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的旗舰店可信吗:刘再复:大洋彼岸说“红楼”(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2 18:43:36

如果有朝一日,《红楼梦》能取代《水浒传》《三国演义》而主导中国的世道人心,中国将会在地球上大放光明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杨天报道

大悟之书

《瞭望东方周刊》:在阅读和探索《红楼梦》时,你为何抛却了“辩”和“论”的路数,转而强调“悟”?

刘再复:对于“辩”与“论”,我在《红楼四书》中并没有完全抛却,也写了一些论文。但从总体上强调的确实是“悟”,基本方法确实是以悟证取代论证与考证。

把“悟”提到最高地位的是禅宗。慧能著名的六字经叫做“悟即佛,迷即众”,以“悟”代替佛,以“觉”代替神。“悟”不仅是方法论,而且是本体论。禅宗讲“明心见性”,没有思辨过程(即没有辩),也没有逻辑推理过程(即没有论)。这是一种直击要害,瞬间抵达真理之核的“法门”。这种法门,不适合于探讨实在性真理,但适合于探讨启迪性真理。

人类世界的真理有两大类型,一种是雅典型的理性的实在性真理;一种是耶路撒冷型的神性或感性的启迪性真理,前者靠逻辑、靠分析、靠推理、靠思辨去抵达,后者则靠直觉、靠感悟、靠想象去抵达。科学基本上采取前一种方式,宗教、文学则采取后一种方式。康德作为大哲学家,他事实上是无神论者,但又没有否定上帝。在他的思维空间里,上帝既不存在,上帝又存在,这是一对悖论。因为无法用逻辑推理证明上帝存在,所以不存在。但如果把上帝视为一种情感,一种心灵,一种信仰,那么,只要你悟到它的存在,它就存在了,就像孔夫子说的“祭神如神在”。文学作为情感与心灵的存在形式,许多内涵不是实在性真理,而是启迪性真理。例如贾宝玉说的“男人泥作,女人水作”,就是一种启迪性真理,它道破男权社会的主体追名逐利的本质,虽无法实证与论证,却可以启迪我们认识到男权社会的极端荒诞与极端污浊。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巨大原创性的天才之作,它的心灵内涵的深广度,可谓“空前绝后”。它本身就是一部悟书,也就是说,它本身是一部心灵大彻大悟之书。我在《红楼梦哲学笔记》中称这部伟大小说,是王阳明之后另一部伟大的心学,但它不是思辨性心学,而是形象性、意象性的心学。它所呈现的并非“风动”、“幡动”这种形而下的境界,而是“心动”这一形而上的境界。

曹雪芹是心灵的天才,展示的是心灵的真理,即使是高鹗,他在117回中也让贾宝玉“重申”这一真理,他看到宝钗与袭人在寻找丢失的“玉”时说:“我都有了心,你们还找那玉干什么?”《红楼梦》揭示的是“心乃人间第一要义”的真理。人间风景万般万殊,唯有心灵最宝贵,林黛玉作为贾宝玉的第一知心人,就因为她明白这一点。宝钗虽然聪明美丽,很有知识,却没有抵达这一心灵真理的深渊、情感真理的深渊。

心灵的最深处必须仰仗“悟”去抵达,“辩”和“论”无能为力。

《红楼梦》本身是一部大心灵之书,所以我也只能以心去发现心,即不是用头脑去思辨,而是用心灵去直觉。庄子和惠施在桥上争论,庄子说:鱼很快乐,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庄子用的是直觉法,惠施用的是逻辑法。我在阅读与探索《红楼梦》时,用的庄子的方法,这一方法没有“逻辑”中介,却有“想象”中介,我能想象贾宝玉有多少“梦中人”,他的“意淫”包含着多少情感内涵与心理内涵。我虽无法实证与论证,却能从中得到巨大的审美愉快。

《红楼梦》涵盖西方两次“人的发现”

《望东方周刊》:你在研究《红楼梦》时为何以禅宗为出发点?为何认为《红楼梦》中既涵盖了西方两次文艺复兴的内容,也涵盖了中国三大文化儒、释、道的精神内涵?

