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测试计划:2011阴雨连天 2012多云微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2 17:41:15
  蒋方舟盘点2011:“2011年,人祸多于天灾,愤怒早化为麻木与虚无。在危机感面前,越来越多人开始考虑移民,在2012年前抢一张船票。2011年,所有人都参与了一场没有赢家、庄家通吃的游戏。就连春风得意的房地产商,也在史上最严厉的行政手段的强压下,在年末,变得忧心忡忡、愁云惨淡……”
  点评:还在上大学的小小姑娘,怎么这么古灵精怪呢?不知上帝如何偏爱她,给了她怎样的灵魂附体?闲话少说,言归正传。2011年,可称中国风险全面暴露年。7﹒23动车追尾事件,是问题暴露的一个引信,喻示着公共工程进入危险期;房地产调控殃及池鱼,中小企业生存危机、底层失业危机和10多万亿元地方债、2.3万亿元公路债、2万亿元铁路债等政府债危机全面显现;民众的生存和城市烟霾等环保压力突显;食品、药品、校车安全悬而未决;保增长和防通胀矛盾更加突出。2011阴雨连天,2012会更好吗?
  2中国“入世”十年来的“大置换”
  《第一财经日报》评论部主任徐以升文章认为,以内部实体资产置换对外金融资产,是“入世”十年来中国对外资产和负债的主变化逻辑。认识到这一逻辑,并评估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是回顾和梳理这十年的要义。作者认为,“入世”十年至今,中国这种“成本大于收益”的“以对外金融资产置换国内实体资产”的开放模式,已经到了尽头。如何调整这一模式,是总结“入世”十年、展望未来的根本之道。
  点评:正常的经济逻辑,出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口我们所没有的或者别人更好的东西。如果忘了这个目的,为出口而出口,或者仅仅是为低水平就业而出口,不惜牺牲环境和劳动力,最终换取的只是一堆货币资产或曰金融资产而非实物,还导致国内贫富分化加剧,实乃得不偿失之举。世界经济一体化离不开进出口,但外向型经济也应该走高附加值的外向型经济之路。
  3谁在做空中国?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说:也许你还在沉浸在一片和平中,但有迹象显示,外资全面、立体做空中国的战争已经打响。从今年九月黑石抛售上海物业到11月高盛大幅减持中国银行股,再到QFII在股市做空,从美国一批高端制造业悄然撤出中国到12月6日人民币的连续跌停,外资的战略是:先做空中国,然后美元加息升值再回来抄底,完胜中国!外资做空中国的资金流向何处?答案是美国。美国的情况并不好,但今日世界并非选美比赛,而是一场选丑比赛,而不是最丑的美国自然成为资金新的避风港。当中国的房地产下挫,股市下挫,再加上经济下挫,信心崩溃之下,中国经济很可能将硬着陆,跌入二次探底的深谷,而外资却完全可以再轻松回来坐收渔利!
  点评:问题还不至于那么悲观。因为还没到中国经济硬着陆,由保增长带动的中国经济再度小幅拉升可以使中国经济短期避免硬着陆。而房地产仍然是拉升中国的主力。
  4任志强炮轰住建部
  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透露,住建部等多个参与房地产调控的部门年底将对以“限购”、“限价”为代表的调控效果测评,尤其侧重于政策的负面影响;要研究建立房地产调控的应急机制,包括房价下降的应对预案,避免楼市调控带来的中国经济的硬着陆。对此,知名地产商任志强14日炮轰住建部,称中国咋出了个唯一一个想把自己管辖的产业搞垮的部委?干脆灭了房地产业,重回福利分房吧。教科书上也不用写不动产是投资品了。
  点评:底气足的时候说话也硬,这个规律放之四海而皆谁。由此足以揣测2012的中国房地产动向。
  5任志强称今年房价会增长5-5.5%
  14日晚《财经》年会上,任志强表示:“大家都认为今年市场已经很糟糕了,但我认为今年不是太差,明年也不会太好,因为销售面积还是增长的,且销售金额比销售面积的增长速度还高,目前还维持两位数,所以全年的平均房价还有5-5.5%的增长。”
  点评:2012,全国房价增长更无悬念。
  6中国就业前景降温
  路透中文网消息,就业服务机构万宝盛华(Manpower)进行的调查显示,因担忧欧洲经济状况,加上中国实施的宏观紧缩政策,企业在内陆地区的招聘计划虽然依旧强劲,但与之前的热情相比明显降温。调查涵盖41个国家的受访企业中,多数在中国的招聘计划较一年前缩减。咨询机构InterChinaConsulting的KimWoodard称,“我认为这告诉我们,企业对中国的信心在减弱。”该公司与万宝盛华调查无关联。这是除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之外第一个显示企业对中国信心减弱的数据),而PMI数据已经很弱了。
  点评:今年因种种原因关门、歇业的中国内地企业,尤其是与房地产无关的企业,要想恢复也很难了。明年的就业形势无疑更加严峻。
  7中国最大的挑战在未来
  诺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都不会出现硬着陆。但长期而言有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个我们有生之年所见识的最大发展奇迹要步入下一阶段,必须正面应对其长期挑战。
