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c5换屏价格是多少:经筋手疗法——颈肩背疼痛的机理探讨+《两肩酸痛硬如石 》+《经筋为什么能断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18:56:02
2011-11-16 20:45:32|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本文引用自890618103《经筋手疗法——颈肩背疼痛的机理探讨》
西中医药 1999年第0期第22卷 学术理论
作者:陈朝乡
单位:葆椿堂 中国台湾花莲
关键词:经筋手疗法;颈椎病;痛症
人体的结构是左右平衡而对称的,如果失去平衡和对称,人体的功能即会产生紊乱,各种痛随即发生。
颈、肩、背痛与十二经筋有密切的相关性,由于手三阳与手三阴经筋是左右对称的,左右如失去平衡,就能引起两边肌肉的张力不对称,痉挛与松弛即是表现。这些痉挛的肌肉如长时间不排除,就会影响结构上的平衡,使肌肉劳损加重而影响正常的机体功能。因手三阳及手三阴经筋是由手指末端往上经腕关节、肘关节及肩关节而延伸到颈部。
颈、肩、背痛可从手三阳及手三阴经筋左右的对比就知道是否平衡。例如:晚上睡觉时因姿势不正,或白天工作过于疲劳,翌日早上起床,颈部疼痛无法左右旋转,俗称“落枕”,一般的观念,会从颈部进行局部治疗,而这种治疗方式效果有限。如从经筋学说探讨,首先会检查手三阳及手三阴经筋左右的对称性,找出它不对称的原因及筋结点,加以消除。另外再检查足三阳及足三阴经筋左右的对称性,因足三阳足三阴经筋的通道经过胸腔及背部,如有筋结或阻塞,只要将通道清理,颈部疼痛即可减轻甚至消除。
1 颈椎的解剖生理特点
正常人颈椎有7个椎体,35个大小关节(6个椎间盘、枕寰关节、寰枢关节、钩椎关节和后关节),它不但担负着头部的频繁活动,也是上肢、肩背部、头部负重运动的中轴支柱。全身的神经沿颈椎椎骨内上行下达地传导,颅脑的血氧供应由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输送,颈交感神经支配头、五官及上肢的血管、腺体分泌、心律调节等。由此可见,颈椎病能使上述器官产生障碍,并出现一组症候群。随着发病颈椎、关节的不同,骨性压迫或炎症刺激的不同,发生的症状差异很大。
颈椎的生理前凸是后天形成的,故颈椎椎间盘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前厚后薄的形态。其纤维环在椎管部比较薄弱,但颈椎椎体后、外侧有钩椎关节加强椎体中轴的稳定性,强大的项韧带又将颈椎约束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因此正常人的颈椎功能是较稳定的。颈椎后关节近似水平位,使颈椎生理活动功能(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比胸椎、腰椎更灵活。
2 颈椎失稳的原因
颈椎因失稳而错位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脊椎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轴心,维护脊柱的稳定性,有赖于椎周软组织(包括韧带、关节囊、肌肉和筋膜)和椎间盘的健全。故无论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损伤了上述组织,均可导致颈椎失稳。
2.1 椎间盘变性造成失稳 脊柱运动时,椎间盘是轴心。颈椎椎间盘的髓核偏后方,低头时,髓核向后移;如用力过猛或过久,极易损伤前后纵韧带和纤维环而产生椎间盘损伤和髓核突出。颈椎两侧有钩椎关节,对椎间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故颈椎椎间盘突出要比腰椎发病少见。软骨板是椎间盘与椎体的连接部分,有半渗透膜作用,正常成人是通过此渗透作用所交换的体液来维持椎间盘内的营养;当软骨板损伤时,即会导致椎间盘变性。
