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猎人d第三部:(转载)影子:?关于中国银行业的一系列偏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2:50:04

(转载)影子: 关于中国银行业的一系列偏见

(2011-12-21 19:57:14) 转载标签:

财经

金融业

上市银行

中国银行业

负债率

分类: 兰桂看市

    雪球网站上看来的一篇文章,觉得逻辑基本没有问题。早些天就要转的,找不到下载在哪儿了,昨天刚好用本博客名也注册了一个。

    偏见一、中国贷款太多,负债率太高,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
    中国贷款大约是GDP的120%,比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要高,很多人都说中国的贷款增速不能持续,经济运行在高风险区域。但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中国的债券非常少,债券市场(包括国债)的规模只有15万亿左右,中国的整体负债率不到160%。
    那我们来看看美国,美国的经济负债率是300%,其中国债14万亿,地方政府债2.5万亿,加上企业债务以及个人贷款合计44万亿。假如把联邦政府对两房以及其他部门的担保算进去还有6.5万亿,负债率超过340%。
    仅仅看到中国银行业贷款占GDP120%就觉得不可持续,这纯粹是片面的简单的看问题。中国银行业规模大有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债券市场极度不发达,不计国债,中国的企业债和公司债只占银行贷款的不到10%,而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是贷款规模的200%。就拿房贷来说,美国银行业把贷款贷给了个人,然后又把这笔贷款卖给了投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银行的报表里就没有这笔贷款了,显示为表外业务,大大降低了贷款规模。当然这种业务创新确实减少了银行的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储蓄银行大多毫发无伤主要就是因为已经将风险转移给了其他投资者。
    再看看日本,日本的负债率数据我没有,但是日本仅仅国债就占了GDP的200%,比中国的负债率高了很多。再拿东亚的韩国来说,韩国在1998年金融风暴时的前30家大企业的经资产负债率高达500%,现在下降了很多,但是整个经济体负债率也高达259%。
    不管是对比美国还是东亚国家,中国的160%的负债率水平完全可控,相对其他经济体并不高。当然银行贷款占比过高主要是因为过去对公司债过度管制,在未来应该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同样需要培养,和银行脱媒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现在的上市公司债在二级市场的利率大多已经超过8%,泛海债超过9%,这个利率水平相对银行贷款并没有优势,要知道中国债券发行是非常严格的,能够发债的都是大型企业,中国的债券市场从来没有一例违约事件发生。
    从经济体的负债率来说中国银行业的规模完全是可持续,风险可控。


偏见二、银行是经济的毒瘤,占了实体经济太多利润,银行的利润完全不可持续。

    上市公司三季报出来后,16家上市银行占所有上市企业利润的50%,被认为不可持续。

    我们来看另外一组数据,1-10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的利润为41,217亿(统计局数据,其中10月份单月利润为4000亿),在这里做一个粗略计算,假定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为5万亿。

    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制造业接近,就算少一些算3万亿。中国经济的整体利润为8万亿,银行有多少呢?上市银行为1万亿,占所有银行的80%,那么银行业整体为1.3万亿,加上所有的金融业年利润也不到1.5万亿,不到经济总利润的20%。而美国是多少呢?风雨飘摇的美国银行业确实利润不高,但是我们这样看,美国金融业的利润占GDP约为四分之一,在2007年最高峰美国金融业利润占国民经济总利润的47%。

    我们来看中国金融业资产规模,保险6万亿、证券3万亿、基金3万亿、信托4万亿,银行100万亿。银行业占了金融业资产的90%,就金融业占GDP的相对比重来看中国金融业不但不是经济的毒瘤,反而为经济整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银行的繁荣是因为其他金融业的不繁荣,很多功能被银行业代替了。比如财富管理,本来应该是证券和信托的主要功能,但是因为过去的劣迹让投资者对证券和信托不太信任。就证券行业来说,前两名的银行业的投行收入(主要是发行债券)已经超过了100多家所有券商的投行收入总和。

    是两个原因造成了这个偏见
1、中国银行业的证券化率高,80%的利润集中在上市银行中,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分证券化率非常低,估计只有30%。
2、中国金融业的其他类型占比太低,美国保险业总资产相对GDP为40%,而中国仅仅只有10%左右。就更加不要说中国悲催的证券、信托产业。

 

偏见三:地方融资平台将要摧毁中国银行业。

    根据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至2010年底,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5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的平台贷款余额分别为6496亿元、3900亿元、3800亿元、4000亿元、1517亿元,其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6%、7.9%、6.7%、6.8%、6.5%。招行、中信、兴业、浦发、民生、光大和南京的平台贷款余额分别为1288.31亿元、1184亿元、795亿元、1146.49亿元、1792亿元、1169亿元、190亿元,分别占其贷款总额的9%、9.4%、9.3%、11%、16.5%、15%、22.6%。加上2011新增的部分,总额不超过3万亿。
    假如违约率为30%,也不会超过1万亿,仅仅相当于一年的上市银行利润。据官方统计45%的融资平台债务于2011、2012两年到期,11年已经过去了11个月,至少现在没有爆出任何一家大型融资平台债务违约的消息,融资平台的坏账率甚至还远远低于普通贷款。年中的时候云南有个平台出了问题,但是被地方政府补上了。在融资平台债务中最危险的不是上市银行,而是更不透明的国开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以及信用社。
    融资平台债务下一个到期的高峰是2016-2018年。用十年时间来摊销,就算有30%的违约率,16家上市银行总额为1万亿左右,一年摊销1000亿,仅仅相当于利润的10%。而30%的违约率已经比希腊的扣除率都还高,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难道会比希腊还危险?

    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确实不小,但是中国的融资平台大多有资产担保,很多资产包是有问题的,在央行清理很多次之后不能说问题都解决了,至少大多数问题都已经暴露。融资平台的问题不是负债率过高,而是短时间的流动性问题。
    中央政府放行地方债,并且让一部分平台贷款续期,让融资平台债务在更长的时间来解决,融资平台的流动性危险很大程度上被解决。
    在我个人看来比存量10万亿融资平台债务更加危险的是地方政府制度套利,监管失控,在短时间内造成地方债务的大幅度不可控的上升。
    总的来说融资平台假如不整治却是很危险,但是经过了全面叫停以及解包还原,风险已经在可控的范围内。

 
偏见四、银行股是强周期股的传说
    以上是2001-2010年十年的一些股票的盈利成长的数据,选取方法找了有长期业绩可以查询的3支银行股,几支明星股和随机抽选的18支股票

    四大银行在本世纪初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数据不具参考性
    注:600600是青岛啤酒,600900是长江电力典型的公用事业非周期性股票。
    对比2002-2010年,民生银行盈利增长19倍,招商银行盈利增长14倍。从盈利数字上来看招行并没有优势。民生和招行在发展过程中多次融资,假如不融资,成长性也不会低于23%(ROE低于20%的年份大多是因为新融资本没有开始产生利润。)不融资的成长性和青岛啤酒相当,和茅台苏宁电器这两家超级白马股还是有很大差距。
在这张表银行股是不是强周期性行业很自然就能看出,但江说企业的经营87%与自身相关,仅仅13%与经济周期相关,整理了这个表我也相信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