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超禁忌游戏的小说:地域文化对中国各地区民众的影响(2)中国各省的文化差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8 18:11:22

地域文化对中国各地区民众的影响(2)中国各省的文化差异

(2010-10-25 18:54:18) 转载▼标签:

宋体

浙江人

天津人

义乌市

中国校友会网

杂谈

分类: 中国文化

一、以江浙为代表的东南文化

江浙人的文化修养总体水平在全国最高。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相当如今的院士)中,浙江籍的委员曾占到三分之一的比例。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完成的《2009年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对1955年至2009年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调查与统计显示:江苏出生的两院院士323人,上海234人,浙江223人。院士所以多出江浙、上海,与这一地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资源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关。从明清两代科举考试获得进士人员的分布情况看,浙江人所占比例列全国首位。江浙同时还出了许多在全国具有影响的著名文人和学者。

浙江是鱼米之乡,但人多地少,所以,浙江人闯世界的很多。浙江人崇尚个人修养,靠本事养活自己,走南闯北做生意,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他们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在全国,你看不到浙江人乞讨或拉队伍占山头当土匪。他们认为,只要你勤劳,只要你有文化有技能,就有饭吃,富裕被人尊重。

据中央电视台一个节目介绍,在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浙江省义乌市,全市只有三家市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证金。按理说,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地理上并不具备什么优势。义乌市因小商品批发市场,为地方财政增加了收入,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即使比义乌市经济还要发达地区,也未必只有三家居民享受国家“低保”待遇。除了经济因素外,主要是观念上的原因。在浙江人看来,除非你确实无能创业,干点什么也比享受“低保”待遇体面。而一些北方人,不求发达,只求稳当,不愿干那些冒风险、被认为“丢面子”的活,还将肯于吃苦耐劳的南方人称为“南蛮子”。有的北方人尽管自己不愁吃,不愁喝,每月有一份不菲的收入,还编造假证明,套取国家最低保证金。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将能领取到国家最低保证金,作为自己有“能耐”的重要标志。

上海人主要是以江苏浙江皖南地区的移民所构成。不像黄河流域许多地方人们世代居住在一地,形成了很强的亲属关系,熟人关系。上海是移民城市,只能通过制订或约定俗成的规则来调整各方面关系,而不是靠亲情解决纠纷。这一点,使上海人最接近西方人的处世态度。也许由于上海开埠多年,长期受到海外文化熏陶,众多外国侨民在此经营和居住,带来了西方人的观念,使上海人形成了守规则,讲公平的文化传统。还形成了上海人精致、灵朽、干练的特点。上海人的敬业精神非常可嘉,办事效率高,公共意识很强。上海的工业和文化产品都非常精致,口碑极佳。

上海人地理认同感很强,一些上海人有排外情绪,认为是外地人挤占了他们的生存空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虽然有些上海人从内心里瞧不起外地人,外地人很难融入上海人的圈子里。但在上海的外地人,很少受到粗暴对待。笔者一次到上海出差,十个人搭乘三辆出租车由南京路到闸北区,尽管走的路线不同,最后结帐只相差五角钱,证明所有出租车司机都选择了最佳行车路线,没有一位司机为多挣点钱绕道远行,欺骗顾客,显示出很高的城市文明程度。

上海人非常理智,与人保持一定距离,善于权衡利弊。因此,上海人出了许多银行家和大商人,却难产生一位诗人。上海无论男女总是衣冠整洁,修饰得体。上海男人懂得尊重女士,体贴妻子,把西方的绅士风度中国化了。上海女人举止得体,有女人味儿,见多识广,在处理事物细节上,精益求精,绰约婉转。许多外地姑娘希望找到精明能干、会挣钱又会做饭的上海男人;而许多外地男人则钟爱嗲声嗲气、美丽智慧、温柔智慧的上海女孩。但上海不可能出现北方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烈女”。

有些上海女人具有小市民习气,要面子,好攀比。所以,上海人结婚非常讲排场,大摆宴席,其消费水平直逼发达国家。许多北方人认为上海人小里小气,比如乘出租车,他们很少全程搭乘出租车,充分显示出上海人的精明。买一只鸡,他们可以做出好几种菜肴。但太会算计,斤斤计较,过于精明,不肯吃亏,这是外地人对上海人的不良印象。当然,在市场经济交往的今天,这些不但不是缺点,而恰恰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京津文化

北京作为多代古都,大学林立,人文荟萃,吸引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国的产业结构中,北京占据了高端的位置。

北京人见多识广,关心国事,识大体,自尊也自傲;雍容、稳重、幽默。老北京人四合院的悠然生活,使北京人气定神闲。现代北京人更是关心政治,以能言善侃著称,无论男女老少,天文地理,天南海北,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北京人喜欢说俏皮话、歇后语和顺口溜,显出与其他地方人不同的聪明才智和幽默感。北京人热情奔放,喜欢穿红色的衣服,整个城市透着喜庆、华贵和生机。北京的女孩子绝大多数是伶牙俐齿,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个个都是“百事通”。北京人有大气的一面,外地人到北京问路,他们会不厌其烦地详细讲解。

由于北京多年来处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使北京人或多或少地滋生了优越感,个别北京人有瞧不起外地人的倾向。清末的一些八旗子弟,以其特异的风俗习惯和人情世故,形成了自己的社会阶层和“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生活方式。以“耗财买脸”自荣。不论自己是否具有实力,遇到婚丧大事,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相互攀比。结果办婚丧大事的主人往往倾家荡产,亲友中舍命陪君子的也不乏其人。这种风气对北京的普通市民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豪爽的天津人。天津与北京距离只有一百三十公里,又地处中国北方的最大海港,地理位置优越。天津在1604年设城建卫,是个年轻的城市。而后随着漕运发达,作为水旱码头的天津日见昌盛,吸引了大批外地生意人来此经商。天津设卫的军队后裔,以安徽籍最多;商人、小贩,以山东、江浙、福建、广东、山西为主;无业游民以华北、东北为多。移民生活流动性大,保障性小,必须靠真本事吃饭,必须有头脑,能吃苦,心灵手巧,意志力强。移民为天津带来了新鲜血液和优秀人才。竞争环境,必然造就智商较高的社会群体。

这些身强力壮的外来人口要在此扎根,就必须团结互助,在城市建成初期,形成了天津人为人热情慷慨,讲义、好义的性格。因为是外来人口,要在天津站住脚,就必须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不事声张地创业。这使天津人的意识介于城市意识与乡村意识之中。

天津同样属于开埠较早的城市,九个国家在天津有租借地。因与北京相近,大批官僚政客(包括4位中华民国前总统)落户租借区,又使天津形成了有别于“中国地”的“租借地文化”。天津为水旱码头,地域文化中有青皮文化或者叫帮会文化,以武力决定一切,某些天津人讲话的“贫”就带有码头青皮的“赖”,刁横而自鸣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