2.2 肌肉损伤造成的失稳 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动力器官。颈肩背部的肌肉除能维持脊椎直立、伸展运动外,还能作用于肩胛骨和肋骨升降运动;故上肢的超重劳动或外伤,易造成颈肩背肌肉附着处产生损伤。早期常在损伤局部有无菌性炎症反应,出现局部胀痛等症状;因损伤或炎症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不同,可完全康复或形成不同程度的纤维性病变粘连或钙化。这些病理变化使肌肉的功能发生异常。炎症反应可引起肌肉痉挛而疼痛、纤维化和钙化,使组织功能下降而松弛无力、粘连、挛缩,可使肌肉失去原有的伸缩性。颈肩背部肌肉多与颈椎相连,肌肉功能异常会造成颈椎运动受限。进一步将引起椎间韧带、关节囊和椎间盘软骨板的损害而发展成椎体失稳。
2.3 诱因引致颈椎失稳 颈椎失稳状态在尚未发病之前称为颈椎病的代偿期,患者可能偶尔会有落枕或劳累后颈背部不适的情况发生。如遇某些诱因,即会急性发病,常见的诱因是:①轻微闪挫伤;②落枕;③挥臂或扛、提重物;④低头、仰头、工作过度疲劳;⑤感冒或其他疾病。
由于颈椎失稳,易受这些诱因产生的外力或自身肌力牵拉影响而致小关节错位。
3 经筋理论与颈肩关系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聚散于筋肉关节的体系,经筋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其循走方向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各经循行于颈、肩等关节处,并与其他邻近之经相联结。各经筋检查要点及位置如次。
3.1 手三阳经筋 即手阳明、手少阳及手太阳经筋。手阳明经筋从食指桡侧起;手少阳经筋从手背第4指尺侧起;手太阳经筋从第5指尺外侧起,即经腕关节处(如图1)。
图1
A,A1为手阳明经筋;B,B1为手少阳经筋;C,C1为手太阳经筋。通过肘关节处,在肘关节下方肱骨外髁为手阳明经筋,肘间鹰嘴钩为手少阳经筋;肱骨内上髁后上行为手太阳经筋。在肩关节处应注意大结节上肩峰、肱骨大结节后、上肩部、肩三角肌后侧,再延伸至颈部,另外手太阳小肠经筋再经肩胛骨外侧。
3.2 手三阴经筋 即手少阴经筋、手厥阴经筋及手太阴经筋,即内腕关节内侧位置(如图2)。
图2
D,D1为手太阴经筋;E,E1为手厥阴经筋;F,F1为手少阴经筋,在肘关节的肘内、中、外侧地方。
3.3 足三阳经筋 为足阳明经筋、足少阳经筋、足太阳经筋。足阳明经筋足趾2,3,4结于足背,一支到膝关节外侧、到大转子往上经腋下转到背部第10肋骨处;另一支则从足背分支经胫骨、膝到大腿前、伏兔,上经会阴到腹腔、胸锁关节、颈,到下额角,耳前部。足少阳经筋:从第4足趾外侧到外踝内、腓骨外侧往上到大腿外侧,上经大转子、腰部及侧腹,经腋前方到缺盆外2/3,再上从耳后足太阳经筋前方到头顶。足太阳经筋:从第5足小趾外侧经足跟、跟腱到膝窝内、外各1/3到大腿后,交会臀部,往上经脊椎旁、枕骨、头顶、前额、鼻部,分支往外形成目上网再下鼻旁。
足三阳经筋在踝关节应注意外踝、腓骨后侧。膝关节与腓骨头下外1/3处(如图3)。
图3
A,A1;B,B1;C,C1和D,D1;E,E1,;F,F1;G,G1均为足三阳经筋的通道之处,髋关节处则须注意大转子周围。图3中A,A1为足阳明经筋;B,B1为足少阳经筋;C,C1为足太阳经筋。
3.4 足三阴经筋 为足少阴经筋、足太阴经筋、足厥阴经筋。足少阴经筋从第5足小趾下到足心,经内踝下后,经胫骨内髁下到大腿内侧再延伸至阴部到腹内脊柱内侧旁,经颈部到枕骨。足太阴经筋从足大拇趾内侧经内踝骨、胫骨内髁、大腿内侧、股骨前到阴部并向上延伸到腹内、脐部、斜肋骨到脊柱内侧。足厥阴经筋从足大拇趾上经内踝前、胫骨内侧、胫骨内髁、上到大腿内侧延伸到阴部,联络诸筋。足三阴经筋检查点在足踝内侧(如图4)。
