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100爱突猫本:楞严经:造就五阴身心的“五种妄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3 13:05:32

  由自己及父母的妄想感应和合所生之身,为坚固第一妄想;  由妄想产生的苦乐与顺益违损感受显现,为虚明第二妄想;  由妄想着相取形的念虑激荡的心理情绪,为融通第三妄想;  由妄想诸行相续导致的持续性生理变化,甲长发生,气销容皱,为幽隐第四妄想;  由妄想熏覆构成的隐藏性精明心识串习,见闻觉知等机能,为第五颠倒微细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妄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妄,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  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译文】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注1],本觉圆净,并不留于死生及一切尘垢,乃至虚空,都是妄想而生起。……是故如来为你们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如你的身体,先因父母想生[注7]再由自己想心,与父母想心,感应和合,传续命根,若自己无想,有应无感,印不能续命,赤白将溃,而自体即不能成,正如我从前所说,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醋物未来,你身体必然不是虎妄之类,何以会有口水足酸产生?可知口水由想而来,也同于你的身体,因知你的身体虚妄,也应当同于口水,是故当知,你现前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注8]。  即如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你的身上,真受酸涩的感觉。惟因受心生,能动色体,故你现前顺益(乐)违损(苦)两种交互来往的现象,名为虚明第二妄想[注9]。  由于你的念虑,支使你的色身,身体与念虑并不同类,何以你的身体,随念变动,种种取像,心念一生,随念取像,生起眼识缘色,耳识缘声等,心既生已,根亦随之趣境,故此色身,时时与念虑相应,又此念虑,寤时即为想像之心,寐时即为梦中之念。又此想念,即是现前想阴,体通诸识,同一虚妄念虑,无有实体,故名妄想,又其融即未分,体通诸识,故名融通第三妄想。  人现前身中迁流变化之理,从不停住,惟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皴,日夜之间,生灭灭生,迭相更代,自己曾无感觉。阿难!这假如不是你,为何会迁变,若真是你,你何以没有感觉?则你现前行阴,念念不停,名为第四幽隐妄想[注10]。  又你离于诸想无复生灭的精明不动,名为恒常的,在身体上不出见闻觉知。假若此精真恒常之性,不能容留妄习,何以你昔年曾看见一件奇异之物,年深日久,忆忘俱无,其后忽然重复看见,而仍然记忆宛然,此是习气内熏之力,种子依然存在于八识田中,则此简明了知之性,即现前见闻觉知,同一无分别性,湛然不动之中,前看后念,不断受熏,无有停息之时,分别其间头数,无量无边,无法筹算,阿难当知,此湛然不摇,并不是你的精真本性,正如急流水,看起来像是恬静,其实因为流急了看不见,不是不流,若不是妄想根元仍在,怎么能受妄习所熏?欲尽此想,须待寂灭现前,六根互用,合开成就,一六俱忘之时,方得销灭。故你现在见闻觉知中,串穿习气微细种子多少,令不遗失,则湛然明了之阿赖耶识内,一分无明,即名罔象,此无明为能串,六根中习几为所申,和合真如,非一非异,故言虚无,居四阴之后,故为第五,凡夫计为命根,二乘计为涅槃,无而作有,虚而作实,故为颠倒,对前四阴行相粗显,故言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阿难!此五阴为五种妄想所成[注11],你现在要想知道从识至色,彼此相因的界限,及其中浅深之义,唯色与空[注12],是色边际。