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的乌鸦的读后感:学习 交流 比较 借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7 11:03:21

学习  交流  比较  借鉴

澳大利亚,一个神奇的国度;布里斯班,一座美丽的城市。

2003年10月4日——10月27日,由杭州市教育局选派的25位中学各科骨干教师在市教育局人事处施锦钊副处长的带领下,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进行了为期24天的短期进修学习。本期短期进修的全体学员在承训单位——昆士兰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精心安排下,共参观了10所各种类型的学校,听取了十多个有关澳大利亚教育管理的专题报告。尽管进修时间短,但我们感到此次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大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一、全体学员在本次短期进修学习中的表现

应该说,全体学员都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出国学习机会。从10月6日正式开始学习到10月23日结业典礼为止,前后18天时间中,本期进修团全体学员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纪律观念严明。全体学员时刻牢记市局领导的嘱托,自觉遵守各项外事纪律,服从澳方安排,生活起居有序,语言行为文明,在澳洲人面前展示了中国教师的的良好风采。

    2.学习态度积极。全体学员都深知零距离地了解外国的教育教学情况,这样的机会是不多的,所以必须让每一次参观,每一次听课都给自己留下更多的东西。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每一次专题报告,全体学员都能聚精会神地聆听,并记下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在每场报告后的互动中,全体学员都积极踊跃地提出各种问题与报告人进行探讨,以致常常出现“拖堂”情况。少数外语基础较好的教师则抢抓机遇,与对方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至于每参观一所学校,全体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进课堂、跑教研组、与学生对话、索要有关的资料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体学员都认准一个理,要吸收,首先要“拿来”,只有占有得越多,比较和吸收才会更全面,借鉴才会更科学、更理性。

    3.相互团结协作。实话说,市局领导临行前对本次出访不无担忧,因为本次选派的25位教师中只有3位英语教师,如何开展非英语教师的出国进修,便成为摆在市局领导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但综观本次进修情况,我们认为市局领导是可以感到欣慰的。由于全体学员讲团结,讲协作,我们不仅很好的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也很好地解决了各种生活上的问题。全体学员一致感到住得舒心,吃得满意,走得方便,听得明白。特别是相对集中的住宿安排,更有利于全体学员之间的及时交流。从这一点上说,可能本次进修学习要比市局已经组织的2次外语教师出国进修和理科教师出国进修效果都要好。

    二、本次短期进修的主要收获

    尽管本次进修学习的时间只有三周多,大部分教师也有语言交流的障碍,但每一个学员都还是从自己独特的所见所闻中感受到了很多东西,增长了很多见识。

1.充分感受了澳洲的风土人情

    20余天的“留学生活”,我们对澳洲人的规则意识、环保理念、健康心理、友善态度、文明素养和职业道德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我们赞美澳洲的幅员辽阔、环境优美,感叹它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不得不敬佩它对于秩序、规范、文明和人性化的建设。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所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幅让我们不得不惊叹的画面:(1)交通畅快,看不到红绿灯下有交警在指挥着车辆的运行;(2)空气清新如洗,天空湛蓝,海风拂面;树木茂密,落英缤纷,碧草遍野;树丛间一幢幢白墙红瓦的别墅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天然的风景画;海水绿得让人陶醉,鸟儿的鸣叫不时飘过人们的耳际。(3)环境整洁,很少看到烟蒂、纸屑、垃圾和痰迹。(4)所有建筑都象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变化多姿,和谐悦目。(5)候车、购物井然有序,没有人拥挤插队;(6)所有厕所都配备洗手液、厕纸及冷热水的供应。(7)对待陌生人友好热情,为你指路、带路,甚至主动给你拍合影。(8)衣着大方整洁,不奇形怪状。(9)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不分肤色种族,倡导平等友好地生活;(10)道路平整,路面很少或几乎没有破损或坑坑洼洼。

    2.加深了对教育人本化的认识

    教育是什么?我们过去的理解可能更多地还是停留在教育是一种组织行为这一点上。因为教育是一种组织行为,所以我们也就比较多地强调教师或学校外力的影响,所考虑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落脚在“管”字上,而常常忽略了作为生命个体它自身会主动地发展。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我们的教育始终也就离不开“教”字,认为学生的发展或成长都必须借助于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育,否则就不是教育。

