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火箭骑士:朝圣在路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5:17:29

朝圣在路上

  出行前几日,莫名的紧张与亢奋,因为即将迎来藏历四月十五——萨噶达瓦节。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于藏历铁猴年萨噶达瓦月七日降生,木马年萨噶达瓦月十五日成道,铁龙年萨噶达瓦月十五日圆寂,故藏人把此月视为佛祖降生、成道、圆寂三天的颂经节,并把此月视作有造化和吉祥的月份。全国各佛教寺院均要在这一天举行庆典和法会,这个月也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以纪念,久而久之,这些活动转变为大规模的转山。  我虽不是佛教徒,但却着迷于神秘的宗教仪式和文化,常常被信教徒的执着与虔诚所感染。每年的萨噶达瓦节,对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来说,更是一次隆重的佛教徒集会。在这一天,来自西藏各地、世界各地的膜拜者,都会赶往西藏普兰县巴嘎乡的“神山”脚下,共同庆祝佛主的诞辰。届时山脚下将举行隆重的法事活动,信教徒们在那几天主要可以参与转山和观看立经杆。说到这里,很有必要介绍一下“神山”——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冈仁波齐峰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部的巴嘎乡,距普兰县城约102公里,距阿里地区行属所在地狮泉河镇270公里。她是冈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714米。冈仁波齐藏语意为“宝贝雪山”,梵语意为“湿婆的天堂”,也就是印度神话中“神的天堂”。西藏有许多山峰都被神化,惟独冈仁波齐峰被四大教派共奉为“神山之王”,即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成为“东方的奥林匹斯山”。1983年经外交部批准,向印度、尼泊尔等宗教国家开放。又因她山体似橄榄,山尖直插云霄,峰顶如七彩圆冠,周围如同八瓣莲花四面环绕,山身如水晶砌成,宛如技高绝顶的玉镶冰雕,至今仍是无人能攀登的处女峰。  到达巴嘎乡已是午时,原计划到了乡上就进山,但与乡上的工作人员交涉一番后也到了午饭时间。既然来了,就不客气了,先吃饭补充体力,看来转山时间得往后推了。在与当地干部的交谈中得知:转“神山”一圈共计53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处卓玛拉山口约5723米,路段时好时差;中间有一寺庙、一宾馆可供人住宿,平日里也只有在这两处可以补充给养。听到这一串数字、这一席话,原本对山中情况一无所知的我,倒吸了一口凉气,但更激起了我无限的神往!
  原本想着到乡上的时间已经够晚了,就找个车拉我到山脚吧。结果他们给我的意见是:转山必须心诚,不得使用除脚力以外的交通工具。说完便各玩各的去了,还有的倒头便睡,什么兄弟义气全无!当时我就震惊了。哎,没法,谁让咱向往呢!背上背包,带上少许干粮,3点45分,正式走上了转山的路。  不知是出于独行的兴奋,还是对前方未知道路的急切探寻,全身像刚充过电一样,恨不得跑步进入转山环道。到达山脚的道路一分为二:一条供汽车行驶,一条供朝圣者徒步。道路蛇形弯延向前,期间所遇转山者寥寥,只有三三两两的年青人结伴同行,步调缓缓。说是转山,更像是户外踏青。远处山峦云浮腰系,自然风景如画,让人心情舒畅。转过几道拐,便远远可见“神山”一角屹立重山之中,洁白如玉,像极一位娇媚的女子,不见其全貌,使人神想联翩……  走到公路尽头,便见转山道入口。