图4
X,X1;Y,Y1;Z,Z1所示之处,在膝关节须注意膝盖上、内、外1/3及膝关节内外1/3处,如图4,M,M1;N,N1;和P,P1;Q,Q1之处也应检查是否有筋结。
在坐骨下沿则应注意大腿上方内侧(如图5)。
图5
H,H1为三阴经筋的通道之处。
4 十二经筋对颈、肩、背痛症的影响
4.1 由上述可知,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均为经筋通道的关卡所在。只要人体左右不对称,即影响经筋通道,因力学的改变,而失去其平衡。如何检查是哪些经筋出了问题,可在左右腕关节处,比较手三阳及手三阴经筋的对称性即知;如腕关节检查有疑惑,可往上找肘关节,甚至肩关节。足三阳及足三阴经筋也一样。因足三阳经筋经背部往上延伸到颈部后侧,足三阴经筋则经胸腔往上延伸到颈部,所以足三阳及足三阴经筋如结构不对称,会影响颈、肩、背出现疼痛。
4.2 颈椎椎骨旋转压迫到神经,引起颈肩痛,用脊椎矫正方法,可把椎体矫正归位;但经筋学说则不同。椎体的错位除非是外力撞击,否则就必需找出其原因。人体的结构是左右对称的。肌肉组织的不对称,可使椎体受拉力不对称的影响而形成错位。这些可在经筋的通道腕关节处查出手三阳及手三阴经筋不对称的位置,再从经筋通道往上寻找。只要找出筋结点的筋节之处,并加以消除,使人体左右对称,里外平衡,功能就会恢复正常。
1999-09-16收稿
本文来自:大众医药网
http://www.51qe.cn/pic/30/15/15/14/12/0194.htm
《两肩酸痛硬如石 》
嘉义长庚复健科主任许宏志医师

您曾經有過肩膀頸部僵硬疼痛無法轉動,而試著按摩時卻發現肌肉僵硬緊繃有如石頭一般嗎?您曾经有过肩膀颈部僵硬疼痛无法转动,而试着按摩时却发现肌肉僵硬紧绷有如石头一般吗? 如果是,那您可能有肩頸部的「肌筋膜疼痛症侯群」。如果是,那您可能有肩颈部的「肌筋膜疼痛症侯群」。
所謂的肌筋膜疼痛症侯群,是指在骨骼肌內,由於神經根病變、過度使用、局部受傷或缺氧,產生的肌肉內的過度敏感的激發點(trigger point),在按壓或牽拉局部肌肉所產生的疼痛。所谓的肌筋膜疼痛症侯群,是指在骨骼肌内,由于神经根病变、过度使用、局部受伤或缺氧,产生的肌肉内的过度敏感的激发点(trigger point),在按压或牵拉局部肌肉所产生的疼痛。 它經常伴隨有疲勞、睡眠變差、僵硬、無力、交感神經系統異常,以及局部可摸到的緊束帶與硬結等等。它经常伴随有疲劳、睡眠变差、僵硬、无力、交感神经系统异常,以及局部可摸到的紧束带与硬结等等。 有時在局部的壓按下,也會在受影響肌肉以外的地方產生各種程度的疼痛(稱為轉位痛),這些症狀可因病人身體精神情緒狀況而改變疼痛的程度。有时在局部的压按下,也会在受影响肌肉以外的地方产生各种程度的疼痛(称为转位痛),这些症状可因病人身体精神情绪状况而改变疼痛的程度。
容易罹患此症的族群,總共有「五族」:搬提重物肩頸負重的勞力族、久坐辦公桌肩膀不動的上班族、長時間使用電腦的網咖族、以及讀書壓力大的考生族,和辛勞操持家務的主婦族。容易罹患此症的族群,总共有「五族」:搬提重物肩颈负重的劳力族、久坐办公桌肩膀不动的上班族、长时间使用电脑的网咖族、以及读书压力大的考生族,和辛劳操持家务的主妇族。
一般常見的所謂緊張性頭痛、肩頸痛、上背痛,都有可能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所引起。一般常见的所谓紧张性头痛、肩颈痛、上背痛,都有可能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所引起。 頭頸部的肌肉包括了上下斜方肌、頭帶狀肌、前鋸肌、上下肩胛肌等,由於過度負荷或過度使用等累積型的微小創傷,造成了局部肌肉張力增加,局部性缺氧,進而造成了更進一步的肌肉張力增加所致。头颈部的肌肉包括了上下斜方肌、头带状肌、前锯肌、上下肩胛肌等,由于过度负荷或过度使用等累积型的微小创伤,造成了局部肌肉张力增加,局部性缺氧,进而造成了更进一步的肌肉张力增加所致。 其他疾患如頸部揮鞭症,頸椎退化症或椎間盤突出症,以及其他原因如感染或腫瘤等,也有容易產生此類症狀。其他疾患如颈部挥鞭症,颈椎退化症或椎间盘突出症,以及其他原因如感染或肿瘤等,也有容易产生此类症状。
