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加里宁格勒蜜蜡:媒体记者更需要罗文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2 17:52:18

媒体记者更需要罗文精神
——由《致加西亚的信》想到的
   孙杰   
    最近一段时间,我被一本《致加西亚的信》的书深深吸引。
    这本书是1899年一个名叫阿尔伯特.哈伯德的人为一本名叫《菲士利人》的杂志写的一篇评论。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当时,美西战争即将爆发,为了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名合适的送信人,把信送给古巴起义军的首领加西亚将军。军事情报局向总统推荐了安德鲁·罗文中尉。罗文在接到总统交给他的“送信”任务后,“没有问类似“他在哪里?他长什么样子?怎么样与他联系?我如何才能找到他?”的任何问题,便开始了寻找加西亚的征途。三个星期后,罗文历尽艰辛,终于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并带回了答复,为战争赢得了主动权和宝贵的时间。
    这本书就放在我的床头,每天晚上,我都在认真阅读并反复思考:罗文的事迹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什么是敬业精神?媒体记者需要怎样的敬业精神?我具备足够的敬业精神吗?
     罗文的事迹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罗文的事迹集中体现了敬业、主动、热忱、服从的工作理念。罗文在接到信后,马上无条件地立即执行,并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种种困难,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战胜了艰难险阻,终于在预定的时限内把信送到。向罗文学习,这是本书的唯一主旨。本书详细剖析了罗文精神的真正内涵,对好员工的标准以及员工自我提升的方向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阅读本书,学习罗文精神,你将学会如何塑造全新的职业理念,并在自动自发、为成功作准备、忠诚敬业、高度的责任感、完美的执行力等方面加强训练,最终成为一名追求卓越的优秀人才。
    什么是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人们对其所从事职业所持的一种高度的专业精神和价值标准。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敬业精神是个体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孔子也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话。北宋程颐更进一步说:“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所谓一者,无适(心不外向)之谓一。”
    媒体记者需要怎样的敬业精神?
    作为直接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新闻工作者,敬业精神尤为必要和重要。敬业精神对于一个新闻记者来说,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发展的今天,记者始终是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以正确舆论导向引导人、以优秀新闻作品鼓舞人的记录者。因此,从选择干记者这一职业的那一刻开始,就应当十分清楚时代赋予自己的担子很重,党和人民寄予的期望很高,要干好记者这一行绝非易事,这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甘愿为党的新闻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敬业精神同时也是记者的一种品行和操守。新闻记者执笔为文,主要是向人民群众提供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娱乐等精神食粮,向受众反映情况、传播信息。因此,新闻记者必须忠于职守,谦虚谨慎,写事实、说真话、讲真理。绝不可弄虚作假,欺瞒受众,对上阿谀逢迎,对下盛气凌人。记者的品行和操守,一是在政治上要忠贞自爱,立场坚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做人民的忠实代言人;二是在作风上要实事求是,不搞花架子,深入实际了解实情,对不正之风、黑暗势力要勇于揭露,仗义直言,刚正不阿;三是在文风上要求真务实,不能搞哗众取宠那一套,在平淡之中见功夫,写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新闻作品。新闻记者的脱颖而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灵气、机敏、活跃、善于交际等先天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后天的敬业、进取、无我、锲而不舍的刻苦磨炼和砥砺。而在这后天的诸要素中,敬业精神是最为主要的。一个记者倘若没有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忠诚,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敬业精神,不仅不能担负媒体责任,更谈不上有所作为了。
    敬业,是一个记者成长、成名的必备条件之一。对新闻记者来说,敬业精神还体现在经常深入基层,真正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去亲耳听一听基层群众的呼声,亲眼看一看火热的生活,了解到鲜活、真实的基层情况,更好地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鼓与呼。中央领导曾多次寄语新闻工作者说,我们的编辑记者同志,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深入群众,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体察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倾听群众的心声。这一指示精神,也是对记者如何敬业的具体要求。无数事实证明,什么时候我们的记者真正履行职责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刨根问底掌握到一手资料,什么时候就能写出生动活泼,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稿件来。