采纳陈纳德提出并得到蒋介石支持的空军优先战略。⑥陈纳德的航空队因此一度拥有了对美国援华物资的优先权,在最困难的时候获得了有限的援华物资中的70%。与此同时,中国军队每月所得到的租借物资配额只在500吨上下,到1944年5月累计所得的武器装备不过万余吨,还主要用于补充驻扎在滇西由美军训练的中国远征军。⑦

战争期间,中国对飞机的需求最为迫切,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也首先集中于空军。1940年春,日本空军对重庆及四川各空军基地的轰炸使中国空军再次陷入困境。在租借法案实行前,中方已向美方提出在1941年3月前补充新式飞机500架,并由陈纳德在美招募志愿飞行员来华。在租借法案实行后,中国发展空军的计划是达到1000架作战飞机。但事实上,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仅得到100架P―40式战斗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方不停地向美方交涉飞机问题,美国允诺的数量极少,而且答应援华的飞机也往往不能落实或中途转飞其他战区,落实的也由于输送路线过长,转运途中损失严重。例如,1942年,由美国运至印度的一批援华飞机为263架,最后飞抵中国境内时仅剩136架,约为半数。①

虽然战争期间美国提供的飞机数量与中国的需要之间一直存在着很大的缺口,但到战争结束时美国提供的飞机总数已稳居第一位。据台湾方面统计,抗战期间中国从外国获得的飞机总共为2351架。其中,向美国购买与租赁的合计为1394架,占总数的59%。来自苏联的为885架,占总数的376%。其余为来自英国36架、法国24架、德国12架,这三国仅占3%。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提供的飞机中,有552架即将近40%是1944年下半年以后才运抵中国的,其中的大部分拨归美国第14航空队使用。直到战争结束后的1946年,美国提供的飞机数量才大致符合了国民政府的要求。②

装备及训练陆军30个师是租借法案援华之初所定的三项重点之一。开罗会议期间,史迪威曾为中国拟定了一个装备90个师的计划草案,但是至战争结束前后,实际落实的计划为装备国民政府所辖中国军队39个师。这39个师,主要包括中国远征军30个师,驻印军(Y部队)5个师,云南新军(Z部队)3个师,外加学生军1师。据台湾学者统计,先后接受美式装备与训练的中国部队为:新1军、新6军、第5军、第2军、第8军、第13军、第54军、第53军、第73军、第74军、第71军、第94军、第18军,每军下辖3个师,共计39个师。③虽然训练和装备的计划是在战争末期制订的,但这一工作的完成却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另据大陆学者统计,由美国租借物资装备的国民党军队至少应有44个师。在这些部队中,除新1、新6两军和中国远征军的16个师参加过缅北战役之外,其余部队装备好之后几乎未与日本交火,就投入了内战,并且主要投入到东北战场。④

除了向中国空军和陆军提供援助之外,美国还帮助国民政府重建海军。1944年1月,国民政府向美方提出租借舰艇8艘的计划。美方原则同意租借4艘驱逐舰和4艘扫雷舰,并确定于战后无须交还。1945年2月,国民政府派出官兵1060人赴美培训。1946年中,完成训练的官兵将8艘舰艇驶回中国。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21日,杜鲁门正式宣布停止执行“租借法”,但对华租借却一直延续到1947年才告结束。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依据租借法案向38个反法西斯同盟国提供了500亿美元以上的实物和劳务援助,中国作为主要盟国之一仅得到了其中1602亿美元(包括战后),占美国全部对外租借援助的32%。⑥虽然从排名看中国位于英、苏、法三国之后占第四位,但所得援助实在难与前三国特别是英、苏两国相比。⑦

关于中国战时所获租借物资,美、中两国的统计有较大差距。据《美中关系白皮书》统计,从1941年5月至战争结束,美国援华的租借物资及劳务总计约为846亿美元,其中枪炮弹药、飞机、坦克、车辆、船舰及各种军用装备价值为517亿美元,其余基本为工农业商品和各类劳务开支。⑧国民政府驻美物资供应委员会根据美方《起运付款之物资通知书》所统计的援华数额约为685亿美元。国民政府财政部根据该会提供的租借物资船运综合账得出的数额约为598亿美元。①造成美中双方统计差距的原因可能是,部分物资经美军直接拨交中方,未经中方供应委员会;此外,中方的统计似乎也未包括劳务费用在内。

从军事租借物资援华的过程来看,从1941年中至1943年底,在中国抗战最困难、最需要外援的阶段,中国所得的援助甚少,根据美方统计仅为201亿美元,其中还包括2540万美元的运输费用。②从1944年初至1945年抗战结束,中国获得的租借物资约为64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物资是在1945年初史迪威公路通车之后才运往中国的,而这时美国援助的目的和作用都开始发生转变。这一年年初,赫尔利对蒋介石说:“等到对日战争结束时,你那些装备精良的师团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战胜共军了。”③从抗战结束至1947年底,国民政府继续从租借法案下获得6947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加上美国以其他各种方式提供的军事援助,国民政府在战后所获得的军援事实上已超过战争期间所获得的军援。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