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芙蓉玉时间长了会:完颜珣——金宣宗8 德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2 02:23:32
完颜珣
百科名片
   金宣宗-完颜珣
完颜珣(公元1163-1223年),初名吾睹补,又名从嘉。世宗完颜雍长孙,卫绍王侄;金朝第八代皇帝。胡沙虎毒死卫绍王后迎立他为帝。在位11年,在位年间,成吉思汗大军压迫,宣宗遣使向蒙古求和;公元1223年12月,宣宗在内外交困中走完了他的一生,病死于南京。死后的庙号为宣宗,谥号为圣孝皇帝。
中文名: 完颜珣
别名: 完颜从嘉
国籍: 中国-金朝
民族: 女真族
出生日期: 1163年
逝世日期: 1223年
职业: 皇帝
统治情况: 内忧外患
目录
基本信息生平简介宣宗南迁内政外交中都之战
金宣宗完颜珣的“三大误”“大误”之一:迁都汴京“大误”之二:进攻南宋“大误”之三:“封建九公”
货币改革家庭介绍金史记载历史评价
基本信息
生平简介
宣宗南迁
内政外交中都之战
金宣宗完颜珣的“三大误”“大误”之一:迁都汴京“大误”之二:进攻南宋“大误”之三:“封建九公”
货币改革
家庭介绍
金史记载
历史评价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金宣宗—完颜珣
中文名称: 完颜珣
庙号:金宣宗
又名:完颜从嘉
性别: 男
谥号: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
所属年代: 辽金时代
陵墓:德陵
政权:金朝
年号:贞祐1213年—1217年
兴定:1217年—1222年
元光:1222年—1223年
民族:女真族
生卒年: 1163年4月18日(三月十三日)—1224年1月14日( 十二月庚寅)
相关事件: 九公封建宣宗南迁
相关人物:成吉思汗 完颜雍 完颜璟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宣宗(1163-1223)
完颜珣(1163-1223年),又名从嘉,原名吾睹社,完颜允恭的庶长子,世宗的孙子,章宗的哥哥,母昭华刘氏。1213年即位,在位12年。1213年,纥石烈执中(胡沙虎)杀卫绍王后,拥立他为帝,史称金宣宗。天兴二年(1223年)病死于宁德殿,终年61岁。
年过半百的金宣宗因乱得位,即皇位于大安殿,改年号为贞祐,宣宗即位后,蒙古兵早已开始大举南下,成吉思汗一面进兵大肆掳掠,一面多次派使对金朝招降。这时的成吉思汗并无灭金的打算。金宣宗答应了蒙古军许多苛刻的要求,从而蒙金签下了和约,使金朝得到了暂时安宁。
蒙古退兵后,金朝乃是热锅上的蚂蚁乱做一团,因为面对此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是一盘残局了。怕蒙军再次围困中都,决定迁都汴京(今开封),宣宗的这一举动,极大动摇了人心。朝中投降派将领和受金压迫的契丹、汉军吏和地主土豪,纷纷叛金降蒙。成吉思汗从降蒙的金朝将士那里得知宣宗南逃的消息,看清了金朝的腐败无能。贞祐三年初,蒙军再次兵临中都城下,贞祐三年(1215年)五月,成吉思汗大军开进了中都,至此,金朝灭亡的历史命运已经注定。
面对蒙古军的严重威胁,宣宗又轻信了总揽朝政的尚书右丞相术虎高琪等人的建议,下诏攻南宋。攻宋战争中,金军到处遇到顽强抵抗,宋军咬住金军不放,使金军进退两难。 宣宗在他最后的两年里,起用了几位抗蒙有功的将领,使西北地区的抗蒙战争曾一度出现转和,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金朝所处的被动地位。
天兴二年(1223年)十二月,完颜珣在宁德殿内病死,终年61岁,临终遗诏,立太子守绪继位。
编辑本段宣宗南迁
指金宣宗迁都汴京。又称“贞佑南迁”。金朝自卫绍王允济即位﹐国势日趋衰弱。成吉思汗统率蒙古军发动对金朝的战争。大安二年(1211)攻掠金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崇庆元年(1212)破金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贞佑元年(1213)进围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同时﹐金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其年八月﹐驻守中都城北的金右副元帅纥石烈执中弑卫绍王﹐自彰德迎接世宗孙﹑完颜入中都﹐即帝位(金宣宗)。