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重新加载命令:环 跳 穴 取法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28 09:07:23
侧 卧式 :此 种体位 是 取环 跳 穴最 常用的体位 ,在《甲乙经 》中 已有记述 。令患者 伸直放 于下 面的下肢 ,屈 曲放于上 的下肢 ,暴露患侧 即上面 的臀部 可有 如下 四种取 法

(1)触 到股 骨大 转子 最高 点及 骶骨 裂孔两 点 ,将此 二点连 成 一直 线 ,等分为 三在外 1/3与中 1/3交   界 处取穴 。  

(2)触到股骨大转子 最高点后 ,向肛 门方 向斜上约 一寸 许定位即 为该穴 。  

(3)施术者 以掌按其大 转子 ,四指并拢朝 患者 头部 ,拇指 朝 向骶 骨并 屈 曲拇 指 指关节 ,拇指尖所在 处即为该穴 ,或以拇 指指关节横纹 按在大转 子头上 ,拇指 指向脊柱当拇指尖所 指处即是该穴 。  

(4)右 手 拇 指屈 成 90。,食 指 伸 直 ,其余 手指屈 曲,以右 手拇 指关 节抵 病 人尾 骨下 ,食指指 向大转 子最高 点 ,食 指尖所到处即为该穴 。  


俯 卧位 :此种体位 不常用 ,但对于需要针刺 双侧 环跳 穴的 患者 ,可 以免去 来 回翻转 的不便 ,且取穴 简便 ,针 感强 烈 。令 患者俯卧 ,双手 自然 下垂 于躯体两侧 ,双下肢 伸直 ,触到股骨大转子 与骶 骨裂孔 ,将此二 点连成 一直线 ,在 中点处取穴 即为该穴 。

临 床上 在取 定 环跳穴 之 后 ,由于 施术 的指 力 ,进针 快 慢 ,进针 方 向 的不同 ,可产生不 同的针 感 ,针 感 不同 则所 起 的治疗 用不同 。
当针 身 以 45。角 于 皮 肤 向 外生 殖 器方 向快速 进针后 ,可产生强烈 的向大腿 ,小腿 直至 足部 放射 的触 电样 感 觉 ,针感 沿大腿 、小 腿 后侧 直 至 足 心 ,大 多 数 针感 到 足心 ,亦到有针感 传到足背 ,足外侧者 。产生此种 针感 对下肢痹证 、痿证 、中风后遗症有良效 。现代研究认 为此种感觉为剌 中坐骨神经之故 。坐骨 神经 的走行正好与 足太 阳膀胱经 的循 行有所 吻 合 ,坐 骨 神经 在膝关节处又分 为胫神经 、腓 总神经 ,腓总 神经又进 而分为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临床上产生针 感 向足 背 ,足 心 ,足外 侧 传导 ,可 能与刺中坐骨神经 的不 同纤维有关 。  

有时在 临床上 可见刺 中环跳穴后针感只传 导于膝 关节 部而 不能 下传 ,这 是 由于气滞血瘀 ,经脉痹阻 不通 ,经气不能 畅达于下之故 。为 了起到 治疗效果 ,可 以在膝关节部取 委 中,合阳等 穴 ,快 速进 针 不捻转 ,使针感直传 于下 ,往往 可起到 导经气 ,通经脉之效 ,从而达到治疗 目的 。现代解剖学研 究认 为此种 针感 为刺 中股后 皮 神经之 故 ,是由于针尖 偏 向内侧 0.5cm 左右 ,未刺 中坐骨神经所引起 。  


当进 针直 刺 向髋 关 节方 向 ,深 2~ 3寸 ,快 速进 针 ,不捻 针转 只提 插 ,可产 生局部酸胀感 ,并扩散至髋关节 腔 ,此种针感 的产生对于治疗髋关节 部位疼痛 有 良效 。现代 研究认为此种 针感 是刺 中肌 肉纤 维所产生的一种感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