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x35仪表盘故障灯图解: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27 05:08:44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云南  任玲  2010.10

 

下面是一封未署名的教师来信:

老师,您好,当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您的博客的时候,我真是兴奋不已,我似乎找到了一种力量,我知道原来我不孤单,我的很多想法在您的文字中得到了印证.我是一名新的高中语文教师,已有三年的教龄.按理来说,应该对文言文的教学越来越熟练了,可是最近几个月,我发现自己很痛苦,一是源于学生的痛苦,二是源于我自身对文言文的此中考试方式的排斥.可我知道,中国的高考制度很难改革,即使是改,也不知道该何时.我不知道自己在这样的教学中还能挣扎多久!

我是一个热爱教育的人,但我发现在文言文的教学上,我找不到方向了,痛苦至极,越来越怀疑自己的能力.以前上课的时候,好像从来没有这么痛苦过,但最近我痛苦的竟然想要离开我热爱的岗位了.老师,您能给我些指导吗?文言文到底该怎样教?您能不能给我提供几个教学实录,给我些方向,真的,不是一般的迷茫!

一个痛苦中挣扎的教师

 

 

我给这位老师的回复:

我不知道你的姓名,也不知道你在哪里工作,但是,从你的信中看出来,你是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而且热爱教育,因为,不热爱,就不会深感痛苦。

在今天的教育现实里,不只是年轻教师在痛苦中挣扎,但凡有良知的语老师,无不深感痛苦,这些痛苦,来源于学科之外的功利现实对语文学科的残酷排斥,还来源于学科之内的无所适从和茫然失措。这里就不说外部碾压了,学科之内的话题范围也很宽,一时半会儿说不完,我只能就着你的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你的痛苦和挣扎首先是文言文教学中的痛苦,痛苦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的痛苦,一个是你自己对文言文的考试方式很排斥。

学生学习文言文深以为苦,这并不只是一地一班一人的状况。一般说来,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是较为排斥的,一则因为他认为今天不必使用文言文,学之无用,如果不是迫于考试,他可能压根不愿意投入半点功夫。而是文言文本来就难学,要记背的东西太多,是需要吃苦功夫的。三是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时代隔膜很深,这个年龄的孩子,一般难以融入自己的情感去领略历史风物。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第一,教学文言文,我认为首先要过心理关,没有这一步,以后寸步难行。我每一届教学文言文,都会拿出整整几节课的时间来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给学生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谈具体的学习方法。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解决起来难度不大,因为我自身就醉心与我们的古代文学,我甚至固执地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尤其古汉语,它的精妙,生动,洗练,蕴藉,是今天的大白话无可比拟的。我赞同韩军老师的话:“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的文化之根,文化之源,我们的家学根底,全在这里,没有它,我们就难以构筑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很多真正有学养的大家,都有着扎实的古文学功底,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曾经与韩军辩论文言文话题的王尚文先生,虽然他并不赞同韩军的观点,在他们俩争鸣的文章《我们给文言什么待遇》中,甚至说“‘文白并重是开历史倒车”。但对尚文先生稍有了解就会知道,他的学养之深厚,全得力于古代文学修养。我曾与先生因编写教材的事有过一个周的接触,他所坚持的汉语之美的观点从来不曾动摇,闲谈时,随口就是古文诗词,而且总是随意拈来,恰到好处。

这几天正好在上李密的《陈情表》,这不是一篇容易操作的文章,但绝对是妙文佳作。上课时,我给学生渲染“文字的力量”,渲染“语言的分寸”,着力让学生从具体而微的词句中领会文字的精妙蕴藉委婉含蓄,领会文字背后不卑不亢的力量。有时候,我也会让学生在尝试中领略令今人难以企及的语言功夫,比如写对子,我们自己写一个对子都很是艰难,王勃《滕王阁序》竟然洋洋洒洒句句皆对,且每对必工,情采兼具,辞藻优美。一经尝试,学生就能带着欣赏的心境去学习,就会收获一份热爱。我认为,热爱我们民族的文字、文学、文化,首先是读书人应该有的情怀,在这份情怀之下展开的一切,才是教育意义,才是人的精神家园的培植。

 

第二关是方法关。过心理关很重要,但只是停留于此显然不够,老师的意义,不只是以自己的文化情怀滋养学生,更是把方法具体的体现于每一个教学细节之中,让学生领略古文之美。这就是方法的价值。

我自己的体会是,其一,要教好一个篇章,自己先得真正领会篇章之美,为了这份领略,自己阅读的东西,可能在课堂所用的几十倍。当你沉醉,学生便能受感染,随之沉醉;当你枯燥,学生势必反感抗拒。其二,要想办法“反复”,我自己教学文言文的最好方法,就是一遍遍反复。反复,不是呆板的重复,每一遍都有不同要求,都显得不经意,但就在各种形式的反复中,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单是“读”,我就常常喜欢初读解决字音,再读把准节奏,三读解析文句,四读领会文意,然后穿插什么快读、慢读、对读(分组、分男女声)、强化读(记忆字词重点为目的的读),这样一遍遍下来,学生的印象极为深刻,就算是背诵,也不算难事了。我们年级的语文教学,文言文几乎都要求学生背诵的,绝大部分学生能顺利通过,似乎也并没有深以为苦的样子。其三,学习的过程中,要尽量想办法“有趣”。我记得程翔老师上《鸿门宴》的一节课,让我听过就难以忘记。就因为一个细节的处理,他让学生模拟范增的话,要求读出语气,学生读得不太到位,他就自己示范,从说话的表情,到耳语的姿态,到机密的语气,到声音的轻微,可谓惟妙惟肖,当时听的人全笑了起来。我认为这就是有趣,一个小招式,把文字教活了,学生怎么会不爱学呢。但一个小招式,来的不容易,它建立在“趣味“的大智慧之上,也是需要历练和摸索才能具备的。其四,重在方法指导,比如活用的规则,句式的特点,翻译的要领,都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让学生理解到位,到一定时候要有必要梳理归纳,举一反三。我认为,古汉语的学习,有时候与学习外语并没区别,词汇量要足,语感要好,这一切都有赖于诵读记背。

当然,这几点都不是一下子能达到的,老师也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丰富和提升的过程。比如我自己,年轻时候读苏轼的《后赤壁赋》,总是揣测不到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查找资料,也得不到满意的答案,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一读什么都明白了,没有必要到任何地方查找资料,就能有一种心灵深处的共鸣。这是急不来的,老师也要给自己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

 

第三,你说你不赞同文言文的考试方式,我也一样,并不认为今天的考试就是最好的办法。甚至在几年前的文章里,曾大力倡导“意会”则可,不赞同死板的精确。或许这更符合读书的规律,老古人读书总是先不求甚解,会其大意。读多了自然就悟到妙处。但是,考试总是要有一定的标准,要达成相对的公平,就用阅读选择来考查字词语汇以及文意理解,还以考察文言翻译的方式考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我认为,考试不是文言文教学的大碍。无论怎么出题,目的是让学生学起来,而这个目的我认为是达到了。况且,只要高一高二的文言文教学基础牢实,学生积累到位,到高三再配以一定量的文言阅读训练,就可以提高成绩了。

其实,语文这个学科,要真正教出语文之美来,一定不要受考试牵制,至少不要完全受其左右,否则真的没趣极了。

 

另外,我手边没有现成的文言文课堂实录,但是网络上应该有很多的名家实录,你可以搜集一些加以研究。不知道说这些对你有没有用,谢谢你阅读我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