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华血恋下载:民国时期的人与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5 16:08:39

民国时期的人与事

 

前言

 

很长时间,我都有一种想法:中国思想文化空前繁荣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阶段便是清末民国时期。

这两个阶段之所以能令思想文化勃发,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这二个阶段都是乱世。乱世的一个客观影响是:统治思想受到挑战,人们纷纷著作立说,阐述自己的济世观点。

这两个阶段的思想文化繁荣还有不同的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了本质变化。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产生了一个强大的阶层——新兴地主阶级。他们经济上强大,要求在政治上也有话语权,因此成为新思想诞生的基础和推动者。这一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派别层出不穷,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结果是:反过来促进社会发展,为改革家提供理论依据,战胜了没落的奴隶制,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需要强调的是:封建社会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并非是儒家思想而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能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由于后来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和利用。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汉朝的董仲舒和宋朝的朱熹。经他们改造后的儒家思想已经和孔子的儒家思想有了很大的不同。

百家争鸣的思想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他们的思想最终深入到中华民族的骨髓,影响到中华民族每个人的生活细节中,占据统治地位长达二千年。

清末民国时期,由于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面临亡种亡国的危难,人们在经过器物和制度上的一系列变革失败后,开始追求深层次的变革——思想文化的变革。这是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代表人物层出不穷,但宣传的思想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宣传民主和科学;一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这两个阶段的思想都有个共同的特征:都是西方思想。

西方思想是泊来品,能不能彻底战胜中国的传统思想,这很难说。从表面看:大陆实行马克思主义,台湾实行三民主义,西方的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但实际生活中并非如此。很大程度上,支配广大民众行为的还是传统思想——儒家思想。

这也很正常,西方思想产生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有着庞大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而中国直到现在最庞大的阶层也是农民阶级,他们能彻底地接受西方思想吗?何况二千多年的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正统思想在西方思想的打击下,已经百孔千疮。正统思想被质疑,西方思想又不能扎根,所以现在很流行一个词:信仰危机。

西方思想有糟粕,正统思想有精华,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现在思想文化界面临的最紧迫任务。

有人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思想文化界第三繁荣阶段,这点我不敢认同。思想上的混乱倒是跟前两阶段有一拼,但毫无成就可言,仍停留在正统思想和西方思想的交锋阶段,而且交锋的激烈程度呈渐弱趋势。

什么时候,出现一个思想文化巨匠,他吸收二者的精华,去除二者的糟粕,形成一个能让全民族都信服的信仰,思想文化便处于真正的繁荣期。

即便是到了这一阶段,我仍然认为不是思想文化的第三繁荣阶段。

就我国现在所处的社会阶段,这种思想必然是西方思想和中华正统思想冲突、融合,再冲突、再融合的产物,说它是新思想有些牵强。但它绝不应该是落后的,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已经融于国际社会,再产生的思想也应该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

客观世界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意识形态也不会有质的飞跃。所以再出现思想文化繁荣,仍属于第二阶段,无法开启思想文化繁荣的第三阶段。

既然是属于第二阶段,我们还是回到清末民国时期,回到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处。

《民国时期的人与事》这部书,即不属于哲学思想范畴,也不属于历史范畴,它是从思想的角度来观察这一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话让我说的有些沉重了。因为受《明朝那些事儿》一书的影响,我写本书时就立志追求通俗、风趣。

但写到这儿,突然发现《前言》写的枯燥生涩,面目可憎,但又没法修改,因为这的确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好在民国这段历史本身波澜壮阔,传奇人物层出不穷,但愿正文能写的通俗风趣,跌宕起伏。

 

    

                                      201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