1214年三月﹐金宣宗遣使向蒙古军求和。成吉思汗得到金朝优厚的奉献之后﹐退驻鱼儿泊(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来诺尔)。金朝元帅左都监完颜弼﹑参知政事耿瑞义等建策金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左丞相徒单镒及宗室霍王完颜从彝等反对。宣宗以金中都缺粮﹐不能应变为由﹐决意迁都。太学生赵昉等四百人上书极论迁都利害﹐宣宗以“大计已定﹐不能中止”﹐拒不采纳。五月初﹐判南京留守仆散端与河南统军使长寿﹑按察转运使王质等连上三表﹐请南迁汴京。五月十一日﹐宣宗下诏南迁﹐留尚书左丞相兼都元帅完颜福兴﹑尚书左丞抹捻尽忠辅太子完颜守忠守中都。十七日﹐发车驼载珠宝﹑文书先行。翌日﹐宣宗离中都南逃。次年﹐中都被蒙古军攻陷。宣宗南迁﹐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反金﹐蒙古军不断南侵﹐金朝走向衰亡的最后阶段。
编辑本段内政外交
中都之战
金贞佑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五月至三年五月,在蒙金战争中,蒙古军攻占金中都(今北京)的作战。 蒙古军三路攻金之战后,金宣宗完颜珣以国危兵弱、财用匮乏,不能守中都为辞,决议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贞佑二年五月,命平章政事、都元帅完颜承晖、尚书右丞抹燃尽忠奉太子完颜守忠留守中都,自与六宫启行南迁。行至良乡(今北京西南),令契丹降军交还原给铠马还营,激起兵变。契丹军杀其主帅,推举契丹人斫答等为帅,还军向中都进发。完颜承晖闻变,率军于芦沟桥阻截,被斫答军击败。斫答见中都城坚难以骤克,乃遣使降于成吉思汗。七月,成吉思汗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以金朝迁都是对和议无诚意作为借口,命撒木台率蒙古军、石抹明安率契丹军,会斫答攻金中都。为切断辽东与中都的联系,成吉思汗命万户木华黎率军向辽东进击。十月,石抹明安率军入古北口(今北京密云东北),连克景(今河北遵化)、蓟(今天津蓟县)、檀(今北京密云)等州,进围中都;木华黎攻占高州(今内蒙古赤峰东北)、成州(今辽宁阜新西北)、锦州(今属辽宁)。十二月,木华黎克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北)。三年正月,木华黎攻克金北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南)。金右副元帅蒲察七斤以通州(今北京通县)降石抹明安,石抹明安将其置于麾下,率军进驻中都南面建春宫。金中都被围日久,承晖向南京告急。三月,金宣宗遣御史中丞李英率河间、清沧义军数万,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元帅左监军永锡将3.9万人分路运粮援中都。永锡进到涿州(今属河北)将蒙古军击退;李英进至霸州(今河北霸县)遇蒙古军,因军纪松弛,被歼,尽失所运军粮;乌古论庆寿闻之,也溃归;后金廷虽屡遣援兵,终无成效。中都粮尽援绝,陷于孤立。五月,金中都留守承晖服毒自杀;抹燃尽忠弃城南逃,中都被蒙古军占领。成吉思汗得报,遣使劳军,旋以车载府库之实北去。
点评:此战,蒙古军采取分割辽西与中都的联系和围城打援战法,迫使中都金军粮尽自毙,从而顺利地占领中都。金军则因都城南迁,由消极防御变成退却防御,军心涣散,致使屡战屡败。
编辑本段金宣宗完颜珣的“三大误”
“大误”之一:迁都汴京
听闻金宣宗要迁都于汴,左丞相徒单镒马上进谏:“銮舆一动,北路皆不守矣!今已(与蒙古)讲和,积兵聚粟,固守京师,策之上也。南京(汴京)四面受兵,辽东(金国的“北京”)根本之地,依山负海,其险足恃,备御一面,以为后图,策之次也”,金宣宗不听,他留下平章政事都元帅完颜承晖、左丞抹捻尽忠奉太子完颜守忠留守中都,自己率后宫及满朝文武苍惶逃往汴京。
休整已毕的“成吉思汗”听闻金宣宗南迁,大怒。他重新找到攻击金国的借口,立刻重起蒙古大军向金国杀来。
金宣宗行至良乡,松了一口气,就下命扈从的乣(音diu)军把先前发放给他们的精甲精骑都还送回来。乣军大怨,谋议后忽然发难,杀掉忠于金朝的主将素温,推斫答等三人为头目,杀人抢物后纵马逃驰。中都的完颜承晖闻变,率兵在卢沟一带阻击这些叛军,却被斫答所率的乣军击败。得胜后,叛军一路往北,投降了蒙古军。
