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咲碧试衣间番号:雷竹栽培覆盖技术校本教材(四)(奉化市溪口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20:53:44

雷竹栽培覆盖技术校本教材(四)

〈一〉 竹叶覆盖法

根据试验研究表明,雷竹出笋的起点温度在910℃。但雷笋的主要产地冬季12月一翌年2月,平均气温为35℃,极端最低气温在一10℃左右。要使雷竹提早出笋,必须采取保温增温技术,提高土壤温度。在冬季,采用覆盖物进行林地覆盖是提高土壤温度的有效方法。而竹叶是提早出笋最理想、最佳的覆盖增温材料,其优点如下:一是在竹产区有数量众多的竹叶,都可变废为宝。我国有300多万公顷毛竹,一般都进行钩梢,加工毛料,并且每年采伐,利用老校加工成大扫把,在加工场有堆积如山的竹叶,以往都就地或易地烧毁。有条件利用毛竹叶作为覆盖材料,变废为宝。如覆盖方法得当,可以提早出笋23个月。二是保温期长,温度稳定。三是竹叶为有机物,在腐烂发酵时,能发热增温,而且增温时间长。四是疏松透气,利于土壤空气交换。五是雨水能渗入,保湿作用好。六是竹叶对竹笋生长没有危害,且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利于竹笋出土;竹笋鲜嫩,色泽白润。七是竹叶覆盖成本低,方法简单易行,竹笋采收方便。八是竹叶既是很好的保温增温材料,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来源于竹,养分全面。

  1、竹叶覆盖增温的效果。 表1-11991年临安县三口乡珠坞村鲍子潮试点竹林覆盖竹叶后的增温结果、覆盖竹叶的时间为19901210日,平均每平方米覆盖竹叶11公斤,厚约30厘米,19912月每天上午8时进行观察记载。

         表1-1 覆盖竹叶地表增温效果 (℃) 

  从表1-1可知,覆盖竹叶后,竹林地面增温明显,2月份累计地表温度325℃,日平均11.6℃,最低10℃,最高13℃,温度变化小,地表温度稳定在1013℃。而不覆盖竹叶的竹林累计地表温度为93℃,日平均3.3℃,最高8℃,最低-2℃,温度变化大。覆盖竹叶比不覆盖竹叶日增地温8.3℃,增温显著。

        表1-2 覆盖竹叶提早出笋效果

 注:表内覆盖时间12月为跨上年度;早期笋产量为331日止的产量;产量面积为100平方米。

2、竹叶覆盖处理提早出笋情况。 表12为临安县三日乡珠坞村鲍子潮户雷竹园覆盖竹叶前后两年的出努情况。珠坞村,两山夹一垅,光照时间短,立地条件一般。在未覆盖竹叶时,一般都在3月中旬开始出笋,出笋时间并不早。覆盖竹叶后,出笋期显著提前,早期笋产量增加,1991年与1992年,提早出笋时间超过2个月。由于早期笋比例的提高,平均笋价也相应提高。特别是1992年,14日就开始批量上市,早期笋比例达到了99.57%,平均每公斤笋价达到了 12.92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竹林的经济效益。鲍子潮273平方米竹园,1992年竹笋实际收人达到了 14861.50元。

       表1-3 不同覆盖物的增温及提早出笋效果  

 注:①各处理面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覆盖物8公斤。

   ②观察地点为临安县高虹乡高乐村;时间1992年。  

  3、覆盖厚度。雷竹出笋起点温度为910℃,要使雷竹提早出笋,覆盖厚度应满足雷竹出笋起点温度的要求。一般覆盖物盖得厚则温度高,覆盖薄则温度低,竹林地的温度,随覆盖厚度的增加而上升。竹林地的保温增温效果与覆盖物有关,与环境气温条件及冬季增施有机物的量也有关。要达到雷竹出笋的起点温度,不同的覆盖物,所需的厚度也不相同。竹叶,一般每平方米覆盖11公斤,厚度在30厘米左右,覆盖后的地表温度可以达到10℃以上,并且可以保持2个月以上的时间。在肥、水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覆盖后3040天开始出笋。从表上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随覆盖厚度的增加,雷竹出笋期也相应提早,早期笋的产量与比例也相应提高。从竹林综合效益来考虑,竹叶覆盖厚度以30厘米左右为好。覆盖过薄,如10厘米左右,保温增温效果不明显,温度达不到雷竹出笋的起点温度。覆盖过厚,如 40厘米以上,虽然能显著地提早出笋,当年效益极高,但出笋过早,使母竹留养困难。雷竹在一般经营的情况下,出笋在清明前后达到盛期,并开始留养母竹,此时尚有晚霜危害。采取提早出笋技术后,使出笋盛期提早了1个多月,如果竹叶覆盖过厚,笋期提前结束,母竹就不能正常留养,早出高产技术就不能连续地进行。因此,竹叶覆盖的厚度要适中。其他覆盖物的厚度,根据其增温效果,以达到雷竹出笋的起点温度为宜,达不到时可再增加。