刘再复:小说文本才是我阅读与研究的第一出发点。但在阅读之后,我发现,没有禅宗就没有《红楼梦》。禅性实际上是一种超概念、超功利的审美性。禅宗的不二法门(无分别心)贯彻到主人公的整个人生,从而形成贾宝玉近乎基督、近乎释迦的大慈悲心。

说《红楼梦》涵盖西方两次“人的发现”(不是两次文艺复兴)是指它对人的总体认识。《红楼梦》既看到人的无尽之美,人的精彩聪慧(此属第一次发现,文艺复兴时期),又看到人的荒诞、人的混浊(此属第二次发现,19世纪叔本华等)。《红楼梦》以对少女诗意生命的描写,展示了第一次发现的内涵,而对贾赦、贾琏、贾蓉、薛蟠等贵族爷们的描写,则展示第二次发现的内涵。说《红楼梦》涵盖儒、道、释的深层内涵(不是表层内涵),意思更为深广。这不仅是对人性的认知,还包括蕴含于作品中的宇宙原则、世界原则、心灵原则,也包括对亲情、世情、天地情的态度。

《红楼梦》对儒、道、释的表层功夫、表层制度都不喜欢,所以嘲笑八股科举,嘲笑“文死谏、武死战”的愚忠愚行,嘲笑贾敬的炼丹吞砂,嘲笑烧香拜佛,但整部小说却溢满亲情(儒),溢满大慈悲精神(释),溢满逍遥闲适精神(道)。《红楼梦》之所以各种年龄阶层的人都喜欢读,就因为它不仅写了恋情,而且还写了儒、道、释所蕴含的各种悲欢离合,生死沉浮,其精神内涵之丰富,没有任何作品可以和它相比。

大观视角和天地境界

《瞭望东方周刊》:《红楼梦》从大观园中抽象出“大观”的宇宙视角,超越了以往文学作品的政治、家国、历史的境界,这种独特的视角在《红楼梦》的文本中有哪些具体体现?我们应如何看待《红楼梦》的哲学境界?

刘再复:《红楼梦》文本中只有“大观园”。所谓“大观视角”,是我们把它抽象出来的哲学概念,而实际上也是曹雪芹观察社会人生的视角。曹雪芹正是用“天眼”(宇宙视角)观看一切,所以超越了“俗眼”“肉眼”而比世俗视角高出一筹。

我在《红楼梦悟》中曾说明,正因为曹雪芹拥有“大观视角”,所以他才不仅看到人生的悲剧性,而且看到人生的荒诞性。用宇宙的极境眼睛看地球,地球不过是一粒尘埃,人生不过是一刹那。明白了这一点,看到世人为功名、为财富、为乌纱帽、为娇妻而你争我夺,自然是荒诞。

首先发现《红楼梦》有一超越政治、家国、历史层面而拥有宇宙、哲学境界的是王国维。

他把《红楼梦》境界与《桃花扇》境界相比,认为前者是宇宙的、哲学的,后者是政治的、国民的、历史的,这是大见识。“红楼梦”所以是宇宙境界,乃因为它拥有无限自由时间,不像“桃花扇”只拥有一个朝代的时空(明清之际),小说中所展示的冲突,如钗与黛的冲突,父与子的冲突等,皆不是“时代”之维上的冲突,而是“时间”之维上的冲突,即永恒性的冲突。这些冲突又往往是宇宙原则(重自然、重生命)和世俗原则(重秩序、重伦理)的冲突。这才是真文学的深刻内涵。