乣军原为辽朝的护卫精兵,在辽朝九个帝王当政期间都跟从皇帝亲征并担当关键扈卫职责。辽国被金人灭亡后,相当多的乣军向北逃亡,或随耶律大石建立西辽。没跑掉的契丹乣军则为金国留用,主要在边境防御蒙古诸部的入侵。所以,金国的乣军,基本上是契丹族群组成。后来,由于女真人自己的“猛安谋克”们逐渐堕落退化,乣军成为金国战斗力最强的兵种之一。早在1204年,净州一带的“乣军杂人”就有不少向蒙古投资,受到“成吉思汗”的大力任用。良乡叛走的乣军投降后,中都守城的许多乣军不堪抹捻尽忠的猜疑杀戮,也发起兵变,冲出中都城与良乡叛军会合,并立成蒙古鹰犬,在中都攻城中担当主力,成为把金国老主子送入坟墓的第一梯队。昔日被女真人征服的契丹人,终于在百余年后反戈一击。后来,随着蒙古战争的扩大,乣军被散编入契丹、女真、汉军之中,作为集体编制的“乣军”才慢慢消失了。
听闻蒙古军盛,金宣宗大惧,要招自己的太子完颜守忠回汴京。有大臣谏劝,要金宣宗应效仿唐明皇当年留太子在灵武的故事以系天下之心。金宣宗不听。加之术虎高琪窜掇,金宣宗召回了太子。“太子既行,中都(军民)益惧”。
公元1214年秋,蒙古大将木华黎向金国的北京(会宁府,今内蒙宁城附近)发动进攻。当时金国有二十万大军守卫北京,但主将银青不久被部下所杀,接任的寅答虎连象样的战都没打一场,开城投降。由于金军曾抵抗过,依蒙古的屠城“惯例”,要把二十多万军人和城内人民全部杀死。蒙古将领萧也先劝说木华黎:“北京为辽西重镇,如果他们投降了还要全部杀掉,以后金国哪里还有人敢投降呢。”木华黎当天心情好,就没有下令大屠杀。这招真灵,示范效果特强,金国的金顺、成州、懿州、通州“相继降于蒙古”。
没过多久,1215年三月,金国中都失陷。城破前,完颜承晖与抹捻尽忠见面,劝他与自己一起“共死社稷”,抹捻尽忠不同意。大怒之下,完颜承晖返回自己家中,仰药自杀殉国。数百留在中都未及撤走的金国前朝嫔妃们听说抹捻尽忠要弃城而走,连哭也来不及,急忙收拾简单行装在通玄门集结,很想与抹捻尽忠一起逃走。这位手中握有大军的守城主师骗她们说:“我领军先出为你们开路,你们随后再行”。“诸妃信之”,傻不几几地都立于寒风中等着出发的号令。“(抹捻)尽忠乃与爱妾及所亲者先出城,不复反顾”,脚底抹油逃个没影。“蒙古兵遂入中都,吏民死者甚众,宫室为乱兵所焚,火月余不灭。”至于那些未及逃跑的嫔妃宫女,自然是要忍受被蒙古军轮奸的悲惨命运。花容月貌,一夕凋零。
抹捻尽忠跑到中山才喘口气,他对随从亲信说:“如果那些妃子与我们一起逃,蒙古人肯定穷追不舍,我们哪里有命逃得出!”这样一个败类,安全抵达汴京后,金宣宗竟然“释不问,仍以平章事”。几年后,抹捻尽忠与术虎高琪争权,遭受排挤。郁闷之下,他与其兄又想重演胡沙虎之事弑君,事发,才被金宣宗下诏诛死。“大误”之二:进攻南宋
南宋宁宗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派来的使人曾由淮水渡入南宋,送来文书及绢画地图等物。当地的宋朝官员羁留这三个人,秘密上报朝廷。宋廷当时不想惹起事端,因为他们对蒙古处于基本不了解对方的状态,只知道蒙古与金国交战正酣。于是,为了保持“中立”,宋朝濠州(今安徽凤阳)官员没有接收蒙古试探性来使的文书,并把几个蒙古使人“驱逐出境”。同时,为了避免金人找借口生事,宋廷下诏诫告边吏,以后有类似蒙古使人到来,应一概“驱逐去之”。
表面如此,南宋私下已经察觉金国的虚弱,就以战乱阻隔为名,有两年时间没有及时向金朝缴纳“岁币”。金宣宗君臣焦头烂额之际,自然特别在乎南宋应该缴纳给本国的大量银帛。打仗就是拼消耗,眼下最缺的就是经济来源,于是,金国连续几次派特使入南宋促讨“岁币”。
为此,宋廷内大臣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真德秀为首的“多数派”,一派是以乔行简为首的“少数派”。真德秀本人曾任使节入金国“祝贺”金宣宗登基,因蒙古侵金不得不半途折返。由于他深悉金国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就向朝廷献三策:上策是趁金人疲弱之时出兵灭金,报仇雪恨;中策是停止向金输贡“岁币”,保证南宋内部安全;下策是继续与金国保持“友好”,助其纾灾解祸。
至于“少数派“乔行简,他以唇亡齿寒之喻,认为应该输“岁币”与金,保证金国的存在,可以使得对方成为宋朝与蒙古之间的缓冲和屏蔽,使“昔我之仇”,变为“今吾之蔽”。从当时形势看,蒙古人把女真人打得连首都都南迁,战斗力肯定非常强。南宋连金国都打不过,又怎么可能在以后面对一个比金国更强的对手呢。其实,乔行简的声音虽然微弱,不乏明知之思。但在南宋当时“愤青”遍国中的情况下,乔行简之议自然被认为“卖国”行径。
宋宁宗折衷之后,采纳了真德秀提出的“中策”,即停止向金人输贡“岁币”。当然,为了试探金方态度,宋宁宗先派贺生辰使到金国,希望金国同意减少“岁币”的数量。金宣宗自顾不暇之余,还特别坚持“原则”,绝不答应减数。