    教育难道仅仅就这样去理解?其实并不然。如果说本次短期进修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我们认为,树立一种尊重人的自我需要的教育观是适应未来教育发展所必须拥有的一种教育思想。具备了这种教育思想,才有可能使我们真正地从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才有可能使我们对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当然,想凭几天的参观就给澳洲的中学教育下一个结论,那肯定是会失之偏颇的。但参观10所学校之后,我们几乎一致的感受是澳洲的中小学教育是真正遵循“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并且是真正落到实处的。

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在全球排位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从澳大利亚目前在世界上还应该是属于一个发达国家这一最简单的事实出发,我们可以基本认定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还是成功的,它所实行的这种以尊重人的自我需要为目的,以促进人的自身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种教育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昆士兰洲在59所中学中尝试实行“The  New  Basics”。“The New  Basics”的教育旨在:

⑴、让学生明白自己要成为怎样一个人。围绕这一点让学生从本质上去学会如何珍惜生命、了解生活、怎样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你周围的一切,在这一教育目的的驱动下,也就迫使教师搞清为什么教,怎样教的问题。

⑵、让学生学会怎样与世界交流。要达到这一要求,学生就要了解、认识多元文化和社会科学,并学会利用媒体去认识世界。

⑶、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说,在道德、法律的范畴中,让学生如何约束和培养自己成为一个积极的公民。

⑷、让学生学会自己如何来描述、分析和改变世界。也就是说,让学生在任务学习中,去主动探究自然科学。

“The  New  Basics”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具体的教学任务为落脚点,在围绕着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而展开的教师间的教学合作、课程构思和整合、学术评价的一系列活动中,旨在让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实践中,在探索中学习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The  New  Basics”的优越性在于知识学习的目的性明确,应用和操作性明了,同时学科包容量大,整合性强,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积极作用。这种教育思想与国内教育相比,国内教育强调的是学校教育重在打好基础,所以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解题能力和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实践活动能力也相对较弱。

②课程设置上能兼顾个性和共性的合理结合。具体来说,在课程设置上能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个性爱好的发展为需要,除政府规定的核心课程必开之外,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从我们访问的10所学校来看,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琳琅满目。这些学校的一个共同点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相当地强,比如木业设计制作课上,从作品的图纸设计,到木工制作,直至油漆完毕,学生的操作很专业,作品也很大气。比如Kelvin  Grove  State  College 11年级的舞蹈课俨然是一副专业芭蕾的气派。澳洲在课程设置上,11~12年级之前,在大力培养学生各科技能的同时,将学科知识进行渗透。本着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从11年级开始进行分流,也就是说,在学生对生活的技能、研究问题的方法、对问题的综合评价等方面有较多的实践和系统的模拟之后,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的需要来发展。

③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指导者而不是中心,教师的作用在于努力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查资料、讨论、自行阅读等,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比如CaLamvale  Community  College是实施“The  New  Basics”的学校之一。其学生在完成某个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涉及到人际关系、商业贸易、人文科学、电子信息、生物学科中的克隆问题和市场运作等等知识,针对这个庞大的综合问题,分别需要教师间的和学生间的通力合作,需要学科知识的整合,学生在操作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既增强了人际沟通,也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能力。

从我们所听的那么多课中所感悟到的是,澳洲学校课堂教学的共同点是非常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围绕学习自主性所表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的互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发展的需求来对知识的深度进行延伸,教师在点拨这些学生自学探究的同时,更以敬业的精神关注那些学困生的成长,当然澳洲教学的小班化为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走访的10所学校每周的总课时一般都定为20节,每天4节,每节课70分钟。学生的学习课程一般为6门,除英语、数学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外,11~12年级(高中)学生则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修其余的4门课程。

④实行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高校的录取。昆士兰州高中升大学的考试评价方法是:11、12年级学生自选6门课程,其中英语为必修课,数学按难度分ABC三档自选,其余4门按自己的兴趣、大学专业招生的要求进行自选。这6门课程成绩是对学生的过程评价,作为录取分数的一部分。12年级毕业后,参加每年9月由昆士兰教育部组织的核心技能统考,作为对学生的终端评价,然后将两部分成绩按复杂的数理统计方法算出每位学生的OP等级,作为大学录取的依据。由于OP等级出来的时间较高校填报志愿之后,学生可以在OP等级出来后再给志愿调整的机会,所以从对学生的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以及志愿调整的做法中,很能体现出其中的“人性化”。