而肌筋膜疼痛症侯群有別於其他疼痛症的一個特點是,當按壓或針刺疼痛的緊束帶時,會在不同的地方產生疼痛,例如後頸部會產生前胸部的轉位痛,前頸部會產生中背部的轉位痛等。而肌筋膜疼痛症侯群有别于其他疼痛症的一个特点是,当按压或针刺疼痛的紧束带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疼痛,例如后颈部会产生前胸部的转位痛,前颈部会产生中背部的转位痛等。 因此也常常造成病患局部的疼痛,試過了許多方法都無法緩解,但卻產生其他部位也來越痛的情形。因此也常常造成病患局部的疼痛,试过了许多方法都无法缓解,但却产生其他部位也来越痛的情形。
在此症的診斷方面,有賴專科醫師詳細的身體理學檢查,電學診斷,以及軟組織超音波等。在此症的诊断方面,有赖专科医师详细的身体理学检查,电学诊断,以及软组织超音波等。 關於此症的治療,復健醫師會建議正確的肩頸姿勢:例如「眼觀鼻,鼻觀心」將頸部後收的姿勢以讓頸部穩定肌休息,另外配合肩頸部的牽拉運動與肌力強化訓練方法,對於長期姿勢不良的患者則會建議使用適當的頸圈及輔具,避免頸背部肌肉群過度使用。关于此症的治疗,复健医师会建议正确的肩颈姿势:例如「眼观鼻,鼻观心」将颈部后收的姿势以让颈部稳定肌休息,另外配合肩颈部的牵拉运动与肌力强化训练方法,对于长期姿势不良的患者则会建议使用适当的颈圈及辅具,避免颈背部肌肉群过度使用。 復健科醫師經常使用的肌內效貼布,能將壓力大的疼痛點轉移,也有相當好的療效。复健科医师经常使用的肌内效贴布,能将压力大的疼痛点转移,也有相当好的疗效。 復健科的物理儀器治療當中,治療性熱敷、遠紅外線、低能量雷射、經皮電刺激、銀錐電刺激等都有不錯的療效。复健科的物理仪器治疗当中,治疗性热敷、远红外线、低能量雷射、经皮电刺激、银锥电刺激等都有不错的疗效。 在藥物方面,醫師則常配合使用非類固醇類抗炎劑、肌肉舒緩劑、冷噴霧治療、激痛點注射及針刺治療等方式,來治療不同部位的肌筋膜疼痛症侯群。在药物方面,医师则常配合使用非类固醇类抗炎剂、肌肉舒缓剂、冷喷雾治疗、激痛点注射及针刺治疗等方式,来治疗不同部位的肌筋膜疼痛症侯群。 值得注意的是,每個有肌筋膜疼痛症侯群的病患應該仔細的個別檢查和治療,貿然接受推拿整脊按摩等治療,有時反而會加重疼痛。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有肌筋膜疼痛症侯群的病患应该仔细的个别检查和治疗,贸然接受推拿整脊按摩等治疗,有时反而会加重疼痛。 而且光治療疼痛點並不夠,必須先找出正確的肌肉激痛點治療才有長久的療效,只治療轉位痛通常沒有效果,甚至容易造成氣胸等併發症。而且光治疗疼痛点并不够,必须先找出正确的肌肉激痛点治疗才有长久的疗效,只治疗转位痛通常没有效果,甚至容易造成气胸等并发症。 另外任何接受肩頸部治療的患者也應該注意,頸部的治療本身即有可能觸發交感神經反應而造成血壓心跳變慢,甚至昏厥等現象。另外任何接受肩颈部治疗的患者也应该注意,颈部的治疗本身即有可能触发交感神经反应而造成血压心跳变慢,甚至昏厥等现象。 因此找到正確的專業醫師診治才是面對肌筋膜疼痛症侯群的不二法門。因此找到正确的专业医师诊治才是面对肌筋膜疼痛症侯群的不二法门。
《经筋为什么能断病》
资料来源:中华养生保健
经筋顺畅人安康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载:“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意思是说“骨正筋柔”之后,气血得以流通顺畅,皮肉得以紧密结实,这样骨骼强健,精气充盈,顺应自然之道,则长寿延年。可见,“骨正筋柔”对于健康而言多么重要。
