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手机充值卡过期:关于国内外生物质发电产业基本情况的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9/21 06:47:13
 关于国内外生物质发电产业基本情况的报告

生物质能源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位居第四位,它也是唯一可循环、可再生的炭源。生物质能发电是现代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成熟技术,是通过将生物质能直接燃烧或转化为可燃气体后燃烧,产生热量进行发电的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生物质能发电已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发电和供热方式。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能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我国的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大力发展以农林剩余物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产业前景广阔,发展这个产业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生物质能发电概述

生物质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包括植物、动物排泄物,垃圾及有机废水等,是生物质能的载体,是唯一一种可储存和可运输的可再生能源。从化学的角度上看,生物质的组成是C-H化合物,它与常规的矿物能源如石油、煤等是同类,(煤和石油都是生物质经过长期转换而来的),所以它的特性和利用方式与矿物燃料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充分利用已经发展起来的常规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生物质能,这也是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优势之一。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相当丰富,仅各类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等)的资源量每年即有3.08亿吨标煤,薪柴资源量为1.3亿吨标煤,加上粪便、城市垃圾等,资源总量估计可达6.5亿吨标煤以上。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人类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而改变能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用现代技术开发利用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对于建立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从环境效益上看,利用生物质可以实现CO2归零的排放,从根本上解决能源消耗带来的温室效应问题。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主要关心的是生物质能对减少CO2排放上的作用,加上发展速生能源作物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不会遗留有害物质或改变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对今后人类的长远发展和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所以国际上很多国家大都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未来源技术来发展,有的国家,像瑞典等欧洲国家把生物质能作为替代核能的首要选择,对生物质能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生物质能属于低碳能源,对于逐步改变我国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的共同特点是:煤炭在能源结构中长期占绝对主导地位,一般占70%以上;石油、天然气、水电等优质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一直在25%左右,而且随着能源供应量的增长优质能源比重近年来还有所下降。从不同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由于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且受运输和环境保护的制约,其能源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能源危机以后,工业发达国家曾研究发展能源林来替代矿物燃料的技术。因为,生物质资源量丰富且可以再生,其含硫量和灰分都比煤低,而含氢量较高,因此比煤清洁。若把它变成气体或液体燃料,使用起来清洁、方便。此外,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排放出CO2气体,在大气层中不断积累,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不断增加,导致气候变暖,而生物质既是低碳燃料,又由于其生产过程中吸收CO2成为温室气体的汇(Sink),因此,随着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减排联合行动付之实施,大力开发生物质能源资源,对于改善我国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特别是为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提供清洁方便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首先,它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产业,能够使大量资金持续不断地流向农村,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据测算,一台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的农林剩余物生物质发电厂一年的发电量可以达到1.5亿千瓦时,新增产值近亿元;年消耗农林剩余物约20万吨,经过收集、加工、运输等环节,到发电厂的平均成本约为每吨300-350元,可为当地农民增加就业岗位1000余个,增加收入达到6000万元以上。在这里提到的农林剩余物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农林废弃物,一些农林专家反对把秸秆称为废弃物,因为如果将其使用起来的话就不是废弃物,只有当它不被使用时才是废弃物,所以用农林剩余物这个概念。另外,生物质发电产业对农业机具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将大大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在生物质发电业的推动下,传统的农业产业链将被延伸,形成新的产业链,进而促进农业与农村的进步。

其次,推进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是解决秸秆焚烧,改善城乡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秸秆等农业剩余物带来的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废弃的秸秆无法有效处理,随意丢弃,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也带来了面源污染。秸秆直接在田间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和消防安全问题更是危害巨大,甚至影响交通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而又无法有效解决的难题。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项目,能够有效处理农林剩余物,改善环境效果明显。据测算,一个2.5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厂每年保守估计可减少CO2排放超十万吨

推进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也是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化石能源替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生物质发电能够大量消耗农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发出绿色电力,燃烧后的灰分还可以以肥料的形式还田,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良性循环过程。另外,发展生物质发电是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具有积极的作用。一个装机容量2.5万千瓦的机组,一年消耗农林剩余物20万吨,按热值计算,可替代标准煤约9万吨。

在2007年6月7日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生物质发电的装机容量要达到3000万千瓦,达到2020年全国装机容量的3%。