从以上几方面的情况分析看,澳洲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长,自主支配的空间大,与个性需要结合紧密,着眼于综合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所以与国内学生的学习比较,也就显得负担不重,压力不大,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对澳洲的教育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本次短期进修,昆士兰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了使我们对澳大利亚的教育情况有一个比较具体全面的了解,所以安排我们参观了十所不同类型的学校,为我们开设了十余个有关澳洲教育情况的专题讲座。通过参观和听取专题报告,我们对澳洲的教育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也从中获取了一些有借鉴意义的东西。

总体而言,澳洲的中小学教育与国内比,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学生学习时间短。一周五天,早上9:00到校,下午3:00放学。②学生学习内容少。学生周课时一般都为20节,所学课目为6名。③课堂学习要求低。10年级以下,一般一节课教师都只讲1-2个问题,然后就由学生自己进行消化。个别有困难的,教师再个别进行辅导。④课堂学习氛围松。澳洲因为人口少,所以班额都较小。一般都在25以下,最小的甚至只有7-8人。学生少,所以课桌的摆放都以扇形为主;课堂的组织形式也比较松散,一般都以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活动为主,教师不过多地强调学生要专心听讲,要认真笔记,学生在课堂上不感到有什么负担和压力。⑤课程设置重实践。对比澳洲和国内教育,我们发现在课程设置上,澳洲可以说文化课程和实践课程是被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的,而不像国内比较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如此,我们所参观的各所学校都没有给我们一种学生死读书的感觉。⑥教学设施重实用。相比较澳大利亚而言,国内的教育投入还是严重不足的。但我们又不难发现国内在教育投入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在有限的投入中,却存在着很大的资源浪费,或者说我们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如计算机房、语音室、图书馆、音美劳专用教室等,普遍存在使用率低的情况。而反观本次我们所参观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都不是很大,硬件设施也说不上多少先进,甚至没有一所学校有豪华气派的大门,有传达室,有门卫,有单独的行政办公楼等。校名只是标在进入学校主要道路口的一块牌子上,或标在一堵短小的矮墙上,很简朴。至于学校内部设施,教学楼也不雄伟,一般都为1~2层的平房,很少有超过三层以上的。理化生等实验室的仪器物品也谈不上丰富,但所有的教学场所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没有一间是闲置的。特别是图书馆,每到一所学校的图书馆,我们看到都有几个班或比较多的学生在图书馆上课或学习,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教学设施的使用是如此。在学生教育中,澳洲所遵循的也是一种简洁实用的原则。在参观的几所学校中,我们没有看到一所学校有升旗台,也没有看到一所学校有校园文化的布置,也没有发现有专门的学生处或社团活动课。学生集会不整队,席地而坐,不分年级或班级。学校也不设专门的荣誉室或校史陈列室,像布里斯班州立高级中学(全州最好的学校),学校培养的知名学生名单只是刻在学校小礼堂后面的墙壁上。不但学生教育不太讲究更多的形式,在学校办学思想的确定上,各校也都着眼于本校的实际来制定。象布里斯班州立中学,它的办学指导思想就是让学校成为最好,培养更多的大学生和优秀专业人才。

   尽管国情不同,校情不同,但在内容和形式两者关系的正确处理上,我们认为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只讲派头而不讲实用,特别是不能让教育设施成为一种摆设。

    4.学会了辩证全面地看问题

    比较出国前,我们感到通过此次短期进修学习,我们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多了一份理性和成熟。①从对国家及社会的理解角度而言:出国前,我们可能只注意到了国外物质的繁荣和生活的富裕,而对国外的社会风气、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等方面往往想象得比较灰暗,心中总抹不去人与人之间缺乏友善、工作压力大、竞争残酷、贫富严重不均、各种污秽横流等等先入为主的印象。而事实上,我们感到,同在地球上生存的人类,他都有着一种追求美好的共同愿望,他都在努力追求一种文明和进步,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地狭隘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②从对教育的理解角度而言:出国前,我们可能更多地注意到的是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管理制度、先进的教学设施、优厚的工资待遇等。而事实上,我们感到,比较中澳教育,我们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并不落后,从教育思想到管理体制,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效果,很多方面都值得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在参观的十所学校中,让这些学校引以为豪的学生(获奖)多半是华裔或中国大陆去留学的学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澳洲的基础教育有它的先进性,但同时也不难发现,它的课堂教学容量偏小,课堂管理也显得较为松散,学生不能得到均衡发展,教师行业存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等问题。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了经历和感受后,我们相信,对某一个问题,人们自然会作出一个理性和清醒的判断。

 

                                

                                                杭州市教育局2003年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短期进修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