使节回朝后,宋朝上下很恼怒,就以运河枯涸无法运输为名,断绝了向金国“岁币”的输出。其时,此举也属太早意气用事,果真有远见的话,宋廷大可与金国虚与委蛇,口中应承,实际不给。在不给金人以战争借口的同时,坐观女真、蒙古二虎相争,任其自相残杀。
金宣宗对南宋停输“岁币”之举十分愤恨,权臣术虎高琪关键时刻添油加醋,劝金宣宗要抓住宋人不纳币为借口,对宋国发动进攻。这样的话,北边损失南边补,可以在南方拓广疆土。经过商议,金国不少将领也认为金军实力比蒙古不足,比宋军却绰绰有余。金宣宗乃一庸主,耳朵根子软,驾不住文臣武将一番“劝说”,便于1217年(南宋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夏天首先发动侵宋战争。
宋朝对此次金国入侵倒没怎么感到意外和惊惶,宁宗皇帝马上下诏表明断绝两国的“友好”关系,双方开打。
甭说,战争开始,金军依恃从前对宋朝逢战多胜的心理惯性,仗打得英勇,运气也不错。信阳之战,金帅完颜赛不开战取捷,一路连克光山、罗山、兴州等数城,斩杀宋军近二万人。同时,金军数道皆出,在樊城、枣阳、光化军、大散关以及西和、阶州、成州等地对宋军展开猛烈攻势。
没过多久,战争形势开始对金军不利,许多城池得而复失,宋军从各处开始了激烈的反攻。这时候,见战争过程远远不如原先预想的那样顺利,金国统治集团内部又纷纷冒出与宋国讲和的声音。当时的金国,在蒙古大军的挤压下,势力穷蹙,真正的统治地区局促于河南一地,而且西北的夏国因金章宗时蒙古伐夏金朝见危不救,也开始与蒙古联合,不断在边境地带对金国发起进攻。同时,山东地区由汉人武装势力组成的“红袄军”声势日大,四处开花。除此以外,在金国原先统治比较稳固的辽东地区还有契丹人耶律留哥和蒲鲜万奴的反叛。烽火燎原,烟尘遍地,金国可以说是四面受敌。
为此,金国又要以战逼和。1218年年底,在对宋取得小小优势情况下,金宣宗主动向南宋伸出“橄榄枝”。出乎意料的是,南宋非常坚决,连金使也不让入境。恼羞成怒之下,不顾自己国内重镇太原城刚刚被蒙古人攻陷,金国在1219年(南宋嘉定十二年,金兴定二年)春兵分三路,向南宋发动新一轮军事进攻,西起陕西,东至江淮,金军凭恃余勇而来。东路方面,金军打得不错,连下濠州、滁州、兴州、麻城、六合等地,金兵的尖刀部队也经抵至采石杨林渡一带(今安徽当涂)。金军大喜,宋廷大恐。关键时刻,原属金国“国民”的李全率领汉人红袄军斜刺里杀出,四处击杀金军。本来战线就长,金军没料到会有李全插这么一脚,大慌之际,赶忙收缩战线。结果,金军主力纥石烈牙吾塔部军在化湖陂(今安徽怀远以北)被李全打得大败,被迫撤退时又遭追击,损失惨重。西路方面,金军也是先胜后败,在洋州(今陕西洋县)被宋将张威截击,被杀数千人,最后只得狼狈北逃。中路方面,金军大将完颜讹可率数万金军围攻枣阳,大战两个多月,皆被宋将孟宗政击退。金军师老兵疲之余,宋将赵方派出生力军忽然从枣阳城外向金军发起攻击,守将孟宗政又开城出击,夹击之下,金军战被杀三万多人 ,完颜讹可仅以单骑走免。
从此以后,宋廷一扫昔日对金兵的“畏战”、“怯战”心理,双方又撕破了脸皮,你攻我杀,你退我攻,宋金“和平”完全成为“过去式”。特别是金国,偷鸡不成蚀把米,本想“堤内损失堤外补”,岂料损兵折将不说,又多出南宋这么一个一直怀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敌国。“大误”之三:“封建九公”
金国自中都南迁汴京后,河北一带陷入了战争连年的境地。当地的汉人纷纷结社组军自保,各择“主人”。这些人乱世不仅想活命,也想趁机割据一方。
蒙古方面,最大的收获在于收降了史秉直、史天倪父子和张柔等汉人武装。南宋方面,暂时也把李全的“红袄军”收纳为“官军”。
金朝思前想后,知道对于河北、山东等地反正再也不能进行实际意义上的直接统治,便做顺手“人情”,选出九个势力最大的地方武装头目,全部封为“公爵”,这九个人分别是:沧海公王福、河间公移剌众家奴,恒山公武仙,高阳公张甫,易水公靖安民,晋阳公郭文振,平阳公故天作,上党公张开,东营公燕宁。其实,这种分封“诸候”一般的“九公封建”,恰恰暴露了金国统治的虚弱。且不说这“九公”良莠不齐,各怀鬼胎,即使他们当中真有人最终抵拒蒙古成了气候,金国也不一定能控制他们。后来,“九公”之中,真正能起到抗蒙作用的只有移剌众家奴、靖安民、郭文振、张开、燕宁,虽然人数有五个之多,作用却微乎其微。
至于拥金宣宗继位的权臣术虎高琪,嫉贤妒能,滥权营私,扰乱纲纪,残害忠臣,却一直占据相位。直到兴定三年,金宣宗临死前两年多,才因事把他诛杀。但金国的政局,已经江河日下,再也不能挽回。
