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和构建:[转载]石油起源理论和伊拉克战争(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30 20:51:13
油起源理论和伊拉克战争

 

作者:  方鲲鹏

 

最近读了长年居住在德国的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William Engdahl)一篇旧文,其中有前苏联科学家提出的石油为非有机体形成的内容。这个石油起源理论挑战了欧美石油巨头们支持的石油峰值论,因而激起我的兴趣,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番,产生若干感想。现记录下来,立此存照。

 

一、石油起源的两大猜想理论

 

西方正统的石油起源理论认为,石油的形成过程与煤相仿,两者都是化石燃料。通俗地说,煤是数百万年前地质变迁时把堆积在地面的树木埋到地下,在演变成化石过程中,经特殊环境下的物理、化学、生化作用而形成。石油则是由地质变迁时把堆积在地面的古代生物遗骸埋到地下,在演变成化石过程中,经特殊环境下的物理、化学、生化作用而形成。所以西方的小学里流行着简单化的成因说,即煤是树木变的,石油是恐龙变的。

 

煤的成因理论很容易得到证实,煤是一种具有可燃性能的沉积岩,而且在煤层中还常能发现植物化石,这些都可以证明煤是由植物体转化而成。但石油是由古代生物体转化而成的理论,至今没有确凿的证据,因此这个石油起源理论,实际上是科学家们的猜想。虽然如此,西方地质学家把这个猜想理论捧为圣明,只在具有沉积岩盆地(sedimentary basins)的地质结构区域内寻找石油。

 

然而前苏联地质学家没有迷信这套理论,上世纪50年代就从不同视角研究石油究竟从何而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与生物体没有联系,而是由地球内部物质(岩浆)中的碳氢化合物形成。60年代后他们又把独创的理论运用于寻找石油的实践,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在按照西方理论完全不可能存在石油的晶体岩基质(crystalline basement)区域,发现了多处大型油田。

 

当时还处于冷战时期,苏联的新理论和实践作为国家机密,外界知之甚少。苏联解体后,1994年在美国墨西哥州召开的一次石油钻探科学会议上,前苏联科学家正式向世界宣布了他们的石油起源理论。

 

按照这些前苏联、后来是俄罗斯科学家的见解,石油是在距地面大约200公里深处的地幔上层部位,压力足够高的地方由地球内部物质自然生成。石油是一种化学成分简单的液状物,为非生物体来源的碳氢化合物。由于地球内部的压力,石油生成之后,通过地壳中的断层,逐渐上升和漫延到地壳浅层地带形成油田。

 

归纳起来,俄罗斯石油起源理论有三点特别引人注目:

 

(1)否定了只有在沉积岩盆地的地质结构区域内才能找到石油的正统学说。

 

(2)与石油资源有限论对立。俄罗斯理论认为地球内部到处是石油,石油供应的极限只受制于人类钻探深井的能力。

 

(3)石油是可以再生的资源。俄罗斯理论认为大部分油田开采之后,都能慢慢从地壳深处获得自动补充。因此有些被认为已经枯竭的油田实际上是可以继续利用的,这称为“自充式”油田。

 

俄国人还列举了一些油井实例,说明他们根据自己独创的理论,在被正统学说排除的地质区域内钻探深井,成功找到了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大型油田。但是俄国人没有透露这些油井的具体位置。

 

我不是地质学家,对这两种石油起源理论,孰是孰非无从置喙,但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功能,还是能对一些现象作外围述评。

 

1994年俄国人兴冲冲赴会,满心以为他们拿出革命性的石油起源理论与西方同行分享,会受到热烈欢迎和讨论,谁知反应出奇冷淡。

 

西方虽然有言论自由,但政治不正确或不符合“主导理念”的观点常会受到软性压制,无法成为热点。软性压制没有行政命令强行压制那般难看,可因为是通过经济手段,效率却高出好多倍。科学界情况也差不离,搞研究需要经费,得有赞助方,一般来说,赞助方的希望就是政治正确的方向。如果考虑到俄国人的理论,颠覆了西方石油大亨扶植的石油峰值理论,遭到与会科学家们的冷遇就不足为奇了。

 

我用关键词搜索,查了一下有关的文献目录,发现会议结束几年以后美国人才作出反应,发出密集的批驳文章。这次轮到俄国人反应冷淡,对于批驳他们的论文无动于衷。由于俄国人不反驳,又拒绝提供94年论文中涉及到的油井具体位置,于是美国人宣称,俄国人发明的地球内部物质自然生成石油的理论,已经遭到抛弃。

 

然而我觉得蹊跷。前苏联是个科技大国,俄罗斯人倾国力苦心研究和实践了半个多世纪的理论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

 

背景分析也许有用。1994年,苏联才解体不久,俄国由闻名于世的大白痴叶利钦掌舵,他发扬共产主义精神,急于把自家宝贝同西方分享,那是在情理之中。只是那次殷勤过了头,拍马屁拍到马腿上,自讨了个没趣。而等到西方开始驳斥石油生成新理论时,俄国已是普京王朝。普京之精明,叶利钦岂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这时石油价格在与俄国人对立的石油峰值理论加持下,步步攀高,俄国反而成了石油峰值论的最大受惠国。

 

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怪圈:如果俄国人的理论是正确的,西方学者对此批驳,是在做傻冒;但若是俄国人回应,不可避免要否定石油峰值论,这就将傻冒的角色接了过来;而如果俄国人的理论不正确,反驳还是傻冒。

 

无论这个理论是否正确,看来俄国人都是选择不做傻冒,闷声大发财;而西方学者则选择骄傲地宣布:石油起源于生物体理论获得胜利!

