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adb驱动:富裕的良心——静心聆听慈善世界的福音(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2 20:33:44

⒐“那种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他心中的公平观念,也伤害了美国的立国根基。”
1986年9月29日,巴菲特在《财富》发表了《你应该把所有财富都留给孩子吗》。这篇观点文章极大地震撼了时年30岁的商界青年才俊盖茨,从此他开始深入地思考财富创造与社会改良等一系列问题。多年后,盖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主动提及这个阅读经历,“我开始意识到,把所有东西都抓在手里也许是个错误。”在一次公司大会上接受股东提问时,巴菲特表示了上述的观点,以坚定不移地实践着自己的观点。据了解,巴菲特三个子女都是年近不惑,但无一不是自食其力。在美国,富豪们似乎更看重积极奋斗的精神,对巴菲特的一系列善举,子女们并未感到失望。美国人认为,将巨额财产留给后人会剥夺他们创造的能力和进取的动力。这当令中国人深思。
⒑“取消遗产税将使美国千万和亿万富翁的孩子不劳而获,形成没有社会价值的贵族阶层……最终伤害到穷人家庭。”
2001年,当布什总统签署旨在逐步削减并最终废除遗产税的法案时,作为最大“受益者”的富豪们反而强烈反对。针对共和党布什到2011年逐步减低遗产税至零的法案,包括盖茨、索罗斯、洛克菲勒在内的共120位美国巨富在《纽约时报》上联名刊登檄文,“请对我们征税”。上述文字是这篇檄文中的一句,此檄文被美国知识界称为“来自资本主义塔顶的呐喊”。但巴菲特最终没有在檄文上签字,因为他觉得声明的批判深度还不够。
从当年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和“钢铁大王”卡耐基,到当代的盖茨和巴菲特,在美国,热心慈善事业早已成为富豪们的一项义务和道德要求。对于富豪们来说,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本身就只剩下一个数字。与其守着数字,不如让这个数字发挥更大作用。
⒒“你的财产越滚越大,越滚越大,一场雪崩就要发生,你必须设法阻止它。你分散它的速度一定要快于它的增长速度,如果你不这样做,它将‘压扁’你和你的子孙!”
这是一句充满宗教色彩的话,这是一句改变一个人命运,乃至改变一个世界的话,这句话出自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的顾问弗雷德里克"盖茨。这位顾问经常提醒“石油大王”要“压碎”家族财富,从而改变了约翰·D·洛克菲勒的后半生。洛克菲勒从此开始创立美国历史上最早的现代慈善机构,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早的现代慈善家。
在现代慈善概念出现之前,慈善是从宗教信仰中产生的。不少美国富豪认为,人赚钱的能力是上帝给予的,有钱人就应该按教义去帮助穷人。
中国也是这句话的受惠者,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海外投资中,中国独占鳌头。众所周知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一项事业;鲜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
⒓“比尔和我的生活信念是,给予你的越多,对你的期望就越多……这是巨大的责任,这是我们希望自己能很好履行的责任。”
世界第二大富翁沃伦·巴菲特宣布将把他440亿美元财产中的大部分交给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和妻子梅琳达所创建的一个基金会。这是比尔·盖茨的妻子梅琳达在记者会上接受采访时所讲的一番话。
1964年10月20日,在美国达拉斯州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梅琳达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她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出色的航天专家,工作十分敬业,她的母亲是一家公司的职员,非常贤惠。在梅琳达19岁那年,她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升入了美国杜克大学。梅琳达为自己选择的大学专业课程是计算机,这好像是与比尔在同一个地方起步。
1993年4月,当盖茨与梅琳达结婚旅行时,他特地把未婚妻带到奥哈马(哈撒韦公司总部所在地),去当地一家巴菲特控股的珠宝店里挑选结婚戒指。当梅琳达下飞机时,才发现第一站原来不是美丽西海岸,而是土得掉渣的俄亥俄平原。从此,当盖茨每天在堆砌财富,妻子梅琳达则在琢磨着怎样用掉这些钱。梅琳达对非洲的医疗和贫困问题投注了金钱和热情,但她并不认为仅凭自己的力量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相对于问题而言,我们的努力只是沧海一粟”。正是在梅琳达的努力下,几乎所有的慈善家们都承认“比尔是世界上最仁慈的富翁!”《纽约时报》报道说,梅琳达曾多次同盖茨交谈,希望他淡出商界,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几年来,盖茨和他的夫人梅琳达行善的足迹遍布世界100个国家,他的财富被用于解决当今世界最迫切的问题:贫穷、无知与疾病。而盖茨对慈善事业的热衷,也带动了一大批高科技行业的财富人士为社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