否则,工作浮漂,沉不到基层去,就不可能写出鲜活的稿件来,至于要做到“三贴近”更是不可思议的。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记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同样一个新闻题材,为什么有的记者写得很生动,有的记者却写得枯燥乏味?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是否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实践出真知”。“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我国有成就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他们的成功在于长期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坚持长期实践。一些影响面大、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新闻作品,都是作者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素材,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思考分析后写就的。当年穆青、冯健等人,为了写作《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在河南的兰考一呆就是一年多,几乎走遍了兰考的山山水水,采访了数不清的人,记下了成摞成摞的采访笔记本,最终写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新闻作品,这种精神,至今还在时时地激励着我们的年轻记者去奋斗。
    有人曾对称职的记者的要求是要有鹰的眼睛,狗的鼻子,兔子的腿,这自然有其道理。对新闻记者来说,的确少不了要有敏锐的眼睛、灵敏的嗅觉和飞快到达现场的速度。对于记者的敬业精神,香港凤凰电视台主持人吴小莉在接受《解放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观众给了你权利,让你带着记者牌子有机会到达现场,你没有理由空手而回。”
    吴小莉说,一次四川发生水灾,他们台里有位男记者叫令狐列,他到达现场后,了解到温总理在里面听汇报。记者们在外面等候,等得太久了,其他媒体的记者,有的走了,有的到旁边喝东西、休息,他却一直在外面守着。等总理出来的时候,发现就他一个人在那里,总理就对着他的镜头说了话。吴小莉披露,台里给这位记者的指示就是,听说总理要到了,想办法听听总理对这件事是什么看法。他就感到必须要得到这个答案。这可能是“凤凰人”骨子里的东西,你到了现场,不带些东西回来,怎么对得起观众呢?做记者就是要张开眼睛,张开嘴巴,伸长耳朵。知道目标在那里,就富有创造力地去执行,朝前走。
    对于新闻记者,敬业还意味着要不怕艰苦。“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有勤奋、顽强的工作作风,有吃苦耐劳、不计个人得失和甘于寂寞精神。多少个晚上或节假日,许多人在放松休闲的时候,新闻工作者也许正在东奔西跑或奋笔疾书写稿;就算在观看演出,或参加活动,别人轻松愉快,记者则在打腹稿,轻松不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勤跑,深入调查研究;勤动脑,挖掘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勤动手,多写稿,多练笔。   
    我具备足够的敬业精神吗?
    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具备足够的敬业精神吗?
    先来说说我自己吧。
    我是1998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的。10年间,尽管我一直不时地提醒自己:把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作为我的份内职责,用心拍好每一个镜头,写好每一篇稿件,做好每一条片子,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一名优秀记者还有很大差距。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当优秀记者的记者不是好记者。就我个人而言,尽管每天也忙忙碌碌,采访、编辑、撰写新闻稿件、对外宣传也不能说不认真细致,但主动性和热忱程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很多时候也存在应付公事的心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新闻题材能全身心投入,而对于难度大的题目存在畏难心理;对于驾轻就熟的题目不求创新,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或者以工作忙为接口,只求过得去、不求高质量,缺乏精品意识。结果,回首10年,写过的有分量的稿件寥寥无几。
    干一个职业时间长了,难免会有腻烦心理,产生厌倦情绪。这对于新闻媒体的记者来说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不仅不利于新闻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新闻工作是一项十分艰苦且具冒险性的工作,作为新闻工作者,排除打击报复等风险外,“付出的劳动代价比别人多,流的汗比别人多”,如没有爱岗敬业精神,一是会半途而废,—个人仅凭一时兴趣,干个三年五年,写几篇文章过过瘾,兴趣一减,写劲锐减;二是不经深入采访,不付出劳动代价,只求应付了事,写的新闻稿必定粗糙;三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钻研业务,不想抓精品,写出的稿件大多为应付式的平庸稿件;四是得过且过,成不了气候。新闻工作者只有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满怀热忱,一往情深,一片痴迷,才能打起十二分精神,拿出十二分干劲,积极地自觉地一心一意地忘我工作,抛开私心杂念,把个人的成长进步深深融入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融入到全市“三大建设”中,为加快发展摇旗呐喊,为人民群众分忧解难,尽心尽力尽责搞好新闻事业,以多写稿为荣,以写好稿为荣,不断开拓进取、永远向前,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