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故事梗概200字:话说贞节牌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18:56:07
话说贞节牌坊

图文漫话 2010-08-04 15:40:55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

       歙县现存的八十多座牌坊中,贞节坊就有三十五座。旧版《歙县志》中,就有六卷的篇幅历数了徽州众多的贞妇烈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 (公元1905年)歙县建造的一座"孝贞节烈坊",集中旌表古徽州的节妇烈女六万五千零七十八人。明清两代,仅歙县棠樾一个鲍氏家族,就有贞节烈女59人。   
   许村镇村外公路边的“冰寒玉洁坊”,清嘉庆十九年(1814)立,单间三楼,四柱冲天,宽4米,高5.5米,花岗岩质,没有什么雕刻,上面的字板西书“彤史垂芳”,东面书“冰寒玉洁”,两面皆注“旌表故儒童许可玑之妻程氏节孝”。这座看似普通的贞节牌坊,在当地人嘴里,也有一个让人不知道怎么评说的故事:话说儒童许可玑病故后,其妻程玉芳貌美如花年方妙龄,多人曾相求另嫁,其中有徽州府官员林太导和杭州府官员吴仕宏等,程玉芳均闭门谢绝。凭着一手好刺绣养家糊口,一心一意在家侍奉公公婆婆,直至二老终年。后经徽州知府上报朝廷,恩赐建立这座贞节牌坊。牌坊建设到最后关头,三楼的一个顶板,却是怎么都合不了缝,众人便怀疑该女不贞。程氏闻言来到工地,面对苍天诉说道:自己在“一盏青灯自明灭”的清苦寡居长夜里,确曾有过思春的念头,但仅仅只是念头而已,并未有过什么出格的行为。苍天啊,何以如此?言必,大顶板当即合拢……
     许村的另一座牌坊,是整个古徽州最小的牌坊,却是实实在在,牌坊名为“双节孝坊”。这个最小的牌坊,现在挤在两户人家的围墙之间,显得更加矮小。这座牌坊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双柱一楼,中间是个月梁,宽2.9,高4.7米。牌坊虽小,却也是圣上旨意,平板中部立着一个“圣旨”牌,牌上立一小宝顶,字板注:“旌表故民许俊业继妻金氏妾贺氏双节孝坊”。村中传说,当年许俊业早年即出外经商,但一直境况潦倒。家中继妻金氏和妾贺氏年年盼夫归,没想到,最后盼来的,却是丈夫客死他乡的消息。许俊业死后,家境更加不堪,妻、妾二人靠着纳鞋底、打草鞋、刺绣为生,悲苦凄清,均双双守节而终。族人在清理她们的遗物时,竟然在隐秘处发现了她们一针一线积攒下来的一些纹银,这是她们毕生的积蓄,以备不时之需的。这深深感动了众人,于是上报朝廷立坊。这些银子并不很多,于是建成的这座牌坊,便成了徽州最小的牌坊。为继妻和小妾同立一个牌坊,这在徽州乃至中国,都绝无仅有。
    棠樾的两个贞节坊:(1)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这是一座贞节牌坊,它建于清乾隆四 十一年(公元1776年)。四柱三楼冲天式(清代风格),宽8.75米, 高11.1米。这是为旌表鲍文龄的妻子汪氏贞操守节的石坊。鲍文龄 中年死亡,妻汪氏年仅二十五岁,家道贫寒,艰苦备尝,抚育孤儿,长大成人。守寡二十年至四十五岁病逝。牌坊正中横石所书"矢贞全孝"四个大字,就是赞颂汪氏至死守节情操的。牌坊另一面刻着 "立节完孤",则是褒奖她不仅立志守节,还含辛茹苦为鲍文龄抚 养孤儿长大成人。各村同族,甚赞其节孝,报呈朝廷,奉旨立坊旌表,汪氏事迹列入《县志.烈女》中。(2)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这又是一座贞节坊,它是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九月建成的,受旌表的吴氏贞节举止更为" 壮烈"。吴氏是鲍文渊的继妻,上海嘉定人,二十二岁嫁到棠樾, 二十九岁守寡,历尽艰辛抚养前妻的儿子成人,还修了九世以下祖坟,葬夫同祖族属未葬者,年逾六十余岁过世。牌坊上有"节劲三 冬"、"脉存一线"八个大字,"节劲三冬"颂扬吴氏的贞操节烈, 经得起漫长岁月的艰辛,"脉存一线"是赞赏她将前妻遗孤视作亲子一样抚育成才。
      歙县城里的斗山街还有一座木牌坊,不仅因它属较为罕见的木结构牌坊,而且因牌坊横额上标有双龙圣旨和玉玺印,还有旌表“江莱甫妻叶氏贞节之门”一行大字。此叶氏年方16就嫁给歙县斗山街的江莱甫,26岁死了丈夫。因莱甫无后就过继侄儿来抚养。元朝末年兵荒马乱之时,她带着婆婆避难于山谷中,权尽孝道。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已85岁的叶氏生前就受到朝廷族表。她寿逾百岁而终 。守节七八十年的百岁人瑞,终于受此荣耀 。然而,围绕这座牌坊,后人竟演绎出一段风流雅致的故事来。小说家们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漳兵败徽城,仓惶中逃入江宅后院。一日傍晚被孀居的叶氏发现,叶氏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每至深夜,用绳索吊下饭菜供朱充饥,七天后他才逃离险境。后来朱元璋做了开国皇帝,就宣诏叶氏进宫为妃,叶氏志不二适,当夜悬梁自尽。感叹之余,朱元璋就下令为她建造了这个与众不同的牌坊。
    歙县郑村有一座四节坊,是为表彰郑千龄父子的四位遗孀建造的。郑千龄逝世后,妻洪氏才26岁,守节54年;郑千龄的儿子郑玉,本是个乡村教书匠。元王朝覆灭前夕。朱元璋请他到翰林院做官,他耻事二姓,自缢而死,充当了元朝统治者的殉道者。他这一死,妻子程氏、妾何氏、王氏,个个都表贞节。特别是小妾王氏,避乱山中,奋死抵抗强人强暴,保全了贞节。
     