金国的汉人文士刘祁对金宣宗南迁后的政局有过详尽细致的描述和分析。“(金)宣宗喜刑法,政尚威严,故南渡之在位者,多苛刻(好杀)。”大臣徒思忠有“麻椎相公”的外号,因其好以麻椎杀人;雷希颜在蔡州一次就杀当地土豪五百人,有“雷半千”之称;李特立爱杀人立威,外号“半截剑”;冯壁外号“马刘子”,特喜以马裂人为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而且,金宣宗宠信宦官、外戚,特别是他最宠爱的三个妃子皆出身低贱,有“头巾王、过道史、白酒庞”之称,这些“穷棒子”出身的外戚家族,阔起来后“奢侈尤甚,权势熏天。”而且,金宣宗南渡班子中,“为宰执者往往无恢复之谋,上下同风,止以苟安目前为乐,凡有人言当改革,则以生事(之名)抑之。每北兵(蒙古兵)压境,则君臣相对泣下,或殿上发叹吁。已而敌退解严,则又张具会饮黄阁中矣。每相与议时事,至其危处,轧罢散曰:‘俟再议’。已而复然,因循苛且,竟至亡国。”上述描绘,如果不看前后文,还以为是南宋末年或明朝末年的汉人朝廷。更可笑的是,“在位者临事,往往不可分明可否,相习低言缓语,互推让,号‘养相体’”,如此昏怯荒唐,真让人不敢相信金国朝堂上这些雍容华贵“养相体”的大人们的祖先是百余年前金戈铁马的女真蛮族!至于金宣宗的身边太监近侍,更是“诌谀成风”,每当有四方灾民或兵败的消息或奏折传至,这些人大多将章奏压下不报,相互“劝慰”道:“不必报知皇上,以免陛下心烦!”结果,茫茫来日愁如海,发昏毕竟当不了死。
此外,金宣宗时期,与西夏的关系也进入“冰霜”期。在此,简单谈一谈西夏的情况。
夏崇宗乾顺在金灭辽、灭北宋过程中大捡便宜,开疆拓土,西夏达至其历史上疆域最广大的时期。夏崇宗死后,其子仁孝即位,是为夏仁宗,在位五十五年,是西夏历史上当“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位。夏仁宗时期,西夏国力完全汉化,开科取士,尊儒尊孔,改革礼乐,完善官制,而且夏仁宗本人也是一位节俭贤明的君主。在他统治期间,其父夏崇宗皇后的父亲任得敬(论理也是夏仁宗“姥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势,差点把夏国一分为二,最后在西夏“宗主国”皇帝金世宗的帮助下,夏仁宗才捕杀了任得敬,使夏国“转危为安”。夏仁宗于1193年病死,其子纯佑继位,是为夏桓宗,此人遵其父旧政,附金和宋,可以说是位比较不错的守成之主。可惜的是,十几年后,夏桓宗之母罗太后因与夏桓宗的堂兄安全通奸,竟然废掉自己的亲儿子,立安全为帝,夏桓宗不久就被杀掉。这位篡位的安全,便是夏襄宗。夏襄宗时代,蒙古已经大盛,多次入侵西夏,杀掉夏国精兵数万,并于1209年一度包围了西夏的中兴府。情急之下,夏襄宗向金国求救,当政的金国卫绍王永济却见死不救。幸亏蒙古因气候原因撤兵,蒙夏达成城下之盟。至此,金夏之间长达八十多年的“友谊”因为金国拒绝出兵救援而全然破裂。公元1210年,蒙古兵一走,愤怒的夏襄宗马上发兵,进攻金国的葭州(今陕西佳县)。转年,西夏宗室遵顼发动政变,废杀安全,自立为主,是为夏神宗。虽然金国闻讯马上册封夏神宗为“夏国王”,这位进士出身的夏主野心勃勃,穷兵黩武,仍然四处发兵进攻金国,并发书南宋,相约夹攻女真人。公元1216年,西夏神宗又与蒙古军联合,一度攻克金朝的潼关。1217年,夏神宗又出三万精兵配合蒙古兵猛攻金国的平阳府(今山西临汾),却被金军打得大败。不久,由于成吉思汗要西侵中亚的花剌子模,他诏令西夏出兵出钱助战。夏神宗见没什么便宜可捞,拒绝了蒙古的“命令”。成吉思汗哪里听得“不”字,立刻发兵进围中兴府,夏神宗着慌,他留下太子德任守城,自己逃到西凉去躲蒙古兵锋。眼见已经和蒙古交恶,夏神宗就写亲笔信要与金国恢复“友好”关系,庸识无远谋的金宣宗竟然“严拒”与西夏讲和。夏神宗更怒,马上约南宋夹攻金国,公元1220年秋,宋夏共同出兵,并攻克金国的会州。金宣宗着慌,马上授议陕西行省与西夏“议和”,这次却遭夏神宗“严拒”。不久,西夏集精兵二十万,与南宋合军猛攻金国巩州。此次金军运气好,把夏宋联军打得大败,夏神宗不得不撤兵。接下来的一年里,蒙古又向西夏征兵攻金,夏神宗不得不出兵相助。在葭州、龛谷柔、积石川等地,夏蒙联军把金军杀得大败。公元1223年,夏军十万配合蒙古大将木华黎围攻金国的凤翔府。不久,见蒙军失利,夏神宗竟然下令夏军在不告知蒙军的情况下先行回撤。夏神宗太子德任进谏,希望父皇与金朝讲和。夏神宗不听,把自己的儿子囚禁,接连进攻金国。成吉思汗方面,也恨夏神宗擅自撤兵,发兵围攻积石川,后因金军的迫近才撤围。所以,西北一带,党项、女真、蒙古这三个野蛮民族毫无道义而言,相互厮杀不停。而夏国因连年战争,国力消耗巨大,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在朝中大臣的压力下,宋神宗不得不在1223年退位,其次子德旺继位,是为夏献宗。这一年,金宣宗也在汴京病死。西夏和金国这两个昔日“友好”邻邦打了十几年,平均每年就有两场大战,互相消耗,互相残杀,最终,凶残狡猾的蒙古人相继给予它们以灭顶之击。