大概由于骨骼显而易见,骨骼病症繁多且较重,一直以来,“骨正”都被人们所重视,而与其相提并论的“筋柔”却很少被提及。其实,从临床治疗及愈后保养来说,“筋”同样重要。
“筋”的概念,有筋肉、经筋之分。
筋肉就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韧带与肌肉组织。因为骨骼是不可自行活动的,其活动依赖于周围的肌肉及韧带组织,所以,骨骼错位后,将骨骼复位是第一步,而能否保持骨骼的正位,则需要恢复肌肉及韧带的力量。内家拳中常讲的“宁练筋长一分,不练肉厚一寸”,也是指筋肉之筋。从日常保健来说,用“拉筋”、“抻筋”的方式达到“筋柔”的目的,比“骨正”更简便易行。
相对筋肉而言,经筋我们听闻得不多。实际上,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灵枢》中就有专门讲述“经筋”的章节,在传承过程中,经筋一词演变为多义词,既代表人体生理体系,也用来表述病理现象。经筋是潜在的生理体系,每个人都有,但在健康人身上,经筋是顺畅循行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当人生病时,经筋循行受阻,就会出现既看得见也摸得着的粗细不一的“条索”,它也被称为“经筋”。经筋一方面是不同于经脉、筋肉的独立体系,另一方面又与经脉、筋肉有着密切的关联,更对防病治病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自古以来,这一流派在民间默默传承,在本期专题中,它被称为“推筋导络”法。依循该法,《黄帝内经》中有关经筋的描述不但看得见、摸得着,也令很多大小病症迎刃而解。经筋学说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中医之路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管窥一直被认为玄之又玄的经筋理论,以及相应的巧妙的保健方法。
总之,不论哪种学说,都让我们了解了“皮肉筋骨”中不可小视的“筋”,整理好这条条贯穿人体的“筋”,保持经筋顺畅,筋性柔韧,对健康大有裨益。
推筋导络,传承真脉
中华推拿正骨自古流传,发展到今天,门派众多,学术纷纭。经历了清末民初至上世纪下半叶的辉煌期,有的发展为一门之“学”,有的成了末路之术。其中几个未走向社会的重要门派已有失传“断种”之忧,继承、发展其学术已成当务之急。这里介绍“推筋导络”法已近绝学一门,希望引起zhengfu以及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以不失中医之精、人学之宝。
正骨推拿的学术考察, 不同于内、外、妇、儿等中医学科,许多内容难述于笔端。文献记载的只是可以言谈部分,另有只可意会、体察部分,又有秘法之称,只能亲证亲验亲自体会。笔者经过二十余年的考查,从“正统”学派到民间流派,计有上驷院、戮班、练家、医家四类,练家又有道家、佛教、杂技之分,诸家学术大多可解释清楚,并无特别玄奥之处。而对王文全一门笔者未敢造次言论。又经过几年考查,深感其医学意义重大。
几年前与王老前辈相处一段时间之后,无意中发现了王老的绝学。那次表妹来门诊办事,顺便说了一句:“肩痛几个月了。”我摸了摸,说是颈椎的事,用热酒擦一擦就好了。王老说:“不对,是筋出槽了。”顺手推捏了几下,动作轻松而快,比划拉几下重不了多少。我以为是按摩前的放松手法,可没几下就完了。再一问表妹,不痛了。这才引起我的重视。
大门派的按摩手法笔者几乎学遍了,可王老的治病方式还是第一次见到。它不是气功,而是实实在在的手法,可这么轻的手法是如何治好病的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一有机会就观察,想弄明白,王老所说的“筋”到底是什么。
