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惊声尖叫1谁是凶手:创新高职德育的特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8 17:25:17

创新高职德育特色

 

贺志明  夏红球[1]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摘要]在对湖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德育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德育机构较完备,但机构的协调勾通欠缺;德育目标、内容明确,但对学生个性、人格发展重视不够;德育体系从形式上较完整,但实施机制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运行,实效性低下。高等职业教育鲜明的职业教育、岗位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德育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基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职德育的机制、平台、内容、方法与模式都应有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德育;调查分析;创新;特色

基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职德育的理念、内容、方式与方法都应有自己的特色。长期以来的教育改革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高职德育必须自觉地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德育教学体系。                    

一、高职德育现状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德育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及时地总结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教训,探索适合高职德育工作的途径。我们6所高职院校的1000位在校大学生及500位在校学生家长、近200名高职教师、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

(二)调研结果分析

1.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目的较明确,但实效性较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职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的主要环节。调查显示:对于高职院校是否有必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3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也很重要,有48﹒9%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必要,11﹒8%的学生认为不必要也不重要或无所谓;52﹒3%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有74﹒6%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作用或作用较大, 有68﹒5%的学生喜欢《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认为这二门课对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的影响显著;有43﹒2%的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政策方面的内容非常关注或时常关注,51﹒7%的学生认为一般,这表明大多数学生比较关注时事政治。

    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仍存在单纯以教师为中心,实行灌输的教育方式,教师讲授、训诫,学生“静听”;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分析教材,学生理解并牢记条目;以课堂为中心,围绕职业要求进行的实践活动缺乏。从调查得知: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是不欢迎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个性特征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来看,23﹒2%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22%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有39﹒1%的学生不听,看别的书或做其他的事,有27﹒1%的学生是老师讲得好就听、否则就不听,95﹒9%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德育工作机构虽然健全,但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欠缺,没有形成整体德育合力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德育工作机构。设有德育教研室、学生工作部(处)、团委、学生会、心理咨询、各系(部)也设有专职学生工作领导和辅导员,但由于各机构和人员分属于学校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各自为阵,工作计划、实施措施缺乏统一协调,有时甚至相互冲突,导致德育整体作用发挥不明显。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5﹒3%的学生对于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很满意或满意,对于学校的争先创优制度有19﹒3%的学生认为这一制度很有必要、公正或很公正, 75﹒6%的学生认为这一制度流于形式或需要改革;有19﹒4%的学生认为学生会是学院的附属机构,有15﹒7%的学生认为这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51%的学生对学院心理咨询工作不满意,认为心理咨询机构不能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或对机构根本不了解。

3.社团活动虽然丰富,但针对性较差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职院校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团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8﹒6%的学生认为学院共青团工作内容丰富;5﹒9%学生认为每周进行的政治学习很有必要,有48﹒1%的学生认为每周进行的政治学习没有必要或无所谓;有23﹒7%的学生认为目前共青团工作内容单一,有57﹒3%的学生认为共青团工作是搞形式主义;28﹒7%的学生认为学院开展的“三下乡”等活动对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没有帮助或帮助不大。说明团委在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方面应加大工作力度。有41﹒9%的学生认为学生会不能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会,只有9%学生认为学生会能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4.德育工作队伍虽然庞大、但素质参差不齐,与学生交流、沟通欠缺

德育工作队伍包括思品老师、任课老师、专兼职班主任、辅导员、团支部、团委、学生工作部门的人员,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调查显示:学生在校期间,有83﹒3%的学生对上过课的每一位老师都认识或大部分认识;有48﹒5%的学生会主动同上过课的老师打招呼;但有43﹒3%的学生觉得辅导员不经常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遇到各种问题或烦心的事时,只有4﹒6%的学生主动向班主任、老师倾诉,53﹒6%的学生会主动找同学倾诉。

    5.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致

    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尤其是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家长对子女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反映了家庭对子女成才目标的期望。我们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目的,一方面是了解家长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态度,以求得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另一方面,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以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检验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

    调查显示: 34﹒7%的学生家长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23﹒9%的学生家长认为应重点培养学生是非善恶的能力,19%的学生家长认为应着重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技能,20﹒5%的学生家长认为应着重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有72﹒1%的学生经常或偶尔做家务,有27﹒8%的学生从来不主动或根本就不做家务;有33﹒9%的家长表示具有能承受子女在外消费的经济能力,有44﹒8 %的家长表示能够勉强承受,20﹒1%的家长表示比较困难或很困难。

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缩影。在被调查中,47﹒5%的家长认为精神鼓励对子女的成长比物质条件更重要,42﹒1%的家长认为精神鼓励与物质条件应二者兼顾,只有10﹒4%的家长认为应视情况而定;在子女上大学期间应着重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的调查显示,84﹒3%的家长认为应着重知识积累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做人能力三者兼顾,强调单独提高知识积累能力的占5﹒1%,提高操作能力的占5﹒1%,强调做人的能力的占5﹒1%。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培养的目标与社会期望基本一致。

    6.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虽然建立起来,但缺乏科学性

通过与部份德育工作者座谈,他们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德育在学校工作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仍缺乏科学性,一是评价的内容不全面,只注重学生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课成绩的鉴定,缺乏对学生思想发展状况、分辩是非善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查。二是评价结构不合理,理论考试成绩和日常表现的考核比重偏大,而对学生道德价值的判断和选择能力、道德实践能力等影响学生道德养成的关键因素考核太少;三是评价方式不科学,德育评价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班主任(或辅导员),学生自身参与较少,由此会产生较多负面影响。如:政治理论课教师考核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成绩和课堂表现,班主任(或辅导员)考核学生的平时表现,由于评价主体分属学校不同的职能部门,所掌握的评价标准不统一,又缺乏相应的沟通与联系,往往产生评价结果与学生实际的道德状况不相符、不一致的现象。

