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到深圳船票怎么买:朱光潜谈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18:39:55

  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由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觉悟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去。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作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1903年(六岁)开始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能背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读过《史记》、《通鉴辑览》,1918年入武昌高等师范中文系读书,1919年经考试被选送香港大学文学院深造,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获硕士学位,1931年入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其间写就《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193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37年任四川大学教授,1938年任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重返北京大学教授,1949年北平解放,继续留任北大教授,1956年译出柏拉图《文艺对话集》,1959年译出黑格尔《美学》(第1卷),1963年《西方美学史》出版,1970年续译黑格尔《美学》(第23卷),1977年译出莱辛《拉奥孔》,1978年译出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1980年出版《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1983年译出维科的《新科学》,198636日逝世,终年89岁。

  

作者自传

  卷一 无言之美

  什么叫做美

  无言之美

  自然美与自然丑

  刚性美与柔性美

  卷二 美学妙语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情人眼底的西施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依样画葫芦

  卷三 美的境界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

  永恒的《蒙娜·丽莎》

  诗的境界

  诗的意象与情趣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诗的严肃与幽默

  诗的隐与显

  诗与画

  诗与乐

  诗的无限

  山水诗与自然美

  从生理学观点谈诗的气势神韵

  诗人的孤寂

  卷四 美学散步

  慢慢走,欣赏啊!

  悲剧与人生的距离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

  音乐与教育

关于谈美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以谈美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具振聋发聩之用,该书一只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朱光潜的《谈美》又叫《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书出版后,上海书摊上出现一本署名朱光潸的书,书名叫《给青年的十三封信》。先生看后哭笑不得,给这位朱光潸写了一封信,含蓄地说了做人要坦诚的意思,署名曰几乎和你同姓同名的朋友,在《申报》上发表了。

  书 名: 朱光潜谈美

  云何尝不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在说云飞泉跃、山鸣谷应时,我们比说花红石头重,又更进一层了。原来我们只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现在我们却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作我们的侪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这两种说话的方法虽不同,道理却是一样,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 本书是中外名家经典随笔之一——《朱光潜谈美》分册。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泰斗和主要奠基者、开创者之一,也是本世纪以来我国为数不多的德高望重的大学者之一。他一生著译等身,为中国美学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竭尽全力,正如他的后任中华美学学会第二任会长王朝闻先生所说,先生对中国美学事业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 先生自1925年起出国留学八年。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十部著译。《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其中的第一部。他到英国不久,就开始为开明书店的刊物《一般》撰稿。他以书信方式,结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给青年谈论修养,指点迷津,深受青年欢迎。到1929年,这一组十二封信就结集出版。由于所谈问题十分贴近当时国内学生、青年探寻人生道路时的种种迷茫、彷徨、苦闷心情,因而此书一版再版,成为畅销书。由此,先生亦和广大青年建立了友好关系,他以后写书撰文,常常想到青年读者,考虑到他们的需要。《谈美》便是三年之后的1932年,再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

  【 前言:】

  这十二封信是朱孟实先生从海外寄来分期在我们同人杂志《一般》上登载过的。《一般》的目的,原思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数年以来,同人都曾依了这目标分头努力。可是如今看来,最好的收获第一要算这十二封信。 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谁都是受信人,谁都应该一读这十二封信。这十二封信,实是作者远从海外送给国内青年的很好的礼物。作者曾在国内担任中等教师有年,他那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殖,无一不使和他接近的青年感服。他的赴欧洲,目的也就在谋中等教育的改进。作者实是一个终身愿与青年为友的志士。信中首称朋友,末署你的朋友,在深知作者的性行的我看来,这称呼是笼有真实的感情的,决不只是通常的习用套语。 各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作者虽随了各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作者用了这态度谈读书,谈作文,谈社会运动,谈爱恋,谈升学选科等等。无论在哪一封信上,字里行间,都可看出这忠告来。其中如在《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一信里,作者且郑重地把这态度特别标出了说: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超效率!这话在急功近利的世人看来,也许要惊为太高蹈的论调了。但一味亟于效率,结果就会流于浅薄粗疏,无可救药。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不称入基督教的为基督教信者而称为吃基督教的,不称投身国事的军士为军人而称为吃粮的,流弊所至,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什么都浅薄。试就学校教育的现状看罢:坏的呢,教师目的但在地位、薪水,学生目的但在文凭资格;较好的呢,教师想把学生嵌入某种预定的铸型去,学生想怎样揣摩世尚毕业后去问世谋事。在真正的教育面前,总之都免不掉浅薄粗疏。效率原是要顾的,但只顾效率,究竟是蠢事。青年为国家社会的生力军,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能力,凡事近视,贪浮浅的近利,一味袭蹈时下陋习,结果纵不至于一蟹不如一蟹,亦止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国家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可说。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征之现状,不禁同感。作者去国已好几年了,依据消息,尚能分明地记得起青年的病象,则青年的受病之重,也就可知。 这十二封信啊,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1929年元旦书于白马湖平屋

目录

  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朱立元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序 夏丏尊

  一 谈读书

  二 谈动

  三 谈静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五 谈十字街头

  六 谈多元宇宙

  七 谈升学与选课

  八 谈作文

  九 谈情与理

  十 谈摆脱

  十一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十二 谈人生与我

  附录一 无言之美

  附录二 悼夏孟刚

  代跋 再说一句话

  谈美 序 朱自清

  开场话

  一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四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五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六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八 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十 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十二 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

  十三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十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十五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