王老文化水平不高,解放后自学了两年小学,没读过医书,用的都是大白话,至今只说过五个穴位名称。我只能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对其所言进行分析。跟王老学习两年后,我才明白,手法轻,是因为人体经筋大多呈现于表浅部位,手法重了就作用在筋肉、骨头上了,反而不对。而经筋是经络的组成部分,不是筋肉。经筋只有在病态下才能呈现,大部分能够目测出来,一摸就更清晰了,只是比筋肉病变的硬度小得多。在系统学习中医经典理论和解剖学知识后,经筋比较容易分别。而实际临床上,筋肉不正常可以导致经筋不正常,经筋不正常也可以使筋肉产生病变,治疗时只要把不正常之处治好便可,并无必要把二者区分得一清二楚,所以王老把它们统称为“筋”。明白了其中奥秘,我才知道中医是另一副洞天,回过头来再看《内经》,发现原来《内经》是可操作的,操作不明白,读《内经》便如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以王文全老人为代表的这门技术由少林寺传出,拜达摩为祖师。据王老说,属于少林内功推拿。
师爷姓冯,解放前在少林寺出家,学习推拿、武术十年。解放后在水产局工作,终生未娶,技术只传授给梁钰。梁钰只传授给王文全一人,王老今年76岁,一生练武,日习不断,至今身体尚好。
1964年,王文全30岁时,夫人患肾小球肾炎,求治于梁钰。这个在今天看来仍然难以治愈的病,梁钰老前辈只用手法治疗了一个月就好了,40多年过去了,王夫人仍健在,且从未复发过。
在相处过程中,梁钰与王文全逐渐熟悉起来,当时梁钰已经退休,还没有得意弟子,没有正门传人。看到王文全有扎实的武术功底,可以把这门技术传承下去,对他说:“就你能学会,东西丢不了, 就传给你了。”梁钰把王夫人肾小球肾炎治好后,王文全也就正式学艺了,前后经过5年的学习,系统地掌握了这门技术。
从其基本功看,这门是打铁砂袋、拍铁砂袋,很是特殊。打铁砂袋王老练了十年。可我很长时间未看出其临床使用意义,其临床手法过于轻巧、简单、“平白无奇”。观察、体会、思考、查资料一年多才明白,原来基本功是推开结节、打通经络的基础。其诊断、治疗时看着似明非明的渗透力,是打铁砂袋练就的功力,推开“筋”之“高、实”,导开“结”,要有一个极稳的“听”劲,貌似很轻的手法,实质上在掌下遇到高处、结节是顺加力的。
推筋导络法用的最多的是推筋顺筋、打开结节,治疗最多的是筋出槽、筋翻、经筋不通、经络不通。用王老的说法最后都可以概括为一个“筋”字。但是,经过两年的考查、反复体会、查考文献,绝不是一个“筋”字可以解说的。实质上包括了对筋肉、经筋、经脉、络脉、皮部的治疗。
通过临床所见和文献对比,可以明辨对经筋、经脉、络脉的区别。严格地说,王老所说的“筋”应是经络,再加筋肉。所以,说是“推经导络”比“推筋导络”更合适,可笔者不可断然造次言论,“匡正”其说。重师轻文,不违师道,是对我中华医术最基本的尊重,故用“筋”字,不用“经络”一词。
笔者几十年来遍访天下,只求得这一门可以把全身的筋和结说得清、摸得着、看得到的绝学。筋怎么歪了,怎么出槽,怎么筋翻了,怎么筋离股了,筋的正确位置应该在哪里。把筋的走行、大小摸清,把结摸明白之后,我们再借助经典和解剖知识,就可以分辨筋肉、经筋、经络,摸出经脉、络脉、皮部是什么,其意义不言而喻。
王文全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对这门技术进行“改造和发展”,使这门技术得到完整而纯粹的保留与传承,又是幸中之幸。但时至上世纪末,王老仍无传人,使这门绝学处于悬丝欲绝之境。我唯望不使真学绝没于世,使我中华绝学绵延不绝,真脉永续。
经筋疗法显奇效
经筋和经脉治疗的起源极早。《灵枢经》之《经脉第十》、《经筋第十三》有比较完整的描述。而更早的记载,则出现于马王堆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之中,虽然还不是很完善,但已可见其梗概。