  点评: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12月10日出席2011年沃特金融论坛时也指出,中国经济短期硬着陆风险非常低,但长期内,硬着陆概率非常高。税收失控及国家资本占比长期不变等结构性问题将带来风险,短期内过度调控将增加结构性问题的严重性。他指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将是经济硬着陆的最大风险来源。一方面,未来3年至5年,税收失控局面(以GDP涨幅3倍的速度增长)看不到改变的可能性。陈志武认为另一个结构性问题是,国家资本占总资产比重2/3的情况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一直没有能够改变。其直接后果是中国经济的增长过多依赖投资,而没有办法依赖民间消费。这种结构性问题如果不改变的话,长期中国经济的硬着陆的前景很难避免。
  陈志武指出,在明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面临房地产下降压力,民营经济挑战增大,欧洲债务危机这三个主要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将迫使央行和国务院放松货币政策。陈志武预期,到明年暑假前后,相关政策放松将难以避免。
  因此,改革如果没有实现最核心的国退民进,再多措施也只是权宜之计。
  8房地产调控丧失最佳时机?
  “中国住房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市场化的问题,不是住房市场化过度导致什么的问题,而是土地制度没有根本市场化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陶然在12月13日召开的财新《比较》“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研讨会上表示,让城郊农民能够合法的为外来人口盖房子是解决中国目前房价泡沫,同时还能够刺激经济增长的关键方法。土地制度市场化之后,政府只需要针对很小一部分租不起租房的人提供保障性住房。但中国似乎已经丧失了最佳的改革机遇。“现在价格已经在山顶,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可能会加速恐慌。”陶然有些悲观,“房地产市场开始向下,加上未来中国经济存在的隐忧,外需房地产市场的滑落导致经济市场速度下滑。另一方面,2008年政府的四万亿元,可能会带来大规模的坏账。政府会放开限购,放开对信贷的控制,到这个时候,经济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就会一一呈现,再想阻止房地产市场下降,可能就做不了。”
  点评:是的,最佳时机已经丧失。因为地方债已经与房地产、银行紧紧绑在一起。接下来只有让收入追赶房价一途了。但行政垄断和投资型政府等经济结构性问题不改变,百姓收入追房价也是镜花水月。
  9首套房贷利率普遍松绑
  12月14日《北京晨报》消息,市场传出天津部分银行开始适度放松居民首套房贷利率,记者以客户身份调查工行、中行、建行、招行等多家银行发现,北京市场房贷“松绑”态势也开始显现,不少银行的贷款利率由原先的普遍上浮10%已回归至基准利率,甚至还有九折可能。
  点评:这个还需要评吗?从首套房利率上浮到回落,前后也就一个多月时间。并不仅仅是因为银行资金开始趋向宽松,而是经济下行的压力迅速积聚。
  10个人和机构争相抄底
  《理财周报》12月12日消息,继11月初在佛山斥资8亿元底价拿地之后,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兄弟地产公司再次掷19亿元,拿下大连西岗区一幅住宅和商业物业用地。据报道,近几个月以来,除李嘉诚旗下企业,其他港资企业也在集体发力。9月,恒隆地产以34.97亿元拿下原昆明市政府两宗商业地块,制造了今年昆明的总价“地王”。10月,仁恒置地以30亿元拿下珠海市两宗商住地块,创下珠海单价“地王”。此外,新加坡嘉德置地集团旗下的凯德中国也在11月28日斥资65亿,获得了重庆市中心两江交汇处一商业地块。该地块正位于繁华的朝天门广场与解放碑之间,引发了业界关注。粗略计算,最近3个月来,外资房企在内地投资超过200亿元。
  点评:财经杂志执行主编何刚点评:别人恐惧,他必贪婪,就像巴菲特所说。真正战略投资家的眼光与实力,都不是盖的。这话说得到位!投资者已经在抄底的时候,刚需还在等啊等,其中多数人会等到上涨才罢休。心理使然。战略家把宇宙看成宇宙,战术分子和患得患失者把一粒小尘埃看成大宇宙,或因过于贪婪,或因对大局势把握不准,往往因小失大。就在机构抄底楼市的同时,个人投资者也在抄底。《搜房网资讯》报道,12月13日,北京房地产住宅期房签约2328套,185328平米;住宅现房签约47套,6563平米;日均签约量创3年来最高值。截止到12月13日,全市共有123968套住宅可售。
  11冯仑:民营企业如同夜壶