编辑本段货币改革
贞祐通宝贞祐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
  
金宣宗完颜询贞祐年间(1213-1217年)铸,并配合贞佑钞发行。钱文楷收直读,有平钱、折二、折五三种。光背无文。
编辑本段家庭介绍
后妃
王皇后
王元妃,金哀宗生母
史丽妃
庞真妃,完颜守纯母
儿子
庄献太子完颜守忠
金哀宗完颜守绪
荆王完颜守纯
至王完颜玄龄
女儿
温国公主
编辑本段金史记载
元光年春正月庚戌朔,免朝。辛亥,世宗忌辰,谒奠于启庆宫。元帅惟弼破红袄贼于张骞店。壬子,遣官垦种京东、西、南三路水田。甲寅,禁非边关急速事无驰传,有滥乘者州县径白省部,四方馆从御史台,外路从分按御史治之。诏陕西西路行省徙京兆者,兵退还治平凉。坊州刺史把移失剌以弃城,伏诛。郑州防御使裴满羊哥、同知防御使古里甲石伦除名。平西节度使把古咬住夺官一阶。丁卯,诏抚谕京东百姓。
二月壬午,诏徙中京、唐、邓、商、虢、许、陕等州屯军及诸军家属赴京兆、同、华就粮屯。乙酉,陕西西路行省请以厚赏募河西蕃部族寺僧,图复大通城,命行省枢密院筹之。癸巳,上谕宰臣,宋人以重兵攻平舆、褒信,我师力战却之,又侦知其事状之详。若俟帅府上功推赏,岂急于劝奖之道?其遣清望官,赍空名宣敕,核实给之。乙未,诏谕河南、陕西。大元兵屯葭州。壬寅,权定行省、枢府、元帅府辄杖左右司、经历司官罪法。甲辰,上念鄜延被兵,又延安受围,尝发民粟给军。诏除延安、鄜、坊、丹、葭、绥德税租,仍令有司偿其粟直,不足者许补官。戊申,恒州军变,万户呼延棫等千余人杀掠城中,焚庐舍而去。己酉,遣元帅左监军讹可行元帅府事,节制三路军马伐宋,同签枢密院事时全行院事,副之。
三月辛酉,宋人掠确山县之刘村。丙寅,岁星犯太微左执法。戊辰,枢密院委差官贾天安上书言利害。壬申,尚书右丞徒单思忠以病马输官,冒取高价,御史劾之,有司以监主自盗论死,上顾惜大体,降授陈州防御使。癸酉,提控李师林败夏人于永木岭。郭文振表,近得俘者言,南北合兵将攻河南、陕西。诏枢密备御。夏四月辛巳,以金吾卫上将军、劝农使讹可签枢密院事。置大司农司,设大司农卿、少卿、丞,京东、西、南三路置行司,并兼采访事。壬午,大元兵攻陵川县。丁酉,林怀路行元帅府事惟良削官两阶,罢之。更定辟举县令之法,而复行之。戊戌,籍丁忧待阙、追殿等官,备防秋。丁未,行枢密院报淮南之捷。
五月戊申朔,大元兵屯隰、吉、翼等州。壬戌,讹可、时全军大败。甲子,讹可以败绩当死,上面数而责之,勉其后效命,朘官两阶。丁卯,召致政胥鼎等赴省议利害。壬申,时全伏诛。
六月戊寅朔,造舟运陕西粮,由大庆关渡抵湖城。癸未,大赦。陈州防御使吕子羽坐乏军兴,自尽。制诸监官及八品以下职事,丁忧、待阙、任满、遥授者,试补侍卫亲军。命各路司农司设捕盗方略。丁酉,红袄贼掠柳子镇,驱百姓及驿马而去,提控张瑀追击,夺所掠还。伪监军王二据黎阳县,提控王泉讨之,复其城。秋七月庚戌,大元将按察邬以其众屯晋安、冀州之境。丙辰,上党公完颜开复泽州。己未,归德行枢密院王庭玉报曹州破红袄贼之捷。庚申,定监当官选法。河北群盗犯封丘、开封界,令枢密院御捕。甲子,京东总帅纥石烈牙吾塔请自今行院帅府幕职,有过得自决之。不允。戊辰,红袄贼袭徐州之十八里砦,又袭古城、桃园,官军破之。乙亥,太白昼见经天,与日争光。
八月丁丑,定西征将士官赏有差。己卯,彗星见西方。甲申,增定藏匿逃亡亲军罪及告捕赏格。积石州蕃族叛附于夏,巩州提控尼旁古三郎讨之,获羊千口,进尚膳,诏却之。以彗星见,改元,大赦。谕旨宰臣曰:“赦书已颁,时刻之间,人命所系。其令将命者速往,计期而至。”以大司农把胡鲁为参知政事。癸巳,河间公移剌众家奴、高阳公张甫兵复河间府,是日,报捷者始达。上以道途梗塞,报者艰虞,命厚赏之。夏人入德顺。壬寅,祈雨。
九月丙午朔,以左右警巡使兼弹压。谕陕西行省备边。壬子,牙吾塔请以兵由寿州渡淮,捣宋人巢穴,不从。乙卯,议经略淮南。己巳,宋人掠遂平县之石砦店,复侵南阳,唐州提控夹谷九住败之。冬十月丁丑,夏人掠德顺之神林堡。壬午,宋张惠攻零子镇,为斡鲁朵所败,虏其裨将二人。河中府万户孙仲威执其安抚使阿不罕胡鲁剌据城叛,陕西行省遣将讨平之。癸未,复曹州。甲申,上猎于近郊,诏免百官送迎,且勿令治道,以劳百姓。庚寅,徙彰德招抚使杜先军于卫州。乙未,大元兵下荣州之胡壁堡及临晋。庚子,诏所司巡护避兵民资产。甲辰,以京兆官民避兵南山者多至百万,诏兼同知府事完颜霆等安抚其众。
十一月丁未,大元兵徇同州,定国军节度使李复亨、同知定国军节度使讹可皆自尽。甲寅,京东总帅牙吾塔报临淮破宋兵之捷。戊辰,大元蒙古蒲花攻凤翔府。
