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娜小说吧爸爸去哪:在“身边的物质”专题内容教学中遇到的两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0:59:23
在“身边的物质”专题内容教学中遇到的两个问题

问题一:三维教学目标中的基本维度的选择问题

三维目标的制定与完成,是新课程改革标志性的突破。我们不需要怀疑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多维度、立体性的提升。但在具体到每一部分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是不是我们就得在三个维度的目标中均匀用力?是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都得要求他们在多个维度的目标方向上,都得有一定高度的提升?我个人的感觉是,当我们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时候,反而使得多数的学生无所适从!我们的化学教学,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在学生不同维度素养的培养中有所侧重,也就是说,三维目标的具体实现过程中,我们应该选出一个基本维度,作为核心!然后剩余的目标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进行教学。在当前阶段,面对着刚刚开始起步学习化学的初中学生,我个人觉得这个基本维度的目标,应该选择知识与技能,而不是相对层次较高的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需要一个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培养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吧,关于氧气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课本的编排有两条线,明线是氧气的性质,暗线是隐于性质之下的培养学生对探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化学思维能力,当然我们还可以引申向联系实际的空间里面,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社会的亲密联系,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有一些一厢情愿了?在学生还没有比较系统的学习过一种哪怕是最简单的物质的性质的时候,我们在里面加了那么多方法、思想性的东西,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通过具体的实践,我的感觉是课上完了,好多学生连氧气的性质是怎样的,都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当然,这可能与我自己教学的实际能力比较差有关,也或许与我们这里学生的基本状况不均衡有关,但我们的教育究竟是为了普及呢还是为了培育一部分所谓的精英?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教学目标有一个基本的维度作为基础,是不是就能够让学生们都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再在此基础上一点一点的向其他维度拓展。

问题二:学生活动中,操作性活动与思维活动的关系处理

学生的认知体系的构建,需要主动的参与学习,对于这点我们也无需怀疑。但一下子我们给了学生们这么多的活动时间,究竟合适不合适?甚至不少的地方,在大力推广的课堂教学模式里面,都规定了老师讲课不得超过多少多少分钟,我们这也有类似的规定。但从实际教学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课堂倒是活跃了,学生也动起来了,但学生真正有效的思维活动却不多。是不是真有那么多的实验需要探究?我们的学生在好多时候,对于我们设计的探究实验,好像没有多少的根本兴趣,相反不少学生只是只图一时的热闹。如何实现学生围绕化学知识体系,进行比较高的密度的思维活动才是关键!而达到这种目的,不一定非得每一节课都把老师推到幕后!有一些孩子,需要我们先牵着他们的手,一点一点的教会他们起步!我们的也没有必要把许多的化学知识体系,推到一种所谓化学素养培养的背后,现在的课本学生自己翻着看,根本形不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如果上面的认识有许多偏激的地方,那就是最近有点感冒的原因,或者是一种新的认识建立之前的所谓反复期,我倒是真想通过努力,彻底的否定上面的一些看法,看着我们的孩子们,都高高兴兴的学好化学,不像现在这样,具体到每个班里,都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学校里几乎毫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