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帽喜欢爱丽丝是啥歌:潮人街三分之二店铺歇业 地铁商城新军遇"隆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8 18:37:37
潮人街三分之二店铺歇业 地铁商城新军遇"隆冬"http://news.online.sh.cn 2011-12-12 08:24 [来源]:劳动报

  沪上最新开张的地下商业街——潮人街近来大半店铺关门,这条与人民广场迪美购物中心定位相近的“潮人街”究竟是地理位置不佳还是商业定位出了问题?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地下商业的“新军”简单复制“前辈”成功模式屡遭失败;另一方面,地下商业如何“上下”联动找寻定位,小店经济如何在网购时代突围,也是摆在迪美、伊美这些地下商业“前辈”面前新的课题。

  NO.1

  历史最久的地铁商城

  迪美购物中心:满租下的危机感

  商业定位:针对15-22岁的青少年,主营新潮奇特的服饰饰品,兼有美发餐饮等

  地理位置:人民广场开业时间:1995年营业面积:25000平方米商铺数量:店铺近300家及200多个小柜台经营情况:几乎满租,每年仅5%-6%换租率,租金收入稳步上升。但近几年客流减少四到七成,部分店铺营业额下降明显。

  营业员统一的服装和礼仪、整洁有序的店铺和柜台……来到人民广场地下的迪美购物中心,固有概念里地下商业嘈杂脏乱的情形被完全颠覆。而今日这番面貌,并非与生俱来,建于1993年的迪美购物中心在这十几年中也经过不断改造调整,但它经营新潮奇特服饰和饰品、面向15-22岁的青少年的定位却一直保持至今。

  当记者来到迪美的经营管理方办公区域,正巧遇到一位前来咨询是否有空铺出租的李小姐。“每天都有这样的咨询需求,大多数人只能失望而归,我们会把他们的信息记录下来,等有商铺调整时,再通知他们。”迪美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购物中心几乎满租,每年仅5%-6%换租率。

  “我们的商品以新、奇、特、快为卖点,这些年经营稳步上升,2003年一年租金在2750万元左右,近年来 <img style='max-width:300px;' id="img0" src="http://mobiimg.360doc.com/imgComp.php?fi=0%7c48%7c2011%7c12%7c1219%7c19978773_1%7cnull&s=300_0" />达到3850万元/年。”采访中,迪美总经理张国勤向记者介绍,这几年为了提升购物中心的整体硬件水平,公司花3000多万元对消防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照明灯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

  之所以不敢停下前进的脚步,是因为张国勤感到了危机。“我们统计过,由于商业面积的爆炸性扩容,原来工作日每天的客流大约在2.5-3万人次,现在仅有1.7万,下滑四到七成啊。”

  所以,环境的安全舒适、配套的餐饮、商品的特点都是近几年张国勤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和着力打造的重点。“之前有一块美食广场的区域,而现在为了提升整体环境,以品牌餐饮取代了美食广场。呷哺呷哺、味千、DQ这些能让顾客歇脚停留的餐饮区域大概占了20%,人均消费也不高,比较适合我们的消费对象,”张国勤说。

  NO.2

  定位最高的地铁商城

  伊美时尚广场:定位提升带动购买力

  商业定位:针对22-30岁的年轻白领,不少个性小店主营时尚洋气的服饰饰品等

  地理位置:静安寺开业时间:2002年营业面积:8000平方米商铺数量:店铺近300家分布于地下和地上两层空间经营情况:基本满租,经营稳步上升,2009年改造后整体定位提升带动了有效购买力

  自打伊美时尚广场开业,金雯雯就在里面开店了,从开始走过路过的客人到现在拥有一批固定“VIP会员”,这家时尚女装鞋包店的发展浓缩了整个伊美的近十年历程。

  “商品都是我亲自去深圳挑的,广东的衣服品质不如深圳,七浦路更不用说了。”谈起小店里的商品,金雯雯颇为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商品品质得意:“客人有时候自己不知道穿什么好,我会给她们推荐,我在不在店里生意有时候会相差蛮大的。”金雯雯告诉记者,来店里消费的客人动辄就会花上千元,有一定能力的上班族看中衣服的款式和品质,“我们的性价比比百货店要高,而且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对于越来越好的生意,十几平米的店面显得有些小了。