一个简易的钢丝铁栅栏,圈隔了古往今来的尘嚣离世。进入转山道不久,视线反而开阔起来,不是想像中那狭长的山道,陡峭的悬崖绝壁,相反是宽宽的山谷和清澈的融雪溪水。山峦起伏处不时可见朝圣人的身影,让你感到并不孤单。  一路上,我是见人就赶,不是不喜欢走在别人的后面,而是太阳落山后,山里气候变化莫测,我必须在全黑之前找到住宿的地方。可能是开始走得太狠,加上海拔不停提升,还有昨晚没休息好的原故,越急着往前走越是没了力气,每一次抬脚都变得那么艰难。帽沿压着太阳穴,能感到血管的每一次跳动,头也开始阵痛起来。常识告诉我,有些高原反应了。左手边有一路牌,上写:芝热普寺。可我已无心逗留,因为芝热普寺还在前面很远的地方。我当时没想明白的是为什么路牌会挂这么远,后面待到第二天我才知晓,出来时我已打听好了半路可以住宿的地方,其中就有芝热普寺。  另一个住宿的地方就是西夏邦马宾馆。西夏邦马宾馆是以山命名,对面的山便是西夏邦马山,而宾馆是村上的合作经济组织。此时太阳就要落山,我还迟迟不见宾馆的踪影,心里有些着急。正在这时,一牧民小孩在远处放马,我快步过去,经用我那半生半硬的藏语加手语询问得知,宾馆就在前方。于是拖着我那疲倦的身躯蜗行前进。就在我快走睡着的时候,看到了路牌跟一排白房子。我奔泪啊!亲人们,我来了!  西夏邦马宾馆的地理位置那是真没得说。我的屋子打开门就可见到对面的“神山”,很多印度,尼泊尔朝佛者只为专程到这来住上一夜。坐到屋内,全身酸软,小腿倒不痛,就是脚板很痛。这时脱了鞋一看,原来袜子早就磨出两个大洞。还好这事只有地知、我知、鞋知,再无第四者知晓了。简单吃了些干粮,实在扛不住了,看看时间才21时许。外面开始下起小雪来,心里直呼运气不错,就昏昏噩噩的睡了过去。  铜铃儿声清脆而悠长,在这个静静的山谷中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夜。牛儿、马儿们都起得比我早啊!蹦跶着去打开门,就像在内地的小山村一样,四处云雾缭绕,除去没有沾湿过露水芬芳的草香味外,别的什么都不差了。原本打算去对面的芝热普寺转转,走过去一看就傻了眼。一条宽宽的河挡住了去路。我说昨天那个路标牌立这么远做什么,原来只有那有一小桥可通过。没法,只能远观了。  7点50分,可算等到了太阳初升那一刻。第一道金光打在了“神山”之上,犹如一条金色的腰带。据说可以看到“神山”三道金光是很好的兆头。太阳升起时,根据时间变化,“神山”上会在不同的层面投射出三道金光,由于高原气候变化莫测,能见着第一道不易,想想我实在幸运。这时,有相机的上相机,没相机的上手机,都在争相拍照。原本想等着“神山”顶部的雾气完全散开来拍一张留做纪念,看看表已快9点了(西藏早上约7点天亮)。知道今天要翻卓玛拉山口,后面还有32公里的路要走。为了减轻负重,把带着的干粮吃了一大半,大瓶装的水喝了一半,倒了一半,那叫一轻飘啊。
  走上转山路,发现今天转山的人一下多了起来。昨天加起来所见的不超20个人,而今天随便一队人马也得几十人。想想可能是早上从乡上转过来的,脚力那叫一个好!今天先要翻过西夏邦马山,一直要到卓玛拉山口,这期间将是5公里的翻山运动,而我也一直做着相同的动作——抬腿!昨天的“腿伤”还没缓过劲,今天这高强度拉练真是让人吃不消。走不了几十米,就感觉呼吸困难,腿发软。背包里只剩下小半口水,两块面包了,就这样,我都恨不得给扔了去。特别是那台相机,我从最开始的正挂胸前,到侧挂,最后发展到了顶头上。期间不时有西藏同胞过来搭话,问我是否需要帮助,我都婉言谢绝了。不是我不好意思,主要是我那包看着不小,里面其实就没什么东西了,我担心别人一拿上手笑抽过去。看着那些骑着马儿悠哉悠哉的从山脚上来的人,我真想冲过去把他们给踹下来!转山心要诚!这话都是说给谁听的!  在西藏,可能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被赋予了故事,让人膜拜,使人敬仰。