实践证明,经筋在临床运用中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经筋和经脉关系极为密切。人体的十二正经,都有其对应的经筋,循行的路径大致相同。相对而言,经脉的循行大致是呈线状或者说网状分布,而经筋的面积则要大很多,呈带状分布。经筋需要靠经脉所转输的气血来濡养,而经筋则为经络提供了屏障和支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经脉可比喻为铁轨,而经筋则是路基。因此经脉不通,可以导致经筋为病;而经筋异常,也可以导致经脉瘀阻。因此,直接找到经脉和筋经上的异常点,并通过手法,或者温灸,针刺等方法疏通之,是最直接的治疗。
其次,由于经筋既系连关节,又连接肌肉,因此筋经异常,既可以导致骨病,也可以表现为肌肉的病变。所以既可以“骨病治筋”,又可以“筋病治肉”,适应范围极广,灵活变通,存乎一心。临床常见的很多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网球肘等都可以通过调整相应的筋经来治疗。
另外,从藏象上讲,肝主筋。而胆与肝相表里,二者关系密切,胆配合肝,一起实现“主筋”之功能。肝为阴中之少阳,胆为少阳,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之“柔”,正是少阳。凡肝胆经之病,从筋经治疗皆有效果。由于肝与情志有很密切的关系,很多情志疾病,如多怒,抑郁,紧张,失眠,焦虑等,都可以通过经筋的锻炼及按摩等得到缓解和治疗。从三阴三阳开合枢的关系来论,少阳为枢,主人体阳气之升发。凡枢机不利,阳气升发不足或太过的病变,只要辨证准确,治疗无误,利用经筋,皆有显效。
由于经筋与经脉、藏象的密切关系,筋经还可以用作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凡五脏六腑之疾病,大多数在其对应的经络、经筋上都能够反映出来。通过经筋循行区域的色泽是否正常,肌肉松紧是否合适,是否有结节或者硬块,相应穴位是否有压痛等,可以对很多种疾病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而且,由于经筋和经络治疗的便捷性,对于很多比较轻浅的疾病,诊断完毕,治疗也就差不多完成了。因此,经筋还具有“诊治合一”之功能。
同时,筋经也是养生御病的重要法宝。所谓“筋长一寸,延寿十年”,历代养生家对筋经都很重视。并且创造出大量的经筋锻炼方法,其最著名者有八段锦、易筋经、少林柔功等,而其中之理,罕有人言。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功法,皆有锻炼筋经之效。
我个人在治疗中也常常采用筋经、经络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下面举两个例子:
2008年冬天,北大中医学社有一位老骨干,患严重的腰疼。找过多位有名的正骨大夫,也请过不少老师开药方治疗。疗效皆不巩固。后来经我诊断后,发现其两脉沉细,略弦。按其腹部石硬,背部膀胱经有大量结节,腰之高骨左右失衡有近半寸,两大腿很硬,两足皆冷。于是以熨法熨之,配以按摩,先把腹部揉软,再解开背部所有结节,把两大腿也揉开。未采用正骨手法,仅放松其经筋,一次治疗,其腰基本就正了,正所谓“骨病治筋”是也。前后治疗两次,服药大约十剂,其病即愈。
还有一例抑郁症。患者是北大的一位女生,硕士在读。由于课程压力过大,身体又比较弱,临近毕业,焦虑不止,晚上经常恶梦,白天精神难以集中,情绪经常低落。我诊其肝脾肾皆虚,阳气严重不足,所谓水寒、土湿、木郁是也。其足部从大腿到小腿,沿肝、脾、肾经筋分布处有大片结节,小者如米粒,大者如黄豆。腹、背经筋皆比较软,但比较空,此属虚症。于是用熨法,灸其腹部关元、中脘,背部命门、肾俞及督脉到大椎一线,并灸足三阴经,同时配以按摩。前后治疗三次,每次治疗近两个小时,诸经通利,结节消失,恶梦停止,诸症皆愈。其四肢经常冰冷的症状也消失了。效果之佳,出我意外。