  “现在的300家店铺到未来可能会变成200家,我们想把每家小店的店面做大,更契合伊美的定位和消费人群,”伊美总经理王昆向记者表示,更大的面积能让店主展示更多的商品,也能提升顾客购物时的舒适度。

  王昆说,这几年静安寺附近崛起的商务楼宇也带动了伊美的发展,伊美与对面的九光错位,有一定审美和消费能力、追求个性时尚又看中性价比的年轻上班族,是伊美的主要消费群体。“文艺青年、一些影视明星也会来我们这里淘小店。2009年改造后,整体定位进一步的提升带动了有效购买力。”

  NO.3

  最新开业的地铁商城

  潮人街:90家店铺仅剩30多家营业

  商业定位:定位与人民广场的迪美相近,经营的服饰、小食针对年轻群体

  地理位置:3、4、11号线交汇的曹杨路站

  开业时间:2010年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商铺数量:铺面90多个经营情况:去年11月开张基本满租,现在三分之二店铺“歇业”,仅剩30多家在经营

  曹杨路地铁站下的潮人街,从去年开张至今店铺关了三分之二,记者在现场看到多家店铺“铁将军”把门,整条地下商业街客流稀少。

  一家还在营业的美甲店营业员小雯告诉记者,“除了团购时客人多点,平均一天不到10单生意,很多时候一天只有两三人。也不可能一直做团购,团购利润很低甚至不赚钱。”生意这样不景气,每月6000元的店铺租金着实让老板头疼。

  “我们生意还能维持,但比一开始相差很多,最多一个月可以相差2万元营业额。”一家卖寿司的小店老板李小姐告诉记者,她的这家“江太寿司”去年11月28日开业,整个店铺19平方米,原来每月1万多元的租金现在降到6000多元。

  李小姐说,刚开业时整个潮人街店铺都开着,今年八九月后退租越来越多,她的寿司店生意也急剧下滑。“这里人流量不行,我们之所以还能经营下去,主要靠周边上班的一些白领,以及一些认可我们产品的‘回头客’。

  NO.4

  最“洋气”的地铁商城

  亚太盛汇:“襄阳路”复制失败

  商业定位:主力商户由原襄阳路经营者构成,经营模式与经营商品基本上为原襄阳路市场的翻版,经营服装、箱包、手表、面料、珍珠等都有

  地理位置:2号线科技馆站开业时间:2006年营业面积:南北广场总面积达5700平方米

  商铺数量:200多家店铺经营情况:平时人少,周末稍多,顾客以老外为主,整体经营状况不佳

  Sara在亚太盛汇里一家经营围巾、披肩和领带的小店里工作了四年。据她介绍,这几年,这里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尤其今年特别不好。除去成本和各种费用,利润很少。周末人才会多一些。

  采访中,记者看到前来顾客以老外居多,Sara英文很流利,显然对于如何取悦这些外国游客已经驾轻就熟。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从前的襄阳路。据了解,亚太盛汇的主力商户正是由原襄阳路经营者构成,经营模式与经营商品基本上为原襄阳路市场的翻版,经营服装、箱包、手表、面料、珍珠等都有。

  一家经营钱包、皮包的小店营业员冯阿姨在这里工作五年了,她介绍,这几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今年尤其不好,营业额大概下降了三成。而且商场每年收的费用不断提高,包括租金、管理费甚至是“旅游推广费”。“外国人也都知道这里的商品价格存在水分,砍价很厉害。”

  商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大概有200多家店铺,南广场比北广场要多一些,北广场有几家餐厅。“虽然这里的商品种类琳琅满目,衣服、箱包、珍珠饰品、手机电脑配件等都有,但是各个商家的商品重复性很高,价格也不低。经营情况比原来襄阳路差远了。”

  思考一

  地铁商城:"上下"联动才可能成功

  店铺产品类型如出一辙、选址定位脱离地上商业……分析沪上地铁商城的现状,日益同质化以及缺乏地上商业带动是其普遍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特色

  同质化竞争遭遇瓶颈

  沪上的地铁商城目前大都经营服饰、鞋包以及饰品等小商品,同质化倾向严重,当几家老的地铁商城占据较强市场地位后,没有特色的"后来者"很难从中再分一杯羹。

  潮人街"拷贝"迪美就是失败的案例之一。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潮人街的定位与迪美相近,是年轻人三五好友聚会之地,但曹杨路的地理位置更适宜家庭型的社区消费,这就是为什么潮人街一些出售食物的小店目前还在经营,而销售服装饰品却难以为继。