三、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分析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能源预测,石油在未来40年左右步入枯竭,天然气将在60年左右被用光,煤炭也只能用220年左右。国际能源机构的有关研究表明,秸秆是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平均含硫量只有千分之三点八,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据专家估算,我国目前每年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约有1亿吨,折合标准煤5000万吨,预计到2020年全国每年秸秆废弃量将达2亿吨以上。因此,加快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显得迫在眉睫。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包括生物质直燃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生物质直燃发电设备的研发、制造,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国家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中国节能投资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纷纷投资参与生物质直燃发电建设运营,国内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也纷纷进入该领域,表现出了极大的投资热情。各地各级政府也大力支持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底,由国家发改委和各省发改委核准的生物质规模化发电项目已有50个,总装机容量超过150万千瓦;其中,仅2006年就核准39个,总投资100亿元以上。全国已经建成投产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已经超过10个(其中,国家电网公司投资成立的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有9个),在建项目30个左右(其中,国能占10个)。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生物质发电产业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1、加快生物质发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处周篁博士近日在河北省晋州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工仪式上介绍说,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简称生物质发电)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风力发电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据初步估算,在我国,仅农作物秸秆技术可开发量就有6亿吨,其中除部分用于农村炊事取暖等生活用能、满足养殖业、秸秆还田和造纸需要之外,我国每年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约有1亿吨,折合标准煤5000万吨。照此计算,预计到2020年,全国每年秸秆废弃量将达2亿吨以上,折合标准煤1亿吨相当于煤炭大省河南一年的产煤量

致公党中央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的发言中提出,我国生物质资源生产潜力可达650亿吨/年,折合33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每年化石资源消耗总量的3倍以上。中国工程院专家预测说,2015年,全球总能耗将有4成来自生物。大力加强生物质产业的开发与培育,对于缓解能源短缺、改善环境、扩大乡镇产业规模、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从人均化石能源资源量看,煤炭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0%,石油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0%,天然气只有5%。从能源生产和消费来看,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大量生产和使用化石能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十分严重。专家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能源需求将快速增长,能源、环境和经济三者之间的矛盾也将更加突出,因此,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在必行。

2、生物质发电,各地在行动

河北省首个生物质发电示范项目近日在晋州市开工建设,拉开了河北省兴建生物质发电厂的序幕,该省曲周县等地生物质发电项目也在筹备中。据介绍,晋州生物质发电项目是国家发改委核准的全国首批秸秆发电示范项目之一。这一项目占地约100亩,工程总投资约2.6亿元,电厂建成后以玉米、小麦秸秆和果木枝条为燃料,年燃烧秸秆约17-20万吨,发电量约1.3亿千瓦时,并能满足100万平方米建筑的采暖要求。

河北建投生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苏铁岗介绍说,作为小麦、玉米种植大省,河北年产各类生物秸秆总量达9000万吨以上。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是实施机械化直接还田,利用效果的提高空间还比较大。河北将利用丰富的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建设20到30个生物质发电项目。

据了解,近两年来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始崛起。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秸秆热电厂项目,年发电量达2.5万千瓦,年可节省标准煤近40万吨。去年12月,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投资建设的两个秸秆直燃发电示范项目,在江苏宿迁、句容两市先后开工建设。两个示范项目投资额均为3亿元,项目规模为2.4万千瓦,年秸秆消耗量约20万吨,项目建成后年用于购买当地农民秸秆的资金近6000万元,亩均可增收40元到50元,农民人均受益近140元。此外,广东、河南、浙江、甘肃等多个省市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3、国外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自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已经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替代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由于较早意识到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性,丹麦、德国、日本等国家通过联合企业、政府补贴新能源开发企业、发布新能源利用计划等积极政策,多渠道、重扶持发展新能源产业,其中,丹麦的秸秆热电技术较具代表性。

丹麦只有500多万人口、4.3万平方公里面积,工农业高度发达。1973年的石油危机,促使丹麦开始研究生物质能秸秆发电技术,在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丹麦由BWE公司率先研发秸秆生物燃烧发电技术,在这家欧洲著名能源研发企业的努力下,丹麦1988就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如今已有130多家秸秆发电厂遍及丹麦,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占到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4%以上,曾依赖石油进口的丹麦,1974年以来GDP稳步增长,但石油年消费量比1973年下降了50%。现在秸秆发电技术从丹麦走向了世界,并被联合国列为重点推广项目。据资料显示,目前在丹麦、荷兰、瑞典、芬兰等欧洲国家,利用植物秸秆作为燃料发电的机组已有300多台。