关于筋经之病,《内经》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内容,比如《素问?痿论篇》提到“痿证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又如《灵枢经?经脉篇第十》提到足太阳膀胱之脉“是主筋所生病者”,并列举了大量筋经之病。
由此可见,筋经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渊薮,临床操作简单可靠、见效快、疗效持久,并具有诊治合一等优点,对很多常见病甚至疑难杂症皆有诊断和治疗作用。
筋缩可能引发众多症状
何谓筋缩?在倡导拉筋法的香港名医朱增祥看来,要清楚筋缩,先要了解筋的意思。筋,是传统中医之称,西医统称为肌腱、韧带、腱膜等;缩,有收缩和痉挛的意思。简单来说,筋缩就是筋的缩短,因此导致活动功能受到限制。当筋受伤后,会产生反射性的收缩和痉挛;长期固定坐姿并缺少拉筋的锻炼,也会造成筋的收缩,使筋日渐缩短;有些人天生某条筋很紧,不能正常弯腰,这也是筋缩。
朱增祥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筋缩可能带来下列15种症状:
1)颈紧痛;2)腰强直痛;3)不能弯腰;4)背紧痛;5)腿痛及麻痹;6)不能蹲下; 7)长短腿;8)脚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牵引痛;9)步法开展不大,密步行走;10)髋关节的韧带有拉紧的感觉;11)大腿既不能抬举亦不能横展;12)身不灵活;13)肌肉收缩/萎缩;14)手不能伸屈(手筋缩短);15)手、脚、肘、膝活动不顺。
不恰当的运动,或过度运动也会导致筋缩。
现代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生活日渐舒适,却令现代人的运动量剧减。过去电梯并不普遍,人人必须靠双腿上下楼梯,因此得到锻炼。现在无论是上下多少层——哪怕仅一层楼,大多数人也要使用电梯或升降机;过去人们都是走路或骑自行车,现代人则乘公共汽车或自己开车……体力劳动大大减少。
过去筋缩多数只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青少年很少患上。现代人从小读书,可以说是从小坐到老。坐的时间长了,姿势不正确,很多人年纪小小就患有筋缩。电脑的普及,也让众多玩电脑游戏青少年患上筋缩。长期使用电脑工作的都市白领,十有八九,会有肩颈痛,这就是筋缩症。
其实,不只是电脑使用者容易患上筋缩病,职业司机同样是高危一族——他们整天屈膝坐在狭小的车厢内,筋骨难以伸展,背腿的筋肌容易日渐收缩,造成一条或两条腿的筋缩。另外,那些长期坐大班椅的老板们,虽然他们大都有打高尔夫球、网球、或游泳等爱好,但久坐,少拉筋或不拉筋,筋缩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了。
朱增祥说,年轻人或成年人即使有筋缩,一般对生活都暂时没有太大影响,当他们感到腰、背痛时,也不会想到是因为筋缩的缘故,其实这正是筋缩的先兆,只是他们根本不认识这种病症而已。
朱增祥提醒:如果有数年打电脑姿势不当的历史,因坐姿不正确,加上每天坐的时间太长,便会造成一条或两条腿的筋缩。长期的筋缩也可以引致腰痛、背痛、腿痛及麻痹,或者脚好像短了,有长短腿的感觉,有时也会导致脚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牵引痛,步法开展不大,只能细步地行走。
有的筋缩症患者,髋关节的韧带被拉紧,大腿不能抬举、横展,髋关节活动受到不同程度限制。这类人的站立姿势很特别,跟常人不一样,屈膝、屈髋、胸部微微向前倾,臀部则微微向后,不能站直,多数是密步行走,步法无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