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轶事》番外:“知识即美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22:52:37

“知识即美德”?

2011年12月07日 08:32:32分类:未分类

  
   第一次看到知识即美德的断言就有所怀疑。现在这种怀疑变成了反对。知识即美德这一仿佛深奥的哲学命题的背后隐藏着大谬误。

   有学习行为的主体构成的网络,如大脑神经系统,人类的经济系统或整个人类合作秩序背后的综合性系统是这类事务典型。没有学习行为的主体构成的系统如物质的基本粒子,所有生物学研究对象往前的物理化学事实,或者以系统的方式存在,或者以无联系的元素存在,其共同的特征是没有学习行为,没有网络效应,没有涌现性现象发生。
   以上两个领域里的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类比,更不能直接援引。在自然科学供领域,一个正确的问题必存在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可是这一命题在社会科学领域则不正确。社会科学领域是一类上述第二种现象领域。
   知识即美德假设了一个统一的事实、统一的因果逻辑、统一的评价准则。这一假设让人近乎无可置疑地相信,存在一种人类精神的科学,存在关于人类如何组织自己的经济事务、社会事务和政治事务的“科学”,就像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一样的,关于人类的组织起来的“科学”和“技术”。如果我们克服了数千年以来的迷信和无知,经由科学的探索,我们洞察了有关我们自身的那些客观存在的规律,或科学定理和定律,我们就有了通往理想的幸福社会的指南。我们之所以经历无数灾难,困境,冲突,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洞察那些我们自身组织的科学规律。知识即美德的命题完全无视有学习行为的系统现象,因为成为所谓复杂现象,与没有学习能力例如石头、山、月亮、大海、晶体这些没有学习能力的可以经由完全的还原方法予精确分析的简单现象(当然并不是指研究起来方法简单、不费力),因此,知识即美德的命题把“是”和“应”的区分完全转化为“是”。是什么,只要彻底弄明白“是什么”,我们就不会犯错误,就会不再执迷不悟,我们就会美德加身。犯罪是因为还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是在被错误的知识所引导。仇恨、杀戮、公开的暴力冲突,都是因为无知占据了我们的头脑,如果真正的关于组织人类社会和生活的“科学”发达了,我们终于了解到了那些关于人和社会的科学定理和定律,就不会有仇恨、杀戮和公开的暴力冲突等现象。
   在这一命题或是引诱或误导下,总有一些理论家和实践者以有关人类社会组织的“科学家”和预言家自居。卡尔,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提到一种神谕哲学和算命先生一样的哲学家,不过他们算的命不是某个个人的命,而是人类社会的命,因此这样的哲学很好地被称为神谕哲学,这样的哲学家称为神谕哲学家。所有哲学的历史主义流派都是神谕哲学,从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轴心时代的先哲到黑格尔和马克思这样的现代哲学家都属此类。他们的理论应用类者可以最恰当地可以称为“社会工程师”。正是这些理论家洞察了唯一的科学真理,关于我们自身如何组织起来合作的规律,他们的理论的实践者的任务就是把哲学真理在社会中予以贯彻,这是社会工程师的任务。根除了我们的无知和迷信,因此我们得以远离由无知和迷信引起的仇恨、屠杀和数不尽的冲突,以及荒唐的错误。在道德上,神谕哲学家们和社会工程师们有宗教般的虔诚相信自己,越是相信自己,越是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理论、理想和政策。道德热诚是他们的开路先锋。他们推销的理想社会方案和公共政策方案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欢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道德热诚,而不是那些方案本身的合宜性。很不幸,进化造成我们的大脑三层结构之间存在之久的冲突。这种冲突投射到由无数头脑构成的社会系统,转化为理性以摧毁自身的方式运用自己。
   每一个人头脑都具有表型可塑,每一个人类个体具有学习能力,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策略、产生互动行为,由于这样的主构成的复杂系统不服从迄今为止我们人类最感到骄傲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里面那种形式的规律,也就是,不存在一门把人组织起来的“科学”和相应的“技术”。人组织起来是一个自组织过程,没有中央控制者。所有那些受到18世纪以来科学所取得成就的鼓舞而磨刀霍霍想把这种成功经验搬运到人类自身的学者和实践家们,都以失败而告终。不仅如此,这些宏伟的尝试行为还带来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程度最惨烈的灾难。20世纪的计划经济试验正是这种尝试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