      歙县城内新南街有座砖坊,正式名称是孝贞节烈坊,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距今仅一百余年。它型制简陋,用材寒惨,是质地最差的一座砖坊,也是大清王朝覆灭前有史可查的徽州的最后一座牌坊。别看它貌不出众,枋额上的文字却惊心动魄,上书:徽州府属孝贞烈节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名。一次就集体表彰六万多名节妇烈女,这数字真够惊人的了。所以有人称它是徽州妇女的集体祭碑 。现在牌坊的正面是民居,大半已经盖在了房子里头,成了房屋的墙,看不见了。从右侧去看,是县委家属院里面一户人家的厨房,站在阳台上,能看到上半截的局部 。另一侧是高高的围墙,背后是县委大院档案局大楼,上到楼顶的一间办公室,我们只能看到了牌坊的上半部。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鲁迅的节烈观

    早在一九一八年七月,鲁迅先生的《我之节烈观》中说道:“古代的社会,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或杀或吃,都无不可;男人死后,和他喜欢的宝贝,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无不可。后来殉葬的风气,渐渐改了,守节便也渐渐发生……节烈这两个字,从前也算是男子的美德,所以有过‘节士’,‘烈士’的名称。然而现在的‘表彰节烈’,却是专指女子,并无男子在内。据时下道德家的意见来定界说,大约节是丈夫死了,决不再嫁,也不私奔,丈夫死得愈早,家里愈穷,他便节得愈好。烈可是有两种:一种是无论已嫁未嫁,只要丈夫死了,他也跟着自尽;一种是有强暴来污辱他的时候,设法自戕,或者抗拒被杀,都无不可”。鲁迅先生又说:“节烈难么?答道,很难。男子都知道极难,所以要表彰他。社会的公意,向来以为贞淫与否,全在女性。男子虽然诱惑了女人,却不负责任。譬如甲男引诱乙女,乙女不允,便是贞节,死了,便是烈;甲男并无恶名,社会可算淳古。倘若乙女允了,便是失节;甲男也无恶名,可是世风被乙女败坏了!别的事情,也是如此。所以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每每归咎女子。糊糊涂涂的代担全体的罪恶,已经三千多年了。男子既然不负责任,又不能自己反省,自然放心诱惑;文人著作,反将他传为美谈。所以女子身旁,几乎布满了危险。除却他自己的父兄丈夫以外,便都带点诱惑的鬼气。所以我说很难。”“节烈苦么?答道,很苦。男子都知道很苦,所以要表彰他。凡人都想活;烈是必死,不必说了。节妇还要活着。精神上的惨苦,也姑且弗论。单是生活一层,已是大宗的痛楚。假使女子生计已能独立,社会也知道互助,一人还可勉强生存。不幸中国情形,却正相反。所以有钱尚可,贫人便只能饿死。直到饿死以后,间或得了旌表,还要写入志书。所以各府各县志书传记类的末尾,也总有几卷‘烈女’。一行一人,或是一行两人,赵钱孙李,可是从来无人翻读。就是一生崇拜节烈的道德大家,若问他贵县志书里烈女门的前十名是谁?也怕不能说出。其实他是生前死后,竟与社会漠不相关的。所以我说很苦。” ——(鲁迅《我之节烈观》,鲁迅杂文集《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