二、高职德育的特色创新

(一)创新高职德育的机制,突出学校、企业、杜会互动 

运作机制上可建立学校、企业、杜会互动,促进高职德育的全方位开放。建立校企合作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高职德育的目标,并探索实施的途径,加强与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建立双向联系制度,以及历届优秀毕业生回母校作报告的制度。学校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思想上的薄弱环节,制定不同的家长联系制度,并把这项制度作为高职德育的必要组成部分,纳入正常工作量。结合各校特点努力疏通学生参与社会的渠道,促进他们充分参与社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更多地了解社会并从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联合开发和实施有关项目、定期召开研讨会、成立学会和研究会等多种途径,增强院校与有关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设立高职德育专项研究经费。开展校际间各种与思想道德教育有关的合作,互相之间进行成果展示,互相参观交流等。同时,也可成立校际间的学生评价组织、由校际间领导参与的思想道德咨询评价委员会等。

(二)创新高职德育平台,突出与高职生的心灵交汇与人本关怀

创新、构筑高职信任平台,突出与高职生的心灵交汇与人本关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地付诸实施需在一系列的实践和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研究表明:大学生信任关系的建立是基于权衡利弊之后进行的,他们根据问题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信任对象。信任的基础是建立在彼此心灵沟通的基础上的。教师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时,一定要用情、用心投入,只有相互信任的双方才能达到真正的沟通。因此,教师要采取跟踪教育的方式,关心、帮助学生,与其交心谈心,了解其内心活动,掌握其思想变化过程,与其建立信任的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筑起一个心理平台。

(三)创新高职德育的内容,突出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定向性教育

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纳入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畅游,不断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就需要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价值,熟悉市场经济的特性和运行规律。这就要求高职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重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教学位置,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武装高职生头脑,强化其市场经济意识,使高职学生牢记在任何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上,都始终如一地按市场经济的规则、规律去做事。

职业道德教育。高职教育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最直接的体现,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用人单位几乎一致认为,知识、能力、经验可以逐步积累,但工作责任心、事业心这些职业素质必须从学校抓起。高职毕业生就业除了应持有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外,更重要的还应持有“作为人的道德意识之核心的事业心和开拓心”的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应从现代化的视角去全面认识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高职学院要加强并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进一步细化到行业层面,对不同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应结合它们的特点而有所侧重。

创新精神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迫切要求;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最困难、最薄弱的环节。高职生素质普遍存在最深层次的欠缺,正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最高价值取向。

(四)创新高职德育的方法,突出“模印式”多媒体教学方式

高职德育的实施应以间接教育为主,以隐性的方式进行渗透。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于将高职德育智育化,把道德像传授科学知识一样传授给学生。但实际上道德学习与学科学习是不同类型的学习,道德学习有其特殊的机制。道德具有情感性,它在转化为人的德性或美德时就不同于人们认识学习知识的过程,它必须有情感上的认同和接纳,否则道德不会真正内化为人们的品质。因此,学校的高职德育工作应从科目化、课程化的直接高职德育转向渗透各学科、各途径的间接教育。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现今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高职学院重技能轻理论、重智育轻德育等多重挤压下,已显现出步履维艰,亦步亦趋的窘状。因而,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高职学院本就以产学合作为特征,而以职业技术训练为重的高职教学在客观上就要求其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上,更要选择有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的教学内容,要把职业技术训练与职业道德修养结合起来,切实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避免让思想政治教育陷入空洞的理论传播中。另一方面,要做好各门课程的衔接,做到结构合理、功能互补。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着眼点应该侧重于使学生掌握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高职学生群体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武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大于理论教学,相应地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削减理论教学课时则成为其需要,以构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突出“模印式”多媒体教学方式。 “模印式”教学方式,是把高职学院专业课通常采用的模块技能培训法移创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同时借鉴专题教学法。其基本内涵是:整合相关内容,突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学生头脑牢牢打上烙印。“模印”的前提和基础是内容的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整合,是教学体系的重建,是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基点,以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重大事件为要素,构建若干内容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块。实现“模印式”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是使用多媒体技术。“模块式”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就是“模印式”多媒体教学方式,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显著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动静相辅,可使教学过程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情感性和强烈的吸引力。高职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低,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自控能力不强。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较好解决高职教育“主体不主”和“主导难导”的矛盾。

(五)创新高职德育模式,突出社会实践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训练

高职德育实施要强化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造人,重点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

要切实加强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及双休日,深入厂矿、企业、农村山区进行社会调查,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有益于工农、有益于基层、有益于自身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让高职学生亲身体验和参加改革开放的实践,开阔视野,了解国情,增强对党的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已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院要重点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使高职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品质和行为在毕业前就能与市场的要求接轨。职业道德素质训导是职业道德理论教育在实践中的延伸,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将其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统一规划、设计、实施和考核。这是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

【参考文献】

[1] 赵兰,贺志明.多元智能理论与高等职业教育[J].学理论,2009,(32).

[2]罗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23).

[3]贺志明,罗旭.新时期高职德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 2004,(4).

[4]刘东南.巧用多元智能理论引领高职学生全面发展[J].管理观察,2009.(8).

[5]贺志明,刘建时. 高职德育课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0.7(C)

[6]龙昶,贺志明.高职德育方法创新与“多元智能”理论运用[J]. 学理论,2010.33;

 

 

 

 

 

 

 

 



[1]【作者简介】贺志明,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政教部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授,湖南省高职德育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夏红球,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马克思主义理论副教授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XJK08CDY008);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ZJGA2009014);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07-2008年度德育工作专项课题(编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