十二月乙亥朔,上谓皇太子曰:“吾尝夜思天下事,必索烛以记,明而即行,汝亦当然。”以河中治中侯小叔权元帅府右都监,许便宜行事。乙酉,迁同知平阳府事史咏龙虎卫上将军,赐号“守节忠臣”,权行平阳公府事。丁亥,叠州总管青宜可卒,特命其子角袭职。诏谕近侍局曰:“奉御、奉职皆少年,不知书。朕忆曩时置说书人,日为讲论自古君臣父子之教,使知所以事上者,其复置。”己丑,兰州提控唐括昉败夏人于质孤堡。大元以大军攻凤翔。
二年春正月甲辰朔,诏免朝贺。乙巳,世宗忌日,谒奠于启庆宫。右丞相汝砺乞致政,上面谕使留。大元兵下河中府,权元帅右都监侯小叔复之。壬子,寿州防御使完颜乃剌夺官四阶。甲寅,上谕宰臣曰:“向有人言便宜事,卿等屡奏乞作中旨行之。帝王从谏足矣,岂可掠人之美以为己出哉!”戊午,四方馆瘸驴以罪罢,宰臣请以散地羁縻之,上曰:“此辈豪杰,正须诚待,若以术制,适使自疑。但不畀军政,外补何害?”授瘸驴恒州刺史。又谓:“鬻爵恩例有丁忧官得起复者,是教人以不孝也,何为著此令哉?”丁卯,大元兵复下河中府。
二月甲戌朔,皇后生辰,诏免贺礼。己卯,丞相汝砺朝会,免拜,设榻殿下,久立赐休。壬午,诏“军官犯罪,旧制更不可任用,今多故之秋,人才难得,朕欲除大罪外,徒刑追配有武艺善掌兵者,量才复用。其令尚书省议以闻”。丁亥,大赦。己亥,凤翔围解。石盏合喜加金紫光禄大夫,升左监军,特授大名府谷忽申猛安,完颜仲元加光禄大夫,升右监军,特授河北东路洮委必剌猛安,各赐金鞶带有差。
三月甲辰朔,宋人袭汝阳。壬子,诫谕平章英王守纯崇饮。癸丑,以河中府推官籍阿外权元帅右都监,代领侯小叔军。甲寅,上谓宰臣:“人有才堪任事,其心不下者,终不足贵。”丞相汝砺对曰:“其心不正而济之以才,所谓虎而翼者也,虽古圣人亦未易知。”上以为然。丙辰,长春节,免朝。以户部尚书石盏畏忻为参知政事,兼修国史。辛酉,禁茶。壬戌,诏以凤翔战功及颁赏等级遍谕诸郡。甲子,以完颜伯嘉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于河中府。辛未,诏职官犯罪非死罪除名,遇赦幸免,有才干者中外并用。夏四月癸酉朔,复霍州汾西县,诏给空名宣敕,迁赏将士之有功者。丙子,设京兆南山安抚司。丁丑,故凤翔万户完颜丑和以死节赠怀远大将军,授刺史职。其父恕除以功例赏外,迁两官,升职二等。己卯,遣官阅河南帅府见兵,籍闲官豪右亲丁及辽东、河北客户为军。庚子,募西山猎户为军。
五月癸卯朔,始造“元光重宝”。丙午,复河中府及荣州,遣人持檄招前恒山公武仙。乙卯,权平阳公史咏复霍州及洪洞县。丁巳,始造“元光珍货”,同银行用。戊午,以檄招东平严实。己未,参知政事毅夫言:“胁从人号‘忠孝军’,而置沿淮者所为多不法,请防闲之。”上曰:“人心无常,顾驭之何如耳。驭之有术,远方犹且听命,况此辈乎!不然,虽左右亦难防闲。正在廓开大度而已。若是而不能致太平者,命也。”庚申,签河南路寄居官民充军。辛酉,徙晋阳公郭文振兵于孟州。甲子,徙权平阳公史咏兵于解州、河中府。
六月乙亥,京东总帅牙吾塔报淮南之捷。丁亥,罢行省所置监察御史兼弹压之职。戊子,议遣人招李全、严实、张林。甲午,诏罢河中行省,置元帅府。辛丑,遥授静难军节度使颜盏虾?麻等以保凤翔功进官。秋七月壬寅朔,夏人犯积石州,羌界寺族多陷没,惟桑逋寺僧看逋、昭逋、厮没及答那寺僧奔鞠等拒而不从。诏赏诸僧钤辖正将等官,而给以廪禄。乙巳,遣兵守卫解州盐池。庚戌,以空名宣敕迁赏诸部降人。壬子,除市易用银及银与宝泉私相易之禁。癸丑,敕诸御史曰:“琐细事非人主所宜诘,然凡涉奸弊,靡不有关国政者。比闻朝官及承应人月给俸粮,多杂糠土,有司所收曷尝有是物哉。至于出纳斗斛,亦小大不一,此皆理所不容者,而台官初不问。事事须朕言之,安用汝曹也!”乙卯,丹凤门坏。丁巳,阴坡族之骨鞠门等叛归夏,元帅夹谷瑞发兵讨之,以捷闻。御史中丞师安石言制敌二事。戊午,宰臣方对次,有司奏前奉御温敦太平卒。上大骇曰:“朕屡欲授太平一职,每以事阻,今仅授之未数日而亡,岂非天耶!”因谓宰臣曰:“海陵时有护卫二人私语,一曰富贵在天,一曰由君所赐。海陵窃闻之,诏授言由君所得以五品职,意谓诚由己也,而其人以疾竟不及授。章宗秋猎,闻平章张万公薨,叹曰:‘朕乃将拜万公丞相,而遂不起,命也。’”乙丑,诏籍陕西路侨居官民为军。
八月辛未朔,邳州从宜经略使纳合六哥等率都统金山颜俊以沂州百余人,晨入省署,杀行尚书省蒙古纲,据州反。壬申,诏赏京兆路官军保全南山诸谷之功,以所全人数多寡为等第,千人以上官一阶,三千人以上两阶,五千人以上三阶,仍升职一等,能以力战护之者又增一阶,战没者就以赠之。甲戌,遣官持空名宣敕,谕以重赏招纳合六哥,拒命,即命牙吾塔合行院兵讨灭之。乙亥,火星入鬼宿中,掩积尸气。乙酉,诏能捕获反贼六哥者,除见定官外,仍与世袭谋克。丙戌,遣官分行蔡、息、陈、亳、唐、邓、裕诸州,洎司农司州县吏同议,凡民丁相聚立砦避兵,与各巡检军相依者,五十户以上置砦长一员,百户增副一员,仍先迁一官,能安民弭盗劝农者论功注授。