 

不过在这个大阵势之下,西方还是存在少量不和谐的声音。举几个例子。

 

(1)瑞典国家石油公司曾按照石油是地球内部物质生成的理论做了一次实验,在其境内西方地质学界公认为绝对不可能存在石油的花岗岩地质区域试探,钻井深达7千5百米,发现了少量石油。

 

(2)有观察者指出,近十多年来在原本认为不可能有石油储藏的西伯利亚突然冒出许多大油田,而且俄国人拼命采油,完全不担心破坏油田,迹象显示他们有不同于西方的石油勘探与开采理论。

 

(3)一位美国石油业工程师问道,沙特阿拉伯的一处大油田,如果把石油全部抽出来,可以填满一个长、宽、高各为19英里的巨大立方体,当初这个油田里要装进去多少个恐龙才能够“榨”出这许多油?

 

经这位工程师这么一提醒,我也觉得怪怪的。他计算的那个油田储藏量也许不一定准确,但全世界每天都在消费大量石油却是确凿的事实。我们一直在说世界人口爆炸,最近已达到70亿。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估算,去年世界每天消费石油约8千7百万桶。如果假定古动物尸体平均一具可以“榨”出或转化为一桶石油,这种抽象的平均动物的体型,显然要比人类大得多。人类100天就消费掉87亿桶石油,创造这些石油需要87亿个大“身材”古代动物,其数量已远远超出现在的世界人口数,那古代动物的数量要“爆炸”到什么程度才能为我们人类留下如此巨大的石油遗产?还有我们一直在说世界可利用资源已到了极限,难以养活世界上这么多人口,那么古代又怎么会有无尽的资源养活天文数字的动物?

 

石油生物体(有机体)起源理论最初建立时,只提及动物遗骸转化成石油。后来追随者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油田被发现,大约自己感到难圆其说,于是加进了海藻类生物。可是当我翻阅到这个理论是如此这般作出修正时,肚子里立刻冒起一个疑问。恐龙大部分生活在陆上,海藻生活在水里,是谁吃饱了撑的,把它们搬到一处,搅作一堆后深埋地下?

 

因为俄国人的石油起源理论也没有得到验证,迄今为止也只能算是一个猜想。有理由相信,新兴石油消费大户中国、印度等国的地质学家们和政府,不会对石油起源两大猜想之争,只作壁上观,指点迷津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二、石油巨头扶植和传播的石油峰值理论

 

地质学者把石油峰值定义为这样一个点,即石油储量已经被开采了至少一半。峰值之后,每开采一桶石油都需要更多的投入,比如为了保持井下有足够大的压力,需向老油田注入耗资巨大的空气或者水,因此当世界主要的油田经过峰值之后,石油成本和价格就会暴涨。

 

石油峰值理论,由美国地质学家马里昂·金·哈伯特(Marion K. Hubbert)在石油大亨壳牌(Shell)公司的授意下创建。哈伯特认为油田开发将经历产量快速上升的青年期,相对稳定的壮年期,急剧下降的老年期这样的生命曲线。1956年他发表论文,阐述油田生命曲线是对称的钟形线,并预测美国的石油产量在1970年达到峰值,然后产量将逐年递减。

 

哈伯特运气真好,居然给他胡猜瞎算言中了!美国石油产量逐年上升,1970年达到530,840,000吨,以后产量开始下降。这次预测成功,使得石油峰值论名气大振。

 

另一位热衷于石油峰值论的重要人物是英国人科林·坎贝尔(Colin Campbell),他发起组织了石油峰值研究会。在坎贝尔1998年发表的代表作《廉价石油的终结(The End of Cheap Oil)》中,他预测全球石油产量的峰值出现在2003年。而全球石油价格在2003年起不断攀升,同峰值理论中峰值过后价格暴涨的观点一致,似乎应验了他的预测。

 

本文的稍后部分将提供证据,揭示石油峰值论的这两次“显灵”,含有人工操作因素。

 

全球石油产量会遭遇峰值,峰值之后石油开采成本和价格将暴涨,这些说法只有在石油起源于生物体的理论框架下才能成立,即石油储量有限,石油资源不可再生。而石油价格暴涨,当然是石油寡头的最爱,既然有机体起源论和峰值论能帮助石油价格名正言顺飙升,石油寡头不遗余力地强化这些理论,就不奇怪了。

 

哈伯特成功预测1970年是美国石油峰值这件事,被石油寡头控制的学术论坛和媒体广为宣传。可另一方面,哈伯特也作了一些错误的预测和断言。比如他1956年在发表石油峰值论的同时,声称所有可能存储石油的地区均被仔细勘探过,世界不会有新的大油田出现。在预测美国峰值获得成功后,他又预测:“世界80年代中期达到石油生产峰值,接着石油产量会爆跌。”这些论断和预测后来都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但美国学术界和媒体不吱一声。

 

1989年哈伯特在去世前接受的一次访谈中透露,创建石油峰值论时他为壳牌公司美国休斯敦研究所工作,1956年的石油峰值论发表之前,他曾将论文呈送公司董事长征求意见。壳牌董事长给了他一句话,“一定要同威克斯的石油储量估计截然不同。” 威克斯是美国当时最权威的石油储量测算专家,他估计美国的储量有4,000亿桶。显然充足的石油储量,使意欲拉高油价的石油公司感到头痛。哈伯特心领神会,于是他的论文里,没有任何依据地估计美国的石油储量是2,000亿桶,比威克斯少了一半。

 

在访谈中,哈伯特还直言不讳地承认,他的石油峰值钟形曲线是臆想出来的,没有什么根据,只是大概估算了一下,随手一画,然后根据曲线本身来预测石油产量,根本没有涉及任何数学问题。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