目前丹麦已建立了13家秸秆发电厂。秸秆发电技术现已走向世界,被联合国列为重点推广项目。瑞典、芬兰、西班牙等多个欧洲国家由BWE公司提供技术设备建成了秸秆发电厂,其中位于英国坎贝斯的生物质能发电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秸秆发电厂,装机容量3.8万千瓦,总投资约5亿丹麦克朗。

4、发展生物质发电,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国家发改委有关专家分析认为,阻碍我国生物质发电进展主要有三个瓶颈:一是过去国内没有现成的技术设备;二是以前煤价低,进煤方便;三是农作物秸秆属“集中收获,全年消费和利用”,存在存储和供应不均衡的难题。专家称,如今这些顾虑都能得到妥善解决。首先,我国已经具备独立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能力,正在河北省晋州市开工建设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全部采用国产设备,纯燃烧秸秆发电的示范项目。其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用一吨少一吨,而国内主要以煤为燃料的电力供应紧缺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煤电紧张局面将可能长期存在。我国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很大,产量很高,而且农作物是可再生资源,相对于现在电厂频频断“煤”、不堪煤价攀升的尴尬局面,推广秸秆发电具有取之不尽的资源优势和低廉的成本优势。第三,存储和均衡供应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秸秆综合利用和流通管理机制可加以解决。可制定合理的秸秆收购利用政策,研究建立秸秆收集、储存、运输管理政策和机制,保证秸秆数量和质量,促进秸秆本身也形成一个稳定发展的产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推广应用生物质发电技术不仅可以开辟生物质资源利用的新途径,还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目前,秸秆在农田里大量堆放和集中燃烧,减少了耕地的有效面积,污染了大气环境,影响了飞机起降和公路交通,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的严重浪费。

周篁认为,发展生物质产业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状况,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如果农民在出售粮棉等主产品后,把秸秆卖给生物质发电厂,不仅可以增加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还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种粮积极性。假使全国农户平均拿出一半秸秆用来出售,每吨秸秆卖100元,仅卖秸秆一项,全国农户就可以增收100多亿元。

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构建符合国情的多元化生物质产业链及其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推动我国农村产业由传统的初级农产品生产向生物质制品加 工产业领域的全面扩展;促进以传统农业为龙头,以食品加工、工业发酵、生物化工、生物质原材料、生物质能源等生物质产业为主体的新型乡村产业体系的发展;对于扩大农村产业规模、振兴乡镇经济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建议,在强化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森林、草地、山地、丘陵、荒地和沙漠等国土资源,充分挖掘生态系统的生物质生产潜力。重点加强高效光合转化作物、速生林木与特种能源植物的培育推广,大幅度扩大生物质资源的生产规模,逐步建立多样化的生物质资源生产基地。

5、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目前效益仍然不乐观,市场竞争力较弱。举个例子,中科院能源所和江苏兴化的一家企业合资建设的兴化气化生物质发电项目,目前因为电价太低,企业持续亏损,难以为继,已经处于停产状态。

面临的第一个主要问题是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一是单位造价大。与常规火电比较,农林生物质燃料的特点决定了其单位千瓦投资大。目前单位千瓦造价均在一万元以上,首个建成投产的国家级示范项目 — 国能单县项目单位千瓦造价高达1.3万元。二是燃料成本高。生物质发电的燃料成本构成要比传统发电复杂。与传统燃料不同,生物质发电燃料成本除了秸秆等原料的购买成本外,加工成本、储运费用以及损耗占燃料成本较大比重。三是相对于常规燃煤电厂,生物质发电厂的厂内上料系统复杂,运行成本高,维护费用大,如果生物质燃料有一些丝状的、纤维状的,就容易堵塞,因此导致上料系统比较复杂。四是生物质发电厂需要一定的厂外辅助人员,这些辅助人员主要也就集中在燃料这部分,使整个运营的人工工资和管理成本提高。