九月庚子朔,日有食之。宋人入寿州,女奚烈蒲乃力战却之。壬寅,枢密院奏提控术甲锉只罕破宋人之功。甲辰,宋人攻南阳。丙午,牙塔报桃园、淮阳之捷,并以纳合六哥结构李全之状来告。戊申,降人孙邦佐自李全军中归,遥授知东平府兼山东西路兵马都总管。官军与宋人力战于胡陂而却之,提控术虎春儿为所杀。癸丑,纳合六哥所署伪都统乌古论赛汉、夹谷留住等来归。己未,赠术虎春儿银青荣禄大夫。丙寅,扎也胡鲁等拔邳州南城。丁卯,权御史中丞帅安石等劾英王守纯不实,付有司鞠治,寻诏免罪,而犹责论之。冬十月癸酉,徙晋阳公郭文振等兵于卫州。乙亥,制行枢密院及元帅府,农隙之月分番巡徼校猎,月不过三次。丁丑,上猎于近郊。己卯,祫于太庙。壬午,火星犯灵台。乙酉,上猎于近郊。辛卯,诏石壕店、渑池、永宁县各屯兵千人。壬辰,滕州人时明谋反,伏诛。戊戌,唐、邓行元帅报淮南之捷。
十一月己亥,红袄贼伪监军徐福等来降。诏进牙吾塔官一阶,赐金币有差。辛丑,总帅牙吾塔报邳州之捷,函叛人六哥首以献。开封县境有虎咥人,诏亲军百人射杀之,赏射获者银二十两,而以内府药赐伤者。丙午,邳州红袄贼三千来降,初拟置诸陈、许之间,上以为“若辈虽降,家属尚在河朔,余党必杀之,所得者寡而被害者众,亦复安忍?不若命使抚谕,加以官赏而遣之还。果忠于我,虽处河朔岂负我耶?且余众感恩,将有效顺者矣”。戊午,以上党公完颜开之请,谕开及郭文振、史咏、王遇、张道、卢芝等各与所邻帅府相视可耕土田,及濒河北岸之地,分界而种之,以给军饷。辛酉,巩州行元帅府报会州破夏人之捷。
十二月己巳朔,徙沿淮巡检边军于内地。癸酉,以空名宣命金银符给完颜开赏功。辛巳,诏延安土人充司县官义军使者选人代之,量免其民差税。邳州民丁死战阵者各赠官一阶。归德、徐、邳、宿、泗、永、亳、颍、寿等州复业及新地民,免差税二年,见户一年,尝供给邳州者复免一年之半,睢州、陈留、杞县免三之一。
丁亥,上不豫,免朝。戊子,皇太子率百官及王妃、公主入问起居。己丑,复入问起居。庚寅,上崩于宁德殿,寿六十有一。上疾大渐,暮夜,近臣皆出,惟前朝资明夫人郑氏年老侍侧,上知其可托,诏之曰:“速召皇太子主后事。”言绝而崩。夫人秘之。是夜,皇后及遣妃庞氏问安寝阁。庞氏阴狡机慧,常以其子守纯年长不得立,心鞅鞅。夫人恐其为变,即绐之曰:“上方更衣,后妃可少休他室。”伺其入,遽钥之,急召大臣,传遗诏立皇太子,始启户出后妃,发丧。皇太子方入宫,英王守纯已先入,皇太子知之,分遣枢密院官及东宫亲卫军官移剌蒲阿集军三万余于东华门街。部署即定,命护卫四人监守纯于近侍局,乃即皇帝位于柩前。壬辰,宣遗诏。是日,诏赦中外。明年
正月戊戌朔,改元正大,谥大行曰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庙号宣宗。三月庚申,葬德陵。
赞曰:宣宗当金源末运,虽乏拨乱反正之材,而有励精图治之志。迹其勤政忧民,中兴之业盖可期也,然而卒无成功者何哉?良由性本猜忌,崇信翙御,奖用吏胥,苛刻成风,举措失当故也。执中元恶,此岂可相者乎,顾乃怀其援立之私,自除廉陛之分,悖礼甚矣。高琪之诛执中,虽云除恶,律以《春秋》之法,岂逃赵鞅晋阳之责?既不能罪而遂相之,失之又失者也。迁汴之后,北顾大元之朝日益隆盛,智识之士孰不先知?方且狃于余威,牵制群议,南开宋衅,西启夏侮,兵力既分,功不补患。曾未数年,昔也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里,其能济乎?再迁遂至失国,岂不重可叹哉!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金宣宗答应了蒙古军许多苛刻的要求,从而蒙金签下了和约,使金朝得到了暂时安宁。蒙古退兵后,金  
朝乃是热锅上的蚂蚁乱做一团,因为面对此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是一盘残局了。怕蒙军再次围困中都,决定迁都汴京(今开封),宣宗的这一举动,极大动摇了人心。贞祐三年初,蒙军再次兵临中都城下,贞祐三年(1215年)五月,成吉思汗大军开进了中都,至此,金朝灭亡的历史命运已经注定。面对蒙古军的严重威胁,宣宗又轻信了总揽朝政的尚书右丞相术虎高琪等人的建议,下诏攻南宋。攻宋战争中,金军到处遇到顽强抵抗,宋军咬住金军不放,使金军进退两难。宣宗在他最后的两年里,起用了几位抗蒙有功的将领,使西北地区的抗蒙战争曾一度出现转和,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金朝所处的被动地位。可见,宣宗在很大一层意义上加速了金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