《红楼梦》的大观视角并非是体现在某些章句上,而是体现在对整个世界、社会、人生的深刻认知上。

唯其有大观视角,它才会看到人生的虚幻性(空),尤其是“色”的虚幻性;唯其有大观视角,它才能看到“金满箱、银满箱”,最后还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唯其有大观视角,才能明白人生一世,到头来最值得珍惜,最值得眷恋、最值得缅怀的还是那些“闺阁女子”即那些至真至美的诗意生命。

《红楼梦》的哲学境界指的是《红楼梦》的精神制高点,这是高于功利境界、道德境界的天地境界,这一哲学境界实际是超功利判断、超政治判断、超道德判断的审美境界。

美学乃是第一哲学。审美判断乃是情感判断。对秦可卿这个女子,如果进行道德判断,会认为她是潘金莲似的“淫妇”,而如果用情感判断,则会认定她是个兼美的“可人”。

《红楼梦》没有好人坏人与善人恶人的判断,但有“净染美丑”的判断。这些判断是美学的、哲学的。《红楼梦》的哲学不是诉诸概念与逻辑的哲学,而是蕴含于意象、形象之中的哲学,尤其是蕴含于精神境界中的哲学。

“红楼之心”还没有进入中华民族的潜意识

《瞭望东方周刊》:你曾对《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凸显的价值观有诸多批评,而对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两部却持肯定态度,尤其推崇《红楼梦》,认为其是“人类精神水准的坐标”,为什么?您认为这几部书分别对中国人的民族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刘再复:就艺术价值而言,说“四部文学经典”还是说得过去。但就精神价值而言,四部经典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两部经典与《红楼梦》相比,距离太大。《三国演义》宣扬的是权术、心术,《红楼梦》则离权术、心术十万八千里。一个是心灵的星座,一个是权术的大全,把两者相提并论,未免太笼统。《红楼梦》尊重每一个体的生命价值,而《水浒传》则只认一百零八将为兄弟,一百零八之外可以随意砍杀,这又怎么可以同等视之?所以我把《红楼梦》、《西游记》视为中国的“原型文化”,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视为变质变态了的“伪型文化”,我希望对于“四典”应清醒地加以区别,只可称《红楼梦》、《西游记》为中国文学正典,对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则应称之为中国文学“负典”。

这四部经典出现之后,对中国民族性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它对中国的世道人心产生极大的危害。最可怕的是,近五百年来,这两部小说中的英雄成为人们膜拜的偶像,从而进入中国人的潜意识,当大家都把武松、李逵当作“天人”当作“战神”加以讴歌的时候,杀人便成了天经地义,“暴力”便成了天然合理。当我们都认定刘备为正统、为仁君的时候,“伪装”便成了人生的法宝。

《三国演义》告诉所有读者一条生存秘诀:愈会“装”、愈会戴假面具,成功率就愈高。如果中华民族继续崇尚“三国”,中国就会失去诚实;如果中华民族继续崇尚《水浒》,中国就会失去安宁。

中国文化是伟大文化,它包括一个大传统和一个小传统。大传统(儒、道互补的传统)尚和、尚文、尚柔。儒者,柔也;《道德经》也说以至柔克至刚。但是还有一个小传统,这是农民造反的传统,这一传统之下争斗的双方(起义一方和镇压起义的一方)都非常残酷,都把暴力推向极致。《水浒传》是小传统的形象表述,它宣扬的是凡造反使用什么手段都合理,连砍杀无辜的四岁小儿(小衙内)也合理。

在“造反有理”和“欲望有罪”两大潜命题之下,《水浒传》通过对妇女的滥杀展开了中国人性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红楼梦》正好相反,它对妇女尤其是对青春少女极为尊重,即使对最丑陋的赵姨娘,贾宝玉也从不说她一句坏话,在贾宝玉心目中,既没有敌人,也没有坏人,可惜,《红楼梦》所负载的心灵原则还没有进入中华民族的潜意识。如果有朝一日,《红楼梦》能取代《水浒传》、《三国演义》而主导中国的世道人心,中国将会在地球上大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