4、覆盖时间。 覆盖的最佳时间,从三个方面看,以12月上旬至中旬为好。第一,从经济效益方面看,雷竹笋最高的笋价在春节前后,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高消费阶段,这期间气温最低,春笋也最为珍稀。一般在温度、养分、水分都满足的情况下,覆盖后3040天开始出笋。因此在12月中旬时进行覆盖,就能在春节前后使雷竹笋批量上市。第二,从气候条件及地下竹笋生长方面看,12月气温开始下降,地下竹笋生长由于外界气温降低而被抑制,进入休眠状态。12月进行覆盖,提高了竹林地下温度,打破了竹笋的休眠,使竹笋继续生长。第三,从覆盖物本身来说,其保温增温的效果有一定的时间范围,随时间的延长,其保温的效果下降。11月份气温开始下降,由于土壤的缓冲效应,地下竹笋仍可继续生长,12月至翌年2月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一般在不保温的情况下,3月份雷竹已开始出笋。需要保温的时间主要是12月至翌年2月三个月,而一般覆盖物的保温效果,大致也正好是23个月,因此,12月是最佳的覆盖时间。覆盖时间过早或过迟都不适宜,覆盖过早,由于外界气温尚高,没有必要保温,而当覆盖物的保温增温效果下降时,外界气温则尚低,使覆盖地温与竹笋生长所需的保温阶段存在时间差,而降低了保温增温的作用。如覆盖过迟,外界气温已下降,竹笋已开始休眠,提早出笋的效果不佳。

〈二〉 砻糠覆盖法

1、覆盖增温的原理是:砻糠(鸭泥)腐熟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覆盖增温的热源,其实质是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释放热能的过程,通过砻糠腐烂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来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微生物分解的条件是:

1)水分含量适宜。 底层覆盖物要含有适量的水分,以60%为好,覆盖物过干,有机物腐烂过于缓慢,产生热量不能满足雷笋出土的条件,覆盖物过湿,细菌难以进行有氧呼吸,不利于好气分解,产生不了热量。覆盖物干湿度的掌握要因时、因地制宜。天气少雨,宜湿些,多雨则宜干些;沙壤土可稍湿些,粘性土则不宜过湿;平地要稍干,坡地可稍湿。下层稍湿,上层要干,可延长腐熟放热过程,以保持覆盖物较长时间增温保温能力。

2)氧气是好气性细菌进行有氧呼吸的首要条件,所以覆盖物要疏松通气、不积水。竹叶、砻糠等都具备上述条件。木屑、整把稻草不利好气细菌活动,所以覆盖效果不佳。

3)酸碱度(PH值)适宜。 大部分微生物适合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活动。可在覆盖物中加少量石灰调节,如百斤稻草中加生石灰23斤。

4)碳氮比(CN)适宜。 一般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适宜的碳氮比是251,砻糠碳氮比大于60l。在覆盖物中掺入含氮物就能调节碳氮比,例如栏肥和切断干稻草混合,或切断的稻草混入人粪尿等,以利有机物的分解、放热。

2、覆盖时间。 根据我市雷笋的价格,l月份的价格和春节前后的价格基本相一致,待到正月半后雷笋价格就下降,所以要使雷笋经济效益好,元旦、春节前后要有成批量出笋,覆盖时间可在11月下旬、12月上中旬进行。

3、覆盖材料。 砻糠、鸭泥、稻草、菜饼等。

4、覆盖方法。 覆盖厚度30厘米(发热层1015厘米,保温层1520厘米)。覆盖方法可采用砻糠等双层覆盖法。

1)施肥、浇水。 雷竹在出笋期需要充分的水分。在自然状态下,雷竹在34月出笋,其时雨量充沛,能充分满足出笋需要,而元旦、春节放后一般雨水少,因此在覆盖前要浇一次水,浇水数量以浇透为宜。浇水前结合施肥,每亩施复合肥100公斤,满足早出雷笋水分的需要。

2)施鸭栏肥。 每亩均施鸭栏肥60007000公斤。

3)覆盖砻糠。 覆盖砻糠20厘米左右,根据温度再增加厚度至30厘米左右,温度同样控制在20℃一25℃左右。

4)浇水。 使砻糠层保持一定的湿度,有利于砻糠层发热。

〈三〉 其他保温增温方法

作为覆盖增温材料,除了竹叶、砻糠以外,稻草等都可用来覆盖,也有增温效果。表1-3是竹叶、谷壳、稻草三种覆盖物的对比试验。试验在临安县高虹乡高乐村进行,从试验结果来看,三种覆盖物以竹叶最好,谷壳比竹叶略差而好于稻草。谷壳与稻草比对照都有明显的增温效果。每平方米覆盖谷壳8公斤,上午8时的日平均地温为8℃,比对照(3.4℃),日增地温 4.6℃,初笋期提早了 45天,早期笋产量。竹笋平均价、竹笋总产值都比对照显著提高。从三种覆盖物来看,以稻草较差,其主要原因是稻草易吸水,降低了保温增温的效果。在生产实践中可适当增加厚度,并进行二次覆盖。在覆盖时应将稻草铡碎。从表中的稻草覆盖试验来看,稻草覆盖也有明显的增温效果。每平方米覆盖稻草8公斤,每天上午8时测定的日平均地表温度为7.6℃,比对照(3.4℃)高4.2℃。初笋期比对照提早了18天。早期笋产量、平均笋价及总产值都比对照有显著的提高。谷壳和稻草来源丰富,采用谷壳或稻草进行覆盖,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除了竹叶、谷壳、稻草以外,麦壳、麦秆、杂草、锯木屑、锯竹屑(末)、竹刨花、有机肥等也可以作为覆盖保温增温材料,此外还可以与乙烯薄膜覆盖结合使用。1988年,在临安县横溪金头村单独采用乙烯薄膜覆盖的试验中,采用薄膜覆盖比不覆盖可日增温2.5℃。

  为了提高土壤温度,除了采用覆盖物进行覆盖外,还可以利用地形小气候,选择背风向阳的南坡,或在竹林北缘种植防风林带、筑防风网、打围墙等以阻挡冬季寒风的侵害,充分利用太阳光热或地热资源,提高土壤和竹林温度,促进竹林提早出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