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醉里面音乐:做好小事 成就大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1 14:16:03
做好小事 成就大业 清风慕竹

  陶侃原籍为鄱阳郡人,少有大志,老早就希望通过奋斗,封官进爵,成就一番事业。然而他不幸生逢西晋,有两大障碍山一样横在理想的面前。

  其一是他的经济状况。陶侃年少时因父早亡,家境竟至“酷贫”,只能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尤为糟糕的是,他家居江南,原为吴人,晋灭东吴之后,中原人便有了心理上的优越感,称江南人为“亡国之余”,即使是江南的士族大家,在政治上也要受到歧视和排挤,更何况家无隔夜粮的寒门呢?其二是他的家庭出身。陶侃的相貌与汉族人有所不同,史书上说他“俗异诸华”,意思说他与华夏汉族人不一样,是一个少数民族。陶家迁居的庐江郡是几种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以中原人的眼光看,那属于不开化的蛮夷之地,因为他们杂处于五溪之内,又统称溪族,陶侃后来被骂作“溪狗”概源于此。

  晋代是一个格外讲究出身门第的朝代,在选官上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之说,以陶侃的出身,在仕途上想有所发展,实在是太难了。然而,正是这个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又不类汉人的陶侃,后来却官至太尉,封长沙郡公,都督八州军事,担任最为要冲的荆州、江陵二州刺史,其权力之煊赫,在东晋一朝可谓首屈一指。陶侃的成功,源于他既有远见,又能扎扎实实地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陶侃的第一步得益于他的母亲湛氏。虽然生活艰难,但湛氏十分坚强,她立志要让儿子有所作为,一方面对陶侃的学业管教很严,另一方面又通过纺织辛苦赚取微薄的收入,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有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当时恰好连下了好几天雪,仓促间无以待客。湛氏就把新做的当作褥子的草垫切碎,作草料给客人喂马,又剪断头发,换来了酒和菜肴,陶侃则砍掉旁屋里的柱子当作柴火,终于准备成了一桌“精食”来招待客人。范逵面对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得知了事情的经过,不由叹口气说:“若不是这样的母亲,哪里生得出像陶侃这样的儿子呢?”第二天范逵上路,陶侃又追送出百里之遥,深受感动的范逵向庐江太守张夔盛赞陶侃,陶侃由此受到官府的重视,为他的仕途之旅打开了大门。

  照理说家庭条件不好,来了客人有什么吃什么,随便招待一下,也不会受到责怪,但湛氏却一定做到尽心竭力,这对陶侃一生为人做事的理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晋末年,朝廷内乱不止,各地起义造反不断,荆州刺史刘弘任命陶侃为南蛮长史,率军讨伐叛贼,所向披靡,充分显示了他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这让刘弘刮目相看,他对陶侃说:“根据我的观察,日后能继承我的位置的,非你莫属。”陶侃前后两次平定荆州地区的叛乱,大家都以为他肯定能接任荆州刺史的职位,没想到遭到在朝中掌握军政大权的王敦的猜忌,找个借口,将他贬为广州刺史。

  陶侃远赴广州上任,并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他把广州治理得井井有条,除此之外,有一件事下属们有点看不懂。每天早晨,他都会把一百多块砖头从书房里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又把砖头一摞摞运回到屋里。一堆砖头搬来搬去的有什么用呢?面对下属的疑问,陶侃严肃地回答说:“我虽然身处南方,但心里想的是收复中原。如果闲散惯了,将来国家需要我的时候,还怎么能担当重任呢?所以,我每天借这个练练筋骨。”陶侃在广州呆了十年,他的砖头也整整搬了十年。

  机会终于等来了,晋明帝继位后,王敦再度发动叛乱,明帝召陶侃北上,担任了极为重要的荆州刺史之职,刘弘当年的预言果然变成了现实。

  官做得大了,陶侃关注细节的习惯依然,在他的眼里,从没有小事可言。有一次,陶侃到郊外去视察,看见一个过路人一面走,一面随手摘了一把没有成熟的稻穗,拿在手里玩弄。陶侃叫住他问:“你拔了这棵稻子,干什么用?”那个过路人只好实说:“没有什么,顺手拔一点玩玩罢了。”陶侃听了,勃然大怒说:“你自己不耕种,还无缘无故毁坏人家的庄稼,真是岂有此理!”说罢,命人抽了他一顿皮鞭。有人觉得这么丁点儿事,处罚这么重,有点小题大做。陶侃说:“一束庄稼也许没有多大损失,但如果人人都不以为意,就会形成不爱惜庄稼的社会风气,那才是最可怕的。”荆州百姓听说了这件事,都更加努力种田了。

  陶侃曾主持造船,留下许多木屑和竹子的边角料,要是在别人手里,不是打扫掉,就是烧了。但是陶侃却吩咐人把它收拾起来,收藏在仓库里,众人不知为什么。后来,有一次新春过节,荆州的官员都到官府来拜见陶侃。恰好前几天下了几场大雪。天气放晴,积雪融化后,大厅前面又湿又滑,不好走路。陶侃就吩咐管事的官吏,把仓库里的木屑拿出来铺地,这样,走路的时候就不担心摔跤了。几十年后,桓温为荆州刺史,因伐蜀大造战船,又以陶侃所贮存的竹子边角料制成竹钉,用来装船,到这时候人们才理解了他的深谋远虑。

  在陶侃的治理下,荆州民富兵强,日益成为晋王朝最重要的依靠。晋成帝时,历阳守将苏峻发动叛乱,攻进了首都建康,满朝文臣武将束手无策,此时,陶侃调动荆州兵马,历时两年,终于平定了叛乱,此后使国家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稳定,为东晋的中兴创造了条件。

  从一介寒门,到位极人臣,陶侃的成功让人心生敬意。他经常对下属语重心长地说:“大禹是个圣人,还爱惜一寸光阴。像我们这种普通人,论智慧和能力,都跟大禹差得很远,更应该爱惜每一寸光阴,怎能贪图安逸。如果活着对国家没有贡献,死了没有留下什么好名誉,那不是自暴自弃吗?”爱惜每一寸光阴,做好每一件小事,陶侃就是通过这些涓涓细流最终使自己成为涛涛江海的。