产业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人才支撑不够。目前国内既无现成的运营企业可供借鉴,各科研单位和院校也无对口的专业设置,真正熟悉和掌握生物质直燃发电的人才较少。单县项目也是国际化的,我们请了很多国外的专家,来指导我们的生产运营。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对生物质这种低热值的燃料锅炉的经验是零,我们的做法就是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从丹麦、瑞典请一些专家来现场指导。因为国内人才难找,我们单县项目还承担着培训基地的作用。二是科研和技术支撑不够。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是一个跨度较大的综合性新领域,既涉及到农业、农机,又涉及到系统的运筹和管理,国内从基础性科学、工程设计、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研究都滞后于现在产业的发展水平。三是配套的机械制造行业还未形成成熟的产品市场。目前,我国在生物质发电燃料收储运方面所需的农业机械设备还没有完全配套的产品。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生物质燃料的切碎机械这一个环节,我们切碎的树皮和国外就不一样,我们切出来的带须,容易堵料。四是国内与生物质发电相关的软科学研究滞后,如标准、规范规程体系尚未建立。所以我们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也是积极的推动这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完善其标准。我们成立了一个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电网公司生物质燃料与燃烧技术实验室,尽企业的力量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存在无序竞争的可能性。生物质发电产业是典型的“小电厂、大燃料”,燃料供应是生物质发电项目正常运营的前提。中国人多地少,秸秆体积大、重量轻,不适合长距离运输,导致燃料收购、储存和运输均较困难。若项目容量太大或者项目之间规划距离太近,或在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造纸、饲养行业发达的地区规划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将会对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正常运营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目前,有些省份已出现了一个县(市)布点多个生物质发电项目或规划多台机组的问题。我们也在积极呼吁,在规划上加强宏观调控。

四、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政策分析

1、相关产业政策实施情况。90年代以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在不同层面上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都作出了关于鼓励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规定。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2006年上半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相继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与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和《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等法律法规,强调了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生物质发电电价优惠、上网电量全额收购和电力调度优先等鼓励政策,极大促进了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发展。

《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也就是2006年一号文)指出“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要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加快发展循环农业,通过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发电等技术,培育生物质产业。”在我国加入了WTO之后,经过几年的过渡期,国家要开放农产品市场,国家对农业进行直接补贴可能不符合WTO的游戏规则,所以说我们觉得以生物质发电这种产业形式,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实现社会财富的一种再分配,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有益的一种事情。

 在2006年8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大会上,明确提出将生物质发电作为我国开发利用生物质能资源的重要途径。国家还明确提出了发展生物质发电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建设生物质发电55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发展目标。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2020年要实现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

2006年6月和8月,国家财政部和环保总局分别下发了《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和《国家先进污染治理技术示范名录(第一批)》,将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作为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一种方式,纳入补贴范畴。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明确将农林剩余物发电作为资源综合利用的一种方式。2006年9月,《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发布,明确了以生物质能资源为燃料的发电企业属于资源综合利用范围。

2、相关的产业政策分析。因为国家政策是生物质能产业的风向标,对于企业非常重要,国能对相关的产业政策作了研究和分析。当前在宏观政策层面上,已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但在有关政策的执行层面存在着内容不配套、实施细则不全面、关键政策尚未出台等具体问题,还需要国家主管部门给予帮助,尽快解决。目前,像电价问题,国能单县项目在省物价局、发改委、县、市以及国能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拿到了每度电0.796元的特殊电价,这是因为我们这个项目是《可再生能源法》之前的项目,所以这个项目的日子还比较好过。现在其他投产的项目都面临着亏损,因为它们的电价都是按照当地的标杆电价加0.25元定价。

其一,上网电价政策尚不能满足生物质能发电发展要求。

国家为鼓励生物质发电事业发展,在2005年燃煤脱硫机组标杆电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每千瓦时加0.25元的电价补贴政策。但是,随着生物质发电产业由设想进入实践,在目前的价格体制下,生物质发电项目一投运就面临着亏损的境地,国能建成的几个项目,除单县项目外其他几个项目都处于亏损的状态。这种状况不符合《可再生能源法》第19条“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按照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

