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明天的自己初三:DNA是挑食猫,喜欢吃自旋向上的电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7 16:49:23

我们的世界并不是完全对称的。虽然许多生物器官分为左右两个,但是DNA的双螺旋结构一般是右旋的,生物体中仅含有少量的左旋DNA(Z-DNA)。这就好像人类社会中,右撇子的人数比左撇子多,这种性质叫做手征性。在量子力学的微观世界中,基本粒子也有手征性。例如,每一个电子都有一种量子性质,叫做自旋。如果自旋的对称轴方向和电子的运动方向平行,这就是右手性电子;反过来,就是左手性电子。那么DNA这样的生物大分子有手征性,和电子的手征性有什么关系吗?

德国和以色列的两组科学家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发现,如果一束电子经过一层DNA分子,那么这束电子当中左右手征的比例就会发生变化。就好像右旋的DNA分子是一只挑食的馋猫,更喜欢“吃”某种手征的电子,而对另一种手征的电子就没什么胃口。

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家们将一层DNA分子紧密地铺在晶体金制成的衬底上。将紫外激光垂直照射在金的表面上,就会将其中的电子打出来。这就是让爱因斯坦拿到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光电效应。如果没有这一层DNA分子,或是换成别的有机分子,用线性偏振光打出来电子的左右手征比例应该一样(光电效应中,电子的手征性由入射光子的手征性决定。用线性偏振光,打出来的就是在入射方向上未极化的电子束。)。而铺上一层完整的、保留复制能力的DNA分子,情况就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科学家们发现,穿过DNA分子的电子,它们的自旋方向大部分和运动方向相反,也就是左手性电子。而其他没有穿过的电子,往往是被DNA俘获了,然后遣返回晶体金的表面。并且,电子极化的效率跟DNA分子的长度和完整性都有明显的关系。

难道是因为DNA拥有特殊的生化功能,所以才这样与众不同吗?当然不是。某些没有生物化学功能的铁磁体薄膜也能充当挑食馋猫的角色。科学家们之所以对这件事情大惊小怪,是因为先前他们认为这种事不可能发生在有机分子身上。因为根据现有的理论,可能是分子中强烈的自旋-轨道耦合,导致了它们能够有选择性地滤过特殊手征的电子。一般认为碳氢化合物分子中的自旋-轨道耦合非常微弱,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但是DNA却做到了。

通常,人们并不考虑生物分子和电子自旋之间的联系。这个实验证明,DNA分子对电子的自旋(手征)有极高的选择性。这不禁让科学家们重新审视现有的理论。作者解释说,也许生命系统中的许多现象,甚至自然界中各种手征性产生的原因,都跟DNA和电子的相互作用有关系。

Sheldon想到,自然界中不是还有少量的左旋DNA吗?科学家们为什么不试试看左旋的DNA会不会喜欢做相反的事情呢?

来源:《科学》2月18日论文

Sheldon 编译,沐右 审稿

想分享科技新鲜事,跟大伙儿谈论热点话题背后的科学?却懒得写长文章,或不知怎么参与?现在可以编译短文或写原创小文章,投稿给资讯频道,与大家共享信息。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