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腻广播剧第二期荔枝:《京师十案》(0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19:19:26
报的是真案还是假案
到现场一勘察,警察们可是有点儿傻眼。
门锁没有破坏痕迹,窗户紧闭,房子里面除了几件粗笨的家具以外一无所有,比搬家公司来过还干净。
尽管如此,警察们还是根据痕迹判断——一个月内,确有人曾经进入过这个宿舍,而且,此人还曾在宿舍中住宿,至少住了3天!
这要是贼啊,那可得算是胆大包天了。
事后证明老侯他们的判断完全正确,那贼在屋里的确呆过3天,把德国专家的半条三五烟抽得一干二净,还把烟盒都带走了。
找不到贼的出入通道,加上这样的作案特点,案子指向两个方向——要么,这是碰上熟悉情况的内贼了;要么,这是“燕子李三”这一类的飞贼来过了。
飞贼?这年头有飞贼么?
那可难说,前几年东城区就闹过两回专偷大宅门的飞贼,一捕一毙。
那么,是先查内贼呢,还是先查飞贼呢?
这警察的思维和普通人不一样,他们既不查内贼,也不查飞贼,而是冲着德国专家去了——先查他报的是不是假案。
理由也很简单,这位德国专家说不清他们家到底丢了什么。
要按老萨说,警察同志这是个不通情理的思路,假如真的把你们家所有东西都搬走了,然后让你说丢了什么,搁谁都说不明白的。
不过老侯听了一乐,说你不明白警察办案的做法,比如前段时间日本那酒井法子跑了,好多人都很同情,我们警察看了,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人可能涉毒。
而且,那几年,外国人报假案的也不在少数。
这句话引起了老萨的好奇心,忍不住打听,这外国人干嘛没事儿给咱们报假案呢?
可不是吗,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咱们警察让外国人蒙过不少次呢。
那时候,外国人来的多了,问题也来了。北京警方接二连三收到报案,要不就是丢了手表,要不就是让人抢了照相机,不一而足。这件事开始让警察们十分恼火,要知道当时北京的治安很令人自豪,虽然达不到文革前95%的破案率,但也不至于满街有人抢外国人吧?
周恩来总理说过,外事无小事。警察们虽然有点儿迷惘,但还是认真办案的。
也有真破了案的。
比如,老侯就破过这样一起案子。
北京饭店的一个老外,报案丢失美元若干。老侯出现场,查问发案时间,地点后,很快锁定几名嫌疑人。侦查员注意到其中一名服务生生活奢侈,与收入不符,被列入重点侦破对象。继续调查后发现其窝点,一讯而服。
案情并不复杂,老侯印象深刻的却有三点。
第一, 这名服务生颇为聪明,他回到家非大中华不吸,在班上抽烟却只抽最便宜的黄金叶。在单位人人都说他老实,听说把他抓了大感不可思议。
第二,此人作案手段与心理学暗合,发现目标从不竭泽而渔,每次只拿不到三分之一。这种情况下,外宾即便发现钱变少了,多半也会认为是自己放错了地方,很少怀疑被盗。他作案数十起,警方只接到这样一起报案。
那就要问了,这个老外怎么如此个别呢?
一点儿也不奇怪,这位是拿信封装了两千美元现金,准备交房费的,被这个服务生抽去几张后钱不够了没法结房账,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报案。
第三,搜查这个服务生的窝点时,发现此人竟然在12平方米的斗室中装了6个豪华壁式大座钟,估计到整点的时候一起敲响比钟表店还热闹。
让钱烧的。老侯说。
说起来这位也是无奈——当时北京没有多少消费场所,也没有太多奢侈品供应,这种灰色收入不买座钟他也想不出还能买啥。
明日请看:什么地方的案子最好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