生物质发电产业要说赚钱现在还谈不上。国能单县电厂并网电价是0.796元,按照山东省2005年燃煤脱硫机组的标杆电价加0.25元的话,电价应该是0.594元,标杆电价是0.344元;但是山东省发改委、物价局对这个项目非常重视,亲自派人核算,每一个环节搞的非常清楚,所以定了0.796元这么一个价格。主要还是因为国能单县电厂是全国第一家,温家宝总理做过两次批示。国能并没有想从这个项目中赚多少钱,只想项目能够良性发展。其他项目的上马,以及这么多企业要进来,除了单县项目外大多又在亏损,主要还是赌国家的政策,因为国家大的政策已经出来了,大家以为详细的政策很快会出台,所以要抢占先机。

燃煤机组的标杆电价是在原有煤电电价基础上,综合煤炭的价格、运输距离等多种因素制定的。而生物质发电的燃料不是煤,燃煤机组标杆电价的电价基础不能准确反映生物质发电的运营特点。相对于煤炭,生物质燃料具有品种多、季节性强、收储运环节多、物流管理链条长等特点。生物质发电的燃料成本与当地的农林生物质燃料市场、劳动力价格、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有关。所以,以燃煤机组的标杆电价作为生物质发电的基础电价是不合适的。

目前,生物质发电定价模式不能正确引导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均衡发展。由于不同省份或区域的标杆电价差别较大,而补贴电价采用固定补贴方式,客观上造成了区域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的区域差别,我国现在的特点是适合搞生物质发电的区域标杆电价低,标杆电价高的地区不适合搞生物质发电。这样的价格机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在某些适合发展地区的发展。比如,在新疆棉花产区秸秆资源丰富,种植结构适宜于发展大规模生物质发电项目,但是,由于当地的标杆电价太低,限制了生物质发电在当地的发展。新疆2005年的标杆电价只有0.22元。

其二,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出台相对滞后。

《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指出要制定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贷款优惠政策。国家通过资源综合利用等途径,给予了风电增值税减半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发电增值税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这项政策是在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共同发的198号文中提出的,那时候我国的生物质发电还没有进入实施阶段。尽管国家明确将农林生物质发电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作为资源综合利用的一种方式。2006年9月《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发布,明确了以生物质能资源为燃料的发电企业属于资源综合利用范围。根据这些规定,农林剩余物生物质发电应该尽快享受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但是至今相关政策尚未出台。现在享受优惠政策的风电、太阳能、小水电都没有燃料成本,而我们有;城市垃圾发电也享受优惠政策,它们也没有燃料成本,而且每处理一吨垃圾另外还有一定的补贴,即垃圾处理费。如果抠国家政策条文的话,我们应该享受,但执行层面的政策仍然迟迟没有出台。

其三,有关补贴政策与实际发展存在不适应现象。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规定要求,财政部设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向资金,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但如何申报资金、优惠政策幅度多少等没有明确提出。同时,该办法将风电、太阳能及海洋能发电作为重点补贴对象,而没有明确将具有多种社会效益的农林生物质发电列为补贴范畴。我们就很纳闷,从技术成熟上,生物质发电(包括我们)的设备现在都是国产,而像风电70%的设备都是国外买的,而且很多都是整机进口,对风电的补贴大多都补贴到了国际市场,而如果对生物质发电补贴,主要都补贴到了国内市场。我们现在也都经过了国际市场的检验,成本也不是很高,像太阳能发电,成本在4~6元,海洋能更是在试验阶段。我们向有关部门汇报,他们的解释是生物质发电是在享受优惠政策项目的“等”字里面。但在国家政策里面,只要放到“等”字里面,就难办了。

 考虑到农林生物质发电的环保作用,2006年《国家先进污染治理技术示范名录(第一批)》,将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作为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一种方式,纳入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补贴范畴。但是,在《国家先进污染治理技术示范名录(2007年度)》第68项中,将补贴生物质发电相关内容改为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先进秸秆发电及其降低污染排放技术”。从技术角度讲,我国目前有个别企业采用的循环流化床中温中压锅炉的秸秆发电技术,从锅炉效率、发电效率、可靠性等角度来看,与国际主流技术相比并不先进,而且这种技术在我国还没有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检验。因为这种技术采用的是中温中压,首先在燃烧效率上没有采用高温高压的锅炉效率高;同时对于高温高压来说,关键的两个参数就是进入汽轮机中蒸汽的温度和其初始压力,国能采用高温高压,而没有采用技术相对简单的中温中压,就是因为考虑了效率问题。而采用振动炉排高温高压锅炉的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是经过国外多年实践的成熟的先进技术,并被联合国列为全球推广项目。目前,这种高温高压生物质发电技术已经完全实现了国产化、自主化,并在国内经过了多个项目的实践检验。因此,按照《国家先进污染治理技术示范名录(2007年度)》第68项的补贴范围进行补贴,不利于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环境因素对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要求

