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和面大饼子配料方法:骆惠宁在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结束时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2 17:41:08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1-12-06 11:08:59
编辑:包拓业
这次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开得很好。昨天,强卫书记作了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都很强。吉狄马加和张建民同志分别就会议有关文件作了说明,与会同志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建议。大家一致认为,会议十分重要,对于促进我省文化发展繁荣、推动文化名省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概括起来说,会议收获主要有三点:一是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新的认识,使命感更强、信心更足了。二是对我省文化建设方向和目标有了新的把握,站得更高、抓得更准了。三是对重点工作任务有了新的明确,思路更清晰、措施更有力了。刚才,5位同志从不同角度做了交流发言,讲得很好。下面,我就深入贯彻中央全会及本次会议精神,结合大家的讨论,再简要强调几点。
一、抓住难得历史机遇,进一步在加快文化建设上奋发有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全会及通过的《决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也为我省文化改革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青海文化资源丰厚、形态绚丽多彩、地域特色明显、开发潜力巨大。近些年来,我省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正在兴起,大美青海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对此,强书记在讲话中作了充分肯定。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状况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跳出青海看青海,文化建设差距不小;着眼未来看青海,文化建设前景美好。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自信和自强意识,紧紧抓住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更加主动地肩负起推动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奋力开启青海文化改革发展新征程。
二、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进一步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并贯穿于全过程。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文化,夯实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把全省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进人们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在全省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要积极践行基本道德规范,着力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要通过丰富的形式、鲜活的内容、有效的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
坚持文化建设正确方向,必须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在“3·14”藏区维稳以及“4·14”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我们准确把握舆论导向,加强正面宣传教育,赢得了主动、凝聚了人心。要总结经验,在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坚持弘扬主旋律,增强引导力,为文化建设提供健康向上的舆论支持。
三、始终坚持文化惠民,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文化名省的最终目的。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通过实施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层次、可持续转变。“十一五”期间,我省公共文化人均财政投入高于全国2.8倍,高于西部地区3.1倍。“十二五”,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资金优先投放,对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项目优先安排。要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层,特别是向偏远艰苦、人居分散、文化设施滞后的青南地区倾斜,科学统筹布局,消除盲区盲点,确保“十二五”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达95%以上。我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既有“量偏少”又有“没用好”的问题。要针对有些地方存在的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大力改革内部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切实做到建成一个、用好一个。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多提供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真正使文化服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进一步提升青海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文化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对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省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文化产品。但总体上看,发展速度还不快,规模也较小,零零散散,缺乏实力。改变这种现状,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充分挖掘利用我省特色文化资源,积极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企业,打造若干富有活力、带动性强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构建相对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实现由散到聚、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的全面转型。力争“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20年成为支柱性产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像黄南坎布拉后弘文化园、海北音乐城这样的文化建设项目。以大手笔谋划大项目,以大企业促进大发展。要全力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围绕市场需求,加大深度开发,不断提升“环湖赛”、国际诗歌节等节庆文化品牌的层次,积极培育昆仑文化、青海湖文化、三江源文化、柴达木文化、河湟文化等区域性文化品牌,精心策划、包装和推介一批精品剧目,成为展示青海文化的靓丽名片。
五、大力推进体制创新,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的内在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中央和省委推进改革的态度坚定、方向明确。这次会后,将印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若干专项实施方案,着力推动八个方面的重大改革。从全国的实践来看,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大发展;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客观地说,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已相对滞后,一些文化单位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必须义无反顾,奋起直追。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和守旧心理,围绕解决文化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按照确定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在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走出一条符合青海实际、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改革之路。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文化体制改革不是政府一推了之“甩包袱”,而是加大投入“创新路”。该由政府承担的改革成本一定要支付到位,该由政府解决的遗留问题一定要解决到位。由于文化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商品属性,文化体制改革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推进的力度要大,工作要细。要注重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强化配套措施,使文化工作者的权益得以保护和发展。我们的导向是,谁改革支持谁,让改革者受益。
六、不断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形成建设文化名省的合力。文化改革发展涉及面广、牵动性强。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按照强书记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凝聚推进文化建设的合力。这次会上提交讨论的系列文件,将抓紧修改印发,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这里我说一下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政府投入问题。我们在财政、税收、金融、市场准入、土地、人才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含金量较高,要用足用好。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确保地方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不断壮大并用好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国家和省级财政投入力争达到53亿元,比“十一五”增长一倍以上。同时,要拓宽投入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十二五”期间,力争文化建设总投入达到96亿元。
建设文化名省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担当责任,履行使命,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深入钻研文化问题,全力推进文化工作。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努力形成推进文化名省建设的良好氛围,共同开创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同志们,这次会议就要结束了。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组织传达学习,结合实际作出安排,切实贯彻好会议精神。会后,将对文化改革发展任务进行分解,量化具体指标,适时开展督查和考核。我们一定要以推进“八项改革”为动力、以实施“八大工程”为抓手,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建设文化名省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