而正是因为这点点滴滴的故事和宗教文化,汇聚出西藏这块神秘而遥远的土地。在路上,每个人行走的感觉也是截然不同的。转山者大多手持小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从你身边走过,不知道他们说些什么,可能是在与神灵对话吧。不时一声“山号子”从远处传来,回荡于山谷。看着远处的人儿就像走在云雾中,这时你真的会认为这里就是天堂。  低着头,走在路上,听到的只有脚步声跟自己的喘息声,我把从小到大能回忆起来的事都想了一个遍!把犯过的错都念了一个遍!没有刻意的去想这些事,就那么不自觉的忆起,就是这么的神奇。我虽不是佛教徒,但还是希望神灵们可以帮帮忙,顺带把我今生所犯下的罪恶统统带走。  越往上走,积雪越厚,最深处可没腰间。最后的那口水也在上山时让我干掉了,渴得不行。看到许多朝圣者都直接抓食路边的积雪解渴,我也来了一大块,口感真是不错,如果再加点糖就是冰激凌了。想想后面的路还漫长,拿出空瓶子取了小半瓶融泉,装进包内。刚一把包跨上肩我又后悔了,真是太重了。昨天是我见人超,今天是人见我超;今儿我是一会带队,一会又成了队尾,苦不堪言啊。短短5公里,我居然耗费了3个半小时,汗颜。
  走上卓玛拉山口,视线一下放开,别的山都感觉只在脚下。山口上密密麻麻的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经幡,又叫风马旗。在他们看来,风马旗是沟通世俗与灵界的通用媒介。山顶之上,无数朝圣者面对大山脆拜祈福,彩色的纸钱在空中飘飘洒洒,让人心无杂念。此地的海拔已是5723米,更多的人停下脚步,在此歇息。当然,谁又愿意放过此等美景,纷纷拿出手机、相机合影留念。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这我感觉刚好相反。做了三小时的“抬腿”运动,下山时爽得我头上冒烟!一蹦三跳的就把上山时超过我的人给统统追了过去。开始脚还有些疼,这一热身,一点感觉都没有了。山这边的风景丝毫不比山那边差,雪山环抱处,一个大大的融雪湖,据说此湖是印度教仙女乌玛德瓦洗礼之地。从上往下看,就像一块蓝色的翡翠镶嵌在天地间。真想扣下来装包里背走。本来想下到湖边看看,再一看那下降高度,忍了。真走不动了!  一直下到山底,看到远处的帐篷,心里那个美啊!于是乎加快下山步伐。来到帐篷边,问了问旁人,到巴嘎乡居然还有18公里,我真的要奔泪。早知道还有这么远,我就该节约些体力。
  站在巴嘎乡已是夕阳洒洒,再一次面对“神山”时,不禁感慨万千。每每我感觉体力不支想要放弃时,便想起那些虔诚朝拜者,他们每三步一叩首,转神山一周差不多要用二十天的时间。他们相信下世,而不注重今生,因此他们过着清贫的生活。而我们过着舒适的生活,每天想吃什么买什么,想去什么地方,汽车、火车、飞机能用上的都用上了,还在那抱怨生活的不美满,实在不应该。现在驴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更多的是去攀比谁去过的地方更多,使用的装备更好。很多人在路上其实是没有信仰的,来去匆匆,只是想多占领地图上的地方,来显示自己曾经来过。而对于朝圣者而言,他们把生死富贵置之度外,把对来生的美好憧憬装在心中。身体差些的背着被褥,身体好些的赤手空拳,渴了就喝口雪水,饿了就吃口“藏巴”继续上路,他们才是真正的驴行者啊!这种转山仪式可能已经延续了上千年,我想明天还会继续。
  历史是本书,我们所能感悟到的,不过只是混沌尘世中的一粒沙土。  走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出发时的地方。原来起点,也是终点!(来源:地理论坛 作者:西藏游子 查看原文 编辑:张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