1、农林生物质的范围

农林生物质的种类包括农作物的秸秆、壳、根,木屑、树枝、树皮、边角木料,甘蔗渣等。

2、厂址选择

(1)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生物质资源分布情况和合理运输半径,进行综合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类项目发展规划。

(2)厂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符合国家土地政策;原则上大中城市建成区和城市规划区、城镇或大的集中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以及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不得新建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项目。

3、技术和装备

(1)锅炉必须以农林生物质为燃料,不应与煤、矸石或其它矿物燃料混烧。

(2)采用国外成熟技术和装备,要同步引进配套的环保技术和污染控制设施。在满足我国排放标准前提下,其污染物排放限值应达到引进设备配套污染控制设施的设计运行值要求。

秸秆发电项目原则上选择12MW及以上机组规模。

4、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台出力65t/h以上采用甘蔗渣、锯末、树皮等生物质燃料的发电锅炉,参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规定的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锅炉的污染物控制要求执行。

单台出力65t/h及以下采用甘蔗渣、锯末、树皮等生物质燃料的发电锅炉,参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执行。

有地方排放标准且严于国标的,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引进国外燃烧设备的项目,在满足我国排放标准前提下,其污染物排放限值应达到引进设备配套污染控制设施的设计运行值要求。

(2)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根据生物质发电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其产生的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浓度的厂界排放限值,分别按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5-93)表1相应级别的指标执行,如环境空气二类区,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恶臭污染物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5-93)二级标准限值。

掺烧常规燃料(如煤炭),其煤堆场煤尘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其单位法定周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非甲烷总烃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5、污染物控制

采取的烟气治理措施,能确保烟尘等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采用有利于减少NOX产生的低氮燃烧技术,并预留脱氮装置空间;

配备贮灰渣装置或设施,配套灰渣综合利用设施,做到灰渣全部综合利用。

6、恶臭卫生防护距离

按照其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等)无组织排放源强确定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

7、原料的来源、收集、运输和贮存

落实稳定的农林生物质来源,配套合理的秸秆收集、运输、贮存、调度和管理体系;原料场须采取可行的二次污染防治措施。

8、用水

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项目用水是否符合国家用水政策(鼓励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北方缺水地区限制取用地表水、严禁使用地下水,北方缺水地区生物质发电项应采取空冷方式)。

9、环境风险

设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专章,根据项目特点及环境特点,制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防范应急预案,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六、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生物质发电产业

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支持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质能,于2005年7月投资成立了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十亿元,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投资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生产、加工生物质成型燃料。2006年12月1日,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国能单县生物质发电项目成功投产发电,实现了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在向社会八项承诺中,明确提出:“奉献清洁能源,推广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万千瓦,完成生物质发电量10.6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55万吨,为社会创造10000个就业机会”。

截至2007年11月底,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共核准生物质发电项目38个,正在建设项目10个,在建装机容量13.3万千瓦,已并网发电项目9个(分别为山东单县、高唐、垦利,河北威县、成安,江苏射阳,河南浚县、鹿邑,黑龙江望奎),投产机组装机容量22.5万千瓦,累计完成绿色发电量7亿千瓦时。消耗农村废弃物80万吨左右,为当地农民增收近2.5亿元。

国能单县生物质发电项目是国家发改委首批核准的国家级生物质发电示范项目,位于山东单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人民币3.37亿元,建设规模为1×2.5万千瓦单级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配一台每小时130吨生物质专用振动炉排高温高压锅炉。项目于2005年10月12日开工,2006年10月28日实现并网发电,2006年12月1日正式投产。截至目前,单县项目已经稳定运行九个多月,累计发电量近1.5亿千瓦时。单县项目的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农林生物质发电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零的突破,党中央、国务院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单县项目的成功实践,开辟了我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途径,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生物质直燃发电国际先进技术。不仅加深了社会各界对生物质发电的认识和理解,还用事实说明了生物质直燃发电在我国是现实可行的,对于推动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