  12月14日《法治周末》访谈地产界的“思想家”冯仑,妙语连珠。他说,最近五六年,市场由看得见的手变成了闲不住的手,然后破坏市场秩序,降低市场效率,对创新、创业不能够很好地定价。现在大家都变成了怨妇心态,我不认为是老百姓出了问题。内地的民营企业很多时间去做体制性的博弈,会耽误很多工夫。我就想,我一生中一大半时间在研究跟体制博弈,天天就在这上面焦灼。过去一百年,民营企业活不过十几二十几年,大部分原因都是体制摩擦死掉了,而不是商业竞争死掉的。就像杜月笙过去说的一样,我们就是一个夜壶,别人内急的时候用我们一下,用完了嫌骚就踢到床底下。多少年都是这样循环。这种情况,也是导致现在民营企业没有安全感的原因。我老开玩笑,在一个旧社会的封建大家庭里,偏房、丫环、小姐都很多,长得都很貌美。偏房负责陪老爷娱乐、生孩子,出去充场面,但是家里的钥匙不归你管。对于这个角色,我认为,难的不是我们,难的是制定规则的人。
  点评:2011年,可否称为中国民企怨妇年?
  12要拿出战略勇气国退民进
  《财经》年会上,德银亚洲投行部主席蔡洪平呼吁:除了国家战略性产业比如石油、航空等国企应控股,30%就行,不必80%那么多,其他领域国企应统统退出。从控股的成本角度看,这可套现40万亿元。
  点评: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夏斌也呼吁:要拿出战略勇气国退民进,把国资卖给老百姓,“我曾经反复呼吁,要加快落实国务院新的非公36条,各个有关部门都要接受社会的监督。现在一年多过去了,马上快两年了,怎么向老百姓交待?”他同时强调,要拿出勇气国退民进,政府应将多余的国有资产卖给市场,卖给老百姓。
  点评:现在卖,还给卖出好价钱,而且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再过几年,只怕既卖不出好价钱又耽误经济结构调整、耽误共同富裕。
  13减税有利于保增长
  人大经济学院《减税的宏观经济影响——结构性减税的视角》的报告中,对不同税种下调税后GDP的受益情况做出了计算。其中,包括营业税和增值税的消费税每下降2.44个百分点,即可令GDP年增速上调0.5个百分点,减税效果,可见一斑。
  点评:结构性减税是2012年最有可能实施的“政府让利”,但相对于十数万亿元的财收,相对于高于GDP增幅两倍的财政收入增长,千亿元级别的减税效果不论对扶持中小企业、提高就业还是对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作用都极其有限。
  1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特别是要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点评:著名财经评论人时寒冰通过对2003年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际关系的研究表明,由于央行的独立性很差,中国的货币政策从属于财政政策,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取决于财政政策。因此,看中国的货币供应,首先要看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只要财政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只能跟着积极。所谓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在中国并不存在。只有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修饰语相同时,才是真正的货币政策。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积极的货币政策,或者,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个在政府主导经济的中国当然不可能存在。作者认为,在严冬到来之时,政府应该及时自省,节约开支,大幅减税,停掉与民生无关的项目,把主要精力用到民生方面,把发展经济的主角交给企业扮演,而不是自拉自唱,在自己不擅长的经济领域一再迷失……
  显然,因为中央领导集体换届等原因,2012年的调控微调不可能从根本上涉及经济结构根本性转型。因此,矛盾和风险还会适当聚集,经济放缓而物价上涨仍是大概率事件。改革的任务会留给下一任。
  15经济结构调整连续强调11年
  法制晚报记者统计16年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现,自2000年开始,“经济结构调整”这项内容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一直被强调。比如,2004年定调2005年的主要任务: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点评:只能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打破行政垄断、改革行政主导经济、改良低附加值外向型经济,迈向自由、法治的市场经济的经济结构调整,永远绕不过去;其二,因为这牵涉到政府自身的改革,所以千难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