  事实上,廉价小商品并非地铁商城的唯一出路。迪美和伊美,都是靠近地铁站的市中心地下商业,它们特色不同,却都颇有人气。

  朱连庆,上海社会科学院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他是最早参与伊美规划的"智囊"之一。"结合静安寺南京西路的地理位置,伊美从一开始就定位较高,''低端''不是地下商业的唯一选择。"朱连庆告诉记者,目前的地下商业,有些是利用原有的地下空间自然形成业态,而有的则是经过前期统一规划建设,伊美就是规划较成功的例子之一,巨大的下沉式广场、环形的建筑造型是其独特的标志。

  "人民广场、静安寺都是上海的''地标''性地段,但两者又定位不同。人民广场的客流人群较杂,但其功能之一是年轻人的聚会场所,而静安寺南京西路则有更多的白领上班族,离''梅泰恒''又较近。"采访中,零售业专家、上海财经大学现代市场营销研究中心主任晁钢令教授向记者指出,这二者各自形成特色,培育了一群忠实的顾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关于"沪上唯一不用排队的必胜客"的故事。迪美在几年前曾经引进必胜客入驻,这一外来餐饮品牌在沪上人气火爆,各家店铺逢高峰时段和节假日几乎都要排队,但唯一一家不用排队的就是迪美店。"不是其他地方生意好,到我们这里就能照搬,必胜客的人均消费超过了迪美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后来引进的肯德基现在生意就很好。就像火锅我们选择了呷哺呷哺这一人均30元的品牌,而生意火爆的海底捞到我们这里未必能成功。"张国勤总结道,形成自身特色,抓住细分市场,是地铁商城的出路。

  关键词:选址

  "上下"联动互补共生

  除此之外,地下商业还要与地上联动。沪上新建的一些地铁商城选址,都"脱离"地上商业,比如潮人街和亚太盛汇,它们就是选择建在没有地上商业的地下区域。曹杨路地铁站主要是公交枢纽功能,新开发的长城弘基广场也以商务写字楼为主,其中有部分餐饮生意不错。至于亚太盛汇的选址定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初我就不建议复制''襄阳路'',襄阳路是什么地段?淮海路啊。亚太盛汇的位置怎么能比?"

  "上海的静安寺、人民广场也好,香港的旺角、铜锣湾也好,但凡地下商业能够聚集人气,大多地上商业也较繁荣。曾经的徐家汇地铁商业就很成功,这与其地面上的商圈有密切关联。"晁钢令认为,纵观国内外的例子,几乎找不到不需要依附地上的地下商业。

  朱连庆认为,地铁商业从市中心向外衍生发展,应是"节点式"、"跨越式"的,并不是有人流就一定有客流,几条地铁线路交汇的枢纽就一定做得出地下商业。"曹杨路不远处就是中山公园,如果说人民广场、静安寺向外延伸的下一个节点,那就是中山公园,而不是曹杨路。"

  思考二

  店铺商家:地摊货须转型优质商品

  对于在地铁商家经营小店的老板来说,网购正在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由于网络购物的爆炸式增长,以出售廉价商品为主的地铁小店,其针对的年轻消费群体正在流失。以迪美为例,虽然整体经营稳步上升,但近几年迪美的一些小店还是大不如前,上文提到的一家小店营业额遭遇"腰斩"。

  专家认为,廉价商品不能于劣质画上等号,对于小商品,消费者已从追求价廉转变为更看重物美,精巧商品或许是小店未来的出路。

  问题:

  网购挤压生存空间

  对此,朱连庆认为,商业从市中心不断向外"摊大饼",总量的扩展使得每个要分一杯羹的人,都只能"少吃点"。张国勤告诉记者,"迪美的面积是25000平方米,而1994年上海可统计的商业面积大约是280万平方米,而现在上海的整体商业面积至少4600万平方米,消费人群势必分流。住在五角场的大学生购物,不一定要来人民场了。"

  "此外,越来越多的商业业态,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迪美的消费群体正是现在网络购物的主力军。"朱连庆说。迪美的一位小店老板老姜也告诉记者:"网上的卫衣一件不超过100块,我们这里要两三百,年轻人本身又爱网购,所以生意没以前好了。"

  对策:

  精巧或是未来出路

  晁钢令认为,滞留时间不长以及先天的地下购物环境,决定了地下商业多以即兴购买的小商品为主。"因为时间和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