唯触与离,是受边际[注13]。唯记与忘,是想边际[注14]。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注15]。湛入合湛[注16],归识边际。  此五阴之元:重叠生起[注17],生因识有[注18],灭从色除[注19],已得圆通,即齐佛果,五阴妄想,顿然俱空,但无始习气,遇事便兴,若要遇事不兴,非可顿除,故须安立圣位,历事造修,方可除灭。我已示你劫波巾结,为何不明?再来询问。  你应将此妄想根元,根元不除,五阴终不能尽,心得开通,了知诸法唯心所现,唯识所生,离心无体,离识无性,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人,令其知道,唯心无体,唯识无性,根元既唯虚妄,枝末岂是真实,认妄为真,浩劫流转,知而不随,故言深厌自主,五阴既尽,不生灭性现前,即是涅槃真体。自此随所发行,安立圣位。进求无上菩提,故言不恋三界。   【注释】  注1:此四字包括真心之体用而言,精真是不变之体,妙明是随缘之用,具此体用,在迷不述名为本觉,弥满清净,中不容他,是为圆净。  始由一念妄动,真妄和合而成阿赖耶识;说于此识,转出能见见分,说于能见见分,转出所见相分。  注3:相分之中,空界先形,故言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是空见不分,色阴与劫浊并起。性搏四大,受阴与见浊并起。根尘织识,想阴与恼浊并起,知见欲留,业运常迁,行阴与生浊并起。体中相知,用中相背,识阴与命浊并起,那以不了惟心,用诸妄想,于境取相,展转妄成。  注4:二乘不知,谬计因缘。  注5:外道邪见,拨无因果,故言迷因缘者,谬计自然而有。  注6:前文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即是此理。  注7:先惟父精母血,赤白和合,故是因于父母想生。再由自己想心,与父母想心,感应和合,传续命根。若自己无想,有应无感则赤白不能和合,自体也不能成。  注8:现前色身,元无所有,举体全是妄想所成,故直名妄想,居五阴之首,故名第一。  注9:离身即无有,唯是觉知虚明,根本受阴,即是如此。  注10:仁王经说“一念之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中,有九百生灭,”则念念不停可知,彻体虚妄,故以妄想名之。又其密移不觉,故冠以幽隐之名。  注11:随业所感,受此五种,阴覆真性。又依此五种,受现世报,酬前世业,依将来因,自相阴覆,难出离故。又依此五种,取境起业;集聚有为无为,有漏无漏种子,为来世因故。所以五阴不尽。  不出轮回,观其所由,五种妄想以为其本。  注12:按楞严正脉说:有相为色,无相为空,故知但尽乎色名浅,兼尽于空名探。若离色守空,禅宗门下谓之堕一色,唯识宗说为空一显色,犹未出乎色阴边际。故知凡一切空忍,皆非究竟,必至空色俱亡,乃为色阴尽。  注13:触兼苦乐二受,离即舍受,故知但尽于触名浅,兼尽于离名深。若断触守离,如梵志以不受为宗,犹未出乎受阴边际,故凡一切背舍皆非究竟,必至触离皆亡,乃为受阴尽。  注14:有想为记,无记为忘,故知但尽于记名浅,兼尽于忘名深,若舍记认忘,禅宗谓为无心,犹隔一重关,尚未出乎想阴边际,故凡一切无想,皆非究竟,必至记忘俱舍,乃为想阴尽。  注15:散心粗行为生,定心细行为灭,可知但尽于生名浅,兼尽于灭名深,若离生住灭,正上文所谓“照照清扰,犹如野马,”尚未出乎行阴边际,故凡一切灭定,皆非究竟,必至生灭俱亡,乃为行阴尽。  注16:湛即第八本识,前文所说“湛不摇处”即此。言湛入者,谓依此第八本识,旋有念而入无念,乃由湛而入故。合湛者,谓守于无念,住于第八本识,乃合湛而住故,可知由湛而入,但尽有念为浅,不复住于合湛,兼尽无念为深,若由湛而入,即合于湛,古德谓为最后顶堕,犹未出乎识阴边际,故几异熟未空,皆非究竟,必至由湛而入而不合于湛,乃为识阴尽。  注17:因无明不觉而有识,识即有作名行,行必有动名想,由动则有见分虚明名受,由见则有空色相形名色,都是一重一重相叠而生起。  注18:从细向粗以至于色,如人着衣,必从内向外而渐着。  注19:灭从色除,必由粗及细以至于识。如人脱衣,必由外而内渐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